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禁赛四年:一文读懂俄罗斯的「超级体育罚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禁赛四年:一文读懂俄罗斯的「超级体育罚单」

在此期间,俄罗斯运动员将只能以中立身份参赛,不能升本国国旗、奏国歌。该决议公布后,俄罗斯方面仍将有21天的时间提出上诉。

文|体育生态圈  圈哥

北京时间12月9日下午,包括BBC、法新社在内的多家西方主流媒体曝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执委会禁止俄罗斯在未来4年参加任何大型国际赛事,并且不得主办和申请主办任何国际大赛。

这意味着,俄罗斯将缺席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仅有2020年欧洲杯「幸免于难」。

当地时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9日的会议上就俄罗斯兴奋剂一案的处理结果做出决定。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作出这一禁赛决定,主要是因为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数据造假。有报道称,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怀疑有多达298名运动员的禁药记录造假。其中145个案例现已得到界定。

而那些没有使用兴奋剂、可以自证「清白」的俄罗斯籍运动员,能够以中立国的身份参加比赛。当然,俄罗斯有21天时间为此进行上诉。

此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爆了国际体坛,有的人指出这是俄罗斯「罪有应得」,更多的是为那些无辜的运动员们无法代表自己的祖国出战感到惋惜。

当地时间 9 日,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RUSADA)在表决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

截至发稿,俄罗斯奥组委表示,制裁不合逻辑也不正当,并提出「这无关体育,完全是政治!」

俄亿万富翁、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席乌斯马诺夫表示,反兴奋剂的无情斗争,不应该变得像私刑。但他随后补充道,「只要决定是公正的,我完全支持,要保护好那些干净的运动员。」

此外,俄罗斯一家媒体在报道时,直接将标题定为《俄罗斯的审判日:我们的体育被毁灭了》。

俄罗斯或将接连错过4届奥运赛事

这并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因兴奋剂事件,被禁止参加大型国际赛事了。

俄罗斯禁药问题近几年的大爆发,使得该国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便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禁赛。

事件还要追述到2014年12月,德国电视一台播放一部电视纪录片,揭露俄罗斯兴奋剂丑闻,随即引发轩然大波。

WADA不久之后派出一支独立调查小组,赴俄罗斯进行调查,该组织前主席庞德亲自担任负责人,兴奋剂丑闻浮出水面。

全程揭秘解析: 俄罗斯为何被奥运会禁赛

2015年9月,WADA对外公布调查结果——建议全面封杀俄罗斯田径运动员。

随后国际田径协会根据国际反兴奋剂组织的条例,取消了俄罗斯田径协会会员国的资格,且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加所有国际赛事包括奥运会。

当然,俄罗斯人不会这么轻易地「任人宰割」。

68名申请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俄田径运动员,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出诉讼,要求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但这一请求最终被驳回。使得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前欧锦赛女子跳远冠军克利什娜等一代名将最终遗憾告别赛场。

俄罗斯首次禁药危机爆发后,伊辛巴耶娃曾直言「禁药人人都在吃,别的国家的运动员也不干净...」

2018年平昌冬奥会,俄罗斯再次因为禁药问题接到罚单。如果说里约奥运会上,俄罗斯只是被排除在田径赛场之外,那么在当年的平昌冬奥会,俄罗斯则是被全面封杀。

当时,国际奥委会(IOC)给出的说辞是,因俄罗斯「系统性操纵反兴奋剂工作」,IOC已经决定禁止该国代表团参加将于明年2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

俄罗斯奥委会主席Alexander Zhukov很快做出回应,他表示,绝不赞同本国运动员必须在中立旗帜,而非俄罗斯国旗下比赛,同时,其国家电视台将不直播本届冬奥会。

在当天转播发布会过程中,俄国家电视台在屏幕右上角的奥运五环标志上增加斜杠,以示抗议

一来一回的攻防没有使俄罗斯在当时占到多少便宜。

最终,堂堂「冰雪大国」还是被排除在平昌冬奥会大门之外。而那些清白的运动员们,只能以中立身份参与到比赛之中。

社交媒体上,俄罗斯体坛多位名宿表示抗议和愤慨。

霍尔金娜直言「奥运会的主要参与者是运动员,上百万的球迷和观众来为他们心爱的运动员欢呼。我坚决反对国际奥委会对手无寸铁的运动员施与如此严重的惩罚,这也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繁荣和加强。」

作为平昌冬奥会上最受关注的比赛之一,男子冰球决赛在俄奥运队与德国队之间展开。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俄奥运队获得最终的胜利,夺得金牌!

