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座上宾?门外客?亚裔美国人的艰难求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座上宾?门外客?亚裔美国人的艰难求存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社会对于中国裔在内的亚裔居民给予了系统化的丑化,并放任狭隘、仇恨的排外情绪发酵。

文|郑渝川

1941年12月,日军发起珍珠港偷袭,美国加入二战。这给亚裔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此之前,无论亚裔美国人本人或者父辈、祖辈来自日本、印度、中国、朝鲜、菲律宾,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长期排斥。一些甚至在一战期间加入美国军队的亚裔居民,战后也仍然无法获得归化资格。

但二战显然不同于一战。美国政府和社会舆论就此发生了剧烈的转向。日裔美国人被从家里赶出来,大多数都关进了集中营。而其他亚裔美国人,包括中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朝鲜人,因为其母国是美国的战时盟友或是参与抗日,所以被定义为“好的亚洲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社会对于中国裔在内的亚裔居民给予了系统化的丑化,并放任狭隘、仇恨的排外情绪发酵。所以在1941年12月开始,要对冲美国社会对于“好的亚洲人”所形成的负面情绪,这确实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当时,美国部署开展了旨在改善华裔等亚裔居民形象的全国性媒体行动:美国人“突然”发现,过去那些被指控为缺点、陋习的亚裔特征,比如善于忍耐、内敛,其实是优点。美国媒体不再提及对华人无法同化、(等同于)廉价劳动力、肮脏等的指控,重塑华人遵纪守法、热爱和平、礼貌谦逊。《时代》和《生活》杂志刊发报道,指导读者如何区分中国“朋友”和日本敌人。

受此影响,相当数量的华裔美国人(据称达到了美国华裔成年男性的两成)参加了战时的美国军队。华裔美国人进入技术性行业工作也不再受到法律和社会的双重排斥。1943年,当时的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访美,受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并在随后两个月内走访美国全境。最终促成了当年美国政府废除了实施了60年的《排华法》。

菲律宾和古巴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后,沦为美国的殖民地。美国政府曾一度规定菲律宾人都是美国人,但之后又调整政策,限制菲律宾人享有公民权,比如不得随意进入美国本土。美国社会也长期推行针对菲律宾人的排斥和歧视。

二战的爆发,让美国公众对于菲律宾人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在美的菲律宾人惊奇的发现,自己不再处于一种仇恨的汪洋大海。而菲律宾人也首次获许可以合法租赁美国土地、房产,进入各类行业工作(填补美国青壮男士从军造成的劳动力短缺)。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引进出版了美国历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漪莲所著的《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这本书详细考察了几个世纪以来,进入英属北美殖民地和美国的亚裔居民如何在长期歧视、压制甚至粗暴侵害、掠夺的不利环境下,凭借辛勤工作以及对于个人、种族权利的积极争取,部分的赢得平等权利的过程。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建基于欧洲白人殖民者的联合,因而拉美裔、非裔、亚裔居民都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政治和社会歧视,而在经济上备受排斥——而亚裔居民的内敛,使得这种歧视和排斥被延续了格外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时至今日,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因为要推行对非裔居民的补偿性的平权行动扶持政策,所以不惜牺牲亚裔居民的利益,这种区别对待甚至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被内化为一种政治正确。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这本书非常清楚的表明,在移民政策上,美国政府几个世纪以来都采取的是呆板的归化程序,通过限定移民数量(不同移民群体对应的母国,在不同时期,会获得不同具体数量的配额)来起到限制美国劳动力市场自由竞争的水平,并保持美国主体种族和文化的稳定性——在历史上的多数时间里,那些除了眼睛、皮肤不同于美国白人的亚裔居民,哪怕已经完全认同美国是自己的祖国,愿意参军入伍保卫美国,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个人财产(以捐献给美国政府),通常情况下也不会获得合法归化的资格。

