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往事》是我倒数第二部院线电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往事》是我倒数第二部院线电影

“院线电影,我会在第十部打住。”

文|看电影杂志

无论是去洛杉矶采访[好莱坞往事]主创,还是在戛纳电影节参与影片官方记者会,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好莱坞往事]是昆汀·塔伦蒂诺生涯最私人的一部,没有之一。

不敢说有多私人,但看过影片,最直观的感受,这是昆汀熟悉到骨骼里的世界,这是定义他电影观的时间节点,这是他,包括儿时昆汀和现在昆汀眼中,海纳世间美与丑的好莱坞。

所以,要谈论这部“往事”,笔者千言,不及话唠千句。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昆汀·塔伦蒂诺:

把我们带到今天的星星之火,来自于九年前,我当时在拍摄一部影片(没有透露具体是哪部,根据时间猜测,可能是[杀死比尔]),片中有一位年长的演员,他有一位跟了他很多年的替身演员。

我们戏里没什么需要替身的地方,所以我一直没有跟这位替身接触过。后来有场戏,这个替身能上,这位演员就跟我说:“我有个替身,之前我一直没跟你提用他,因为我觉得不太合适,但这个地方,这个特技,他能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给他个机会,他跟了我20多年了,会很棒的。”

然后这人就来片场了,我觉得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

■怎么个有趣法?

□昆汀·塔伦蒂诺:

首先,你看得出,他们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像,我认为曾经,拍这个替身,远景镜头,甚至一些特写镜头,不会穿帮。但现在已经不像了,替身显得比演员老一些,胖一些。我感觉当时那部电影,可能是他们最后合作的几个项目了。

其次,那位替身只在片场工作了一天,但非常明显地看出,他不是为我工作,那位演员才是他的老板。他不在乎我,这部电影,我感觉他不在乎任何事。我至今还记得,看着他们坐在导演椅上聊天,心想:“他们的关系,太吸引人了。”

别说是这两个人,随便两个男的,在一起这么长时间,都是一段让人感兴趣的关系。我当时寻思,如果有天我拍一部关于好莱坞的故事,这可能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就成了星星之火。

■你如何判断脑海中的一个故事,准备好被拍成一部电影呢?

□昆汀·塔伦蒂诺:

过去20多年间,那种“砰!绝妙的新点子!我要坐下来把它写出来”的情况发生过一两次,但绝大多数情况,我都是想到一些点子,然后尝试去探索。

或许我会去试着动动笔,看看这点子到底有没有什么根基。之后我会把这个点子暂时放在“孵化器”里,过一段时间,这个点子或许彻底死掉,或许变得更加结实。我在每部影片的间隙,都会查看“孵化器”,看看对它们是否还抱有兴趣。

每当一个点子站出来,仿佛在说:“我准备好了,现在该拍我了。”我都会很惊讶。对[好莱坞往事],我更为惊讶,因为我打磨这个故事最久,过去的六年,每到拍摄间隙,我都在敲定这部电影的剧本。

我就像把大石推上山的西西弗斯,创作这剧本成了我的常态,最近三、四部片的间隙,我每次都把大石往上推一点点,我本以为我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突然发现,“天啊,我要拍这部,我必须把它写完。”

■创作剧本过程中,突破口在哪里?

□昆汀·塔伦蒂诺:

我很好奇如何处理这些角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三个主要角色代表着好莱坞的三个阶级:

莎朗·塔特(玛格特·罗比饰),过着好莱坞宠儿的生活;

里克·道尔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过气明星,仍有一线生机,但已经被后浪打在了沙滩上;

克里夫·布斯(布拉德·皮特饰),一个把自己身家挂在过气明星里克身上的替身演员。

克里夫代表着很多从业者,他们一生都在好莱坞做牛做马,却没人知道他们。这些人,是有可能住在隔壁的,在[好莱坞往事]中,他们无论是字面意义上,还是比喻上,都是邻居。

我试图去探索那段时间,那时的洛杉矶,那时的好莱坞,这三个角色,都非常吸引我。

■布拉德·皮特和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是两位男主的第一选择吗?

