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练太极的年轻人

"我刚开始是觉得,太极拳看上去更酷。”

周奕声。

“刚好就是太极拳”

林翰的一天通常开始于早上六点:站桩、练拳,接着吃早饭,之后再根据日程安排进行一天的活动。到了晚上,如果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他一定会在十二点前准时上床睡觉——这个时间偶尔还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在林翰的朋友看来,一个出生于93年的男生能拒绝夜生活,保持这样的作息长达两年,简直是不可思议,毕竟两年前的他还是一个完全相反的人。

大学毕业后,林翰和朋友在成都合伙开了一家轰趴馆,生意不好不坏。忙的时候大多是招待客人,抽烟喝酒唱歌到深夜,但闲起来也可以和服务员大眼瞪小眼一整天。待到关门回家,不管剩余多少精力,林翰总会将它们投入到英雄联盟和DOTA中。“我当时可以一直打游戏,到最后可能麻木了,无论输赢都会很机械地开始下一局。”林翰认为自己那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源于“不自律”,而是“性格极端”,做一件事就想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两年过去,日夜颠倒的生活让林翰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他开始思考如何“自救”。就在那时,一位年纪稍长的朋友向他推荐了太极拳。

“如果当时别人让我去练拳击,去游泳、学剑道,我可能也会去,但机缘巧合吧,刚好就是太极拳,”林翰说。“我刚开始是觉得跟那些比起来,它(太极拳)看上去更酷。”

子真太极会馆中穿着AJ 11的年轻人

所谓的极端性格,在林翰决定练习太极拳、改变生活方式后体现为想“看看自己坚持下来会怎样”。他与朋友换班,推掉所有半夜的应酬,并减少饮酒;还被对他感兴趣的女生删除了微信好友——因为女生无法忍受他“晚上一到时间就消失,说睡就睡”。

“其实老师没有规定你的作息,只是建议你学了之后要多自己去练,去消化。”如果最初为练拳和调整作息而做出的改变是刻意的,林翰认为到现在为止,他的新习惯都是练拳过程中无意间形成的,比如朋友口中的“老年人作息”和相对清淡的饮食选择。而自己的身体好像也比之前“更轻巧了一些”。

子真太极会馆,罗子真正在授课

“练太极能打架吗?”

然而,前有太极闫芳“隔空打人”,后有太极雷雷约架徐晓冬。林翰刚好在那个风口浪尖选择学习太极拳,让同龄的朋友百思不解。他们一是认为林翰去学了一样“老头儿的运动”,二是觉得他“被骗了”,对于林翰作息的改变以及他自己所说的身体及心理变化也不以为然。这样的看法在年轻人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关于太极的热点事件频出的2017年,人们纷纷对于向来在老年人中更为流行的太极拳发出了质疑。

“太极拳是不是无法搏击,甚至是骗人的“花架子”?对此,练习太极拳多年的周奕声认为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分为“练法、演法、打法”。第一种练在自己身上,为健身修身;第二种为了表演;第三种为了搏击。其中最后一种需要专业的训练时间和强度,“以业余水准去打人家每天专业水准训练8小时的,那就是在给自己找麻烦,”周奕声说。而对“太极拳是老年人才练的”这个看法,他认为纯粹是导向问题:“每一个拳种都是完整的。拳无好坏,人分高低。”

正在练拳的周奕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现在我会请他喝茶”

不同于“初学者”林翰,这个月刚满30岁的周奕声已接触太极拳近二十年。生于广东潮州饶平县的他从小跟父亲练习南拳基本功。当时父辈那代人有学武的风潮,“非典”那一年,父亲请来了太极拳老师,周奕声便开始了自己的业余太极拳生涯。大学毕业去北京工作后,他遇到了陈式太极拳的万周迎老师,接着便在太极书院做了五年的专职太极拳教练。

年轻人爱玩爱闹,周奕声却相反。他形容自己是孤独的人,对于朋友的选择“宁缺毋滥”——没有太多的朋友,但需要帮忙时从不缺人。对酒精过敏,只在工作需要时参加社交活动,周奕声平日的爱好也非常“佛系”:喜爱泡茶——“潮汕人三餐不离茶”、养花、看书、听古琴。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还常常能看到他自己煲汤煮粥的照片。“跟个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有关吧,一个不爱凑热闹的人,你把他拉到人堆里,他也不会冒尖。”周奕声说。

子真太极会馆

但周奕声的性格并不是一直如此,“高中的时候真的会抄起家伙就揍人,对方锁上门蹲在里面不敢出来。”他说,“跟邻居闹掰了也是,冲上去就要打人。”如今说起这些事,周奕声已经能一笑而过——他认为自己在练拳后心态平静了下来,能够更好地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面对冲突时能够找到和平的方式去解决。“现在遇到这种事,我会请他到家里喝茶,坐下来好好聊聊。”

