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箭厂】大山里的红酒家族想酿出中国“拉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箭厂】大山里的红酒家族想酿出中国“拉菲”

美酒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宁夏贺兰山中的高氏一族则正好深谙酿造葡萄红酒的奥妙。高源申请法国学校的自荐信里写着:我来自中国西北一个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我想学习法国的酿酒技术,改变我家乡的面貌。

美酒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宁夏贺兰山中的高氏一族则正好深谙酿造葡萄红酒的奥妙。高家孙女Emma自小在法国红酒之乡波尔多长大,14岁这年回到故园的葡萄地。爱好小动物的她是一意孤行,离家成为兽医?还是听从高家爷爷的号召,继承酿造美酒的秘方?

文/欢乐英雄 编辑/ uki

1.

高爷爷下决心建自己的葡萄园。

宁夏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葡萄树呢,降雨少就病虫少。温差大还有利于葡萄的营养积累。再加上贺兰山东麓自古就是荒地,从来没有被污染过,高地又能让雨水分流不受涝。高爷爷觉得,这里应该能产出最好的葡萄酒。

二十几年前,爱喝中华老白干的他出国考察,第一次接触到葡萄酒,那时候就琢磨上了,我们是不是也能生产?而且不止是中国级,还要做世界级的。

两年前,他的女儿大艾玛从法国学校毕业回国,学的是葡萄酒酿造。刚回来时她在上海的一家酿酒厂做技术培训,但那边大陆行货的制造流程不符合她的酿酒哲学。国内酿酒师很少参与管理决策,也让她的想法无处施展。

高爷爷正好要从国企退休了,他想,孩子既然回来了,那就回银川自己干吧。他问女儿:家里的院子小,房也小,行不行?大艾玛说:爸,咱们要定位,就是小作坊做精品好酒。

一开始,他包了农村的十亩地,就从这儿开始发展。老伴儿的退休金30万也拿出来,从法国进口了橡木桶,葡萄主要靠购买。

但他们发现,中国的葡萄品种其实已经有点退化了,酸度达不到国际水准,选来的葡萄总是不太理想。

酒庄必须要有自己的葡萄园,不能到处买。将近七十岁的高爷爷拿着一瓶矿泉水,在足烈的阳光下用脚亲自丈量了三千亩地。每一寸地,他都了解水的走向,哪里是能够开垦的,哪里是发山洪的。

朋友们来戈壁滩上一看,老高头已经晒得脖子都脱了皮,他们说你何必呢?搞上个几十亩、百十亩就差不多了,有个大致意思就行了。

人们也不相信那片地能种出葡萄,因为那里没有水,除了夜晚出现的蝎子和小昆虫,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他们说:老高你累死在那,也种不出葡萄来。

高爷爷不听。他说:我女儿说了,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葡萄逆向生长,才能做出好的酒。

2.

高源申请法国学校的自荐信里写着:我来自中国西北一个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我想学习法国的酿酒技术,改变我家乡的面貌。

90年代,国企改革,宁夏政府决定在贺兰山东麓搞葡萄酒产业,请了很多外国专家来,大家一致觉得,这个风土条件适合种葡萄。1998年,高源被父亲送去法国学酿酒。

那一年她21岁,还不叫大艾玛。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她经常梦见在银川上学的那条街。银川不大,那时候车也不多,“一条马路,两个警察,一个公园一只猴”。

小学放学,经常小朋友们一起骑着车子去黄河边游泳,糊的满身都是泥,或者去田里头钓鱼,去农户家掰个玉米烤一烤吃,或者挖个坑,把谁家的鸡包一包。她想念这份地广人稀、民风淳朴。

但是在法国的学校里,她也学到,宁夏的土壤比较贫瘠,欧洲种葡萄的土壤有机物含量是2%,日本是7%,而宁夏少于0.2%。这二十倍的土壤差距,要靠高源这代人去修复。

学习是很吃力的,一般的法语对话还好,学到专业的东西,就是白天上课,晚上再拿同学的笔记来翻字典重抄。

如今,在父亲用脚丈量出来的酒庄,她用法国背回来的一些工具,做了第一批共3000瓶的酒。

经过12个月的橡木桶陈酿以后成功了,还得到了上海外滩3号试酒师马克思先生的认可,盲品大赛中也得到了很多外国专家的认可,法国人来了,西班牙人也来了,媒体也来了。老高头心想:小家伙,这酒做得还行呢。

那时候高源已经有了第二个名字,叫做大艾玛。“艾玛”实际上是她女儿的名字。

在法国留学时,高源认识了自己的先生,生下小艾玛后,她只身回到中国,女儿和丈夫在法国生活。那时候她在上海的酿酒公司打工,没有告诉身边人她有孩子,因为中国人会觉得一个母亲不照顾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艾玛,当别人叫她艾玛时,她会微笑,会特别开心,因为这让她想到自己的小女儿。

3.