□昆汀·塔伦蒂诺:

说实话,脑海中,我是这么想的,但总要现实一点,毕竟这是难得一见的双雄汇聚,我肯定要考虑其他选择,以防不能敲定他俩出演。

不过好在一切顺利,他俩的确是我最先给看剧本的男演员。

■玛格特·罗比呢?

□昆汀·塔伦蒂诺:

玛格特的加盟非常有趣,当时我在给剧本进行最后的润色,我先后看了几部玛格特出演的电影,觉得她非常棒,更是觉得她演莎朗再合适不过,在我心中她是唯一的人选。

我叫了三个朋友来我家读剧本,他们看完之后都说:“你会找玛格特来演莎朗吧?”我回答:“她现在是世界上最火热的演员,看情况吧,她现在备不住片约不断没时间。”

我在琢磨怎么邀请她出演的时候,我收到了玛格特寄来的一封信,我最开始甚至认为有人在恶搞我,因为太巧合了。

信的内容特别贴心,她说喜欢我的作品很久了,很希望跟我合作,如果有什么项目合适,她很愿意出演。我看了超开心,立刻给她的经纪人打了电话,约出来喝咖啡聊天,她后来在我家读了剧本,她很喜欢。

有一点我要感谢她,那个时候她刚刚出演[我,花样女王],人气正旺,我们前期准备时间很长,但她还是答应接演,推掉了其他项目,等着我们这部开拍,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十分浪漫,所以她的加盟几周之内就敲定了。

■玛格特似乎在片中既在扮演莎朗本人,同时又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

□昆汀·塔伦蒂诺:

没错,我非常认真地研究了莎朗本人,我最热衷于查阅那些资料,它们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尽管她有原型,但无论如何,她是我创造的角色。如你所说,她是一个象征,她代表着嬉皮士新好莱坞,好莱坞的上流,是里克不再属于的地方。

里克曾经混迹的那个潮派,已经不复存在。他却丝毫不自知。还有就是从我查阅的所有资料中,每个人对莎朗的描述,都说她就像是行走于人间的天使。

她就是如天使一般,看着这座城市,代表这部电影的一种气质。

■能聊聊卢克·贝里和伯特·雷诺兹吗?

□昆汀·塔伦蒂诺:

真的是非常痛心,两个人都在2018年离世(卢克是2019年逝世),我很有幸能够通过这部影片认识他们,在我25年间,我在首映或是派对上见过伯特和卢克,但从未合作过。

选角的时候,我很早就想到了伯特,因为最能欣赏当年那种感觉,那种情调的人,就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我在片中的一些提及、彩蛋,伯特肯定都懂。我很想让他读剧本,听听他是怎么想的,而且我认为伯特很适合出演。当然我很也珍惜跟他聊天的机会,问他无数关于好莱坞,关于电影的问题。

伯特·雷诺兹,代表作:[不羁夜](1997)、[不结婚的男人](1979)、[警察与卡车强盗](1977)

对布拉德的角色,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很喜欢布拉德,看过很多布拉德的电影,他甚至说看布拉德就像看史蒂夫·麦奎因,很喜欢布拉德动起来的样子。

“他在片子里演替身对吧?如果是的话,你得加一句台词!”我问他加什么。“作为替身,你有点太漂亮了。”布拉德不但很喜欢这句台词,他更开心的是,这句台词是伯特想出来的。

伯特其实参加了读剧本,那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因为影片卡司众多,读剧本只有少数人参加,伯特一个人大概读了10几个人的台词,其他演员们也因为能跟他一起对戏而感到很开心。可惜的是,伯特在开拍前去世了。

20年前,我第一次见卢克,是好莱坞之星球赌场度假酒店(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开业典礼,我们俩热烈地讨论了埃维尔·克尼维尔(美国冒险运动家)骑摩托跨越喷泉,聊起来发现,我们彼此第一次去赌城,都跑去看了那个喷泉,然后把他从哪飞跃,在哪跌倒,全部走了一遍。

卢克在片中表现超棒,有件很酷的事情,他骑术超高,片中亮相的那场戏,他跟一群人骑马,从拐角骑出来,沿着小镇主街,然后在酒馆前面突然停下来,他是领头人。

我跟他讲了一下大致要求,需要他在特定的地方停下来,还要停得很准,这样其他人好跟着他也停下来。

我说:“你能做到吗?”卢克冷笑一声,回答:“我来告诉你会发生什么,你在地上放个硬币,拍七条,我七次都会准准地停在硬币那,你会使用的那一条,是其他人都好好地跟着我停下那条,因为我是肯定不会出状况的!”

