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校服之殇:丑爆了的校服何时才能美起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校服之殇:丑爆了的校服何时才能美起来?

近几年,有数家知名服装厂商切入校服市场,校服市场迎来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对攻。

又到了开学季,身着各校校服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们活跃在上学途中。校服还是那个校服,曾经身着校服背书包上学的少年,已经成为送孩子上学的家长。

男生蓝白搭配风格,女生红白搭配,清一色的运动风格,二十年不变的经典款式,成为8090们的共同回忆和共同槽点。

毒校服、丑校服和天价校服

从93年教委统一校服到今天为止,校服一直倍受关注,却一直倔强地保持本色不变。基本每年各地都有“校服事件”发生,样式丑,尺码不合适,性别难分,季节难分,透气性差,采用廉价材料,反光条不合格,含致癌成份,甚至是三无校服,都被教育部门“验收”后下发到同学的手上。更有甚者,学校为学生包办了18件春夏秋冬三季全套装备,费用高达数千元,强买强卖的销售形式成为家长们的负担,价格和质量的监管成为“真空地带”。反腐几十年,却鲜有校服腐败事件曝光。

为什么有钱买不到好看中用的校服

教育部披露,校服购买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半市场化采购,由学校和家长共同确定样式后,由家长到校服门店购买。其二,政府招标采购。其三,校方向校服企业直接采购。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模式在采购上,虽然可选企业少,但在样式上和质量上家长有一定话语权。第二种模式用于部分不差钱的区域,由财政拨款采购,校服的品质有一定保障。第三种械目前采用的最多,由校方向学生收费后代学生采购,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甚至价格知情权,引了学生及家长对校服的不满意。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校服产量达一亿零六千套;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校服消费金额约为252亿元。这数百亿的市场,被国内数千家校服生产商瓜分,市场份额非常碎片化,20余年的市场洗礼,并没有为中国校服市场培育出校服领域的领导品牌和知名品牌,这或许是这个领域的悲哀,这只有在“局部垄断”的情况可能会出现。

2013年,笔者走访了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其中有两家企业曾是校服供应商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职业装供应商。笔者和他们做过细致的交流,他们称:做垄断机构的供应商,招标形同虚设,隐形的公关维护及利益输送,直接导致校服成本上升,有限的预算,只能采用低价面料和经典款式裁剪,这成为校服毒丑的主要原因,当然天价校服和这个亦不无关系。后来二家企业均退出了本地的校服和公务员职业装的供应,他们称:为了自己活的更有尊严。

市场角逐者将推进市场化变革

被吐槽了N久的校服质量标准问题,在2015年上半年终于终结。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这成为我国首个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此国家标准,较之前的FZ/T 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FZ/T 73021-2004《针织学生服》等标准更为严格,针对性更强。

近几年,有数家知名服装厂商切入校服市场,校服市场迎来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对攻。

2009年,做纺织贸易及代工的企业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由贸易商和制造商升级为品牌商,推出校服品牌伊顿纪德。其以校服市场为切入口,通过校园订制、实体店销售、线上销售打造英伦青少年服装品牌。目前,其称已经服务国内外3000家学校。

2010年,从职业装业务转型为校服业务品牌优卡,引进北京四中教育投资中心,从名校的校服私人定制切入市场,推出1+N服务,即1个由设计师结合校园文化背景设计出标准款校服,加上N个如围巾、配饰、帽衫等搭配组合套餐,组合套餐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购买。此外,其采用互联网售买方式,其希望积累线上用户,进行泛教育平台的布局。

2015年,以高端定制为主业的大杨创世,以职业装为主业的乔治白,男装为主业的步森男装纷纷切入校服市场。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步森和乔治白两家公司都采用招募代理商的形式拓展校服业务,这样能利用代理商本地的资源打开“局部垄断”的坚冰。另外,乔治白还推出上学吧APP,学生家长能够通过手机来预订校服,亦给其未来进行互联网+整合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20年的校服积诟,一纸标准无法解决毒、丑和天价。只有强劲市场角逐者和市场化的改革者,能让穿校服的小伙伴们美起来,更自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校服之殇:丑爆了的校服何时才能美起来?

