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两全险放行,意在缓解部分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两全险放行,意在缓解部分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在产品期限上提出险企开发设计的两全保险产品应以5年期及以上业务为主,若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不得短于三年,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等要求。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产品的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

丁艳|财联社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两全保险产品的期限、计划销售额度和预计费差损金额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在产品期限上提出险企开发设计的两全保险产品应以5年期及以上业务为主,若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不得短于三年,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等要求。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产品的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 “此番政策出台主要是为了帮助在‘流动性管理或者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这两方面存在潜在压力同时偿付能力尚且稳健的险企提供一条短期过渡方案,帮助其平稳度过压力期。”

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保费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行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即万能险保费分别为3212亿、3917亿、7647亿、11860亿、5892亿、7954亿。此类产品在2015年开始发力,2016年达到顶峰后被监管急刹车,目前来看,2018年已相对放松,而此次更是从政策层面对类似产品的合理性给予肯定。

缓解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显示,保险公司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时,保险公司应立即停止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其一般都希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好的保障和收益,监管部门就给了一个三年门槛的标准,并且要配合偿付能力达到120%。两全保险不仅有保障功能,而且可以进行理财,在市场中比较受欢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表示。

两全保险又称生死合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间内死亡,或在保险期间届满仍生存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均应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寿保险。

“此次政策的出台不见得与之前监管不允许销售4.025%利率的年金险有关,但确实是开个口子给险企增长空间,调节现金流,这主要集中在中小险企。比较明显的那几家投资驱动型险企,数量不多但行业保费占比大。”一位险企内部战略规划部人士表示。

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保费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行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3212亿、3917亿、7647亿、11860亿、5892亿、7954亿。

以上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共计19507亿元,如果加上2013年、2014年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其总规模高达26636亿元,而这些以万能险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短期理财产品将陆续进入给付期。

方正非银证券分析师左欣然认为,“本次政策调整主要出于险企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求。首先2016年,行业万能险保费占比近35%,彼时中小险企为冲量所销的产品大多为趸交,2019年将集中面临满期给付和退保增加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出。其次随着2016年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和2017年134号文对快速返还型产品的限制,部分中小险企的趸交规模迅速收缩、期交业务增长和续期保费来源薄弱导致尚无法弥补缺口,因此现金流入承压、导致该部分中小险存在一定现金流压力。”

面对潜在的利率下行问题,左欣然指出,“目前销售的两全保险主要为5年期及以上产品。面对潜在的利率下行,负债端相应缩短久期。尽管5年期以下两全险产品价值率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产品供给并满足部分客户的真实需求、优化负债结构,缓解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和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招商证券亦认为,“从本通知中‘因流动性管理或者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需要’的描述便可以看出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在这两方面存在潜在压力同时偿付能力尚且稳健的险企提供一条短期过渡的方案,帮助其平稳度过压力期,维护行业整体平稳发展。”

“保险公司如果偿付能力很强,可以做不少于三年的业务,这样就会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正常情况下监管鼓励做5年以上两全险业务。”郝演苏教授指出。

招商证券表示,保险行业当前处于开门红关键阶段,该通知对上市险企几无影响。由于此类产品的价值率极低,预计非现金流承压的险企不会销售此类产品,仅当前仍有压力的险企会销售,而此类险企前期亦在销售同类别产品,故短期并不会对上市险企的年金险销售在边际上带来竞争冲击,且预计后续该类产品规模将逐渐收窄,利好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一位险企产品经理认为,“市场上有些险企和客户还是需要高收益短期返还产品的,若监管太严,一方面很多险企很难存活,另一方面一些险企可能会想办法打擦边球。既然大家都认为利率将长期下行,长期产品高定价利率有利差损风险,适当开放短期产品,保证短期高收益的同时,可以规避长期利率风险。”

此外其认为,“监管层有意在保险和银行间做一些平衡。长期来看,银行的利率肯定做不到很高,保险的利率高会抢走银行的存款,所以限制住4.025%的产品。但目前短期银行理财或存款的收益还是高于保险产品的,所以对保险产品适当放开一些。”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认为,“相对银行三年2.7%的基准利率,保险产品毕竟可以做到3.5%的利率,且很多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会有弹性,但是它有弹性而无保障。保险产品不仅有理财功能,并且发生规定风险责任,保险公司会进行赔偿,所以在市场中还是有竞争力的。”

