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纽约时报】租完房子租电钻 你家里的一切现在都能“共享经济”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纽约时报】租完房子租电钻 你家里的一切现在都能“共享经济”了

共享经济大潮不断发展,手机应用无孔不入,Airbnb和Uber的成功模式继续延伸,扩展到了iPad、自行车、电钻、无人机等等一切闲置的家用物品。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2014年,破坏分子闯进史蒂芬妮·西安乔(Stephanie Ciancio)的陆地巡洋舰车里,偷走了她的车载立体声设备之后,她没时间、也没钱换一台。这件事对34岁的旧金山居民西安乔来说格外令人苦恼,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计划,打算趁着7月4日的周末长假进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公路之旅,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的费恩峡谷(Fern Canyon)。所以,想到要开八个小时的车却没有音乐就让人郁闷。

于是,她登录Peerby.com网站,写下了自己的苦恼。不到40分钟,就有人联系她,愿意把自己的Beats无线蓝牙功放借给她旅行路上用。“我心想,‘天哪,太容易了,’而且还不要钱!”西安乔说,“它比买一台或者从亚马逊订一台还要更快、更省事。”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像西安乔一样,利用手机应用搜索,向住在附近的人们租借从电钻到无人机等形形色色的物品。它是Airbnb、Uber及Lyft成功模式的延伸,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家用物品。

购买一部iPad之前想先试用一下?没问题。到了另外一个城市,需要一辆自行车?也没问题。需要一部电钻帮你挂上百叶窗?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利用这股潮流的网站,而Peerby.com则是它们中的排头兵。Peerby从2012年在阿姆斯特丹启动以来,已经扩展到了欧洲的20个城市,包括伦敦和巴黎。眼下,它正在美国的10个城市试点,其中就包括纽约。它希望2017年前能在美国主要的城市建起一个物主和租客构成的网络体系。

据网站创始人丹·韦德波尔(Daan Weddepohl)称,它目前已经处理了10万多笔交易,数据库里的物品价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会员人数到2015年底有望达到50万人。

一切听起来都很有前景。然而,它未来能不能成为一项可靠的、能够赚钱的生意却远远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通往盈利的道路上布满了这个利基市场早期创业公司们备受摧残的尸体,比如CrowdRent、Share Some Sugar、Bid&Borrow、Ecomodo、ThingLoop、OhSoWe,以及Hey Neighbor!。它们启动的时间都在2007-2010年,如今都已经倒闭。在一个别人都遭遇了失败的领域,Peerby就真的能够取得成功吗?

一些专家称,一切都在于时机:这些创业公司出现的时候,手机应用和共享经济潮流还没有真正勃兴。另外一些人则把问题归咎于糟糕的商业模式。

表面看起来,这事完全不用费脑子。用不着的圣诞礼物、甚至是堆在地下室的衣服,在布满灰尘储藏室里,谁家还没攒下一堆家用物品?

倡导者们打赌,认定如果邻居开口借,人们就会愿意共享这些物品。《我的就是你的:协同消费的崛起》(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一书的作者瑞秋·波特斯曼(Rachel Botsman)说,2008年的经济衰退和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应用引发了“共享经济”革命 。

人们都在另辟蹊径额外多赚点钱,而且出现了租借、共享物品,而不是购买物品的转变。

风险投资公司格雷洛克合伙公司(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西蒙·罗士曼(Simon Rothman)说,“我们正在从所有权的社会转向使用权的社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依靠智能手机来实现。他所在的公司是Airbnb和Facebook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者。

Floodgate公司创始人安·缪拉·郭(Ann Miura-Ko)说,千禧一代格外看重分享、而不是拥有。她所在的公司已经投资了在线教科书出租服务Chegg、打车应用Lyft和跑腿服务公司TaskRabbit等创业公司。而且,似乎百无禁忌: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网站borrowmydoggy.com,面向的是愿意分享宠物所有权的人们。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Ericsson ConsumerLab)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智能手机用户愿意把闲置的设备、房间及家用电器租借给别人。

报告的作者迈克尔·比约恩(Michael Bjorn)说,“人们已经习惯了租车、用手机应用叫出租车的理念。”共享家用物品只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延伸。

当然,肯定存在“信任”问题:如果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归还物品的时候已经弄坏了、甚至干脆不还了怎么办?心怀鬼胎的人利用这个网站诱骗人们去家里怎么办?

