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世界级大导演都有谁交过“政治课作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世界级大导演都有谁交过“政治课作业”?

资本主义国家少政治控制,但商业往往会代替政治。老布什曾特别高兴地表态:“《空军一号》拍得好!

《勇敢的心》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级大导演有没有交过政治课作业?当然有,比如《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就是个政治任务,只不过碰巧站在正义的一边,再加上艺术性高,于是就永垂史册。而诸如给希特勒拍纪录片的瑞芬斯塔尔,就百岁寿辰还有人让她谢罪了,看来大师也要会投胎。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电影大师,在面对政治课作业时的表现。

五洲四海红旗飘,气死[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作业名:《中国》

70年代初,作为意大利共产党,安东尼奥尼被邀请来华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安排了拍摄行程,这就是后来的《中国》。但矛盾是:我国希望安东尼奥尼拍出宏伟的社会主义中国,但安东尼奥尼关心的却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简单来说,纪录片的原则是平视、还原和自然,而我们希望的纪录片镜头却是仰视、夸张和精心选择。后来这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中国》遭到《人民日报》的批判,称其以“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丑化了中国。

“不去反映天安门广场庄严壮丽的全貌,把我国人民无限热爱的天安门城楼拍得毫无气势,却用了大量的胶片去拍摄广场上的人群,镜头时远时近,忽前忽后,一会儿是攒动的人头,一会儿是纷乱的腿脚,故意把天安门广场拍得像个乱糟糟的集市,这不是存心污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当时甚至有首儿歌唱到“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四十年后,我们又有了一首“瘦瘦的欧罗巴,挡不住天朝的金戈铁马”)。

我们今天重看《中国》,会发现这是一部相当客观的纪录片,他记录了中国人的友好、善良,也记录了中国人的呆板,重复。记录了当时基层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也记录了拍摄时遇到的政治上的干扰和控制(涉及政治的较少,只有少数如在上海拍到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时,顺嘴提到“这12人中只有毛泽东顶住了历史的惊涛骇浪,其他人不是已经去世就是被当作叛徒)。《中国》并不能记录中国,但它至少记录了部分真实的中国人。

大公务员之死——爱森斯坦作业名:《战舰波将金》《伊凡雷帝》

蒙太奇之父在献礼片《战舰波将金》中向世人展示了何谓剪辑,也向今人展示了蒙太奇的煽动性,甲板枪毙水手和奥德萨阶梯两段,基本上是今天所有好莱坞大片动作场面的老祖宗。所以凡是要观众放低智力跟着狂欢的,一定要发展蒙太奇,从苏派电影到今天的好莱坞,本质上是一样的。

而像苏联的另类,反蒙太奇的塔可夫斯基,一心发展长镜头,于是就被体制不容,只好远走异国。《战舰波将金》中如三个睡着、醒着、跃起的石狮暗示了“人民”的反击,电影充满类似的煽情,而“奥德萨阶梯”本就是一个谎言,然后再用蒙太奇把效果放大。电影结尾更是撒谎不脸红:在又一场紧张的杂耍蒙太奇后,黑海舰队加入了波将金的起义——事实却是波将金号在武力下挂白旗投降了。爱森斯坦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作业,败也作业。

《战舰波将金号》后,爱森斯坦接到任务拍摄十月革命的影片,于是爱森斯坦开始准备《十月》,而到了1927年的十月革命节,终于完成的《十月》却遭禁映,原来《动物庄园》中的另一头猪,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而列宁的接班人托洛茨基在《十月》里是作为英雄出现的。爱森斯坦屁股坐错板凳的代价是十年未能拍片,直到1937年才得以拍摄表现13世纪俄国击败德国的历史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结果1939年苏德同盟形成,影片再次被禁映,直到四年后德国翻脸,影片才忽然对苏联政府有了价值。