爷爷说,小艾玛,你要是不能继承酒庄,爷爷死不瞑目。这样铁腕的交流方式并不经常出现在爷孙之间,但老高头觉得,孙女已经不小了,不能让这个酒庄后代抱着“当兽医”的愿望长大,哪怕只是小孩子无知的说法,也是很危险的。

想当兽医是小艾玛自己说的,她实在是非常非常喜欢小动物。她养过很多蛇,竹叶青蛇,玉米蛇,还准备养一个墨西哥黑蛇;也养过鳄鱼。

在波尔多长大,小艾玛接受纯粹的法国教育,她精通四国语言,喜欢跳舞、绘画和摄影。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中国学校的孩子们太害羞了。

爷爷问,小艾玛,你以后想做什么?

我想做兽医。

你周六周天可以做兽医,然后周一到周五跟爸爸妈妈酿酒,好吗?爷爷给你买三匹马,买三只小羊。

就这样,小艾玛被“骗”回国了,得到了三匹马,三只小羊。那时候,酒庄酿造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宴用酒,总理宴请默克尔的时候,就用了高爷爷家的葡萄酒。

做酒不是一代人能做好的,葡萄树要长到五六十岁,甚至八十岁、一百岁才能做出更好的酒,所以要代代传承。高源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孩子们,都朝着家族既定的葡萄酒事业前进。

但是小艾玛还不打算作出承诺。她心想,酿酒师非常忙,需要很多时间去做的。但是她特别热爱生活,必须要为喜欢的事情活着。人生第一快乐最重要,第二是成功,第三,没了。

是否要成为一名兽医?她还在考虑中。酿酒的意义,她也还在继续发掘。不过在同龄孩子中,只有小艾玛能像大人一样品酒。“第一层是水果,第二层是树皮、植物和花,第三层是汽油,第四层是石头”,她觉得“品”是葡萄酒最有趣的一环。

秋天的时候,她主动要求去山上住,山上的葡萄园里有她的动物。高源觉得自己的小艾玛长大了不少,因为她说,妈妈,我可以在这里实习吗?做酒的事情,我也要负责任的。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葡萄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喔!”

 

 

来源:箭厂

原标题:【箭厂】大山里的红酒家族想酿出中国“拉菲”

最新更新时间:12/17 13:59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箭厂】大山里的红酒家族想酿出中国“拉菲”

美酒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宁夏贺兰山中的高氏一族则正好深谙酿造葡萄红酒的奥妙。高源申请法国学校的自荐信里写着:我来自中国西北一个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我想学习法国的酿酒技术,改变我家乡的面貌。

美酒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宁夏贺兰山中的高氏一族则正好深谙酿造葡萄红酒的奥妙。高家孙女Emma自小在法国红酒之乡波尔多长大,14岁这年回到故园的葡萄地。爱好小动物的她是一意孤行,离家成为兽医?还是听从高家爷爷的号召,继承酿造美酒的秘方?

文/欢乐英雄 编辑/ uki

1.

高爷爷下决心建自己的葡萄园。

宁夏气候干燥,降雨量少。葡萄树呢,降雨少就病虫少。温差大还有利于葡萄的营养积累。再加上贺兰山东麓自古就是荒地,从来没有被污染过,高地又能让雨水分流不受涝。高爷爷觉得,这里应该能产出最好的葡萄酒。

二十几年前,爱喝中华老白干的他出国考察,第一次接触到葡萄酒,那时候就琢磨上了,我们是不是也能生产?而且不止是中国级,还要做世界级的。

两年前,他的女儿大艾玛从法国学校毕业回国,学的是葡萄酒酿造。刚回来时她在上海的一家酿酒厂做技术培训,但那边大陆行货的制造流程不符合她的酿酒哲学。国内酿酒师很少参与管理决策,也让她的想法无处施展。

高爷爷正好要从国企退休了,他想,孩子既然回来了,那就回银川自己干吧。他问女儿:家里的院子小,房也小,行不行?大艾玛说:爸,咱们要定位,就是小作坊做精品好酒。

一开始,他包了农村的十亩地,就从这儿开始发展。老伴儿的退休金30万也拿出来,从法国进口了橡木桶,葡萄主要靠购买。

但他们发现,中国的葡萄品种其实已经有点退化了,酸度达不到国际水准,选来的葡萄总是不太理想。

酒庄必须要有自己的葡萄园,不能到处买。将近七十岁的高爷爷拿着一瓶矿泉水,在足烈的阳光下用脚亲自丈量了三千亩地。每一寸地,他都了解水的走向,哪里是能够开垦的,哪里是发山洪的。

朋友们来戈壁滩上一看,老高头已经晒得脖子都脱了皮,他们说你何必呢?搞上个几十亩、百十亩就差不多了,有个大致意思就行了。

人们也不相信那片地能种出葡萄,因为那里没有水,除了夜晚出现的蝎子和小昆虫,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他们说:老高你累死在那,也种不出葡萄来。

高爷爷不听。他说:我女儿说了,就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葡萄逆向生长,才能做出好的酒。

2.

