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记
preface
张玫出现在瑰丽酒店转角处,满脸笑容,走路有风。作为三个孩子的妈妈,她的身材线条非常紧致有力,忠实回报了她长期坚持跑步付出的汗水。出身云南小山村,去哈佛,去麦肯锡,辞职创立高端私人定制旅行社,她身上有许多媒体最热衷的标签和元素。但那一天,打动我的,是她脖子上的石头项链和手上的石头戒指,以及雪白牙齿、黝黑皮肤,这让我相信,她离自然、乡野、泥土,离世界本身的样子,是那么接近。
正 文
PART 1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人生道路上最大的投资
“把新鲜的事情玩起来。”最近,张玫很兴奋。
2000年,她创立了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佳探险旅游公司”的碧山;如今,她在内地拓展新的事业,一切都需要俯下身来重新适应。
“当别人喊我张总喊了十几年,当我跟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脸谱CEO 马克•扎克伯格等人打过交道后,我现在要重新面试导游,在微信里跟每个客户具体沟通,从零开始确立标准。”她跃跃欲试,好像眼前有多少好玩的事情在等着她。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是张玫人生道路上最大的投资。
25岁,她从云南小山村去到哈佛,进入麦肯锡,面对可以预见地、将来把公寓从香港半山腰搬到山顶的生活,她选择离开。“在20世纪80年代,回扣、景点游是主流的环境里,我创立Wild China,就是想尝试新鲜的方式。”
2000年的第一单,她带着美国丈夫和朋友,一手策划了四天的徒步旅行,从怒江流域的贡山一路东行到湄公河流域,让大家感觉张玫是中国的斯文•赫定。“导游们的马包驮着很多生活用品,他们会提前到达目的地为我们安营扎寨,烧好热茶、咖啡,还有一只活鸡,第三天就成了我们的午餐,我们一边晒太阳一边享受美味。”后来这些照片放在网上,成为了张玫公司最早的宣传广告。”
童年在大理
小时候的张玫
张玫用高昂的热情去享受旅行之美。这不仅是为了“事业”,也是为了“世界”。2014年,她从法国南部阿维尼翁开车去吕贝隆,然后沿戛纳开到一个不知名小村落。下着雨,张玫自己出去跑步,跑丢了,没有GPS,就看着星空,沿着大概的方向跑回去,这就是她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
普通白领在格子间平淡无奇的一个月,她可以做很多事:在南非一家始建于1690年的餐厅,见到最美的“新娘蘑菇捧花”,按下快门;然后在不丹偶遇一群孩子们每天早晨4:30起床,出门化缘,目的不是乞饭,而是让俗人有施舍的机会积德;然后,她收拾好行李,约着友人去美国大提顿和黄石公园越野跑,从2000米海拔出发——“去得越多,越知道世界之大,无法穷尽。我们最终的归宿在哪里,大家都知道;但在此之前的路径,都在你的脚下。”
1
你我:当初为什么离开代表财富的麦肯锡,投身未知?
张玫:有的人看见这个花,他愿意停下来闻这个花香,他觉得这一刻是他生活里面最美的,最值得的五分钟。有的人看见同样的一朵花,既闻不见花香也看不见它的美,他就想赶路。我是想停下来,闻花香的人。
2
你我:为何有那么强烈探索自然和世界的热情?
张玫:我是云南人,内心根植着云南的所有细节美,穿着蜡染白衣的老奶奶把桂花穿在你扣子里,这些淳朴、自然的细节美印在我心里,让我有愿景,去看到更多世界之美。
PART 2
所有的挣扎都是为了寻找幸福
“我的面前,是巨大的阻力,每次调整和尝试都意味着风险,我的口碑经不起这个折腾;年底清算的时候,赔钱最痛苦,不是损失钱的痛苦,而是我的决策和方式出了问题,要承认这个很痛苦。” 尽管二次创业带来的挑战张玫可以承受,但不代表其中全是愉悦,相反,其中有很多挣扎。
张玫最近参加了一个哈佛同学分享会,在那里她听到了很多新老朋友的故事,有的男女朋友双双入学哈佛商学院,权衡谁的事业为主导;有的准备离开央视,父母苦苦阻拦,因为这等于撕了在央视做高官的父母的名片;有的刚离开麦肯锡寻找创业机会,一切重新开始。张玫说,听了一下午,累,但是有意思——“所有挣扎,都是为了寻找幸福。”
能说出这样的话,因为她的人生,从来不缺少挣扎
重视事业,也重视生活
在哈佛的岁月,她接受了强烈的冲击,周围都是肯尼迪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同学,巨压之下,选择自卑沉沦还是奋起直追?那段时间,她每天学习到凌晨两点,最疲倦的时候,甚至掉头发。后来,因为Wild China创立的新型旅行模式被哈佛写进商学院案例书,张玫被邀请回哈佛演讲——“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想,当初的付出是值得的。”
2000年,Wild China遭遇911,订单几乎全部被撤销,在她考虑把事业放一放,先要个孩子的时候,丈夫告诉他,三天后,他要去当战地记者——“那一年,我觉得指头尖、指甲盖,都挂在那悬崖上,随时都有可能掉下去,我的世界随时都会崩溃,到底还要不要孩子?我挣扎了很久,决定生。”
创业初期的艰苦,现在可以笑着去聊
张玫说,人的一生,不同阶段就面临着不同的挣扎。“我不太懂别人的挣扎,但对我来说,挣扎不是因为我现在得到的不够好,而是我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画一个圈,在那个圈的笼罩下生活,我想打破它,我不要边界,我要走到未知里去。”
张玫说,她喜欢艺术家谭平说过一句话:你如果没有一个破坏性的行为,你就不可能有新的创造。她补充,如果没有未知,你就不会再继续精彩。
1
你我:人能不能随遇而安,摆脱挣扎?