卢克·贝里,参演过《飞越比佛利》、[绝命鸳鸯]等

■你为什么选择了1969年?

□昆汀·塔伦蒂诺:

有很多原因,那一年是很多事情的开端。那是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结束,是新好莱坞的开始。巧合的是,那也是嬉皮士好莱坞的开始与结束。

我的意思是,那些在1969年年中发行的影片,如果它们是按照1966年的路数拍的,看起来会很过时。但如果是1969年,用新想法拍的电影,到了1970年,就已经完全过时了。因为那个时期的电影,太嬉皮士了。

那个时候,好莱坞的电影,只存在于一个非常窄的时间窗。它就像是连接好莱坞黄金时代和新好莱坞的洞口,但它本身却是嬉皮士的反主流文化,谁也没想到,这个打破好莱坞的文化,到了1971年,就基本消失了。

片中的里克和克里夫,他们不是嬉皮士文化圈的。所以我的初衷是展现反主流文化的年代,但核心角色却不属于那个圈子。他们从外往里看,完全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

■拍摄过程中,在现在的洛杉矶,寻找能还原60年代末的外景地,有多难?

□昆汀·塔伦蒂诺:

我们主要是寻找两种地方,一是原始建筑,到现在都没拆,也没怎么变的地方,二是那种不复存在了,但替代品很容易“改造”成原始建筑的,这个过程肯定说不上简单。

但是在洛杉矶,比如一个街区,框起来,让它变回1969年的样子,不算难。有的地方保存得很完美,有些地方不用管它,有的地方稍稍改一改,不然就很奇怪。

令我感叹的是,一切都不容易,但我们做到了,同时我感谢上苍我们现在拍[好莱坞往事],因为我觉得过几年,我甚至可以保证,两年后,就没法实景拍了。

我们的前期准备时间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建筑就被破坏了,一整个街区被拆,或是建了一栋高楼。拍摄的时候也是如此,一边拍,一边被毁掉、被取代。

我们仿佛是在跟时间赛跑,争取在这些地方彻底消失之前,把它们拍进胶片,展现它们原本的样子。

■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你最私人的一部电影,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昆汀·塔伦蒂诺:

我认为他们的意思是,[好莱坞往事]是一部讲回忆的电影,更准确地说,是我的回忆。从方方面面来看,这部影片之于我相当于[罗马]之于阿方索·卡隆。

因为1969年,我住在洛杉矶,我住在阿罕布拉,我记得电视上在播什么节目,包括公共电视网和地方电视台。我记得那些主持人是谁,我记得恐怖电影的主持人叫西摩尔。

我记得全天都能听到KHJ广播台,那时候没那么多频道,大家都只听一个频道,在车上放最大音量,播广告也不调小音量,听不见说话?扯着嗓子喊呀!

拍这部电影的乐趣在于,绞尽脑汁去回忆,翻出以前的《电视指南》杂志,看看不同时候都是什么节目在播。刺激我的回忆,想起那个时候究竟是什么样。比如洛杉矶广告牌上都是什么字?不开玩笑,我就是这么认字的。

那时候我祖母开车带着我,去接在读护士学校的妈妈,我会一路哼着广告歌曲。那个时候我大概六岁吧。

■这是你的第九部导演作品,开始倒数了吗,你会拍超过十部吗?

□昆汀·塔伦蒂诺:

院线电影,我会在第十部打住。

■真的吗?

□昆汀·塔伦蒂诺:

我可能会拍电视剧,舞台剧或是电视电影,但院线电影,这是倒数第二部。

■能说说为什么吗?