罗士曼把Peerby的商业模式和Airbnb相提并论,他说:“如果让一个陌生人在你家里过夜不是一个信任不信任的问题,那么,让一个陌生人借用你们家的割草机也不会有信任的问题。”

就算哪个害群之马真的登上了媒体的头条,也不太可能扼杀这股潮流。

安·缪拉·郭指出:“克雷格列表杀手实际上并没有扼杀克雷格列表。”

【医学院学生菲利普·马科夫(Philip Markoff)2009年通过克雷格列表网站物色受害人之后曾经被控谋杀及攻击。2010年,他在监狱候审期间自杀身亡。】

Peerby网站的韦德波尔1980年出生于鹿特丹,小时候就养成了对计算机和编程的兴趣。

他说:“我13岁生日那年要了一台编译器当礼物。”

他仔细钻研书籍,还加入了在线BBS,打磨自己的编程技能。他父母都是精神病医生,但却鼓励他的创业精神和他对技术的兴趣。不过,点燃他Peerby梦想的却是一场火灾。

2009年2月,一场火灾席卷了韦德波尔和他女友居住的公寓楼。黑色的浓烟涌进他位于四层的房子里,迫使他和女友疯狂逃生。消防员最终救出了他俩。然而,韦德波尔的大部分财物都被水火及浓烟毁于一旦。

他倍受打击。但随后的几个月,韦德波尔惊讶地发现,朋友们、甚至是不认识的人们都来向他提供家具、工具和其他物品,帮助他重新站起来。这件事让他醍醐灌顶。

“我发现,我周围的人们比东西要重要得多,”他说,“人们喜欢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我们互相联系,彼此帮助。”

带着口袋里他从他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2.5万欧元(约合17.75万元人民币),他开始着手开发一个网站以及一款手机应用,希望利用这种共享的理念来赚钱。他进入了阿姆斯特丹的创业者学院(The Founder Institute),学院向他展示了创业的规则,还把他引荐给了潜在的天使投资人。2012年9月,Peerby(这个名字糅合了“P2P”和“nearby”这两个表述)诞生了。

韦德波尔分析了之前那些失败的公司。

他说:“我明白,我必须采取不同的做法。”

他调转了商业模式,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租用物品的人、而不是提供物品的人身上。他没有发布冗长的分类广告清单,而是聚焦于需求。他研发了一套算法,利用问题在网站的注册用户中开创了一个潜在物品提供人网络。当某位成员需要某件物品的时候,系统就会根据算法向附近的会员推送一条通知。

网站发展迅速,引起了投资人的注意。他通过投资人以及Postcode Lottery Green Challenge挑战赛等类似活动的奖金总计筹集到了300万美元。后者是克林顿全球倡议(the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组织的成员。

创投公司SanomaVentures投资总监赫曼·凯恩修斯(Herman Kienhuis)成了这家公司第一位、也是最大的投资人。

他说:“Peerby确实是在探索一个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的模式还很有限的市场。”然而,韦德波尔及其团队、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在阿姆斯特丹取得的初步成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位投资人、Techstars伦敦办事处总经理乔恩·布拉德福德(Jon Bradford)承认,鉴于过去那么多公司都失败了,同事们对于投资这样一个利基市场有点紧张。

“我当时进行这笔投资的时候存在许多质疑,”布拉德福德说,“但是,丹向我展示,阿姆斯特丹的人们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确实付诸了行动,从而给了他动力。”

韦德波尔说,建起一个成功而活跃的网站至关重要。出于这个原因,Peerby一直到今年年底之前都不会从交易中收取任何费用。

最近,Peerby推出了“Peerby Go”模式,为每笔交易提供保险及送货服务,从中收取佣金。目前为止,过渡进展顺利。这家公司称,至少60%的需求在30分钟内都获得了潜在物品提供者的响应。

投资人担心Peerby长期的盈利前景吗?布拉德福德把它看成是Facebook,而后者一开始也不赚钱。

他说,如果这个商业模式可行,钱自然会来。

“只要能够利用某个产品创造用户的参与,总有办法围绕它找到钱。”

(译者:轩然)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SHARING ECONOMY GOES HYPERLOCAL WITH A GROWING MARKET FOR HOUSEHOLD ITEMS

最新更新时间:09/21 21:5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Airbnb

1.9k
  • 爱彼迎第一季度营收23亿美元
  • 美股三大指数收盘涨跌不一,Meta录得日线20连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纽约时报】租完房子租电钻 你家里的一切现在都能“共享经济”了

