文 | 财联社 张海霞
年底将近,当初立下的“2019年年底前实现集团整体上市”的“军令状”也越发紧迫。
昨日晚间,“白酒上市第一股”山西汾酒(600809.SH)一口气披露了逾10份公告,均与收购汾酒集团旗下资产相关。无疑,这是公司赶在年底前实现整体上市的最后冲刺。
若整体上市的目标顺利完成,也意味着山西汾酒将成为19家上市白酒企业中第一家完成整体上市的公司。
整体上市“冲刺”
据山西汾酒一连发布的多份关联交易公告,公司计划收购控股股东汾酒集团旗下汾青酒厂100%股权、汾酒销售公司10%股权、竹叶青营销公司10%股权、宝全福利公司部分资产、涌泉酒业公司部分资产,以及集团土地使用权等部分资产。
上述七项关联资产收购金额共计6.06亿元,此次交易完成后,包括汾酒销售公司、汾青酒厂在内的多家公司都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与集团构成同业竞争的酒类资产也悉数被收购,意味着汾酒集团整体上市目标近在咫尺。
2017年时,山西汾酒以“国企混改”为契机,集团董事长李秋喜与山西省国资委签订“军令状”,即2017年-2019年三年任期经营业绩目标考核责任书,包括汾酒行业排名不低于第七名、集团酒类销售逾110亿元等。
也正是在上述责任书中,集团整体上市目标被提上日程,即在2019年底前实现整体上市。为实现该目标,近年来,山西汾酒动作不断,频频剥离、收购相关资产。去年12月、今年3月,公司分别以逾2亿元、1亿元收购集团旗下销售子公司等资产。
收购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公司曾因以238.06%的增值率收购义泉涌酒业,遭到市场“利益输送”的质疑,也曾因收购杏花村国际贸易相关资产,遭到上交所问询。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收购中,部分资产的增值率颇高。汾酒集团旗下土地使用权及房屋建筑物账面价值5225.71万元,交易价1.20亿元,增值率高达130.10%。但公司方面表示,是因为采用成本法评估,涨价形成了评估增值。
缓解同业竞争“焦虑”
公司致力于整体上市的推进,与同业竞争、关联交易额巨大不无关系。
数据显示,2016年-2018年,上市公司的日常关联交易金额分别为7.76亿元、11.57亿元、29.28亿元,逐年上升。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公司近年来急速增长的日常关联交易额中,包括向集团关联方原材料、商品酒、酿酒材料、商品酒以及包装材料等系列产品的大额度采购。
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年度采购总额43.54亿元,其中关联交易采购额就多达21.44亿元,占比高达49.25%。而酿酒材料、包装材料的关联采购也是与日俱增,同比增速分别高达142.06%、74.49%。关联采购产品中的商品酒更是因“仅赚3%的差价”广受诟病。
由于日常关联交易金额巨大,尤其2018年同比大幅增加153%,一度引得上交所下发问询函。之后公司承诺2019年-2020年分别将关联交易金额控制在22亿元以内、10亿元以内。
整体上市的加速推进,意味着关联交易将进一步减少。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整体上市,不仅可以减少关联方之间交易,促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可以降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交易费用及成本,有助于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白酒行业人士杨承平则认为此次整体上市对山西汾酒复兴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山西汾酒是目前白酒上市企业中唯一一家推进整体上市的公司,整体上市完成后,其业绩将进一步扩容。”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汾酒曾有着“汾老大”之称,后因山西假酒掉下神坛;近年来,上市公司提出“汾酒复兴”计划,并以股权激励计划推动公司2021年实现150亿元的营收目标。
数据显示,2018年公司实现营收93.82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1.27亿元,此次交易完成,或将推动山西汾酒进入“百亿级营收”行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