□昆汀·塔伦蒂诺:

我做这行很长时间了,我觉得是个尽头了,也应该有个尽头。我不想拍到我动弹不了了或是开始拍烂片了。

我就想拍十部非常经得住考验的电影,然后松手麦克风着地,“有种来比比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往事》是我倒数第二部院线电影

“院线电影,我会在第十部打住。”

文|看电影杂志

无论是去洛杉矶采访[好莱坞往事]主创,还是在戛纳电影节参与影片官方记者会,听到最多的说法,就是[好莱坞往事]是昆汀·塔伦蒂诺生涯最私人的一部,没有之一。

不敢说有多私人,但看过影片,最直观的感受,这是昆汀熟悉到骨骼里的世界,这是定义他电影观的时间节点,这是他,包括儿时昆汀和现在昆汀眼中,海纳世间美与丑的好莱坞。

所以,要谈论这部“往事”,笔者千言,不及话唠千句。

■这个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昆汀·塔伦蒂诺:

把我们带到今天的星星之火,来自于九年前,我当时在拍摄一部影片(没有透露具体是哪部,根据时间猜测,可能是[杀死比尔]),片中有一位年长的演员,他有一位跟了他很多年的替身演员。

我们戏里没什么需要替身的地方,所以我一直没有跟这位替身接触过。后来有场戏,这个替身能上,这位演员就跟我说:“我有个替身,之前我一直没跟你提用他,因为我觉得不太合适,但这个地方,这个特技,他能做,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你给他个机会,他跟了我20多年了,会很棒的。”

然后这人就来片场了,我觉得二人之间的关系非常有趣。

■怎么个有趣法?

□昆汀·塔伦蒂诺:

首先,你看得出,他们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像,我认为曾经,拍这个替身,远景镜头,甚至一些特写镜头,不会穿帮。但现在已经不像了,替身显得比演员老一些,胖一些。我感觉当时那部电影,可能是他们最后合作的几个项目了。

其次,那位替身只在片场工作了一天,但非常明显地看出,他不是为我工作,那位演员才是他的老板。他不在乎我,这部电影,我感觉他不在乎任何事。我至今还记得,看着他们坐在导演椅上聊天,心想:“他们的关系,太吸引人了。”

别说是这两个人,随便两个男的,在一起这么长时间,都是一段让人感兴趣的关系。我当时寻思,如果有天我拍一部关于好莱坞的故事,这可能是个很好的切入点。这就成了星星之火。

■你如何判断脑海中的一个故事,准备好被拍成一部电影呢?

□昆汀·塔伦蒂诺:

过去20多年间,那种“砰!绝妙的新点子!我要坐下来把它写出来”的情况发生过一两次,但绝大多数情况,我都是想到一些点子,然后尝试去探索。

或许我会去试着动动笔,看看这点子到底有没有什么根基。之后我会把这个点子暂时放在“孵化器”里,过一段时间,这个点子或许彻底死掉,或许变得更加结实。我在每部影片的间隙,都会查看“孵化器”,看看对它们是否还抱有兴趣。

每当一个点子站出来,仿佛在说:“我准备好了,现在该拍我了。”我都会很惊讶。对[好莱坞往事],我更为惊讶,因为我打磨这个故事最久,过去的六年,每到拍摄间隙,我都在敲定这部电影的剧本。

我就像把大石推上山的西西弗斯,创作这剧本成了我的常态,最近三、四部片的间隙,我每次都把大石往上推一点点,我本以为我还需要一些时间,但突然发现,“天啊,我要拍这部,我必须把它写完。”

■创作剧本过程中,突破口在哪里?

□昆汀·塔伦蒂诺:

我很好奇如何处理这些角色,在这过程中,我发现三个主要角色代表着好莱坞的三个阶级:

莎朗·塔特(玛格特·罗比饰),过着好莱坞宠儿的生活;

里克·道尔顿(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过气明星,仍有一线生机,但已经被后浪打在了沙滩上;

克里夫·布斯(布拉德·皮特饰),一个把自己身家挂在过气明星里克身上的替身演员。

克里夫代表着很多从业者,他们一生都在好莱坞做牛做马,却没人知道他们。这些人,是有可能住在隔壁的,在[好莱坞往事]中,他们无论是字面意义上,还是比喻上,都是邻居。

我试图去探索那段时间,那时的洛杉矶,那时的好莱坞,这三个角色,都非常吸引我。

■布拉德·皮特和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是两位男主的第一选择吗?