太极拳对周奕声来说是一个训练专注的过程,或者说一个修行的过程。“练拳本身其实是枯燥的,能把它顺下来往下走,状态和心态就不一样。”一个动作如何做到位,如何发力,各种情况都需要思考。专注力与耐心是思考之后最明显的所得,而这种所得在对下一代的教育方面也极为实用——如今,周奕声已成家立业,与妻儿在广州生活,做建材生意。平日里客户打电话时孩子吵闹,即使自己处在烦躁的情绪中,周奕声也能尽力保持冷静来“稳住”孩子。而从另一方面来讲,他认为自己练拳也是对下一代的培养,“我从小看我父亲练功,很感兴趣。现在我的孩子也会一直盯着看我练功,这就是一种特别好的传承。”

正在练拳的周奕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让太极具有当代意义”

太极拳的传承和传播是罗子真一直致力的事。她于1986年出生在杨氏太极拳发源地河北邯郸永年县,9岁开始练拳,曾获得全国武术之乡太极拳冠军,是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从小因为身体原因,父母送罗子真去学习太极,而师父的耐心也让她一直坚持了下来。如今,罗子真在北京创办子真太极会馆,教授各个年龄的学员杨氏太极。在她看来,这样的人生并非自己主动选择了什么,而是命运的安排使她有机会与太极融为一体。

罗子真在授课中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罗子真”的名字,结果中会出现她的百度百科介绍、官方网站、教学视频、博客等众多相关链接。网络是罗子真传播杨氏太极的一个重要平台,她将自己线上与线下的对太极的推广分为三个阶段:是什么,怎样做,为什么。在罗子真分别拥有15万和4.5万粉丝的抖音和快手短视频平台上,她致力于向人们展现“怎样做”这一环节。“比如它如何开肩、拉开脊柱,如何发力和呼吸。”这样的推广方式也使罗子真得到了一些年轻爱好者的关注。然而,她的学员虽遍布各个年龄段,还是以中年人为主——“老年人通常不会花钱学习太极,年轻人大多不愿去了解这一传统文化。”

罗子真在授课中,她的学员多以中年人为主

在罗子真看来,如果年轻人意识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可以通过练习太极拳得到解决,这一文化的传播将会少一些年龄的障碍——那些问题可能来自于工作、情感、健康,而太极或许可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生活以及身体中的平衡。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太极世界中的观念与当今社会中的进步思想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比如“承认一切的存在都具有意义和价值,不随意否定他人,不给自己设限。”又比如“学会独处,学会调整自己,而不是试图改变他人。” “年轻人都有渴望成长的需求,我会反思大家的需求和我所拥有的怎样能对得上,能够真正地让太极具有当代的意义,”罗子真说。

架子上的太极拳摆件

“慢”与“静”的力量

使年轻人对太极拳望而却步的另一大原因,还要数太极拳招式中的“慢”与“静”。据统计,48%的健身人士认为健身是“释放压力”的有效方式,这也促使这一部分人在抱着增肌塑形目的的同时,会选择相对更加激烈快速的健身方法。而太极拳却是对身体的关节、肌肉和脏腑锻炼和按摩——并且如同罗子真所说,其目的是为了从身体和心理上都回归到一个人最本质的状态。但要说到“慢”与“静”,罗子真认为这两者也是一种“真正的力量”,是一种平衡。在众多运动项目中,瑜伽同样兼具“慢”和“静”,却也成为了如今极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罗子真在上课的休息时间为学员泡茶
子真太极会馆

瑜伽与太极同样起源于东方体育文化,同样追求内外兼修。一个通过调整控制呼吸,配合各种动作的变换和保持,达到对脊柱、脏器、肌肉等刺激和牵引的作用;另一个通过呼吸吐纳、舒展筋骨,以调节体内阴阳平衡,按摩内脏器官。并且二者往往均能开启练习者通往养生之路的大门。

在一篇名为《从“瑜伽热”反思我国太极拳发展道路》的论文中,作者提到太极拳曾因其全球练习人数之多,范围之广,被称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而瑜伽自19世纪传入欧美后,宗教色彩被去除而变得科学化和大众化,发展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赶超太极拳,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科学层面论证瑜伽效果、动作简单且针对性强、媒体宣传及名人效应、营销策略迎合现代审美观。与此同时,太极拳却逐渐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中成为一项小众的运动。

罗子真在教学中
子真太极公馆

对此,林翰认为一项运动成为“小众”可能也并不是坏事:只要消除对它误解的部分,总会吸引年轻人的兴趣——毕竟他自己就是从认为“太极很酷”开始了练习,并且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因为他改变了一些对太极原本的看法。

罗子真将会推进自己对太极的传播至第三阶段“为什么”。人们为什么练太极?太极的思维思想能在生活中如何协助他们?“一颗更开阔、平和的心,以及学会应对挫折和困境、找到平衡和喜悦,这是我从(太极)中得到的,我觉得这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她说。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