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家:长三角行政壁垒已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时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家:长三角行政壁垒已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时候

长三角一体化的要义在于彻底拆除行政之墙。在一体化区域内各行政主体行为不仅不越位、不缺位,也要实现政府行为的互认和协同。

图片来源:unsplash网站

“过去各地的发展可能更多的是拼要素、拼投入、寻找新市场,现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需要重新配置要素市场,以更高的效率来实现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大环境来看,长三角各地行政壁垒已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时候。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进一步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级、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严军认为,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在当前环境下需要重新作出调整、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要为整个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其目的是消除影响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构建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依托。

他曾在媒体撰文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国际经贸投资政策多变、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多数国家货币政策再度“宽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加剧,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不是一省一市、一城一池“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而是国家间根本性的利益格局的重构,需要有更强有力的“国家队选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从各地政府来讲,以往各地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增长空间仍然不错,只要把自己的市场做好即可,就不愿意开放资源。那么现在,已经到了行政壁垒不得不打破的时候,各地需要把生产要素放到一个更高效的体系里去配置。”严军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也反过来要求长三角区域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进行统一的要素配置。

《规划纲要》提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七大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开放合作协同高效、重大基础设施基本联通、生态环境联动共保、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城镇乡村协调互动。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障碍是市场分割,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分割,使得要素流动受阻、配置效率不高。”严军曾如此写道。

他指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以要素市场制度一体化为重点,破除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加快建设长三角统一市场,以构筑符合价值链比较优势为重点,推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以要素供给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布局为引领,加快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重构,激活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一体化发展的活力和积极性,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和聚合增值,形成区域间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

“如果真能实现这样一个经济结构,那么利益分享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所以说,现在对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很迫切,所谓以市场化为导向,就是指政府不要在市场整合过程中去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严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打破行政壁垒有以下几个层面可供参考。

目前,长三角不同地区承担了众多改革任务,例如自贸区建设、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等等,各地“试验田”产生的优秀成果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推广复制,加强长三角地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落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制度协同。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他强调政府需要放手让市场化主体参与,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制度也有,市场主体也有积极性,那么政府需要尽可能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包括提高跨区域审批效率等政务服务水平。这不仅仅涉及各地区之间的协同,还涉及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各部门之间协同,都要打破行政壁垒,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而跨前一步进行合作。”严军表示。

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要义在于彻底拆除行政之墙,在一体化区域内各行政主体行为不仅不越位、不缺位,也要实现政府行为的互认和协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家:长三角行政壁垒已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时候

长三角一体化的要义在于彻底拆除行政之墙。在一体化区域内各行政主体行为不仅不越位、不缺位,也要实现政府行为的互认和协同。

图片来源:unsplash网站

“过去各地的发展可能更多的是拼要素、拼投入、寻找新市场,现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需要重新配置要素市场,以更高的效率来实现未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从大环境来看,长三角各地行政壁垒已到了不得不打破的时候。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进一步把长三角地区建设成为“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级、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严军认为,中国过去的增长模式在当前环境下需要重新作出调整、需要更高质量的发展路径。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长三角一体化要为整个国家的区域发展战略服务,其目的是消除影响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行政壁垒,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构建面向未来、面向国际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推动长三角率先实现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依托。

他曾在媒体撰文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复杂、国际经贸投资政策多变、全球主要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外国直接投资减少、多数国家货币政策再度“宽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竞争加剧,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

在他看来,目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不是一省一市、一城一池“单打独斗”能够解决的,而是国家间根本性的利益格局的重构,需要有更强有力的“国家队选手”,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

“从各地政府来讲,以往各地的市场空间和经济增长空间仍然不错,只要把自己的市场做好即可,就不愿意开放资源。那么现在,已经到了行政壁垒不得不打破的时候,各地需要把生产要素放到一个更高效的体系里去配置。”严军对界面新闻表示,这也反过来要求长三角区域首先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进行统一的要素配置。

《规划纲要》提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七大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全国领先、科技创新优势明显、开放合作协同高效、重大基础设施基本联通、生态环境联动共保、公共服务初步共享、城镇乡村协调互动。

“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障碍是市场分割,特别是要素市场的分割,使得要素流动受阻、配置效率不高。”严军曾如此写道。

他指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关键是以要素市场制度一体化为重点,破除商品和要素流动的显性和隐性壁垒,加快建设长三角统一市场,以构筑符合价值链比较优势为重点,推动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从而以要素供给一体化和基础设施布局为引领,加快区域产业链、创新链与价值链重构,激活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一体化发展的活力和积极性,促进资源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和聚合增值,形成区域间紧密的经济社会联系。

“如果真能实现这样一个经济结构,那么利益分享的问题也就自然而然解决了。所以说,现在对政府自身的改革要求很迫切,所谓以市场化为导向,就是指政府不要在市场整合过程中去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严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

在他看来,打破行政壁垒有以下几个层面可供参考。

目前,长三角不同地区承担了众多改革任务,例如自贸区建设、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等等,各地“试验田”产生的优秀成果可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进一步推广复制,加强长三角地区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进落地,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从项目协同走向制度协同。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他强调政府需要放手让市场化主体参与,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合理配置。

“制度也有,市场主体也有积极性,那么政府需要尽可能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包括提高跨区域审批效率等政务服务水平。这不仅仅涉及各地区之间的协同,还涉及一个行政区域内的各部门之间协同,都要打破行政壁垒,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而跨前一步进行合作。”严军表示。

他认为,长三角一体化的要义在于彻底拆除行政之墙,在一体化区域内各行政主体行为不仅不越位、不缺位,也要实现政府行为的互认和协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