□昆汀·塔伦蒂诺:

说实话,脑海中,我是这么想的,但总要现实一点,毕竟这是难得一见的双雄汇聚,我肯定要考虑其他选择,以防不能敲定他俩出演。

不过好在一切顺利,他俩的确是我最先给看剧本的男演员。

■玛格特·罗比呢?

□昆汀·塔伦蒂诺:

玛格特的加盟非常有趣,当时我在给剧本进行最后的润色,我先后看了几部玛格特出演的电影,觉得她非常棒,更是觉得她演莎朗再合适不过,在我心中她是唯一的人选。

我叫了三个朋友来我家读剧本,他们看完之后都说:“你会找玛格特来演莎朗吧?”我回答:“她现在是世界上最火热的演员,看情况吧,她现在备不住片约不断没时间。”

我在琢磨怎么邀请她出演的时候,我收到了玛格特寄来的一封信,我最开始甚至认为有人在恶搞我,因为太巧合了。

信的内容特别贴心,她说喜欢我的作品很久了,很希望跟我合作,如果有什么项目合适,她很愿意出演。我看了超开心,立刻给她的经纪人打了电话,约出来喝咖啡聊天,她后来在我家读了剧本,她很喜欢。

有一点我要感谢她,那个时候她刚刚出演[我,花样女王],人气正旺,我们前期准备时间很长,但她还是答应接演,推掉了其他项目,等着我们这部开拍,这种行为在我看来十分浪漫,所以她的加盟几周之内就敲定了。

■玛格特似乎在片中既在扮演莎朗本人,同时又是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

□昆汀·塔伦蒂诺:

没错,我非常认真地研究了莎朗本人,我最热衷于查阅那些资料,它们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尽管她有原型,但无论如何,她是我创造的角色。如你所说,她是一个象征,她代表着嬉皮士新好莱坞,好莱坞的上流,是里克不再属于的地方。

里克曾经混迹的那个潮派,已经不复存在。他却丝毫不自知。还有就是从我查阅的所有资料中,每个人对莎朗的描述,都说她就像是行走于人间的天使。

她就是如天使一般,看着这座城市,代表这部电影的一种气质。

■能聊聊卢克·贝里和伯特·雷诺兹吗?

□昆汀·塔伦蒂诺:

真的是非常痛心,两个人都在2018年离世(卢克是2019年逝世),我很有幸能够通过这部影片认识他们,在我25年间,我在首映或是派对上见过伯特和卢克,但从未合作过。

选角的时候,我很早就想到了伯特,因为最能欣赏当年那种感觉,那种情调的人,就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

我在片中的一些提及、彩蛋,伯特肯定都懂。我很想让他读剧本,听听他是怎么想的,而且我认为伯特很适合出演。当然我很也珍惜跟他聊天的机会,问他无数关于好莱坞,关于电影的问题。

伯特·雷诺兹,代表作:[不羁夜](1997)、[不结婚的男人](1979)、[警察与卡车强盗](1977)

对布拉德的角色,他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很喜欢布拉德,看过很多布拉德的电影,他甚至说看布拉德就像看史蒂夫·麦奎因,很喜欢布拉德动起来的样子。

“他在片子里演替身对吧?如果是的话,你得加一句台词!”我问他加什么。“作为替身,你有点太漂亮了。”布拉德不但很喜欢这句台词,他更开心的是,这句台词是伯特想出来的。

伯特其实参加了读剧本,那真是一次特别的体验,因为影片卡司众多,读剧本只有少数人参加,伯特一个人大概读了10几个人的台词,其他演员们也因为能跟他一起对戏而感到很开心。可惜的是,伯特在开拍前去世了。

20年前,我第一次见卢克,是好莱坞之星球赌场度假酒店(位于拉斯维加斯)的开业典礼,我们俩热烈地讨论了埃维尔·克尼维尔(美国冒险运动家)骑摩托跨越喷泉,聊起来发现,我们彼此第一次去赌城,都跑去看了那个喷泉,然后把他从哪飞跃,在哪跌倒,全部走了一遍。

卢克在片中表现超棒,有件很酷的事情,他骑术超高,片中亮相的那场戏,他跟一群人骑马,从拐角骑出来,沿着小镇主街,然后在酒馆前面突然停下来,他是领头人。

我跟他讲了一下大致要求,需要他在特定的地方停下来,还要停得很准,这样其他人好跟着他也停下来。

我说:“你能做到吗?”卢克冷笑一声,回答:“我来告诉你会发生什么,你在地上放个硬币,拍七条,我七次都会准准地停在硬币那,你会使用的那一条,是其他人都好好地跟着我停下那条,因为我是肯定不会出状况的!”