高源申请法国学校的自荐信里写着:我来自中国西北一个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比较落后的区域,我想学习法国的酿酒技术,改变我家乡的面貌。

90年代,国企改革,宁夏政府决定在贺兰山东麓搞葡萄酒产业,请了很多外国专家来,大家一致觉得,这个风土条件适合种葡萄。1998年,高源被父亲送去法国学酿酒。

那一年她21岁,还不叫大艾玛。在法国一待就是五年,她经常梦见在银川上学的那条街。银川不大,那时候车也不多,“一条马路,两个警察,一个公园一只猴”。

小学放学,经常小朋友们一起骑着车子去黄河边游泳,糊的满身都是泥,或者去田里头钓鱼,去农户家掰个玉米烤一烤吃,或者挖个坑,把谁家的鸡包一包。她想念这份地广人稀、民风淳朴。

但是在法国的学校里,她也学到,宁夏的土壤比较贫瘠,欧洲种葡萄的土壤有机物含量是2%,日本是7%,而宁夏少于0.2%。这二十倍的土壤差距,要靠高源这代人去修复。

学习是很吃力的,一般的法语对话还好,学到专业的东西,就是白天上课,晚上再拿同学的笔记来翻字典重抄。

如今,在父亲用脚丈量出来的酒庄,她用法国背回来的一些工具,做了第一批共3000瓶的酒。

经过12个月的橡木桶陈酿以后成功了,还得到了上海外滩3号试酒师马克思先生的认可,盲品大赛中也得到了很多外国专家的认可,法国人来了,西班牙人也来了,媒体也来了。老高头心想:小家伙,这酒做得还行呢。

那时候高源已经有了第二个名字,叫做大艾玛。“艾玛”实际上是她女儿的名字。

在法国留学时,高源认识了自己的先生,生下小艾玛后,她只身回到中国,女儿和丈夫在法国生活。那时候她在上海的酿酒公司打工,没有告诉身边人她有孩子,因为中国人会觉得一个母亲不照顾孩子是无法理解的。

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艾玛,当别人叫她艾玛时,她会微笑,会特别开心,因为这让她想到自己的小女儿。

3.

爷爷说,小艾玛,你要是不能继承酒庄,爷爷死不瞑目。这样铁腕的交流方式并不经常出现在爷孙之间,但老高头觉得,孙女已经不小了,不能让这个酒庄后代抱着“当兽医”的愿望长大,哪怕只是小孩子无知的说法,也是很危险的。

想当兽医是小艾玛自己说的,她实在是非常非常喜欢小动物。她养过很多蛇,竹叶青蛇,玉米蛇,还准备养一个墨西哥黑蛇;也养过鳄鱼。

在波尔多长大,小艾玛接受纯粹的法国教育,她精通四国语言,喜欢跳舞、绘画和摄影。在上海待了一段时间后,她觉得中国学校的孩子们太害羞了。

爷爷问,小艾玛,你以后想做什么?

我想做兽医。

你周六周天可以做兽医,然后周一到周五跟爸爸妈妈酿酒,好吗?爷爷给你买三匹马,买三只小羊。

就这样,小艾玛被“骗”回国了,得到了三匹马,三只小羊。那时候,酒庄酿造的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宴用酒,总理宴请默克尔的时候,就用了高爷爷家的葡萄酒。

做酒不是一代人能做好的,葡萄树要长到五六十岁,甚至八十岁、一百岁才能做出更好的酒,所以要代代传承。高源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孩子们,都朝着家族既定的葡萄酒事业前进。

但是小艾玛还不打算作出承诺。她心想,酿酒师非常忙,需要很多时间去做的。但是她特别热爱生活,必须要为喜欢的事情活着。人生第一快乐最重要,第二是成功,第三,没了。

是否要成为一名兽医?她还在考虑中。酿酒的意义,她也还在继续发掘。不过在同龄孩子中,只有小艾玛能像大人一样品酒。“第一层是水果,第二层是树皮、植物和花,第三层是汽油,第四层是石头”,她觉得“品”是葡萄酒最有趣的一环。

秋天的时候,她主动要求去山上住,山上的葡萄园里有她的动物。高源觉得自己的小艾玛长大了不少,因为她说,妈妈,我可以在这里实习吗?做酒的事情,我也要负责任的。

制作团队简介

 

 

厂长语录

“葡萄酒虽好,可不要贪杯喔!”

 

 

来源:箭厂

原标题:【箭厂】大山里的红酒家族想酿出中国“拉菲”

最新更新时间:12/17 13:59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