40年代,爱森斯坦开拍《伊凡雷帝》,讲述伊凡青少年时代的第一集获斯大林奖一等奖,但第二集拍摄完成后却触怒了斯大林,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以武功和残暴闻名的首位沙皇,列宾的《伊凡杀子》画的就是他暴怒下打死儿子的场面,人生与雷帝非常相似的斯大林是他的粉丝,看过第二集的“恐怖伊凡”形象后,斯大林恶向胆边生,我们知道斯大林擅长绘画,其素描水平足以到后来学习苏派绘画的中国中央美院当院长,可惜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所以也没大笔一挥写就一篇《伊凡雷帝批判》,而是直接将爱森斯坦喊来,对其大吼,爱大师被吓得当场心脏病发作昏倒。此后两年,爱森斯坦就像同胞契诃夫笔下的那位小公务员,在恐惧中写信向斯大林谢罪,直到1950年心脏病再次发作而死。

写给元首的情书——莱尼·瑞芬斯塔尔 作业名:《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

希特勒绝对是个搞个人崇拜的好样板,他多才多艺,参与设计过甲壳虫和虎式坦克发动机,除了军事、外交、政治等的成就,还是个不赖的画家和经济学家,标准的文艺女青年的梦中情人。瑞芬斯塔尔就是他的女粉丝,《意志的胜利》中的四射激情(也许说是爱情更为恰当)绝对出自内心,这也没错,在本片拍摄前的两年时间里,希特勒像变戏法似的,把德国从一个贫穷,失业,被列强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繁荣人人有工作并且可以随时欺凌任何人的国家,对于普通德国人而言,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给予了德国虚假希望的伟人。

《意志的胜利》中的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真实的自信和欢愉,那是一种身后站立着伟人的自信和安全感,正如田中芳树所说的“独裁源于人民头脑的懒惰”。在这样一个时候,只有如后来成为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这样的人,才能保持住清醒,意识到不能用错误的方法来达到正确的目的,否则短暂的收获后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灾难。瑞芬斯塔尔与希特勒的相识源于前者被后者所吸引,写信请求拜见,见面后两人惺惺相惜,成为知音,虽然瑞芬斯塔尔并不认同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观念,但还是怀着德国民族复兴的激情为他拍摄了两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并成为了影史经典,甚至犹太人斯皮尔伯格都不掩饰的表达了他对这位女导演才华的敬仰。

我于青春亦有悔——黑泽明 作业名:《最美》

读过《蛤蟆的油》的朋友都知道:黑泽明年轻时曾参加左翼反战组织,有一次在接头时差点被逮捕,战后黑泽明拍《我于青春无悔》时,男主人公野毛在酒馆被捕一段,似乎就有黑泽明自己的影子。但即使是黑泽明,在军国主义时期,也曾经拍摄过政治作业电影《最美》。

1944年,日本战败的结局已不可避免,垂死挣扎的日本政府下令电影界拍摄电影鼓舞军民士气,正在东宝工作的黑泽明也接到了任务。没办法拒绝的黑泽明不愿意拍摄以军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电影,所以选择了以女性群体为主角,更多表现人性的影片《最美》,内容是“女子挺身队”在工厂为国生产军需用品,如黑泽明所说“纯粹以技巧拍出”,但如果剥离政治历史等元素,本片所看到的,其实是人性的激情,生命力蓬发的美,这也是黑泽明的本意,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人为一个理想投入热情,虽然对于这些女工而言,这个目标的正确与否已超出她们的判断能力。

不过,这部为黑泽明的人生添了一个小灰点的电影,还是为他带来了一个最大的收获:34岁的黑泽明,作为一个大龄文艺男青年急坏了他的朋友们,于是在黑泽明表示找不着对象时,有朋友说,“《最美》的矢口阳子不是不错吗?”几经波折之后(见黑泽明自传),矢口阳子成为了黑泽明的妻子。如要了解这两位活宝的更多趣事,请看黑泽和子的另一本回忆录,《爸爸黑泽明》。

