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乌鸡国降妖的“证据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乌鸡国降妖的“证据课”

在乌鸡国降妖这个故事中,悟空有着冷静的法律思维和缜密的行动方案,几乎每一步都试图用证据说话。

文|蒋海松

责编|马蓉蓉

在《西游记》乌鸡国的故事中,孙悟空降妖除魔,拆穿了狮子精假扮国王的阴谋。这番功劳,除了孙悟空神通广大之外,其重视证据的法律思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一堂精彩的“证据课”。

话说师徒四人行至乌鸡国宝林寺禅堂休歇。晚上,唐僧梦到自称是乌鸡国国王的游魂喊冤,说5年前求雨得到一位全真道士相助,为表谢意,就与他八拜为交,却没想这道士是妖怪所变。3年前,妖怪把国王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变成国王模样,占了江山,夺其一切,“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而且这妖怪门路极广,天上地下都有照应,国王求天不应,求地不灵,万般无奈,便来恳请唐僧搭救,并交给唐僧一件玉圭,作为与乌鸡国太子相认的标记。

唐僧从梦中惊醒,本笑荒诞,不料竟发现阶下真有一玉圭。唐僧便将此怪事告知了徒弟们,意图搭救老国王。悟空等人并没有轻信梦中所言,而是设局以验证真假。悟空决定先说服太子,让他去检测此事真伪。

孙悟空趁太子出城打猎之时,变为白兔将其招至寺中。等太子来到宝林寺,悟空又变做一个能通过去未来之事的“立帝货”,将妖怪杀害国王的阴谋演说一遍,指责他不孝,拜妖怪为王,故意激怒太子。太子一听如此荒谬,自然是不信,勃然大怒,要责罚悟空,“好送法司定罪”!

此时,悟空将老国王的白玉圭双手奉上。这件证物起到重要作用,太子确认这是父亲之物。悟空趁机逼问:“你既然认得白玉圭,怎么不念鞠养恩情,替亲报仇?”那太子虽然已有三分相信,但还是疑惑不定。

悟空于是再献计,让太子请问娘娘,“看他夫妻恩爱之情,比3年前如何。只此一问,便知真假矣”。太子见到母亲相问,果然不同,“3年前温又暖,3年后冷如冰”,证实了孙悟空所言。于是,被说服的太子和皇后成了悟空后续行动的重要证人。

但对接下来的行动,悟空却还有几分迟疑,认为目前行事还有些“理上不顺”。唐僧大惑不解,一般都是悟空主动斩杀妖怪,唐僧泼冷水,这次一向莽撞的悟空却迟疑了。唐僧问道:“这猴头乱说!妖精夺了人君位,怎么叫做理上不顺!”悟空则反驳道:“你老人家只知念经拜佛,打坐参禅,那曾见那萧何的律法?”

很大程度上,唐僧只是秉持着简单的道德思维,认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正义自动会实现。妖怪行凶,拆穿他自然是天理昭彰。孙悟空批评他“只知念经拜佛,不通王法条律”,是因为悟空看到了,正义不会自动实现,而是需要法律的支持,证据的支撑。

悟空对此进行了冷静分析:“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3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他与三宫妃后同眠,又和两班文武共乐,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悟空认为妖怪若执意反抗,一味抵赖,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认其罪行,妖怪仗着其假扮的国王身份,可以调动兵马,悟空等人将极为被动。所以悟空一定要找到铁定的证据,“这才是有对头的官事好打”。最好的证人当然是国王本人。于是悟空将行动重点改为找到老国王的尸体。

国王被埋在御花园的井里,孙悟空便连哄带骗让猪八戒去御花园的井里取宝,然后去水晶宫将国王死尸驮上来。悟空去兜率宫找太上老君要了“九转还魂丹”,救活了国王。有了国王这个证人现身指认,悟空便有了“对簿公堂”的底气。

