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失去“指挥棒”的中高考何去何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失去“指挥棒”的中高考何去何从

“取消考试大纲,短期内确实可能会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些不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提升是有利的。” 

文|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责编|马蓉蓉

曾经被学生们视为“考试宝典”的考试大纲,今后将彻底成为历史。

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进一步提高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

《意见》一出,学生、老师、家长都纷纷紧张起来:“取消考试大纲会不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考试压力?”“究竟是减负,还是增负?” 

增负还是减负 

“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吕玉刚的这句话解答了此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被取消的原因。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中考。2016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为减少义务教育学生多次考试的压力,对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早在此次《意见》出台前,已有一些省份开始尝试取消考试大纲。9月,浙江省教育厅就发布通知,各地编写的类似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自动废止。

事实上,在取消中考考试大纲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考试大纲也已取消。6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中高考都将不再有考试大纲。

“这绝对是噩耗!”北京市朝阳区某初中初二学生冯博强非常担心自己今后的考试,“考试大纲能够让我们知道重点复习哪些内容来应对考试,以后没有了,不就意味着所有内容都是考试重点吗?我们怎么复习?”

不仅冯博强有这样的担忧,某媒体在微博上就“取消考试大纲是减负吗”的话题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人认为不是,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压力。

此前,为方便学校组织教学,便于学生复习、备考,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制定并发布考试大纲,基于考试大纲,各地教育考试院还会发布更详细的考试说明,尽管每年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内容都大同小异,但一直以来,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仍是学校教学和考生复习的重要“指挥棒”。

如今已经上高二的曹旭就以语文考试为例称,考试大纲会明确告知课本中的哪些古诗或文言文在考试范围内,这样考生就能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背诵,对于那些不在默写考试范围内的,则重点理解其意思即可,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

但对于划定考试范围的考试大纲,质疑声也一直存在,有观点就认为考前发布考试大纲,明确考点,会助长学校围绕考而教,学生围绕考而学,考试大纲内规定的就学,大纲之外的就不学,这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教育。

“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此次《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取消考试大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均衡全面发展。 

转变教学思路 

一面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一面又是学生们的“怨声载道”,取消考试大纲究竟是利是弊?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这个举措的出台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可以让教学更加完整,让中小学不仅仅是根据考试大纲来教学,而是依据课程学习标准来教学,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的更扎实、更全面。

在试题结构上,《意见》强调要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储朝晖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称,此前考试大纲划定了考试的范围,尤其像文科,会划定一些诸如背诵篇目等这些记忆考题的范围,但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属于应试教育,学生依照考试大纲去机械性地背诵,应对考试,却对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等方面没有很大的帮助。

“取消考试大纲的同时强调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也表明了相关部门意图改变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质。”储朝晖说。

以前的考试大纲包含了各个知识点的比重、分值、题量、甚至是各学科的样题等,为了能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老师们大多会把心思放在研究考试大纲上,大纲上标明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如今取消了考试大纲,提出考试命题不超课程标准,老师们觉得这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城区某中学语文教师张欣就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课程标准不同于考试大纲,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理解能力等。

“如果单纯按照考试大纲内容来教学,‘就题论题’,那么一篇在考纲划定范围内的古文只要给学生讲明白它的具体内容,文章的写作背景、表达思想等即可,背诵部分则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但取消考试大纲,按课程标准来出题考试就不能这么简单,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提炼文章精髓。张欣注意到,近两年,有些地方的考题已经偏向这个方向,比如,阅读题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归纳情节,还会有引申内容,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推荐阅读书目中选择一本,写阅读提纲报告。

“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按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更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也要丰富课外阅读量。”张欣补充指出,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文写作中也包括缩写、扩写和改写,但此前会把教学精力更多放在考试常见的记叙文上,取消考纲意味着这些内容都有可能会考到,学生需要全部掌握。

在储朝晖看来,取消考试大纲确实会对一些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以往靠“死记硬背”来上分的学生,失去“指挥棒”会让他们不知如何复习,哪些是重点、哪些要加强练习。除了要转换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外,也需要教师充分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引导学生。

“取消考试大纲,短期内确实可能会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些不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提升是有利的。”储朝晖强调。 