电影不是武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业名:《压路机与小提琴》、《伊万的童年》

我们看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每次斯大林出场,都像变成了神话片,列宁塑造的还有些小可爱,而斯大林一出场都像被打了光,苏联当时的电影状况也就可以想象了。

虽然老塔其生也晚,进了电影学院没来得及和伟大领袖打照面,但毕竟传统难移,老塔一辈子还是受够了气。他在电影学院的习作《压路机与小提琴》,就是描写苏联人民亲如一家,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革命友情的,不过被小塔拍的颇温情梦幻。而等小塔出了学校,开拍第一部长片《伊万的童年》,则彻底和政府结下了梁子,本来《伊万的童年》是讲述潘冬子式的苏联革命小英雄的,但小塔却拍的如梦如幻,充满了小布尔乔亚的情绪。老塔一生以反蒙太奇为己任,认为长镜头才能再现“真实”,这与有着“电影是最重要的革命武器”(列宁语)传统的苏联政府当然水火不容,于是,多年后老塔远走异国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虽然在那里,还有一个叫“金钱”的新敌人在等着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主动献礼还有这么一拨子人,他们开拍政治献礼电影不是因为某种压力,而是出于自身的某种激情或目的。比如:

梅尔·吉布森 献礼片:《勇敢的心》 献礼对象:爱尔兰、苏格兰

1990年代,正如《风吹稻浪》描写的,北爱尔兰的共和军正在为接受自治权力,服从英国领导,还是继续战斗直到获得完全独立而吵个不停。爱尔兰移民梅尔·吉布森决心用实际行动支持同胞继续战斗下去,于是就有了《勇敢的心》,虽然爱尔兰历史上没有华莱士这样的反英hero,但爱尔兰人还是在电影中象征性的参加了战斗。可惜的是,就在《勇敢的心》在全世界引来一片叫好的同时,北爱尔兰诸党却和英国达成了协议,接受了自治的地位。惟一的收获是,这回英国媒体每次评选战争电影时都有了声讨的对象。

卓别林:《摩登时代》 献礼对象:苏联

卓别林有次去参加集会,上台就振臂高呼:“同志们!”把旁人吓个半死。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十分不满的卓别林,一生为穷人代言,《摩登时代》是他非常深刻的一部作品,今人甚至能从中看到《骇客》式的思想,而其中的亲苏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如因为捡了一面红旗而被当成共产党捉进监狱),所以后来卓别林被驱逐出境也就不奇怪了。

沃尔夫冈·彼得森、罗兰·艾默里奇 献礼片:《空军一号》、《独立日》 献礼对象:美利坚合众国及各位总统大人

资本主义国家少政治控制,但商业往往会代替政治。正如近来的《变形金刚》,可以尽情嘲笑总统、议员,但却要拍提供飞机大炮的军方马屁一样。这两部献礼片都不是政治任务,而是“跪着把钱挣了”,为了票房而献礼(这两位还都是德国移民)。特别是被誉为“美国王晶”的艾默里奇,马屁拍的那叫一肉麻。很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都是总统发威,一个在空军一号上大战恐怖分子,一个开飞机上天大战外星人。这就很有意思,美国是个尚武的国家,二战军人中出了好几个总统,其中艾森豪威尔是将军,里根属于航空兵里的文职,肯尼迪是海军鱼雷艇长,最相似的还是老布什,是作为飞行员参战的。虽然他的战斗经历也没那么光荣:飞机被击落,几个同袍都被饿疯的日本兵烤来吃了,只有他自己逃脱。但老布什还是特别高兴地表态:“《空军一号》拍得好!

作者李小飞,作家、编导,著有《再弹一弦江湖曲》、网络节目《电影纵贯线》《中国功夫史》《鹦鹉说》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世界级大导演都有谁交过“政治课作业”?

资本主义国家少政治控制,但商业往往会代替政治。老布什曾特别高兴地表态:“《空军一号》拍得好!