而在赛后的颁奖典礼上,俄罗斯的球员们无视一切所谓的「规定」,齐声高唱俄罗斯国歌,直接向奥组委发出抗议。

9日,当俄罗斯再度接到WADA的「超级罚单」,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接连错过自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赛事)起的4届奥运赛事。

体育,仍与政治密切相关

对于IOC或者WADA来说,打击禁药一直是一项持久的斗争,但如今从针对俄罗斯接二连三的处罚看来,已经蕴含了越来越浓的政治意味。

而对于西方来说,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方式,打击俄罗斯永远都是政治正确。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召开前一年,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招致多国谴责并抵制第二年的奥运会。由美国发起的抵制行动,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响应。

当时,一共有63个国际奥委会成员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使得此次比赛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加,这是自1956年以来最少国家参加的一届奥运会。许多参赛的国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以奥运会会旗代替国旗进场。

而到了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终于迎来了报复的机会。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该届奥运会。

可以说,西方「两极抗衡」的态势早已深入体育世界之中。

《奥林匹克宪章》中写道,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同样,在1993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由IOC倡议,奥林匹克运动全体成员国签署的「奥林匹克休战」提案,即在奥运会期间和奥运会前后各一周,各成员国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行动,让全世界人民在和平的气氛中欢度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节日。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在提案实施后的几届奥运赛事上,南、北朝鲜代表团同时出场、一派祥和欢腾的场面。

然而更多的是,体育长期在政治的裹挟之下,违背奥运宗旨的事件已数不胜数。

除上文提及的事件外,1976年,非洲国家曾要求拒绝新西兰参加奥运会,而在失败之后,29个非洲国家退出比赛;1988年,朝鲜、古巴等6国抵制韩国奥运会;2000年,阿富汗被禁止参加悉尼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比较直接,他曾公开发表言论称,自己每天处理的问题90%以上都与政治有关,纯粹体育问题仅不到10%。

其实不只是奥运会,世界各类体育赛事都或多或少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在当今时代,国际话语权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政治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国际体育话语权」便是为自身争取主动的一大关键因素。

近年来,缺乏国际体育话语权的俄罗斯,已经接二连三尝到了苦果。对于我国来说同样如此,只有双管齐下,既有「发展」的远谋,又不忽视「外交」的近忧,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眼光。

「ECO氪体」体育圈人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禁赛四年:一文读懂俄罗斯的「超级体育罚单」

在此期间,俄罗斯运动员将只能以中立身份参赛,不能升本国国旗、奏国歌。该决议公布后,俄罗斯方面仍将有21天的时间提出上诉。

文|体育生态圈  圈哥

北京时间12月9日下午,包括BBC、法新社在内的多家西方主流媒体曝出,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执委会禁止俄罗斯在未来4年参加任何大型国际赛事,并且不得主办和申请主办任何国际大赛。

这意味着,俄罗斯将缺席2020年东京奥运会、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以及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仅有2020年欧洲杯「幸免于难」。

当地时间12月5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在9日的会议上就俄罗斯兴奋剂一案的处理结果做出决定。

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作出这一禁赛决定,主要是因为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数据造假。有报道称,世界反兴奋剂组织怀疑有多达298名运动员的禁药记录造假。其中145个案例现已得到界定。

而那些没有使用兴奋剂、可以自证「清白」的俄罗斯籍运动员,能够以中立国的身份参加比赛。当然,俄罗斯有21天时间为此进行上诉。

此消息一经公布,迅速引爆了国际体坛,有的人指出这是俄罗斯「罪有应得」,更多的是为那些无辜的运动员们无法代表自己的祖国出战感到惋惜。

当地时间 9 日,俄罗斯反兴奋剂机构(RUSADA)在表决结果出来后,第一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

截至发稿,俄罗斯奥组委表示,制裁不合逻辑也不正当,并提出「这无关体育,完全是政治!」

俄亿万富翁、国际击剑联合会主席乌斯马诺夫表示,反兴奋剂的无情斗争,不应该变得像私刑。但他随后补充道,「只要决定是公正的,我完全支持,要保护好那些干净的运动员。」

此外,俄罗斯一家媒体在报道时,直接将标题定为《俄罗斯的审判日:我们的体育被毁灭了》。

俄罗斯或将接连错过4届奥运赛事

这并不是俄罗斯第一次因兴奋剂事件,被禁止参加大型国际赛事了。

俄罗斯禁药问题近几年的大爆发,使得该国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田径赛场上,便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禁赛。

事件还要追述到2014年12月,德国电视一台播放一部电视纪录片,揭露俄罗斯兴奋剂丑闻,随即引发轩然大波。

WADA不久之后派出一支独立调查小组,赴俄罗斯进行调查,该组织前主席庞德亲自担任负责人,兴奋剂丑闻浮出水面。

全程揭秘解析: 俄罗斯为何被奥运会禁赛

2015年9月,WADA对外公布调查结果——建议全面封杀俄罗斯田径运动员。

随后国际田径协会根据国际反兴奋剂组织的条例,取消了俄罗斯田径协会会员国的资格,且禁止俄罗斯运动员参加所有国际赛事包括奥运会。

当然,俄罗斯人不会这么轻易地「任人宰割」。

68名申请参加里约奥运会的俄田径运动员,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提出诉讼,要求代表祖国参加奥运会,但这一请求最终被驳回。使得撑杆跳女皇伊辛巴耶娃,前欧锦赛女子跳远冠军克利什娜等一代名将最终遗憾告别赛场。