张玫:你总在面临做出大大小小的选择。有选择就有挣扎。
2
你我:做出抉择的时候,会不会遭遇痛苦?
张玫:肯定会,选择即责任,选择包含着承担痛苦。对待痛苦我的态度是,把时间轴拉长,想想五年之后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你一定会笑着把它说出来。事实是,没有痛苦,故事就缺乏精彩。
PART 3
自由
皆来源于强大自律
40岁,张玫开始跑步,这件事成为她当下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会不断用跑步这个具象的比喻,来对抗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我在跑步的时候会哭,有时候是坏的哭,我看到自己的脆弱和挫败;有时候是好的哭,感到与世界融为一体,那么渺小,又那么幸福。”
张玫遭遇过一次人生危机,结婚之后陪工作调动的丈夫去洛杉矶当家庭主妇。在那时,她已经创业,结婚,有健康的孩子,事业稳定,合作人能干且值得信赖,不再需要过多操持。
张玫与一群制片人、明星的妻子住在一起,“大家都很有钱,但聚在一起又没有一个人是开心的,就说我们的阿姨又怎么了,老公又怎么了,谁又离婚了。”张玫瞧不起她们的抱怨,但悲哀的是,她就是其中的一员。她始终记得她们的势利与洛杉矶的太阳,那种白剌剌的灿烂给她带来很大的压力,“在大太阳下无所事事时的内疚感才是强烈的。”
喜马拉雅徒步
尼泊尔徒步
Big Sur 马拉松
ZhangMei-WeddingParty
那段意志的消沉带来的,是身体的崩坏。她曾经虚弱到比现在胖50斤,家门口的小山坡都要丈夫推着才可以上去。张玫的丈夫与她在一次登山时相遇,当听到她讲述自己如何一个人在山里遇到狼群仍镇定前行的勇敢时,他清楚地确认自己爱上了她。时过境迁,在这段做美国郊区妈妈的日子里,丈夫跟她深谈——“亲爱的,我认识的年轻时候的那个你,正在消失。”
张玫终于决定结束这一切。她把全家和办公室都搬回了华盛顿,重返职场;同时,她开始跑步,从网上下载长跑计划,18周的时间,每天跑完任务,才可以划一个小勾——“早起是痛苦的,但之后每跑一公里,我就觉得自己年轻了一岁。”
现在的张玫,每周末跑20公里。探索到新的酒店或者餐厅,她都尝试在周围跑出一条看到完美风景的线路。美国人的跑步圣经《雨中的3分58秒》里写到——“跑步尽是苦乐交杂,坚硬宛若钻石。跑步让他疲倦得难以理解。但是,跑步也让他自由。”
跑步让人到中年的张玫变得克制而坚韧。有时候,在世界某个角落,她跑着跑着,丈夫打来电话,她会告诉她,自己跑得很糟,丈夫问,你要放弃吗?她说,不会——“那时候,我会忍住眼泪,因为一旦我哭,只会让喘气更不均匀,让自己更痛苦。”
如果人生的成长是破茧成蝶,张玫从未停止蜕变,她走遍世界,更明白自由来源于自律;在挖掘自我人生深度、永恒保持自我更新和成长这条路上,她打定主意,要一直跑下去。
1
你我:好像你一直强大,可从人性来说,一直强大真不容易啊。
张玫:没有人可以一直强大,只有电影里的人可以……那些缩在被窝里偷偷哭泣的时刻,那些赤身坐在浴缸里用力拍地的时刻,我都有。
2
你我:你脆弱的时候怎么办?
张玫:我去跑步。马拉松跑到32公里,是最沮丧和绝望的时候。你跟老公吵的架、你赔掉的钱、你生病的父母……就好像有人给你打了负能量针一样。怎么办?跑下去,结束它。有时候坚持是一种盲从,相信黑暗的甬道会到头。
后记
和儿子在Patagonia
张玫走遍了世界,又从无数独特的人身上得到力量。她跟我聊起那些让她感动的女性,比如,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奖章的珍•古道尔,从1960年起,26岁的她就致力保护黑猩猩,如今她已经七十多岁……感谢所有这些不走寻常路的女人,她们这么努力,就是为了示范,人生可以像电影一样,精彩地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