银保监会方面表示,此次出台《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是为加快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

中小险企发展可进行人群细分辟蹊径

2013年以来的终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热销,给了中小险企弯道超车的机会,如华夏人寿规模保费一度跻身寿险业前五名,此类险企也因规模发展太快带来风险的同时,多数险企并未在传统业务或新路径上有足够重视,所以自万能险被质疑、收紧之后,此类险企的发展之路背重新提上日程。

“我们国家的保险还是寡头垄断的状态,头部险企保费规模接近80%的份额,本来中小公司就没有竞争力,监管部门就留了三年的口子,其能否做好,偿付能力能否满足120%,这是需要考虑的。”郝演苏教授表示。

《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根据82家已披露数据的寿险企分析,前十家寿险企其2018年保费规模达19356.14亿元,占据当年总保费规模的73.98%。

郝演苏教授指出,“像欧美、韩国、日本会给小公司更高一点的利率。而我们小险企和平安、国寿一个利率标准,同样的利率,大险企抗风险能力更强,会使得消费者更加青睐,这就倒逼小公司转型另辟道路。”

对于规模较小财险公司的发展方向,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粟芳认为,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不应该在车险领域和大公司去拼价格进行压价销售,应该去找特色的业务去做,在寻找新的业务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控制。

“财产保险相对容易,但是人寿保险很难。因为财产保险有各种类型,人寿保险类型较少,所以要创新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比如专门做女性业务,围绕女性的病种、对理财的概念等,做这样一个平台,然后和妇联再结合起来。所以小的保险公司要把人群细分,不然很难跑赢大险企。”郝演苏教授表示。

此外其提出,“可以学习国外小险企成立一个联盟,N多个小公司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做,有一个协作的机制,就把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包括一些管理系统可以适当合并,节约成本。”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两全险放行 意在缓解部分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两全险放行,意在缓解部分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在产品期限上提出险企开发设计的两全保险产品应以5年期及以上业务为主,若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不得短于三年,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等要求。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产品的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

丁艳|财联社

近日,银保监会印发《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两全保险产品的期限、计划销售额度和预计费差损金额等方面作出了规定。

在产品期限上提出险企开发设计的两全保险产品应以5年期及以上业务为主,若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不得短于三年,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等要求。在产品设计上要做到产品的保险期间与实际存续期间一致。

多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 “此番政策出台主要是为了帮助在‘流动性管理或者资产负债匹配管理’这两方面存在潜在压力同时偿付能力尚且稳健的险企提供一条短期过渡方案,帮助其平稳度过压力期。”

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保费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行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即万能险保费分别为3212亿、3917亿、7647亿、11860亿、5892亿、7954亿。此类产品在2015年开始发力,2016年达到顶峰后被监管急刹车,目前来看,2018年已相对放松,而此次更是从政策层面对类似产品的合理性给予肯定。

缓解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文件显示,保险公司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应保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2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时,保险公司应立即停止销售5年期以下两全保险产品。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其一般都希望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好的保障和收益,监管部门就给了一个三年门槛的标准,并且要配合偿付能力达到120%。两全保险不仅有保障功能,而且可以进行理财,在市场中比较受欢迎。”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对《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表示。

两全保险又称生死合险,是指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期间内死亡,或在保险期间届满仍生存时,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均应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寿保险。

“此次政策的出台不见得与之前监管不允许销售4.025%利率的年金险有关,但确实是开个口子给险企增长空间,调节现金流,这主要集中在中小险企。比较明显的那几家投资驱动型险企,数量不多但行业保费占比大。”一位险企内部战略规划部人士表示。

据银保监会官网披露的保费数据显示,2013-2018年全行业“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分别为3212亿、3917亿、7647亿、11860亿、5892亿、7954亿。

以上数据显示,2015年、2016年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规模共计19507亿元,如果加上2013年、2014年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其总规模高达26636亿元,而这些以万能险为主要存在形式的短期理财产品将陆续进入给付期。

方正非银证券分析师左欣然认为,“本次政策调整主要出于险企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的需求。首先2016年,行业万能险保费占比近35%,彼时中小险企为冲量所销的产品大多为趸交,2019年将集中面临满期给付和退保增加带来的大量现金流出。其次随着2016年76号文对中短存续期产品和2017年134号文对快速返还型产品的限制,部分中小险企的趸交规模迅速收缩、期交业务增长和续期保费来源薄弱导致尚无法弥补缺口,因此现金流入承压、导致该部分中小险存在一定现金流压力。”