《勇敢的心》剧照。图片来源:网络

世界级大导演有没有交过政治课作业?当然有,比如《卡萨布兰卡》的拍摄就是个政治任务,只不过碰巧站在正义的一边,再加上艺术性高,于是就永垂史册。而诸如给希特勒拍纪录片的瑞芬斯塔尔,就百岁寿辰还有人让她谢罪了,看来大师也要会投胎。下面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电影大师,在面对政治课作业时的表现。

五洲四海红旗飘,气死[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作业名:《中国》

70年代初,作为意大利共产党,安东尼奥尼被邀请来华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安排了拍摄行程,这就是后来的《中国》。但矛盾是:我国希望安东尼奥尼拍出宏伟的社会主义中国,但安东尼奥尼关心的却是一个个普通的中国人。简单来说,纪录片的原则是平视、还原和自然,而我们希望的纪录片镜头却是仰视、夸张和精心选择。后来这部在美国引起巨大反响的《中国》遭到《人民日报》的批判,称其以“恶毒的用心,卑劣的手法”丑化了中国。

“不去反映天安门广场庄严壮丽的全貌,把我国人民无限热爱的天安门城楼拍得毫无气势,却用了大量的胶片去拍摄广场上的人群,镜头时远时近,忽前忽后,一会儿是攒动的人头,一会儿是纷乱的腿脚,故意把天安门广场拍得像个乱糟糟的集市,这不是存心污辱我们伟大的祖国吗!”当时甚至有首儿歌唱到“气死安东尼奥尼,五洲四海红旗飘。”(四十年后,我们又有了一首“瘦瘦的欧罗巴,挡不住天朝的金戈铁马”)。

我们今天重看《中国》,会发现这是一部相当客观的纪录片,他记录了中国人的友好、善良,也记录了中国人的呆板,重复。记录了当时基层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也记录了拍摄时遇到的政治上的干扰和控制(涉及政治的较少,只有少数如在上海拍到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时,顺嘴提到“这12人中只有毛泽东顶住了历史的惊涛骇浪,其他人不是已经去世就是被当作叛徒)。《中国》并不能记录中国,但它至少记录了部分真实的中国人。

大公务员之死——爱森斯坦作业名:《战舰波将金》《伊凡雷帝》

蒙太奇之父在献礼片《战舰波将金》中向世人展示了何谓剪辑,也向今人展示了蒙太奇的煽动性,甲板枪毙水手和奥德萨阶梯两段,基本上是今天所有好莱坞大片动作场面的老祖宗。所以凡是要观众放低智力跟着狂欢的,一定要发展蒙太奇,从苏派电影到今天的好莱坞,本质上是一样的。

而像苏联的另类,反蒙太奇的塔可夫斯基,一心发展长镜头,于是就被体制不容,只好远走异国。《战舰波将金》中如三个睡着、醒着、跃起的石狮暗示了“人民”的反击,电影充满类似的煽情,而“奥德萨阶梯”本就是一个谎言,然后再用蒙太奇把效果放大。电影结尾更是撒谎不脸红:在又一场紧张的杂耍蒙太奇后,黑海舰队加入了波将金的起义——事实却是波将金号在武力下挂白旗投降了。爱森斯坦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作业,败也作业。

《战舰波将金号》后,爱森斯坦接到任务拍摄十月革命的影片,于是爱森斯坦开始准备《十月》,而到了1927年的十月革命节,终于完成的《十月》却遭禁映,原来《动物庄园》中的另一头猪,苏联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被开除出党,而列宁的接班人托洛茨基在《十月》里是作为英雄出现的。爱森斯坦屁股坐错板凳的代价是十年未能拍片,直到1937年才得以拍摄表现13世纪俄国击败德国的历史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结果1939年苏德同盟形成,影片再次被禁映,直到四年后德国翻脸,影片才忽然对苏联政府有了价值。

