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nkedIn 无尽夏
对一般人来说,理发店可能是个噩梦般的存在。
喋喋不休打探你工作单位和年龄的洗头小哥,对着你的脸型和发质评头论足的Tony老师……
准备去尝试一家新的理发店之前,都要谨慎地搜索网上评价,要是大家都说“这家理发店特别好,剪头发的时候理发师从来不跟你多废话”,这才放心大胆地前往。
但是新西兰基督城的这家理发店,却成为了许多人的救赎地。
每位顾客,都非常希望店长能跟自己聊聊天,谈谈心。
就像东野圭吾写过的解忧杂货店,这家理发店也拥有着一种神奇而强大的力量,来到这里的人们不断地与自己黑暗的过去和解,抚平心中的伤痕,重新找回他们内心流失的东西。
1、在混乱暴力的环境里,做一个安静倾听的人
这家奇特理发的店主叫马特·布朗,和我们的Tony老师一样,喜欢在理发的时候和客人聊上几句活跃气氛。
刚开店没多久马特就注意到,客人坐在椅子上对着镜子的时候,往往会展现出最真实、放松的状态。因而他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自己的理发店,不仅仅能剪头发,也能给人们提供一些关怀和支持。
马特生活在一个非常混乱的社区,丈夫殴打妻子和孩子,年轻人聚众打架抢钱,都再正常不过。
他在理发店里就遇到过很多所谓的施暴者,从他们嘴里听来很多不同的故事:
有人和妻子吵架之后摔门而出,靠抢中学生的钱生活了一个星期;有人从小被父亲殴打,在成家之后,也宿命般地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在和暴力分子的交流中,马特感觉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明白自己的行为不正常,但好像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才能解决。
马特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形形色色的人当中,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圣诞夜的顾客。当时他正准备关店,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通红的脸颊和低垂的眼睛里透露出紧张和不安。
为了缓解他的情绪,马特剪头发的时候主动挑起话头。聊着聊着,他发现两人都有个喜欢打人的酒鬼父亲。相似的遭遇让两人变得惺惺相惜,聊得也越发深入而尽兴。
剪完头发之后,马特把年轻人拉到镜子前,用另一面小镜子在背后反照发型的效果。顶着新发型的年轻人盯着镜子看了很久很久,突然间哭了起来。
马特询问之下,年轻人吐露实情,他原本计划这次理发之后就自杀,来理发是想在死之前整理好自己的仪容。
但现在他改变了主意。
马特说,“我记得他走出我的理发屋时,转过身用最轻柔的声音跟我说,兄弟,谢谢你和我一起度过了今晚。”
送走年轻人后,马特受到很大震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一个小小的理发店,竟然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影响他人,甚至挽救一条生命。
“我希望在理发店里和周围人建立深层的交流。因为我完全能够理解他们的感受。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倾诉的空间,我希望剪头发的时候能够创造这种氛围,而我愿意做那个倾听的人。”
马特很清楚,他家附近很多男孩因为种种原因加入了各种黑帮,沉迷于暴力和毒品,犯了罪进了监狱,甚至迷失了生活的方向选择自杀。而这很大程度上是他们不幸的成长环境和童年创伤造成的。
成长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下,没有人教他们怎样关心自己,释放情感爱他人,当他们感到难过与苦闷时,只能通过暴力来排解。
每一个来到马特店里的当地人,几乎都有着相似的生活背景,母亲永远在发薪水当天就赌博输得精光;父亲则天天酗酒,可能还要蹲几年监狱。
每当马特试图和他们一起轻松地谈起那些带给他们无数痛苦的家庭,那些对别人隐藏的生活的阴暗面,他都会感受到被理解的安心与温暖。他相信他的客人们也一样。
“在与同类分享的时候,那些极度痛苦的个人记忆,往往会转变为包容与原谅。”
2、充满恐惧与不安的童年,也能迎来最终的和解
事实上,马特和店里的顾客一样,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
从很小的时候起,马特家里就充满了暴力与虐待。父亲酗酒成性,经常打得母亲满身伤痕。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的童年,我会说是‘恐惧’。”
其他孩子关于圣诞节的回忆,往往是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坐在一起交换礼物的温馨场景。
而马特想到圣诞节,只能想起六岁那年,父亲举起圣诞树殴打母亲,而他和两个哥哥站在母亲前面努力地想要保护她的可怖画面。
“试着想象一下那种不安与恐惧,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事,而是你好像就是那个错的人。”
小时候的他每天都想尽办法不惹父亲生气。
而长大后再回忆过去才发现,相比于行为上的暴力,情感上的冷暴力在他心中留下的阴影更深——他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他人的善意,更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