需警惕教学不公 

取消考试大纲,同样牵动着家长们的心。

冯博强的父亲就担心取消考试大纲后,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成为主导因素,这样好学校与差学校之间的差别就会体现出来了。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现出了这种担忧。学校师资水平存在差距,以往有考试大纲,划定了考试范围,差距不会太明显,如今考试大纲取消,学生的备考由教师来引导,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透彻,能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押题也可能更准确,这些因素势必都会影响到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

“家长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取消考试大纲后,确实可能出现强师资学校和弱师资学校在考试竞争力上越发分化的问题。”储朝晖解释称,当前中考的考题还是会让一些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参与出题,但那些师资相对较弱的学校,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到考试出题,这也会导致对考试的范围了解得更少。

“并不是说那些参与出题的教师会泄题,但至少复习方向还是会有的,这就有可能会形成教学上新的不公平。”储朝晖建议,取消考试大纲后,应在考试出题化程序上更加专业、科学。

其实在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产生应试教育的根源并非有没有考试大纲,而是中高考以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序和录取所致。

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直言,之所以教师会“考什么才教什么”,是因为中考这一次考试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也是评价教师工作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

“如果不改革评价、录取制度,只单纯取消考试大纲,带来的变化最多就是学校准备的更全,让学生做更多的题来应对考试而已。”熊丙奇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甚至会借此开设一些“押题”等业务,进一步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储朝晖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我国当前存在“教招考一体化”的问题,学校招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就导致考试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要考虑逐步推进“教招考分离”改革,除考试成绩外,还要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这也符合教育部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

“如果考试功能不变,那么不管怎样进行改革,都难以带领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只会让学生和家长更焦虑。”熊丙奇认为,只有改革中高考成绩的功能,让其不再成为唯一依据,而是一项学校招生的评价功能,才能让教、考、招,都尽到育人的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失去“指挥棒”的中高考何去何从

“取消考试大纲,短期内确实可能会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些不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提升是有利的。” 

文|法治周末记者 赵晨熙

责编|马蓉蓉

曾经被学生们视为“考试宝典”的考试大纲,今后将彻底成为历史。

11月2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进一步提高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质量。

《意见》一出,学生、老师、家长都纷纷紧张起来:“取消考试大纲会不会给学生造成更大的考试压力?”“究竟是减负,还是增负?” 

增负还是减负 

“要按照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吕玉刚的这句话解答了此次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被取消的原因。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中考。2016年,教育部启动新一轮中考改革,为减少义务教育学生多次考试的压力,对初中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实行两考合一,统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早在此次《意见》出台前,已有一些省份开始尝试取消考试大纲。9月,浙江省教育厅就发布通知,各地编写的类似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自动废止。

事实上,在取消中考考试大纲前,我国高中阶段的考试大纲也已取消。6月,国务院办公厅公布《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与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命题要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省份不再制定考试大纲。

这也意味着,未来我国中高考都将不再有考试大纲。

“这绝对是噩耗!”北京市朝阳区某初中初二学生冯博强非常担心自己今后的考试,“考试大纲能够让我们知道重点复习哪些内容来应对考试,以后没有了,不就意味着所有内容都是考试重点吗?我们怎么复习?”

不仅冯博强有这样的担忧,某媒体在微博上就“取消考试大纲是减负吗”的话题做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4%的人认为不是,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压力。

此前,为方便学校组织教学,便于学生复习、备考,教育部考试中心会制定并发布考试大纲,基于考试大纲,各地教育考试院还会发布更详细的考试说明,尽管每年的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内容都大同小异,但一直以来,考试大纲与考试说明仍是学校教学和考生复习的重要“指挥棒”。

如今已经上高二的曹旭就以语文考试为例称,考试大纲会明确告知课本中的哪些古诗或文言文在考试范围内,这样考生就能据此有针对性地进行背诵,对于那些不在默写考试范围内的,则重点理解其意思即可,减轻了学生的备考压力。

但对于划定考试范围的考试大纲,质疑声也一直存在,有观点就认为考前发布考试大纲,明确考点,会助长学校围绕考而教,学生围绕考而学,考试大纲内规定的就学,大纲之外的就不学,这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教育。

“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促进学生认真学好每门课程,完成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学业。”此次《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取消考试大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均衡全面发展。 

转变教学思路 

一面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一面又是学生们的“怨声载道”,取消考试大纲究竟是利是弊?在中国教育科学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这个举措的出台是有好处的,因为它可以让教学更加完整,让中小学不仅仅是根据考试大纲来教学,而是依据课程学习标准来教学,有助于学生把知识学的更扎实、更全面。