俄罗斯首次禁药危机爆发后,伊辛巴耶娃曾直言「禁药人人都在吃,别的国家的运动员也不干净...」

2018年平昌冬奥会,俄罗斯再次因为禁药问题接到罚单。如果说里约奥运会上,俄罗斯只是被排除在田径赛场之外,那么在当年的平昌冬奥会,俄罗斯则是被全面封杀。

当时,国际奥委会(IOC)给出的说辞是,因俄罗斯「系统性操纵反兴奋剂工作」,IOC已经决定禁止该国代表团参加将于明年2月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冬奥会。

俄罗斯奥委会主席Alexander Zhukov很快做出回应,他表示,绝不赞同本国运动员必须在中立旗帜,而非俄罗斯国旗下比赛,同时,其国家电视台将不直播本届冬奥会。

在当天转播发布会过程中,俄国家电视台在屏幕右上角的奥运五环标志上增加斜杠,以示抗议

一来一回的攻防没有使俄罗斯在当时占到多少便宜。

最终,堂堂「冰雪大国」还是被排除在平昌冬奥会大门之外。而那些清白的运动员们,只能以中立身份参与到比赛之中。

社交媒体上,俄罗斯体坛多位名宿表示抗议和愤慨。

霍尔金娜直言「奥运会的主要参与者是运动员,上百万的球迷和观众来为他们心爱的运动员欢呼。我坚决反对国际奥委会对手无寸铁的运动员施与如此严重的惩罚,这也不利于奥林匹克运动的繁荣和加强。」

作为平昌冬奥会上最受关注的比赛之一,男子冰球决赛在俄奥运队与德国队之间展开。经过一场激烈的争夺,俄奥运队获得最终的胜利,夺得金牌!

而在赛后的颁奖典礼上,俄罗斯的球员们无视一切所谓的「规定」,齐声高唱俄罗斯国歌,直接向奥组委发出抗议。

9日,当俄罗斯再度接到WADA的「超级罚单」,也就意味着他们将接连错过自2016年里约奥运会(田径赛事)起的4届奥运赛事。

体育,仍与政治密切相关

对于IOC或者WADA来说,打击禁药一直是一项持久的斗争,但如今从针对俄罗斯接二连三的处罚看来,已经蕴含了越来越浓的政治意味。

而对于西方来说,无论何时无论何种方式,打击俄罗斯永远都是政治正确。

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召开前一年,苏联出兵入侵阿富汗,践踏国际法准则,招致多国谴责并抵制第二年的奥运会。由美国发起的抵制行动,获得了世界范围内多个国家响应。

当时,一共有63个国际奥委会成员抵制了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使得此次比赛最终只有80个国家参加,这是自1956年以来最少国家参加的一届奥运会。许多参赛的国家也只派一名旗手,以奥运会会旗代替国旗进场。

而到了四年后的洛杉矶奥运,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终于迎来了报复的机会。苏联、民主德国等16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以各种借口宣布不参加该届奥运会。

可以说,西方「两极抗衡」的态势早已深入体育世界之中。

《奥林匹克宪章》中写道,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通过没有任何歧视、具有奥林匹克精神——以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相互理解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的更美好的世界作出贡献。」

同样,在1993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48届大会第36次全体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通过了由IOC倡议,奥林匹克运动全体成员国签署的「奥林匹克休战」提案,即在奥运会期间和奥运会前后各一周,各成员国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行动,让全世界人民在和平的气氛中欢度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节日。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在提案实施后的几届奥运赛事上,南、北朝鲜代表团同时出场、一派祥和欢腾的场面。

然而更多的是,体育长期在政治的裹挟之下,违背奥运宗旨的事件已数不胜数。

除上文提及的事件外,1976年,非洲国家曾要求拒绝新西兰参加奥运会,而在失败之后,29个非洲国家退出比赛;1988年,朝鲜、古巴等6国抵制韩国奥运会;2000年,阿富汗被禁止参加悉尼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比较直接,他曾公开发表言论称,自己每天处理的问题90%以上都与政治有关,纯粹体育问题仅不到10%。

其实不只是奥运会,世界各类体育赛事都或多或少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在当今时代,国际话语权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世界体育的大舞台上,政治因素不可避免的存在,「国际体育话语权」便是为自身争取主动的一大关键因素。

近年来,缺乏国际体育话语权的俄罗斯,已经接二连三尝到了苦果。对于我国来说同样如此,只有双管齐下,既有「发展」的远谋,又不忽视「外交」的近忧,才是一个大国应有的眼光。

「ECO氪体」体育圈人www.ecosports.cn原创稿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