面对潜在的利率下行问题,左欣然指出,“目前销售的两全保险主要为5年期及以上产品。面对潜在的利率下行,负债端相应缩短久期。尽管5年期以下两全险产品价值率较低,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产品供给并满足部分客户的真实需求、优化负债结构,缓解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压力和资产负债匹配压力。”

招商证券亦认为,“从本通知中‘因流动性管理或者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需要’的描述便可以看出监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在这两方面存在潜在压力同时偿付能力尚且稳健的险企提供一条短期过渡的方案,帮助其平稳度过压力期,维护行业整体平稳发展。”

“保险公司如果偿付能力很强,可以做不少于三年的业务,这样就会有一个缓冲的时间,正常情况下监管鼓励做5年以上两全险业务。”郝演苏教授指出。

招商证券表示,保险行业当前处于开门红关键阶段,该通知对上市险企几无影响。由于此类产品的价值率极低,预计非现金流承压的险企不会销售此类产品,仅当前仍有压力的险企会销售,而此类险企前期亦在销售同类别产品,故短期并不会对上市险企的年金险销售在边际上带来竞争冲击,且预计后续该类产品规模将逐渐收窄,利好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一位险企产品经理认为,“市场上有些险企和客户还是需要高收益短期返还产品的,若监管太严,一方面很多险企很难存活,另一方面一些险企可能会想办法打擦边球。既然大家都认为利率将长期下行,长期产品高定价利率有利差损风险,适当开放短期产品,保证短期高收益的同时,可以规避长期利率风险。”

此外其认为,“监管层有意在保险和银行间做一些平衡。长期来看,银行的利率肯定做不到很高,保险的利率高会抢走银行的存款,所以限制住4.025%的产品。但目前短期银行理财或存款的收益还是高于保险产品的,所以对保险产品适当放开一些。”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认为,“相对银行三年2.7%的基准利率,保险产品毕竟可以做到3.5%的利率,且很多银行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会有弹性,但是它有弹性而无保障。保险产品不仅有理财功能,并且发生规定风险责任,保险公司会进行赔偿,所以在市场中还是有竞争力的。”

银保监会方面表示,此次出台《关于规范两全保险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文件是为加快推进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丰富保险产品供给。

中小险企发展可进行人群细分辟蹊径

2013年以来的终短存续期保险产品热销,给了中小险企弯道超车的机会,如华夏人寿规模保费一度跻身寿险业前五名,此类险企也因规模发展太快带来风险的同时,多数险企并未在传统业务或新路径上有足够重视,所以自万能险被质疑、收紧之后,此类险企的发展之路背重新提上日程。

“我们国家的保险还是寡头垄断的状态,头部险企保费规模接近80%的份额,本来中小公司就没有竞争力,监管部门就留了三年的口子,其能否做好,偿付能力能否满足120%,这是需要考虑的。”郝演苏教授表示。

《财联社•保险频道》记者根据82家已披露数据的寿险企分析,前十家寿险企其2018年保费规模达19356.14亿元,占据当年总保费规模的73.98%。

郝演苏教授指出,“像欧美、韩国、日本会给小公司更高一点的利率。而我们小险企和平安、国寿一个利率标准,同样的利率,大险企抗风险能力更强,会使得消费者更加青睐,这就倒逼小公司转型另辟道路。”

对于规模较小财险公司的发展方向,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粟芳认为,规模较小的保险公司不应该在车险领域和大公司去拼价格进行压价销售,应该去找特色的业务去做,在寻找新的业务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控制。

“财产保险相对容易,但是人寿保险很难。因为财产保险有各种类型,人寿保险类型较少,所以要创新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比如专门做女性业务,围绕女性的病种、对理财的概念等,做这样一个平台,然后和妇联再结合起来。所以小的保险公司要把人群细分,不然很难跑赢大险企。”郝演苏教授表示。

此外其提出,“可以学习国外小险企成立一个联盟,N多个小公司按照同一个标准来做,有一个协作的机制,就把小公司变成了大公司,包括一些管理系统可以适当合并,节约成本。”

来源:财联社

原标题:两全险放行 意在缓解部分中小险企现金流压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