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鱼丸
2020年1月1日,国家发改委于今年10月30日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正式实施,其中第三类淘汰类中明确规定:“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用品,到2020年12月31日禁止生产,到2022年12月31日禁止销售”。
▍截自《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塑料微珠定义为一类替代天然物质广泛运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和化妆品中的人工合成聚合颗粒物质。根据《日用化学品科学》2018年12期刊登内容:“塑料微珠是指直径小于5mm的固体塑料颗粒,且是不溶于水的非降解物质。其被广泛应用于洗面奶、牙膏、磨砂膏、沐浴露、眼影、腮红等化妆品中。”而早在2015年,《日用化学品科学》就曾公布了22种常用塑料微珠成分,如聚乙烯、聚丙烯等,一般多用于成膜剂、皮肤调理剂等。
▍截自《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年10月期刊
塑料微珠被禁,会对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逐步淘汰是大势所趋
塑料微珠被普遍关注,是源于其直径较小,无法分解,且含有能够吸附有毒有害物质的增塑剂,会经过冲洗排进河流和海洋,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危害人体健康。简而言之,塑料微珠涉及跨界污染、国际海洋治理等诸多环保问题,限制其使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塑料微珠成为生态污染物的危害性已经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2014年,首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海洋塑料垃圾污染被列为 “十大紧迫环境问题之一”,并对塑料微珠进行特别关注。201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世界海洋日发布了一篇名为《化妆品中的塑料:我们是否正通过个人护理产品污染环境?塑料成分对海洋微塑料垃圾的贡献》的报告,倡议在个人护理产品和化妆品中,逐步淘汰使用塑料微珠。2015年10月,欧洲化妆品及个人护理用品协会建议,在2020年前停止在磨砂及清洁用的冲洗式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中添加塑料微粒。
此后,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相继出台相关法律禁令,全面禁止销售含有塑料微珠的化妆品。也有不少品牌,如欧莱雅、强生和宝洁旗下的佳洁士等,都已逐步淘汰了含有塑料微珠的产品。
▍据公开信息整理,青眼制图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在不断积极推动此类禁令的生成。如欧盟成员国丹麦、法国和比利时,都曾先后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在化妆品中实行塑料微珠禁令的通告。而早在2014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与个人护理、化妆品行业达成自愿协议,在2018年7月前逐步淘汰添加塑料微珠的产品。2016年,日本化妆品行业协会也曾呼吁其成员淘汰微塑料,目前,该协会包括花王、资生堂在内的超1000家会员企业已经几乎全面淘汰了可冲洗产品里的塑料微珠。
中国的塑料微珠禁令是在国家生态和环境部门于2017年将微珠以及含有微珠的化妆品和化学药品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清单的基础上出台的。也是从2017年开始,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限制直至禁止在化妆品和洗护用品中使用塑料微珠的相关提案,截止发稿,国家药监局对于此类提案的回复共有5次。其中均提到:“对化妆品使用塑料微珠可能带来的危害保持关注,根据监测和调研的结果,及时启动化妆品相关技术法规的修订,考虑在化妆品等相关产品中限制直至禁止使用塑料微珠。”
由此可见,中国对日化产品中使用塑料微珠的禁令,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这是全球趋势”,多位化妆品行业研发工程师及高管告诉青眼,这一禁令的颁布是“迟早的事”。
对洗护行业“没太大影响”
广州雅彩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邓燕民告诉青眼,塑料微珠在化妆品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两类,其一是洗去型,作为磨砂粒子,起到清洁、去角质等功效,如洗面奶、沐浴露和牙膏等;其二是可驻留在皮肤上的免洗型,用在防晒产品、底妆及彩妆品中,可改善肤感。