于是他伪装起自己真实的情感,戴上面具。不信任他人,不付出感情,或许就不会受到伤害。
让马特没有想到的是,开理发店之后,他首先迎来了与父亲的和解。
父亲是马特的第一位客人,长大之后的马特,试着用理解的眼光看待父亲,第一次看到了这个酗酒的男人背后的故事:
他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没有学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成家后为了一点更好的机会搬到陌生的国家,只为孩子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新环境下他努力却艰难地适应当地的文化,心里的痛苦无法排解与发泄。
那一天,在马特眼中,父亲不再是童年回忆中的野兽,而是一个普通的需要关爱的男人。
他当然清楚,治愈与原谅并不是容忍父亲过去错误的行为。但是理解,让马特心中压抑多年的伤痛得到了释放,也让他终于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3、暴力只能带来更多暴力,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不仅是新西兰,家庭暴力的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严重。
联合国统计显示,三分之一的女性在一生中会遭到暴力侵害,并且加害者常常来自他们的亲人。在一些国家,有40%至70%被谋杀的女性死于亲密伴侣的暴力。
据统计,我国2.7亿个家庭里,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受家暴,平均7.4秒就有一名女性受到丈夫殴打。
不过,相较于受害者,施暴者的心理问题更容易被忽略。
很少有人愿意了解,这些纹着花臂、打着鼻钉、横行街头的霸王混混,是怎样一步步走上这条不归路的。人们总是厌恶地谈起,害怕地躲开。
有研究称,如果一个人是在家庭暴力的环境中长大的,对别人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要高出74%。
马特说,很多表面上看起来骄傲易怒的人,他们的面具之下就是一个受伤的小男孩。
他想,如果能够解决这些施暴者的心理问题,那么未来的暴力问题也将得到缓解。
为此,他发起了一个名为“She is not your rehab”(她不是你的解药)的项目,想帮助所有和他有着相似经历的男性,治愈他们的创伤。
“如果男人对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负责,会对整个家庭,继而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的孩子也会有一个健康的心态。”
在被问到为什么起这个名字时,马特这样说:
“无论是接受来自女性的关心,还是选择错误的方式用暴力去伤害女性,都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
我们应该自己学着用平常心面对各种失望、难过、后悔、尴尬、羞耻的消极感情,摘下面具,真正地生活。”
在脸书和Instagram上,无数粉丝时时追踪马特这个项目的动态。
前不久他还受邀到当地TEDx活动进行演讲。
马特说,从始至终他都不在意自己理发店的商业规模,只希望能创造情感上的慰藉与关怀。
写在最后
刚刚过去的11月25日,是“制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国际日”。这一天,美妆博主宇芽在微博上发长文控诉遭到了男友的家暴,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再次把家暴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
没有任何原因,可以成为施暴的借口。
而消除暴力最好的办法,是帮助那些曾经被暴力伤害过的人,与过去和解,成为一个拥有完整、独立人格的人。
当然,最终一个人能否得到救赎,还得看自己的态度。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只有法律的严惩才能让他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参考资料:
https://www.stuff.co.nz/national/111867813/a-cut-above-humble-christchurch-barber-changes-mens-liv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hP3OZ9ZCE
https://www.boredpanda.com/she-is-not-your-rehab-barbershop-matt-brown/?utm_source=google&utm_medium=organic&utm_campaign=organic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无尽夏。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视觉中国、网络和影视截图,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2019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