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向来较为激进中邮基金将有望成为公募基金中首吃“新三板”螃蟹的机构。
8月底,中邮创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邮基金)正式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下称股转系统)提交挂牌材料。作为国内第53家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中邮基金有望成为登陆新三板的首家公募系金融机构。
据WIND数据,中邮基金资产管理规模638亿,排在所有103家基金公司中的第35位。公开转让说明书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募基金及特定资产管理业务产品的募集、销售及管理运作。目前公司管理有19只特定资产管理计划,20只开放式公募基金产品,其中15只混合型基金、1只股票型基金、2只债券型基金和2只货币型基金。
据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牛市期间中邮基金盈利能力增幅明显。中邮基金2013年、2014年以及2015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分别为3.94亿元、5.19亿元和2.83亿元;同期净利润依次为1.19亿元、1.62亿元和1.1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仅在三周前,中邮基金刚由有限公司变为股份公司,完成上市前股份改革,目前其股权结构为:首创证券注册1.41亿元,占比47%;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出资8700万元,占比29%;三井住友银行出资7200万元,占比24%。注册资本合计3亿元。
安信证券研究中心宏观策略部负责人、新三板研究负责人诸海滨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募基金挂牌新三板可以帮助其落实股权激励问题。
在原有股权结构下,基金业股东、管理层之间由于利益不一致,一直存在相互博弈。若能落实股权激励计划,股东和员工的眼光将更为长远,员工与股东的关系也将从利益博弈变成合作关系,能够起到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维护管理团队长期稳定的作用。
据中邮基金公开转让的财务报告披露,2013年和2014年的其职工薪酬分别为9105.3万元、1.27亿元;2015年前4个月也已达到7469.98万元。其中,中邮基金的2013年和2014年员工人员达到分别为143人和152人,截至到2015年8月中邮基金员工人数已达到165人。
另外,成为首家新三板公募基金公司还可以为公司带来品牌溢价。“已有多家公募基金有挂牌新三板的打算”,一位券商新三板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第一家挂牌者一定会获得品牌效应。”
“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挂牌新三板发行股票、定增来募集资金、补充资本金。”前述新三板人士称。据悉,九鼎投资、中科招商等PE机构此前已通过新三板募资扩大实力,展开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PE系因此分化日益加剧。业内也有观点认为此时公募基金踏上新三板之路会因为吸金效应加速行业分化。
据安信证券,新三板的吸金大户均来自金融类企业:东海证券以36.61亿元的营收和17.1亿元的净利润中报业绩一举摘得新三板营收和净利两项桂冠;净利润榜单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则分别是湘财证券以及PE巨头硅谷天堂,两家企业在上半年分别实现了16亿元、8.2亿元的营业收入以及7.5亿元、6.8亿元的净利润。此外,中科招商、开源证券也分别以3.5亿元、3亿元的净利润跻身盈利榜十强。
值得注意的是,这6家企业的净利润总和已达到40亿元,占新三板挂牌企业盈利总额的20.8%。随着挂牌企业数量的增长,新三板的金融版图也不断扩大。在中邮基金提交了公开转让说明书后,新三板挂牌的金融企业已经集齐七个门类,包括城商行、券商、私募、公募、小贷、信托和期货。
“另外新三板本身也有吸引金融机构挂牌的愿望,”诸海滨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因为其实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市值最高的企业不是‘苹果’、‘微软’之类的互联网公司,而是金融机构。所以新三板本身是很欢迎金融机构挂牌的。”
在中国资本市场,审核机制和流通渠道别具一格的新三板市场已经吸引了3378家企业挂牌,挂牌公司数量超过沪深两市总和。据新三板公司中报,挂牌企业中吸金大户均来自金融类企业,其中,仅6家金融机构的净利润总和已占到新三板挂牌企业盈利总额的20.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