而珍珠港袭击发生后,美国政界和社会对亚裔居民的态度剧变,则反映出那些所有为美国种族政策提供辩护的理据,其实都不过是幌子而已。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书中开篇指出,最早移民到北美的亚裔居民,在16世纪80年代登陆。而在独立战争后,美国曾借助发展对华贸易因而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贸易上对英国的依赖。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居民较大规模的登陆美国,以及美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在19世纪——黑人奴隶贸易被宣告为不合法,所以美国人开始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沿海广告宣传,以哄骗的方式,吸引大批劳动力到美务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宣告了黑人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但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苦力劳工,则根本没有获得这种平等权。

19世纪后期,中国劳工等亚洲国家劳工移民,为美国铁路建设、矿产开发、农业种植、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也威胁到了那些来自欧洲的移民,以及美国本土的白人居民,所以在19世纪晚期就已经相当广泛的出现了针对华裔等亚裔移民的恶意诋毁舆论,最终上升为《排华法》等旨在排斥亚裔居民在美平等就业以及限制新移民进入的法律。为了规避这些法律,亚裔居民会经常选择绕道加拿大或墨西哥,然后非法穿越加美边境或墨美边境进入美国。

冷战爆发后,除了中国大陆、朝鲜等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成为了美国的盟友,所以对于亚裔居民和移民的政策继续保持着战时的友好态度。而相关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借此获得了在美亲友汇回的宝贵资金,从美返回的留学生成为了相当重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最终为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崛起提供了助力。

进入21世纪,美国社会一方面通过亚裔居民在美的崛起,来宣传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的包容和成功,另一方面则刻意塑造亚裔美国人是模范少数族裔:标签化亚裔的沉默、勤奋和“不争”,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亚裔与非裔、拉美裔的对立。

这种刻意塑造如此成功,以至于而今许多非裔、拉美裔美国人认为亚裔居民的成功,是因为牺牲了前者的利益,而前者通过平权行动的扶持政策赢得机会,则根本不考虑是否是以侵占了亚裔的机会为代价。

 

所评图书:

书名:《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

作者:(美)李漪莲

译者:伍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座上宾?门外客?亚裔美国人的艰难求存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社会对于中国裔在内的亚裔居民给予了系统化的丑化,并放任狭隘、仇恨的排外情绪发酵。

文|郑渝川

1941年12月,日军发起珍珠港偷袭,美国加入二战。这给亚裔美国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此之前,无论亚裔美国人本人或者父辈、祖辈来自日本、印度、中国、朝鲜、菲律宾,还是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受到了长期排斥。一些甚至在一战期间加入美国军队的亚裔居民,战后也仍然无法获得归化资格。

但二战显然不同于一战。美国政府和社会舆论就此发生了剧烈的转向。日裔美国人被从家里赶出来,大多数都关进了集中营。而其他亚裔美国人,包括中国人、印度人、菲律宾人、朝鲜人,因为其母国是美国的战时盟友或是参与抗日,所以被定义为“好的亚洲人”。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美国社会对于中国裔在内的亚裔居民给予了系统化的丑化,并放任狭隘、仇恨的排外情绪发酵。所以在1941年12月开始,要对冲美国社会对于“好的亚洲人”所形成的负面情绪,这确实是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当时,美国部署开展了旨在改善华裔等亚裔居民形象的全国性媒体行动:美国人“突然”发现,过去那些被指控为缺点、陋习的亚裔特征,比如善于忍耐、内敛,其实是优点。美国媒体不再提及对华人无法同化、(等同于)廉价劳动力、肮脏等的指控,重塑华人遵纪守法、热爱和平、礼貌谦逊。《时代》和《生活》杂志刊发报道,指导读者如何区分中国“朋友”和日本敌人。

受此影响,相当数量的华裔美国人(据称达到了美国华裔成年男性的两成)参加了战时的美国军队。华裔美国人进入技术性行业工作也不再受到法律和社会的双重排斥。1943年,当时的中国第一夫人宋美龄访美,受邀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并在随后两个月内走访美国全境。最终促成了当年美国政府废除了实施了60年的《排华法》。

菲律宾和古巴在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后,沦为美国的殖民地。美国政府曾一度规定菲律宾人都是美国人,但之后又调整政策,限制菲律宾人享有公民权,比如不得随意进入美国本土。美国社会也长期推行针对菲律宾人的排斥和歧视。

