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陕西省35个重点示范镇,8年累计投资991亿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陕西省35个重点示范镇,8年累计投资991亿元

陕西省“两镇”已打造成“乡村振兴排头兵、城乡融合桥头堡、脱贫攻坚助力器、人居环境新标杆”。

文 | 三秦都市报  王嘉 

在12月6日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陕西省住建厅介绍了推动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近年来,陕西省“两镇”已打造成“乡村振兴排头兵、城乡融合桥头堡、脱贫攻坚助力器、人居环境新标杆”。

31个文化旅游名镇 恢复传统街区30

2011年起,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择优培育35个重点示范镇,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给予每镇10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着力构建县域城镇、经济、服务、文化“四个副中心”。2013年起,结合挖掘保护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构建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打造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四态并举”的建设思路,又确定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给予每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给予每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小镇。

省住建厅以规划为基础,分别制定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示范镇从“四个副中心”及组织机构建设5个方面24个分项明确考核指标,文化旅游名镇从“四态并举”及组织机构建设5个方面21个分项明确考核指标。35个重点示范镇共建设道路397.62公里,垃圾、污水处理场(厂)72个,文体中心(广场)59个,医院敬老院54个,小学、幼儿园、初中全覆盖,部分镇建成高中,千人床位数达0.96个,镇平均垃圾处理率92.3%,污水处理率82.3%,绿化率35.34%。31个文化旅游名镇恢复传统街区30条,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14个。

35个重点示范镇注重产业立镇,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GDP总量达1633.7亿元。31个文化旅游名镇抢抓陕西打造“全域旅游省”的发展机遇,围绕“食、住、行、游、购、娱”逐项分析,积极“补短板、强弱项”。将文化旅游名镇发展融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着力抓好“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山水人文·大美陕西”等线路设计活动,打造关键节点,形成旅游亮点。

35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991亿元

以“两镇”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平台,注重引导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8年来,35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991亿元,先后引进农夫山泉、双汇集团、中航工业等大型企业纷纷入驻,大中小型企业达3101家,带动镇区人口增加60.53万人,解决9万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建设之初的7064元上升到2018年的1503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31个文化旅游名镇累计完成投资226.52亿元,旅游收入160多亿元,引进各类企业1002家,吸纳非农就业人数18.96万人,其中旅游从业人员6.18万人。“两镇”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安置房1080万平方米,解决了10余万户生活困难家庭住房问题。资助贫困学生6.4万人,有力保障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问题。

下一步,立足小城镇发展现状,在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通过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实现支柱产业稳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活富裕,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将形成全国重点镇、中国特色小城镇、镇级市、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市级重点镇和其他建制镇协同推进的格局,切实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秦都市报

原标题:陕西省“两镇”打造成乡村振兴“排头兵” 35个重点示范镇 8年累计投资991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陕西省35个重点示范镇,8年累计投资991亿元

陕西省“两镇”已打造成“乡村振兴排头兵、城乡融合桥头堡、脱贫攻坚助力器、人居环境新标杆”。

文 | 三秦都市报  王嘉 

在12月6日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陕西省住建厅介绍了推动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典型做法。近年来,陕西省“两镇”已打造成“乡村振兴排头兵、城乡融合桥头堡、脱贫攻坚助力器、人居环境新标杆”。

31个文化旅游名镇 恢复传统街区30

2011年起,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的原则,择优培育35个重点示范镇,给予每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给予每镇10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着力构建县域城镇、经济、服务、文化“四个副中心”。2013年起,结合挖掘保护利用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按照构建传统形态、传承多元文态、打造宜居生态、丰富旅游业态“四态并举”的建设思路,又确定了31个文化旅游名镇,给予每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给予每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富民小镇。

省住建厅以规划为基础,分别制定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建设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示范镇从“四个副中心”及组织机构建设5个方面24个分项明确考核指标,文化旅游名镇从“四态并举”及组织机构建设5个方面21个分项明确考核指标。35个重点示范镇共建设道路397.62公里,垃圾、污水处理场(厂)72个,文体中心(广场)59个,医院敬老院54个,小学、幼儿园、初中全覆盖,部分镇建成高中,千人床位数达0.96个,镇平均垃圾处理率92.3%,污水处理率82.3%,绿化率35.34%。31个文化旅游名镇恢复传统街区30条,4A级景区17个,3A级景区14个。

35个重点示范镇注重产业立镇,推进区域产业分工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GDP总量达1633.7亿元。31个文化旅游名镇抢抓陕西打造“全域旅游省”的发展机遇,围绕“食、住、行、游、购、娱”逐项分析,积极“补短板、强弱项”。将文化旅游名镇发展融入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着力抓好“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山水人文·大美陕西”等线路设计活动,打造关键节点,形成旅游亮点。

35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991亿元

以“两镇”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平台,注重引导各类资源向贫困地区转移,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8年来,35个重点示范镇累计完成投资991亿元,先后引进农夫山泉、双汇集团、中航工业等大型企业纷纷入驻,大中小型企业达3101家,带动镇区人口增加60.53万人,解决9万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1年建设之初的7064元上升到2018年的15035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31个文化旅游名镇累计完成投资226.52亿元,旅游收入160多亿元,引进各类企业1002家,吸纳非农就业人数18.96万人,其中旅游从业人员6.18万人。“两镇”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移民搬迁安置房1080万平方米,解决了10余万户生活困难家庭住房问题。资助贫困学生6.4万人,有力保障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学问题。

下一步,立足小城镇发展现状,在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建设的基础上,遴选出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通过政策支持等一系列措施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达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实现支柱产业稳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社会和谐稳定、群众生活富裕,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将形成全国重点镇、中国特色小城镇、镇级市、省级重点示范镇、省级文化旅游名镇、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市级重点镇和其他建制镇协同推进的格局,切实推进全省小城镇建设高质量发展。

来源:三秦都市报

原标题:陕西省“两镇”打造成乡村振兴“排头兵” 35个重点示范镇 8年累计投资991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