近几年,有数家知名服装厂商切入校服市场,校服市场迎来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对攻。

又到了开学季,身着各校校服的小学生和中学生们活跃在上学途中。校服还是那个校服,曾经身着校服背书包上学的少年,已经成为送孩子上学的家长。

男生蓝白搭配风格,女生红白搭配,清一色的运动风格,二十年不变的经典款式,成为8090们的共同回忆和共同槽点。

毒校服、丑校服和天价校服

从93年教委统一校服到今天为止,校服一直倍受关注,却一直倔强地保持本色不变。基本每年各地都有“校服事件”发生,样式丑,尺码不合适,性别难分,季节难分,透气性差,采用廉价材料,反光条不合格,含致癌成份,甚至是三无校服,都被教育部门“验收”后下发到同学的手上。更有甚者,学校为学生包办了18件春夏秋冬三季全套装备,费用高达数千元,强买强卖的销售形式成为家长们的负担,价格和质量的监管成为“真空地带”。反腐几十年,却鲜有校服腐败事件曝光。

为什么有钱买不到好看中用的校服

教育部披露,校服购买主要有三种模式:其一,半市场化采购,由学校和家长共同确定样式后,由家长到校服门店购买。其二,政府招标采购。其三,校方向校服企业直接采购。不妨来分析一下:第一种模式在采购上,虽然可选企业少,但在样式上和质量上家长有一定话语权。第二种模式用于部分不差钱的区域,由财政拨款采购,校服的品质有一定保障。第三种械目前采用的最多,由校方向学生收费后代学生采购,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甚至价格知情权,引了学生及家长对校服的不满意。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校服产量达一亿零六千套;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的校服消费金额约为252亿元。这数百亿的市场,被国内数千家校服生产商瓜分,市场份额非常碎片化,20余年的市场洗礼,并没有为中国校服市场培育出校服领域的领导品牌和知名品牌,这或许是这个领域的悲哀,这只有在“局部垄断”的情况可能会出现。

2013年,笔者走访了部分服装生产企业,其中有两家企业曾是校服供应商和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职业装供应商。笔者和他们做过细致的交流,他们称:做垄断机构的供应商,招标形同虚设,隐形的公关维护及利益输送,直接导致校服成本上升,有限的预算,只能采用低价面料和经典款式裁剪,这成为校服毒丑的主要原因,当然天价校服和这个亦不无关系。后来二家企业均退出了本地的校服和公务员职业装的供应,他们称:为了自己活的更有尊严。

市场角逐者将推进市场化变革

被吐槽了N久的校服质量标准问题,在2015年上半年终于终结。2015年6月30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GB/T 31888-2015《中小学生校服》国家标准,这成为我国首个针对中小学生校服产品的国家标准。此国家标准,较之前的FZ/T 81003-2003《儿童服装、学生服》、FZ/T 73021-2004《针织学生服》等标准更为严格,针对性更强。

近几年,有数家知名服装厂商切入校服市场,校服市场迎来正规军和游击队的对攻。

2009年,做纺织贸易及代工的企业江苏苏美达轻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由贸易商和制造商升级为品牌商,推出校服品牌伊顿纪德。其以校服市场为切入口,通过校园订制、实体店销售、线上销售打造英伦青少年服装品牌。目前,其称已经服务国内外3000家学校。

2010年,从职业装业务转型为校服业务品牌优卡,引进北京四中教育投资中心,从名校的校服私人定制切入市场,推出1+N服务,即1个由设计师结合校园文化背景设计出标准款校服,加上N个如围巾、配饰、帽衫等搭配组合套餐,组合套餐由学生自由选择是否购买。此外,其采用互联网售买方式,其希望积累线上用户,进行泛教育平台的布局。

2015年,以高端定制为主业的大杨创世,以职业装为主业的乔治白,男装为主业的步森男装纷纷切入校服市场。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步森和乔治白两家公司都采用招募代理商的形式拓展校服业务,这样能利用代理商本地的资源打开“局部垄断”的坚冰。另外,乔治白还推出上学吧APP,学生家长能够通过手机来预订校服,亦给其未来进行互联网+整合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20年的校服积诟,一纸标准无法解决毒、丑和天价。只有强劲市场角逐者和市场化的改革者,能让穿校服的小伙伴们美起来,更自信。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