二战的爆发,让美国公众对于菲律宾人的态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在美的菲律宾人惊奇的发现,自己不再处于一种仇恨的汪洋大海。而菲律宾人也首次获许可以合法租赁美国土地、房产,进入各类行业工作(填补美国青壮男士从军造成的劳动力短缺)。

中信出版集团近日引进出版了美国历史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史学博士、明尼苏达大学移民史研究中心主任李漪莲所著的《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这本书详细考察了几个世纪以来,进入英属北美殖民地和美国的亚裔居民如何在长期歧视、压制甚至粗暴侵害、掠夺的不利环境下,凭借辛勤工作以及对于个人、种族权利的积极争取,部分的赢得平等权利的过程。

美国作为一个国家,建基于欧洲白人殖民者的联合,因而拉美裔、非裔、亚裔居民都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到政治和社会歧视,而在经济上备受排斥——而亚裔居民的内敛,使得这种歧视和排斥被延续了格外长。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时至今日,美国政府和美国社会,因为要推行对非裔居民的补偿性的平权行动扶持政策,所以不惜牺牲亚裔居民的利益,这种区别对待甚至在美国的政治结构中被内化为一种政治正确。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这本书非常清楚的表明,在移民政策上,美国政府几个世纪以来都采取的是呆板的归化程序,通过限定移民数量(不同移民群体对应的母国,在不同时期,会获得不同具体数量的配额)来起到限制美国劳动力市场自由竞争的水平,并保持美国主体种族和文化的稳定性——在历史上的多数时间里,那些除了眼睛、皮肤不同于美国白人的亚裔居民,哪怕已经完全认同美国是自己的祖国,愿意参军入伍保卫美国,甚至愿意放弃自己的个人财产(以捐献给美国政府),通常情况下也不会获得合法归化的资格。

而珍珠港袭击发生后,美国政界和社会对亚裔居民的态度剧变,则反映出那些所有为美国种族政策提供辩护的理据,其实都不过是幌子而已。

《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书中开篇指出,最早移民到北美的亚裔居民,在16世纪80年代登陆。而在独立战争后,美国曾借助发展对华贸易因而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国际贸易上对英国的依赖。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居民较大规模的登陆美国,以及美洲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生在19世纪——黑人奴隶贸易被宣告为不合法,所以美国人开始在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沿海广告宣传,以哄骗的方式,吸引大批劳动力到美务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政府宣告了黑人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但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的苦力劳工,则根本没有获得这种平等权。

19世纪后期,中国劳工等亚洲国家劳工移民,为美国铁路建设、矿产开发、农业种植、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这也威胁到了那些来自欧洲的移民,以及美国本土的白人居民,所以在19世纪晚期就已经相当广泛的出现了针对华裔等亚裔移民的恶意诋毁舆论,最终上升为《排华法》等旨在排斥亚裔居民在美平等就业以及限制新移民进入的法律。为了规避这些法律,亚裔居民会经常选择绕道加拿大或墨西哥,然后非法穿越加美边境或墨美边境进入美国。

冷战爆发后,除了中国大陆、朝鲜等少数亚洲国家和地区,很多亚洲国家和地区都成为了美国的盟友,所以对于亚裔居民和移民的政策继续保持着战时的友好态度。而相关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借此获得了在美亲友汇回的宝贵资金,从美返回的留学生成为了相当重要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最终为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崛起提供了助力。

进入21世纪,美国社会一方面通过亚裔居民在美的崛起,来宣传美国社会在种族问题上的包容和成功,另一方面则刻意塑造亚裔美国人是模范少数族裔:标签化亚裔的沉默、勤奋和“不争”,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亚裔与非裔、拉美裔的对立。

这种刻意塑造如此成功,以至于而今许多非裔、拉美裔美国人认为亚裔居民的成功,是因为牺牲了前者的利益,而前者通过平权行动的扶持政策赢得机会,则根本不考虑是否是以侵占了亚裔的机会为代价。

 

所评图书:

书名:《亚裔美国的创生:一部历史》

作者:(美)李漪莲

译者:伍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9年11月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