于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起来到了乌鸡国金銮殿,换取关文。悟空故意不按礼仪参拜假国王,激怒于他,然后假意要提交供状,唤真国王出场。真假国王都站在大殿之上,悟空一番言语,在文武百官面前说明了“假变君王是道人,道人转是真王代”的阴谋。妖怪见阴谋败露,驾起云头便逃跑了。

孙悟空追打出去,大战一番。妖怪不敌,却又生一计,变成唐僧模样。一模一样的两个唐僧,让悟空无法下手,就连山神土地也无法分辨。幸亏此时“法律达人”猪八戒也展现了其证据意识。八戒献上妙计,说唐僧会念紧箍咒,而其他人不会念,只要考验一下谁会念咒,一切便可真相大白,“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本专栏曾多次分析过,常人认为又笨又傻的猪八戒其实精通法理,此是其例证之一。真唐僧自然随口念起咒来,那魔王却只会胡哼乱哼。八戒举钯就打,那魔王踏着云头再次逃跑,沙僧、悟空也追了上去。酣战之时,文殊菩萨赶到,喝令他们住手,原来这妖怪本是文殊菩萨的座骑青毛狮子,奉佛旨差来报复这个善僧时亏了礼数的乌鸡国国王。悟空不得已放了这妖怪,但其阴谋已被揭穿。

在这个故事中,悟空有着冷静的法律思维和缜密的行动方案,几乎每一步都试图用证据说话。而相比之下,唐僧则更倾向用道德情感替代法律判断,这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通病,即片面强调道德主义、修身养性而忽视制度正义和法律技能。

法律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事实的依据和标准。在纠纷解决过程中,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就是孙悟空所谓“有对头的官事好打”。法官要依据充足的证据才能作出公正的裁判,当事人也要找到确实的证据才能赢得自己的诉求。在法律上,绝不能只靠自己的道德控诉和主观臆断。《西游记》这堂鲜活的“证据课”也让人受益良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乌鸡国降妖的“证据课”

在乌鸡国降妖这个故事中,悟空有着冷静的法律思维和缜密的行动方案,几乎每一步都试图用证据说话。

文|蒋海松

责编|马蓉蓉

在《西游记》乌鸡国的故事中,孙悟空降妖除魔,拆穿了狮子精假扮国王的阴谋。这番功劳,除了孙悟空神通广大之外,其重视证据的法律思维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堪称一堂精彩的“证据课”。

话说师徒四人行至乌鸡国宝林寺禅堂休歇。晚上,唐僧梦到自称是乌鸡国国王的游魂喊冤,说5年前求雨得到一位全真道士相助,为表谢意,就与他八拜为交,却没想这道士是妖怪所变。3年前,妖怪把国王推入御花园井中害死,变成国王模样,占了江山,夺其一切,“把我两班文武,四百朝官,三宫皇后,六院嫔妃,尽属了他矣”。而且这妖怪门路极广,天上地下都有照应,国王求天不应,求地不灵,万般无奈,便来恳请唐僧搭救,并交给唐僧一件玉圭,作为与乌鸡国太子相认的标记。

唐僧从梦中惊醒,本笑荒诞,不料竟发现阶下真有一玉圭。唐僧便将此怪事告知了徒弟们,意图搭救老国王。悟空等人并没有轻信梦中所言,而是设局以验证真假。悟空决定先说服太子,让他去检测此事真伪。

孙悟空趁太子出城打猎之时,变为白兔将其招至寺中。等太子来到宝林寺,悟空又变做一个能通过去未来之事的“立帝货”,将妖怪杀害国王的阴谋演说一遍,指责他不孝,拜妖怪为王,故意激怒太子。太子一听如此荒谬,自然是不信,勃然大怒,要责罚悟空,“好送法司定罪”!