卢克·贝里,参演过《飞越比佛利》、[绝命鸳鸯]等

■你为什么选择了1969年?

□昆汀·塔伦蒂诺:

有很多原因,那一年是很多事情的开端。那是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结束,是新好莱坞的开始。巧合的是,那也是嬉皮士好莱坞的开始与结束。

我的意思是,那些在1969年年中发行的影片,如果它们是按照1966年的路数拍的,看起来会很过时。但如果是1969年,用新想法拍的电影,到了1970年,就已经完全过时了。因为那个时期的电影,太嬉皮士了。

那个时候,好莱坞的电影,只存在于一个非常窄的时间窗。它就像是连接好莱坞黄金时代和新好莱坞的洞口,但它本身却是嬉皮士的反主流文化,谁也没想到,这个打破好莱坞的文化,到了1971年,就基本消失了。

片中的里克和克里夫,他们不是嬉皮士文化圈的。所以我的初衷是展现反主流文化的年代,但核心角色却不属于那个圈子。他们从外往里看,完全搞不懂这是怎么一回事。

■拍摄过程中,在现在的洛杉矶,寻找能还原60年代末的外景地,有多难?

□昆汀·塔伦蒂诺:

我们主要是寻找两种地方,一是原始建筑,到现在都没拆,也没怎么变的地方,二是那种不复存在了,但替代品很容易“改造”成原始建筑的,这个过程肯定说不上简单。

但是在洛杉矶,比如一个街区,框起来,让它变回1969年的样子,不算难。有的地方保存得很完美,有些地方不用管它,有的地方稍稍改一改,不然就很奇怪。

令我感叹的是,一切都不容易,但我们做到了,同时我感谢上苍我们现在拍[好莱坞往事],因为我觉得过几年,我甚至可以保证,两年后,就没法实景拍了。

我们的前期准备时间比较长,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建筑就被破坏了,一整个街区被拆,或是建了一栋高楼。拍摄的时候也是如此,一边拍,一边被毁掉、被取代。

我们仿佛是在跟时间赛跑,争取在这些地方彻底消失之前,把它们拍进胶片,展现它们原本的样子。

■很多人都在说,这是你最私人的一部电影,你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昆汀·塔伦蒂诺:

我认为他们的意思是,[好莱坞往事]是一部讲回忆的电影,更准确地说,是我的回忆。从方方面面来看,这部影片之于我相当于[罗马]之于阿方索·卡隆。

因为1969年,我住在洛杉矶,我住在阿罕布拉,我记得电视上在播什么节目,包括公共电视网和地方电视台。我记得那些主持人是谁,我记得恐怖电影的主持人叫西摩尔。

我记得全天都能听到KHJ广播台,那时候没那么多频道,大家都只听一个频道,在车上放最大音量,播广告也不调小音量,听不见说话?扯着嗓子喊呀!

拍这部电影的乐趣在于,绞尽脑汁去回忆,翻出以前的《电视指南》杂志,看看不同时候都是什么节目在播。刺激我的回忆,想起那个时候究竟是什么样。比如洛杉矶广告牌上都是什么字?不开玩笑,我就是这么认字的。

那时候我祖母开车带着我,去接在读护士学校的妈妈,我会一路哼着广告歌曲。那个时候我大概六岁吧。

■这是你的第九部导演作品,开始倒数了吗,你会拍超过十部吗?

□昆汀·塔伦蒂诺:

院线电影,我会在第十部打住。

■真的吗?

□昆汀·塔伦蒂诺:

我可能会拍电视剧,舞台剧或是电视电影,但院线电影,这是倒数第二部。

■能说说为什么吗?

□昆汀·塔伦蒂诺:

我做这行很长时间了,我觉得是个尽头了,也应该有个尽头。我不想拍到我动弹不了了或是开始拍烂片了。

我就想拍十部非常经得住考验的电影,然后松手麦克风着地,“有种来比比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