共享经济大潮不断发展,手机应用无孔不入,Airbnb和Uber的成功模式继续延伸,扩展到了iPad、自行车、电钻、无人机等等一切闲置的家用物品。

图片来源:华盖创意

2014年,破坏分子闯进史蒂芬妮·西安乔(Stephanie Ciancio)的陆地巡洋舰车里,偷走了她的车载立体声设备之后,她没时间、也没钱换一台。这件事对34岁的旧金山居民西安乔来说格外令人苦恼,因为她之前已经做好了计划,打算趁着7月4日的周末长假进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公路之旅,前往加利福尼亚州的费恩峡谷(Fern Canyon)。所以,想到要开八个小时的车却没有音乐就让人郁闷。

于是,她登录Peerby.com网站,写下了自己的苦恼。不到40分钟,就有人联系她,愿意把自己的Beats无线蓝牙功放借给她旅行路上用。“我心想,‘天哪,太容易了,’而且还不要钱!”西安乔说,“它比买一台或者从亚马逊订一台还要更快、更省事。”

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像西安乔一样,利用手机应用搜索,向住在附近的人们租借从电钻到无人机等形形色色的物品。它是Airbnb、Uber及Lyft成功模式的延伸,只不过对象换成了家用物品。

购买一部iPad之前想先试用一下?没问题。到了另外一个城市,需要一辆自行车?也没问题。需要一部电钻帮你挂上百叶窗?只需要点击一下鼠标。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批利用这股潮流的网站,而Peerby.com则是它们中的排头兵。Peerby从2012年在阿姆斯特丹启动以来,已经扩展到了欧洲的20个城市,包括伦敦和巴黎。眼下,它正在美国的10个城市试点,其中就包括纽约。它希望2017年前能在美国主要的城市建起一个物主和租客构成的网络体系。

据网站创始人丹·韦德波尔(Daan Weddepohl)称,它目前已经处理了10万多笔交易,数据库里的物品价值已经超过10亿美元,会员人数到2015年底有望达到50万人。

一切听起来都很有前景。然而,它未来能不能成为一项可靠的、能够赚钱的生意却远远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通往盈利的道路上布满了这个利基市场早期创业公司们备受摧残的尸体,比如CrowdRent、Share Some Sugar、Bid&Borrow、Ecomodo、ThingLoop、OhSoWe,以及Hey Neighbor!。它们启动的时间都在2007-2010年,如今都已经倒闭。在一个别人都遭遇了失败的领域,Peerby就真的能够取得成功吗?

一些专家称,一切都在于时机:这些创业公司出现的时候,手机应用和共享经济潮流还没有真正勃兴。另外一些人则把问题归咎于糟糕的商业模式。

表面看起来,这事完全不用费脑子。用不着的圣诞礼物、甚至是堆在地下室的衣服,在布满灰尘储藏室里,谁家还没攒下一堆家用物品?

倡导者们打赌,认定如果邻居开口借,人们就会愿意共享这些物品。《我的就是你的:协同消费的崛起》(What's Mine Is Yours:The Rise of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一书的作者瑞秋·波特斯曼(Rachel Botsman)说,2008年的经济衰退和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应用引发了“共享经济”革命 。

人们都在另辟蹊径额外多赚点钱,而且出现了租借、共享物品,而不是购买物品的转变。

风险投资公司格雷洛克合伙公司(Greylock Partners)合伙人西蒙·罗士曼(Simon Rothman)说,“我们正在从所有权的社会转向使用权的社会。”而其中大部分都是依靠智能手机来实现。他所在的公司是Airbnb和Facebook这些公司的早期投资者。

Floodgate公司创始人安·缪拉·郭(Ann Miura-Ko)说,千禧一代格外看重分享、而不是拥有。她所在的公司已经投资了在线教科书出租服务Chegg、打车应用Lyft和跑腿服务公司TaskRabbit等创业公司。而且,似乎百无禁忌:现在甚至出现了一个网站borrowmydoggy.com,面向的是愿意分享宠物所有权的人们。

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Ericsson ConsumerLab)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智能手机用户愿意把闲置的设备、房间及家用电器租借给别人。

报告的作者迈克尔·比约恩(Michael Bjorn)说,“人们已经习惯了租车、用手机应用叫出租车的理念。”共享家用物品只是这种观念的一个延伸。

当然,肯定存在“信任”问题:如果一位和蔼可亲的邻居归还物品的时候已经弄坏了、甚至干脆不还了怎么办?心怀鬼胎的人利用这个网站诱骗人们去家里怎么办?

