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IA的局长暗地里帮助了《猎杀本拉登》的拍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IA的局长暗地里帮助了《猎杀本拉登》的拍摄

厉害

《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奥萨马·本·拉登遭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搜捕,并最终被海豹突击队(Navy SEAL)枪杀的故事。一直以来,这部电影都非常具有争议性。

甚至在2012年12月上映之前,这部电影就已经在政治家和市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猎杀本·拉登》中涵盖了之前的新闻报道中所没有的具体细节,让人怀疑中情局是否也曾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

2013年中情局解密的文件显示,中情局确实曾与这部电影的编剧马克·鲍尔(Mark Boal)共同探讨剧本。鲍尔曾邀请中情局职员对剧本进行检审并加以修改,例如曾删除酒醉的中情局职员拿着AK-47向空中开火的镜头。同时,电影的主角玛雅(Maya)的刑讯场景也有所减少。

据Vice报道,不仅中情局曾为鲍尔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2009年-2011年期间在位的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也曾私下为鲍尔提供中情局情报,并向他透漏关于击毙本·拉登事件的机密信息。

马克·鲍尔和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曾担任2009年《拆弹部队》的编剧与导演。继《拆弹部队》之后,鲍尔本来准备创作《托拉博拉(Tora Bora)》,讲述美军在逮捕本·拉登时遭到失败的故事。但之后便发生了本·拉登被击毙一事。

于是,鲍尔立刻变换主题,开始撰写《猎杀本·拉登》的剧本。据Vice报道,在研究方面,鲍尔可能依靠曾帮助自己创作《塔拉博拉》剧本的帕内塔。

本拉登被击毙后一段时间,鲍尔曾与中情局职员以及其他反恐怖小组一起讨论中情局职员在此次行动中的道德问题。而在此之前,帕内塔、毕格罗和鲍尔三人就曾有过会面——在2010年的白宫记者协会中,三人曾就坐于一桌。而帕内塔与毕格罗的第一次会面,则是在2010年早些时候的另一场华盛顿晚宴中。

2011年6月24日,在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项之前,中情局就曾为自己举行过一次庆功仪式——对曾参与此次击毙本·拉登事件的人员致以敬意。当时,中情局还邀请了鲍尔来参加仪式。在晚宴上,帕内塔曾发表演讲,演讲的部分内容现在仍是机密信息。而尽管鲍尔并未有此权限,但他还是参加仪式,并听到帕内塔的全部演讲内容。

在鲍尔与毕格罗为拍摄《猎杀本·拉登》而进行调查之时,他们曾与中情局官员会面,获取重要信息,以保证这部影片的事件、角色、气氛等都精确无误。他们经常请这些官员吃饭,消费总额超过1000多美元,除此之外,还曾为某些官员购买礼物。

《猎杀本·拉登》上映之后,中情局修改了其与娱乐圈往来的程序,保护机密信息。除此之外还创立了应对娱乐圈要求的新型集中记录系统。

鲍尔和帕内塔所谈论的道德问题可以在电影的折磨场景中找到些许痕迹。许多政治家和权威人士将这部电影解读为对刑讯逼供的含蓄支持,因为刑讯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中情局才得以抓获本·拉登。《猎杀本·拉登》上映那天,参议院情报委员会(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黛安娜·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给电影制作方索尼写了一封言辞尖锐的信,批评索尼对中情局刑讯逼供的误读。

“正如你所知,这部电影中描绘了中情局职员反复拷打囚犯,使囚犯交代出抓获本·拉登的重要信息。”黛安娜·范斯坦在信中写道。“而在战斗中,这种针对恐怖主义、毫无理由的刑讯逼供,会对美国的价值观和立场造成重大伤害……你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

黛安娜·范斯坦与中情局的关系漫长而又复杂。几年以来,她都一直咬着中情局不放,直到去年中情局发布了一份删减版的虐囚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地记述了中情局在后9/11布什时代里对刑讯的使用。这份报告还说,刑讯逼供与寻找本·拉登并没有什么关系。

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Peter King)也批评该电影中的刑讯场面,并开始调查中情局是否向鲍尔泄露机密信息。据Vice报道,金还要求奥巴马政府就此事进行公开说明。

 

翻译:尉艳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IA的局长暗地里帮助了《猎杀本拉登》的拍摄

厉害

《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奥萨马·本·拉登遭到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的搜捕,并最终被海豹突击队(Navy SEAL)枪杀的故事。一直以来,这部电影都非常具有争议性。