40年代,爱森斯坦开拍《伊凡雷帝》,讲述伊凡青少年时代的第一集获斯大林奖一等奖,但第二集拍摄完成后却触怒了斯大林,伊凡四世是俄国历史上以武功和残暴闻名的首位沙皇,列宾的《伊凡杀子》画的就是他暴怒下打死儿子的场面,人生与雷帝非常相似的斯大林是他的粉丝,看过第二集的“恐怖伊凡”形象后,斯大林恶向胆边生,我们知道斯大林擅长绘画,其素描水平足以到后来学习苏派绘画的中国中央美院当院长,可惜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所以也没大笔一挥写就一篇《伊凡雷帝批判》,而是直接将爱森斯坦喊来,对其大吼,爱大师被吓得当场心脏病发作昏倒。此后两年,爱森斯坦就像同胞契诃夫笔下的那位小公务员,在恐惧中写信向斯大林谢罪,直到1950年心脏病再次发作而死。

写给元首的情书——莱尼·瑞芬斯塔尔 作业名:《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

希特勒绝对是个搞个人崇拜的好样板,他多才多艺,参与设计过甲壳虫和虎式坦克发动机,除了军事、外交、政治等的成就,还是个不赖的画家和经济学家,标准的文艺女青年的梦中情人。瑞芬斯塔尔就是他的女粉丝,《意志的胜利》中的四射激情(也许说是爱情更为恰当)绝对出自内心,这也没错,在本片拍摄前的两年时间里,希特勒像变戏法似的,把德国从一个贫穷,失业,被列强欺凌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繁荣人人有工作并且可以随时欺凌任何人的国家,对于普通德国人而言,他们看到的是一个给予了德国虚假希望的伟人。

《意志的胜利》中的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真实的自信和欢愉,那是一种身后站立着伟人的自信和安全感,正如田中芳树所说的“独裁源于人民头脑的懒惰”。在这样一个时候,只有如后来成为德国总理的勃兰特这样的人,才能保持住清醒,意识到不能用错误的方法来达到正确的目的,否则短暂的收获后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灾难。瑞芬斯塔尔与希特勒的相识源于前者被后者所吸引,写信请求拜见,见面后两人惺惺相惜,成为知音,虽然瑞芬斯塔尔并不认同希特勒的种族主义观念,但还是怀着德国民族复兴的激情为他拍摄了两部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奥林匹亚》,并成为了影史经典,甚至犹太人斯皮尔伯格都不掩饰的表达了他对这位女导演才华的敬仰。

我于青春亦有悔——黑泽明 作业名:《最美》

读过《蛤蟆的油》的朋友都知道:黑泽明年轻时曾参加左翼反战组织,有一次在接头时差点被逮捕,战后黑泽明拍《我于青春无悔》时,男主人公野毛在酒馆被捕一段,似乎就有黑泽明自己的影子。但即使是黑泽明,在军国主义时期,也曾经拍摄过政治作业电影《最美》。

1944年,日本战败的结局已不可避免,垂死挣扎的日本政府下令电影界拍摄电影鼓舞军民士气,正在东宝工作的黑泽明也接到了任务。没办法拒绝的黑泽明不愿意拍摄以军国主义战争为主题的电影,所以选择了以女性群体为主角,更多表现人性的影片《最美》,内容是“女子挺身队”在工厂为国生产军需用品,如黑泽明所说“纯粹以技巧拍出”,但如果剥离政治历史等元素,本片所看到的,其实是人性的激情,生命力蓬发的美,这也是黑泽明的本意,这个世界上“最美”的,是人为一个理想投入热情,虽然对于这些女工而言,这个目标的正确与否已超出她们的判断能力。

不过,这部为黑泽明的人生添了一个小灰点的电影,还是为他带来了一个最大的收获:34岁的黑泽明,作为一个大龄文艺男青年急坏了他的朋友们,于是在黑泽明表示找不着对象时,有朋友说,“《最美》的矢口阳子不是不错吗?”几经波折之后(见黑泽明自传),矢口阳子成为了黑泽明的妻子。如要了解这两位活宝的更多趣事,请看黑泽和子的另一本回忆录,《爸爸黑泽明》。

