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远离心脏性猝死,这些方法你必须了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远离心脏性猝死,这些方法你必须了解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 55 万,相当于每 1 分钟就有 1 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

文|丁香医生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通常是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1 个小时内就可能死亡。

心脏性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实,高以翔并不是第一个因心脏猝死死亡的明星。

2007 年 6 月,相声演员侯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 59 岁。

2018 年 9 月,「吉祥三宝」父亲布仁巴雅尔突发心梗去世,享年 58 岁。

2019 年 9 月,北京人艺演员 / 导演班赞突发心梗去世,年仅 41 岁。

……

你可能会觉得,名人的工作压力大、强度大,猝死发生率自然高于普通人。

其实,心脏性猝死离普通人并不遥远,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 55 万,相当于每 1 分钟就有 1 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

可以说,不论是收入颇高的明星,还是勤恳工作的普通人,在心脏性猝死面前一律平等,只有不足 1% 的人可以成功获救。

从这个角度看,高以翔的悲剧,并非偶然。

心脏性猝死,真的没救吗?

猝死是突然的,难以预料的。但只要找到关键因素,我们还是能降低风险的。

1. 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梗风险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提到: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种主要原因。

导致心梗的因素,有些没法控制,比如:年龄增长、身体老化、遗传等。

但更多的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风险。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

吸烟

缺乏体育锻炼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 20%)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

长期精神压力大

想降低心梗风险,控制好这些风险是关键。

2. 学习心肺复苏,关键时刻救命

很多猝死是突发心脏骤停导致,可怕的是,在心脏骤停之后如果只干等着救护车,基本相当于等死。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高以翔是否发生了心脏骤停,但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现场有懂得急救方法的人(心肺复苏)、有急救应急的设备(AED),也许年轻的生命就可以挽回。

先说每个普通人应当掌握的救命技能——心肺复苏,详细方法如下:

胸外按压

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

操作方法是按压 30 次,人工呼吸 2 次,按 30:2 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按压位置是胸骨下半段)。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

清理患者口鼻异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操作时需要捏住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吹到胸部隆起为准。

早期除颤

及时用 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研究发现,对于室颤患者,每延迟 1 分钟除颤,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 7%~10%。

使用 AED 只需要记住简单四步:

按下开机键,启动设备。

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将电极板插头插入 AED 主机插孔。

如果 AED 分析后建议电击,按下电击按钮。

除颤结束后,立即进行 5 个周期的心肺复苏,AED 两分钟后会自动分析心律。

记住: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患者有没有反应、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或没反应的患者出现呼吸濒死样的喘息,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最后我们想说,了解以上知识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的节目组和每个人都带来反思,比如:

综艺节目的安全保障机制是否完善?

是否应该牺牲艺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来达到节目的效果?

你的朋友、家人是否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

在意外发生时,身边有没有哪怕一个具备急救技能的人?

分享、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只需要 1 分钟,但换来的或许是一个人活下来的机会。

而那个人就可能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最不想失去的人。

本文经由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主任导师张元春南京鼓楼医院医师莫然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徐乃佳 审核

参考资料

[1] 菁媛.《远离心脏性猝死,从这些小事做起》

[2] CC.《3 分钟就能学会的急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救亲人朋友一命》

[2] 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

[3]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策划 Bruce

责编巨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远离心脏性猝死,这些方法你必须了解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 55 万,相当于每 1 分钟就有 1 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

文|丁香医生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

通常是看似正常的人,突然出现晕倒等症状,如果没有任何处理措施,1 个小时内就可能死亡。

心脏性猝死,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实,高以翔并不是第一个因心脏猝死死亡的明星。

2007 年 6 月,相声演员侯耀文在家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 59 岁。

2018 年 9 月,「吉祥三宝」父亲布仁巴雅尔突发心梗去世,享年 58 岁。

2019 年 9 月,北京人艺演员 / 导演班赞突发心梗去世,年仅 41 岁。

……

你可能会觉得,名人的工作压力大、强度大,猝死发生率自然高于普通人。

其实,心脏性猝死离普通人并不遥远,甚至有年轻化的趋势。

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的人数约为 55 万,相当于每 1 分钟就有 1 个人因为心脏猝死而去世。

可以说,不论是收入颇高的明星,还是勤恳工作的普通人,在心脏性猝死面前一律平等,只有不足 1% 的人可以成功获救。

从这个角度看,高以翔的悲剧,并非偶然。

心脏性猝死,真的没救吗?

猝死是突然的,难以预料的。但只要找到关键因素,我们还是能降低风险的。

1. 改善生活习惯,降低心梗风险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中提到:

急性心肌梗死,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一种主要原因。

导致心梗的因素,有些没法控制,比如:年龄增长、身体老化、遗传等。

但更多的因素是可以被控制的,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可以降低风险。

目前比较明确的危险因素有:

吸烟

缺乏体育锻炼

肥胖(超过理想体重的 20%)

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佳

长期精神压力大

想降低心梗风险,控制好这些风险是关键。

2. 学习心肺复苏,关键时刻救命

很多猝死是突发心脏骤停导致,可怕的是,在心脏骤停之后如果只干等着救护车,基本相当于等死。

我们目前还不知道高以翔是否发生了心脏骤停,但如果真的是这种情况,现场有懂得急救方法的人(心肺复苏)、有急救应急的设备(AED),也许年轻的生命就可以挽回。

先说每个普通人应当掌握的救命技能——心肺复苏,详细方法如下:

胸外按压

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

操作方法是按压 30 次,人工呼吸 2 次,按 30:2 的比例持续交替进行(按压位置是胸骨下半段)。

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

清理患者口鼻异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操作时需要捏住鼻子,抬高下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吹到胸部隆起为准。

早期除颤

及时用 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研究发现,对于室颤患者,每延迟 1 分钟除颤,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 7%~10%。

使用 AED 只需要记住简单四步:

按下开机键,启动设备。

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将电极板插头插入 AED 主机插孔。

如果 AED 分析后建议电击,按下电击按钮。

除颤结束后,立即进行 5 个周期的心肺复苏,AED 两分钟后会自动分析心律。

记住:心肺复苏前要先判断患者有没有反应、大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只有心跳呼吸都停止,或没反应的患者出现呼吸濒死样的喘息,才需要立刻进行心肺复苏。

最后我们想说,了解以上知识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希望这次事件,能给所有的节目组和每个人都带来反思,比如:

综艺节目的安全保障机制是否完善?

是否应该牺牲艺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来达到节目的效果?

你的朋友、家人是否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

在意外发生时,身边有没有哪怕一个具备急救技能的人?

分享、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只需要 1 分钟,但换来的或许是一个人活下来的机会。

而那个人就可能是你,是我,是他,是我们最不想失去的人。

本文经由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项目主任导师张元春南京鼓楼医院医师莫然 内分泌科主治医师徐乃佳 审核

参考资料

[1] 菁媛.《远离心脏性猝死,从这些小事做起》

[2] CC.《3 分钟就能学会的急救方法,关键时刻能救亲人朋友一命》

[2] AHA 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2015

[3] 2016 中国心肺复苏专家共识

策划 Bruce

责编巨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