在试题结构上,《意见》强调要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比例,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体现。”储朝晖向法治周末记者解释称,此前考试大纲划定了考试的范围,尤其像文科,会划定一些诸如背诵篇目等这些记忆考题的范围,但实际上,这些内容都属于应试教育,学生依照考试大纲去机械性地背诵,应对考试,却对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等方面没有很大的帮助。

“取消考试大纲的同时强调减少机械记忆试题和客观性试题的比例,也表明了相关部门意图改变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素质。”储朝晖说。

以前的考试大纲包含了各个知识点的比重、分值、题量、甚至是各学科的样题等,为了能提高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老师们大多会把心思放在研究考试大纲上,大纲上标明考什么,他们就教什么,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如今取消了考试大纲,提出考试命题不超课程标准,老师们觉得这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城区某中学语文教师张欣就向法治周末记者表示,课程标准不同于考试大纲,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阅读习惯、理解能力等。

“如果单纯按照考试大纲内容来教学,‘就题论题’,那么一篇在考纲划定范围内的古文只要给学生讲明白它的具体内容,文章的写作背景、表达思想等即可,背诵部分则要求学生要死记硬背。”但取消考试大纲,按课程标准来出题考试就不能这么简单,因为它要求学生要掌握深度阅读的方法,提炼文章精髓。张欣注意到,近两年,有些地方的考题已经偏向这个方向,比如,阅读题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归纳情节,还会有引申内容,从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推荐阅读书目中选择一本,写阅读提纲报告。

“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按课本上的内容教学,更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学生也要丰富课外阅读量。”张欣补充指出,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文写作中也包括缩写、扩写和改写,但此前会把教学精力更多放在考试常见的记叙文上,取消考纲意味着这些内容都有可能会考到,学生需要全部掌握。

在储朝晖看来,取消考试大纲确实会对一些学生产生影响,特别是那些以往靠“死记硬背”来上分的学生,失去“指挥棒”会让他们不知如何复习,哪些是重点、哪些要加强练习。除了要转换学习思路,掌握学习方法外,也需要教师充分了解课程标准的内容,引导学生。

“取消考试大纲,短期内确实可能会让老师和学生感觉有些不适应,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对学生整体学习素质的提升是有利的。”储朝晖强调。 

需警惕教学不公 

取消考试大纲,同样牵动着家长们的心。

冯博强的父亲就担心取消考试大纲后,教师的教学水平将成为主导因素,这样好学校与差学校之间的差别就会体现出来了。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表现出了这种担忧。学校师资水平存在差距,以往有考试大纲,划定了考试范围,差距不会太明显,如今考试大纲取消,学生的备考由教师来引导,那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透彻,能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押题也可能更准确,这些因素势必都会影响到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

“家长的这种担忧不无道理,取消考试大纲后,确实可能出现强师资学校和弱师资学校在考试竞争力上越发分化的问题。”储朝晖解释称,当前中考的考题还是会让一些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参与出题,但那些师资相对较弱的学校,教师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到考试出题,这也会导致对考试的范围了解得更少。

“并不是说那些参与出题的教师会泄题,但至少复习方向还是会有的,这就有可能会形成教学上新的不公平。”储朝晖建议,取消考试大纲后,应在考试出题化程序上更加专业、科学。

其实在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产生应试教育的根源并非有没有考试大纲,而是中高考以考试分数对学生进行排序和录取所致。

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直言,之所以教师会“考什么才教什么”,是因为中考这一次考试的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也是评价教师工作的最主要因素,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

“如果不改革评价、录取制度,只单纯取消考试大纲,带来的变化最多就是学校准备的更全,让学生做更多的题来应对考试而已。”熊丙奇认为,校外培训机构甚至会借此开设一些“押题”等业务,进一步增加学生和家长的负担。

储朝晖对此表示认同,他指出,我国当前存在“教招考一体化”的问题,学校招生以考试成绩为唯一依据,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就导致考试处于核心地位。因此,要考虑逐步推进“教招考分离”改革,除考试成绩外,还要实行多元化评价机制,这也符合教育部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初衷。

“如果考试功能不变,那么不管怎样进行改革,都难以带领基础教育走出应试教育,只会让学生和家长更焦虑。”熊丙奇认为,只有改革中高考成绩的功能,让其不再成为唯一依据,而是一项学校招生的评价功能,才能让教、考、招,都尽到育人的作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