而从上述表格中不难看出,现阶段,各国对第一类更为关注,其中许多禁令都明确禁止在这类洗去型产品中添加塑料微珠。但根据青眼的调查,包括各国际品牌在内,目前仍有不少洗护产品中添加塑料微珠。比如常见的磨砂剂“聚乙烯”,在美丽修行上可以看到,目前添加该成分的洗面奶有CPB、香奈儿、资生堂、HomeFacialPro、茵芙莎等,磨砂身体乳/膏有娇韵诗、科颜氏、法尔曼、悦诗风吟等。根据禁令,这些产品将在2022年12月31日禁止在中国销售。
▍截自美丽修行
广州市新斯浦化妆品原料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邵永清向青眼介绍,由于生产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塑料微珠在化妆品中一直都有广泛应用。不过,他也表示,近几年随着国外化妆品市场对塑料微珠的禁令生效,国内市场也受到影响,洗护类产品开始逐渐弃用塑料微珠。
青眼就此咨询了多位业内工程师,得到的回复几乎都是“很少用”“早已经不用”,甚至还有工程师反问“不是已经禁用了吗”。
究其原因,大部分也跟环保有关。邓燕民告诉青眼,“2013年左右,当时屈臣氏出口的国外版要符合地方性一些州区的法规,所以很早就关注到塑料微珠的禁令,这些年也一直没再使用塑料微珠。”
广州市博贤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曾万祥表示,考虑到环保原因,(清洁类产品)研发工程师用塑料微珠的已经很少。上海蔻薇化妆品有限公司CEO董义伟认为,塑料微珠(在清洁类产品中)除了可磨砂、美观之外,作用不大,主要还是其本身难降解,会产生污染。雅兰国际集团研发制造中心副总裁刘山则提到,国际上早就已经因为环境污染等原因禁止了塑料微珠的使用,中国明确禁令对行业来说影响并不大,且已经有一些天然的、生物合成的原料可替代塑料微珠。
据邵永清介绍,塑料微珠在个护产品中的使用,“可以用二氧化硅或者合成纤维素代替,而化妆品企业一般会选择天然的磨砂颗粒,例如核桃,燕麦颗粒等,更符合天然、植物等消费诉求。”
综上,就洗护产品而言,塑料微珠面临自然淘汰。“一是国外很多国家颁布禁令或不提倡使用,直接导致国内出口的产品不能添加,大大减少了其利用率;二是随着对环保的重视,消费者更青睐天然植物概念的产品,消费趋势引导产品的趋势,添加塑料微珠的产品会被消费者淘汰;三是随着原料的发展创新,更多可替代,功能性更强的原料出现,塑料微珠这种单一功能的自然会被摒弃。”有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说。
50%的彩妆品将受影响
不过,彩妆的“运气”就没这么好了。在个护领域工程师漫天的“没影响”声中,彩妆工程师们对于这一禁令的发布却显得有些无奈,“禁用塑料微珠的话,对彩妆配方影响很大”。
据广州珈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丽隽介绍,彩妆中常用的塑料微珠原料包括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氨酯、尼龙粉(锦纶-6、锦纶-12)、硅粉(聚甲基硅倍半氧烷)等,一般用于口红、唇釉、底妆和粉类(眼影、散粉、粉饼)等。主要功能为改善肤感,增强产品的着色力、上色度,或增加粉类的粘结性,以及改善产品的脱模性等。
“至少50%的彩妆品会受影响”。广州歆容彩妆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熊永攀表示,功能性粉末是彩妆品能够体现出高端品质的关键,而塑料微珠,正好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少了塑料微珠,彩妆品特别是粉类产品中一些柔润、贴服的肤感将难以做到。”
更糟糕的是,塑料微珠在彩妆品中的运用,目前还很难找到替代品。“只能用矿物原料或者可降解材料进行替代,”熊永攀介绍,“矿物来源的粉末包括氮化硼、氯氧化铋、硅粉之类,而可降解材料目前国外暂且还在研发中,仅仅只是一个趋势,还并未产生可使用的成品。”
也就是说,2020年1月1日塑料微珠禁令生效后,除了彩妆企业的工程师需要重新调整配方,未来不仅我国生产的彩妆产品的肤感会大打折扣,进口的彩妆品也将必须遵守禁令不得添加塑料微珠,其肤感势必也将受到影响。
相较于其它国家仅限制洗去型产品禁止添加塑料微珠,我国“日化用品”的设定范围明显更为宽泛和严格。不过,目前《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也仅仅只是一句话指向,业内也因此产生诸多争议。比如林丽隽提出:“现在有些原料是有机微末包覆在无机粉上面的,比如说滑石粉表面包覆聚氨酯,这属不属于禁用范围?”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将对化妆品原料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可以说,谁能在这一年时间内研发出可替代的新型环保原料,谁就掌握了商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