此时,悟空将老国王的白玉圭双手奉上。这件证物起到重要作用,太子确认这是父亲之物。悟空趁机逼问:“你既然认得白玉圭,怎么不念鞠养恩情,替亲报仇?”那太子虽然已有三分相信,但还是疑惑不定。

悟空于是再献计,让太子请问娘娘,“看他夫妻恩爱之情,比3年前如何。只此一问,便知真假矣”。太子见到母亲相问,果然不同,“3年前温又暖,3年后冷如冰”,证实了孙悟空所言。于是,被说服的太子和皇后成了悟空后续行动的重要证人。

但对接下来的行动,悟空却还有几分迟疑,认为目前行事还有些“理上不顺”。唐僧大惑不解,一般都是悟空主动斩杀妖怪,唐僧泼冷水,这次一向莽撞的悟空却迟疑了。唐僧问道:“这猴头乱说!妖精夺了人君位,怎么叫做理上不顺!”悟空则反驳道:“你老人家只知念经拜佛,打坐参禅,那曾见那萧何的律法?”

很大程度上,唐僧只是秉持着简单的道德思维,认为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正义自动会实现。妖怪行凶,拆穿他自然是天理昭彰。孙悟空批评他“只知念经拜佛,不通王法条律”,是因为悟空看到了,正义不会自动实现,而是需要法律的支持,证据的支撑。

悟空对此进行了冷静分析:“常言道,拿贼拿赃。那怪物做了3年皇帝,又不曾走了马脚,漏了风声。他与三宫妃后同眠,又和两班文武共乐,我老孙就有本事拿住他,也不好定个罪名。”悟空认为妖怪若执意反抗,一味抵赖,他们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指认其罪行,妖怪仗着其假扮的国王身份,可以调动兵马,悟空等人将极为被动。所以悟空一定要找到铁定的证据,“这才是有对头的官事好打”。最好的证人当然是国王本人。于是悟空将行动重点改为找到老国王的尸体。

国王被埋在御花园的井里,孙悟空便连哄带骗让猪八戒去御花园的井里取宝,然后去水晶宫将国王死尸驮上来。悟空去兜率宫找太上老君要了“九转还魂丹”,救活了国王。有了国王这个证人现身指认,悟空便有了“对簿公堂”的底气。

于是,唐僧师徒四人一起来到了乌鸡国金銮殿,换取关文。悟空故意不按礼仪参拜假国王,激怒于他,然后假意要提交供状,唤真国王出场。真假国王都站在大殿之上,悟空一番言语,在文武百官面前说明了“假变君王是道人,道人转是真王代”的阴谋。妖怪见阴谋败露,驾起云头便逃跑了。

孙悟空追打出去,大战一番。妖怪不敌,却又生一计,变成唐僧模样。一模一样的两个唐僧,让悟空无法下手,就连山神土地也无法分辨。幸亏此时“法律达人”猪八戒也展现了其证据意识。八戒献上妙计,说唐僧会念紧箍咒,而其他人不会念,只要考验一下谁会念咒,一切便可真相大白,“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本专栏曾多次分析过,常人认为又笨又傻的猪八戒其实精通法理,此是其例证之一。真唐僧自然随口念起咒来,那魔王却只会胡哼乱哼。八戒举钯就打,那魔王踏着云头再次逃跑,沙僧、悟空也追了上去。酣战之时,文殊菩萨赶到,喝令他们住手,原来这妖怪本是文殊菩萨的座骑青毛狮子,奉佛旨差来报复这个善僧时亏了礼数的乌鸡国国王。悟空不得已放了这妖怪,但其阴谋已被揭穿。

在这个故事中,悟空有着冷静的法律思维和缜密的行动方案,几乎每一步都试图用证据说话。而相比之下,唐僧则更倾向用道德情感替代法律判断,这正是传统知识分子的一个重要通病,即片面强调道德主义、修身养性而忽视制度正义和法律技能。

法律的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证据是诉讼的基础和前提,是认定事实的依据和标准。在纠纷解决过程中,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这就是孙悟空所谓“有对头的官事好打”。法官要依据充足的证据才能作出公正的裁判,当事人也要找到确实的证据才能赢得自己的诉求。在法律上,绝不能只靠自己的道德控诉和主观臆断。《西游记》这堂鲜活的“证据课”也让人受益良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