罗士曼把Peerby的商业模式和Airbnb相提并论,他说:“如果让一个陌生人在你家里过夜不是一个信任不信任的问题,那么,让一个陌生人借用你们家的割草机也不会有信任的问题。”

就算哪个害群之马真的登上了媒体的头条,也不太可能扼杀这股潮流。

安·缪拉·郭指出:“克雷格列表杀手实际上并没有扼杀克雷格列表。”

【医学院学生菲利普·马科夫(Philip Markoff)2009年通过克雷格列表网站物色受害人之后曾经被控谋杀及攻击。2010年,他在监狱候审期间自杀身亡。】

Peerby网站的韦德波尔1980年出生于鹿特丹,小时候就养成了对计算机和编程的兴趣。

他说:“我13岁生日那年要了一台编译器当礼物。”

他仔细钻研书籍,还加入了在线BBS,打磨自己的编程技能。他父母都是精神病医生,但却鼓励他的创业精神和他对技术的兴趣。不过,点燃他Peerby梦想的却是一场火灾。

2009年2月,一场火灾席卷了韦德波尔和他女友居住的公寓楼。黑色的浓烟涌进他位于四层的房子里,迫使他和女友疯狂逃生。消防员最终救出了他俩。然而,韦德波尔的大部分财物都被水火及浓烟毁于一旦。

他倍受打击。但随后的几个月,韦德波尔惊讶地发现,朋友们、甚至是不认识的人们都来向他提供家具、工具和其他物品,帮助他重新站起来。这件事让他醍醐灌顶。

“我发现,我周围的人们比东西要重要得多,”他说,“人们喜欢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我们互相联系,彼此帮助。”

带着口袋里他从他母亲那里继承而来的2.5万欧元(约合17.75万元人民币),他开始着手开发一个网站以及一款手机应用,希望利用这种共享的理念来赚钱。他进入了阿姆斯特丹的创业者学院(The Founder Institute),学院向他展示了创业的规则,还把他引荐给了潜在的天使投资人。2012年9月,Peerby(这个名字糅合了“P2P”和“nearby”这两个表述)诞生了。

韦德波尔分析了之前那些失败的公司。

他说:“我明白,我必须采取不同的做法。”

他调转了商业模式,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租用物品的人、而不是提供物品的人身上。他没有发布冗长的分类广告清单,而是聚焦于需求。他研发了一套算法,利用问题在网站的注册用户中开创了一个潜在物品提供人网络。当某位成员需要某件物品的时候,系统就会根据算法向附近的会员推送一条通知。

网站发展迅速,引起了投资人的注意。他通过投资人以及Postcode Lottery Green Challenge挑战赛等类似活动的奖金总计筹集到了300万美元。后者是克林顿全球倡议(the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组织的成员。

创投公司SanomaVentures投资总监赫曼·凯恩修斯(Herman Kienhuis)成了这家公司第一位、也是最大的投资人。

他说:“Peerby确实是在探索一个目前已经得到验证的模式还很有限的市场。”然而,韦德波尔及其团队、公司的商业模式以及在阿姆斯特丹取得的初步成绩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位投资人、Techstars伦敦办事处总经理乔恩·布拉德福德(Jon Bradford)承认,鉴于过去那么多公司都失败了,同事们对于投资这样一个利基市场有点紧张。

“我当时进行这笔投资的时候存在许多质疑,”布拉德福德说,“但是,丹向我展示,阿姆斯特丹的人们不只是口头上说说,而是确实付诸了行动,从而给了他动力。”

韦德波尔说,建起一个成功而活跃的网站至关重要。出于这个原因,Peerby一直到今年年底之前都不会从交易中收取任何费用。

最近,Peerby推出了“Peerby Go”模式,为每笔交易提供保险及送货服务,从中收取佣金。目前为止,过渡进展顺利。这家公司称,至少60%的需求在30分钟内都获得了潜在物品提供者的响应。

投资人担心Peerby长期的盈利前景吗?布拉德福德把它看成是Facebook,而后者一开始也不赚钱。

他说,如果这个商业模式可行,钱自然会来。

“只要能够利用某个产品创造用户的参与,总有办法围绕它找到钱。”

(译者:轩然)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来源:纽约时报

原标题:SHARING ECONOMY GOES HYPERLOCAL WITH A GROWING MARKET FOR HOUSEHOLD ITEMS

最新更新时间:09/21 21:5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