电影不是武器——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业名:《压路机与小提琴》、《伊万的童年》

我们看中国人最熟悉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每次斯大林出场,都像变成了神话片,列宁塑造的还有些小可爱,而斯大林一出场都像被打了光,苏联当时的电影状况也就可以想象了。

虽然老塔其生也晚,进了电影学院没来得及和伟大领袖打照面,但毕竟传统难移,老塔一辈子还是受够了气。他在电影学院的习作《压路机与小提琴》,就是描写苏联人民亲如一家,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的革命友情的,不过被小塔拍的颇温情梦幻。而等小塔出了学校,开拍第一部长片《伊万的童年》,则彻底和政府结下了梁子,本来《伊万的童年》是讲述潘冬子式的苏联革命小英雄的,但小塔却拍的如梦如幻,充满了小布尔乔亚的情绪。老塔一生以反蒙太奇为己任,认为长镜头才能再现“真实”,这与有着“电影是最重要的革命武器”(列宁语)传统的苏联政府当然水火不容,于是,多年后老塔远走异国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了,虽然在那里,还有一个叫“金钱”的新敌人在等着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主动献礼还有这么一拨子人,他们开拍政治献礼电影不是因为某种压力,而是出于自身的某种激情或目的。比如:

梅尔·吉布森 献礼片:《勇敢的心》 献礼对象:爱尔兰、苏格兰

1990年代,正如《风吹稻浪》描写的,北爱尔兰的共和军正在为接受自治权力,服从英国领导,还是继续战斗直到获得完全独立而吵个不停。爱尔兰移民梅尔·吉布森决心用实际行动支持同胞继续战斗下去,于是就有了《勇敢的心》,虽然爱尔兰历史上没有华莱士这样的反英hero,但爱尔兰人还是在电影中象征性的参加了战斗。可惜的是,就在《勇敢的心》在全世界引来一片叫好的同时,北爱尔兰诸党却和英国达成了协议,接受了自治的地位。惟一的收获是,这回英国媒体每次评选战争电影时都有了声讨的对象。

卓别林:《摩登时代》 献礼对象:苏联

卓别林有次去参加集会,上台就振臂高呼:“同志们!”把旁人吓个半死。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十分不满的卓别林,一生为穷人代言,《摩登时代》是他非常深刻的一部作品,今人甚至能从中看到《骇客》式的思想,而其中的亲苏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如因为捡了一面红旗而被当成共产党捉进监狱),所以后来卓别林被驱逐出境也就不奇怪了。

沃尔夫冈·彼得森、罗兰·艾默里奇 献礼片:《空军一号》、《独立日》 献礼对象:美利坚合众国及各位总统大人

资本主义国家少政治控制,但商业往往会代替政治。正如近来的《变形金刚》,可以尽情嘲笑总统、议员,但却要拍提供飞机大炮的军方马屁一样。这两部献礼片都不是政治任务,而是“跪着把钱挣了”,为了票房而献礼(这两位还都是德国移民)。特别是被誉为“美国王晶”的艾默里奇,马屁拍的那叫一肉麻。很有意思的是,两部电影都是总统发威,一个在空军一号上大战恐怖分子,一个开飞机上天大战外星人。这就很有意思,美国是个尚武的国家,二战军人中出了好几个总统,其中艾森豪威尔是将军,里根属于航空兵里的文职,肯尼迪是海军鱼雷艇长,最相似的还是老布什,是作为飞行员参战的。虽然他的战斗经历也没那么光荣:飞机被击落,几个同袍都被饿疯的日本兵烤来吃了,只有他自己逃脱。但老布什还是特别高兴地表态:“《空军一号》拍得好!

作者李小飞,作家、编导,著有《再弹一弦江湖曲》、网络节目《电影纵贯线》《中国功夫史》《鹦鹉说》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