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山
日前,赛迪顾问在北京发布了《2019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百强研究》(下称《研究》)显示,2019年中国百强区所在城市生产总值合计30.5万亿元,其中百强区生产总值为15.3万亿元,总体贡献超过50%。百强区分布在34个城市中,强市强区特点明显,总体地区首位度(城区生产总值占城市生产总值比重)达50.07%,平均首位度为14.99%。
2019年百强区仅用中国0.5%的国土面积和7.45%的人口实现了中国17%的生产总值,经济资源集聚态势明显。在此基础上,2019年百强区平均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中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约为中国平均水平的2.5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中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
山东各区总体排名下滑
本次榜单中,全国共有17个省份的城区入围百强区,前五名分别为广东省21席、江苏省16席、浙江省14席、山东省11席及湖北省7席。青海、宁夏、西藏、海南等省(自治区)城区无缘百强榜。
山东省16地市上榜百强区中,济南、青岛、淄博、临沂4市共11区榜上有名,相比2018年上榜城区减少1席,变化并不大。其中,济南上榜城区为历下区、章丘区、市中区、历城区共4区;青岛上榜城区为黄岛区、即墨区、市南区、城阳区共4区;淄博上榜城区为张店区、临淄区2个区;临沂上榜城区为兰山区。
但另一方面,山东省上榜城区却出现了排名总体下滑趋势,除青岛市黄岛区、市南区分别上升1位、4位,济南市市中区上升7位,临沂市兰山区上升35位之外,其余城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名下滑,其中,青岛市城阳区下降幅度最大,排名下滑32位。
威海市文登区成为山东省唯一落榜城区,而在2018年其在排行榜中排名第88位。实际上,文登区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852.47亿元,比此次榜单中最后一名贵阳市南明区的800.36亿元略高,但此次依然落选。
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指出,《2019中国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研究》以中国大陆地区除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以外的27个省份共计889个地级市市辖区为研究对象。
该榜单以“地区生产总值不低于7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低于20亿元”两大数据门槛,建立了包括综合质效、创新动能、协调发展、绿色效能、开放层级、共享普惠、营商环境等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核心指标,30余个支撑参考指标的评价标准。
在百强区榜单中,2019年百强区发展水平整体得到了提升。2018年赛迪百强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最低为650亿元,而2019年百强区在生产总值不低于700亿元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最终入选城区生产总值均超过8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丰富的科研资源及充足的人才支撑,百强区在新业态引入、新技术研发、新模式应用上走在全国前端,成为引领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其中,青岛黄岛区在总体增长贡献度中以37.96%的成绩排名第二,仅次于珠海市香洲区。
另外,考虑到国家行政级别和行政区划以及政策上的差异性,本次榜单未将国家级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特殊城市规划区包含在内。
产业升级或可解各区下滑之势
据悉,本次百强区评选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工业增加值等综合质效与营商环境优化两大标准牵引,紧扣我国高质量发展阶段特征及要求。
从产业来看,多数百强区总体上已位于城市工业化的后期。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8年百强区三产比重就已经达到65.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城市百强区已主要由第三产业引领,消费和服务带动的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从产业结构来看,百强区产业主要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及高端服务业,产业环节处于微小环节的两端,产业层次高,起到了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百强区中以先进制造(广州顺德)、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圳龙岗)、总部经济(南京鼓楼)、金融服务(杭州萧山)、商贸物流(深圳福田)等产业领域及业态驱动发展,围绕百强区自身特点及资源禀赋优势,实现了产业领域及环节的高端演进与快速发展。
而山东省作为传统工业大省,目前无疑在三次产业分布方面处于劣势。
以本次榜单中山东排名第一的青岛市黄岛区为例,2018年,西海岸新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73.7亿元、1578.2亿元、1865.17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1:44.87:53.03,产业结构明显过“重”。
广东省作为本次百强区榜单的第一大省,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优势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6.5%,比上年同期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1.6%,比上年同期高1.5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山东省则要逊色不少,今年上半年,山东省高技术产业对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为19.1%,比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高技术行业增长2.5%,甚至高于规上工业1.2个百分点。
不过,山东省近年来正在大举开展新旧动能转换,淘汰了一部分落后产能,产业发展正处于“空笼期”,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必然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因此,部分指标回落存在一定必然。
数据显示,山东省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快于制造业投资20.3个百分点,“四新”投资占比超过4成;高耗能行业投资占比回落2.6个百分点;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增长76.4%。
可以看出,山东省补短板强弱项投资正在快速增加,相信不久后就可以迈过由资源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坎”,而在此过程中,山东各区凭借经济资源集聚的优势,也将在百强榜中渐次上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