甚至在2012年12月上映之前,这部电影就已经在政治家和市民中引起轩然大波。

《猎杀本·拉登》中涵盖了之前的新闻报道中所没有的具体细节,让人怀疑中情局是否也曾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

2013年中情局解密的文件显示,中情局确实曾与这部电影的编剧马克·鲍尔(Mark Boal)共同探讨剧本。鲍尔曾邀请中情局职员对剧本进行检审并加以修改,例如曾删除酒醉的中情局职员拿着AK-47向空中开火的镜头。同时,电影的主角玛雅(Maya)的刑讯场景也有所减少。

据Vice报道,不仅中情局曾为鲍尔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2009年-2011年期间在位的中情局局长莱昂·帕内塔(Leon Panetta)也曾私下为鲍尔提供中情局情报,并向他透漏关于击毙本·拉登事件的机密信息。

马克·鲍尔和凯瑟琳·毕格罗(Kathryn Bigelow)曾担任2009年《拆弹部队》的编剧与导演。继《拆弹部队》之后,鲍尔本来准备创作《托拉博拉(Tora Bora)》,讲述美军在逮捕本·拉登时遭到失败的故事。但之后便发生了本·拉登被击毙一事。

于是,鲍尔立刻变换主题,开始撰写《猎杀本·拉登》的剧本。据Vice报道,在研究方面,鲍尔可能依靠曾帮助自己创作《塔拉博拉》剧本的帕内塔。

本拉登被击毙后一段时间,鲍尔曾与中情局职员以及其他反恐怖小组一起讨论中情局职员在此次行动中的道德问题。而在此之前,帕内塔、毕格罗和鲍尔三人就曾有过会面——在2010年的白宫记者协会中,三人曾就坐于一桌。而帕内塔与毕格罗的第一次会面,则是在2010年早些时候的另一场华盛顿晚宴中。

2011年6月24日,在这部电影获得奥斯卡奖项之前,中情局就曾为自己举行过一次庆功仪式——对曾参与此次击毙本·拉登事件的人员致以敬意。当时,中情局还邀请了鲍尔来参加仪式。在晚宴上,帕内塔曾发表演讲,演讲的部分内容现在仍是机密信息。而尽管鲍尔并未有此权限,但他还是参加仪式,并听到帕内塔的全部演讲内容。

在鲍尔与毕格罗为拍摄《猎杀本·拉登》而进行调查之时,他们曾与中情局官员会面,获取重要信息,以保证这部影片的事件、角色、气氛等都精确无误。他们经常请这些官员吃饭,消费总额超过1000多美元,除此之外,还曾为某些官员购买礼物。

《猎杀本·拉登》上映之后,中情局修改了其与娱乐圈往来的程序,保护机密信息。除此之外还创立了应对娱乐圈要求的新型集中记录系统。

鲍尔和帕内塔所谈论的道德问题可以在电影的折磨场景中找到些许痕迹。许多政治家和权威人士将这部电影解读为对刑讯逼供的含蓄支持,因为刑讯是一种获取信息的有效方法。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中情局才得以抓获本·拉登。《猎杀本·拉登》上映那天,参议院情报委员会(Senate Intelligence Committee)主席黛安娜·范斯坦(Dianne Feinstein)给电影制作方索尼写了一封言辞尖锐的信,批评索尼对中情局刑讯逼供的误读。

“正如你所知,这部电影中描绘了中情局职员反复拷打囚犯,使囚犯交代出抓获本·拉登的重要信息。”黛安娜·范斯坦在信中写道。“而在战斗中,这种针对恐怖主义、毫无理由的刑讯逼供,会对美国的价值观和立场造成重大伤害……你负有社会责任、道德责任向公众提供正确的信息。”

黛安娜·范斯坦与中情局的关系漫长而又复杂。几年以来,她都一直咬着中情局不放,直到去年中情局发布了一份删减版的虐囚报告。这份报告详细地记述了中情局在后9/11布什时代里对刑讯的使用。这份报告还说,刑讯逼供与寻找本·拉登并没有什么关系。

美国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主席彼得·金(Peter King)也批评该电影中的刑讯场面,并开始调查中情局是否向鲍尔泄露机密信息。据Vice报道,金还要求奥巴马政府就此事进行公开说明。

 

翻译:尉艳华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