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绑上地产,昔日“车王”从价值302亿糟蹋到50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绑上地产,昔日“车王”从价值302亿糟蹋到50亿?

庞大之死,死于对行业痛点的认知不深刻,甚至错把其当“优点”来利用。

文|经观财经眼  维维安

半死不死的“汽车4S店之王”庞大集团又复活了!

12月10日晚,庞大集团披露了重整计划,并得到法院批准。最终,原实控人庞庆华“净身出户”,而32万名普通股股东,则因为破产清偿的顺序问题而血本无归!

在此之前,庞大集团2018年的亏损已经达到了61.55亿,因无力偿还区区1700万借款而被申请债务重整。

历时7个月的博弈之后,病入膏肓的庞大及其重整投资人带着一纸承诺书,慢慢坐上了股价的“轮椅”,上升到1.35元/股的同时,暂缓渡过了“面值退市”的惊天劫……

图:ST庞大(601258)月K线图:

▲注: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庞大破产并非是个例,事实上,整个汽车经销行业都日薄西山。

根据有关自媒体的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44%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而仅有29%的经销商盈利,总量不足9000家。

但庞大能够颓废到这种地步,实在有点不匹配昔日行业“龙头”的身份。

比起泥沙俱下的庞大,直接竞争对手广汇汽车的“质地”似乎要好得多,借壳上市后的2015年到2017年之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加速上涨,累计增长134.23%至21.01亿。

但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便攀上恒大这颗高枝,广汇汽车的业绩刚性亦难抵乘用车产销大势的下滑。2018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2.03%至18.48亿,为借壳上市以来首降。最终全年的净利润录得16.27%的减少,广汇汽车交付给了新晋二股东恒大一份略显黯淡的成绩单。

广汇汽车、庞大集团的盈利难问题,是我国汽车经销行业形势严峻的突出写照。要知道,2018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同比下降3%,而更为令人不寒而栗的信号是——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二十八年来首次真正意义上出现负增长。

购置税的推出、进口关税的不确定性、成品油价的连续上调以及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等,这些都是车市“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直接原因。

当然,根本原因无需赘述——房价对其他大宗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愈加明显。居民个人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老百姓“假观望,真没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巧合的是,继去年的“龙一”广汇汽车得到了恒大真金白银的驰援之后,今年更加病入膏肓的“龙二”庞大集团,似乎也迎来了“吉祥三宝”为其纾困解难。

重整计划的执行,获得喘息的庞大集团则暂时避免了破产清算的命运。重整计划指出,根据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庞大集团本部账面总额为302.1亿元,按照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进行评估的评估价值总额分别为97.7亿元、50.2亿元。

当然,无偿受让股份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根据接盘方的承诺,庞大集团未来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须达到35亿元。

35个亿净利润,如果能实现,就真的堪称“死马”医成“活马”的典型案例了。

根据庞大发布的2018年财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420.34亿元,同比下降40.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55亿元,同比下滑3003.23%。

而进入2019年,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庞大集团2019上半年新车销售5.01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71.22%。前三季度的营收下滑了56.44%,而净利润则为亏损20.71亿。

照这么看来,庞大今年的年报可能会非常不乐观。要知道去年前三季度亏2.388亿的庞大集团,年报的亏损是61.72个亿。今年的庞大,加上年末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基本上巨亏接近或超出去年,几乎是板上钉钉。

想要“逆袭”实现3年35个亿的利润,靠庞大目前的经营能力肯定是完不成的,只能寄希望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然还得要乘用车市场回暖这样的先决条件来助阵。

第一个前提依然云里雾里,好在第二个条件已经曙光初现。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约为193.68万辆,环比增长5.1%,暂时止住了连续下滑。

刚刚从资本市场拿到“免死金牌”的庞大,也许看见了自己未来的一线生机。但想要像三年前那样,携汽贸行业“地王”的匹夫之勇与广汇汽车这样的精兵强将短兵相接,恐怕已经不再现实。

庞大和广汇,曾经几乎平起平坐,现在却落得接近200亿市值的差距,一个已经攀上恒大这样的高枝几乎高枕无忧,还有一个还在浑浑噩噩应对着债权人的围堵,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好学生”与“坏小子”,到底是怎么拉开差距的?

首先我觉得,庞大的“类地产”发展模式,有些剑走偏锋,甚至有些违背宏观经济的常识性错误。

“囤地扩张,规模致胜”的发展路径,是建立在经济上行,汽车市场整体景气度提升,行业销量增速能够抵消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和相关借贷成本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或许在十年前,市场政策吹暖风,GDP数据对车市也很买账时,这一招能吃遍天,因为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是这么走来的,举债扩张,杠杆套白狼。

但十年后的今天,孱弱的车市成为了经济下行的第一个放大器。政策刺激放缓,再加上汽车保有量的问题,汽车消费增量锐减十分迅速。

而汽车经销模式由于话语权最差,往往是在产业链中“最后”分配利润的,业绩对汽车销量波动的弹性最大,防御性最差。如果逆势进行不计成本的扩张,新增的汽车销售利润很快就会被巨大的购地和建店成本支出摊薄掉。

你可以看到,在新车销量难以继续为经销商带来收益增量的情况下,广汇汽车选择向售后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转变,保持营收微增长。而庞大集团却只能通过卖店瘦身获得周转资金来续命。钝刀子割肉的情况下,效果非常不济。

在美国等汽车产业的发达市场,售后、金融、二手车等才是提升利润率的关键。据说美国汽车经销商的毛利率中有60%是来自维修服务和金融保险等业务,而这也是未来存量博弈局面下,中国汽车经销商转型的重点方向。

当庞大集团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盘活僵化的资产,转型轻资产运营时,已经“船大难掉头”了。前期重金购来的地皮和动产卖也卖不掉,相当于把车企,地产的流动性风险一股脑儿装了自身的架构之内。

“类地产”模式在某些时刻固然可行,但也要看菜吃饭。如果误判经济形势甚至行业大盘,踩错入场点而不懂“止损”,那就会发生“高位加仓,一把亏光”的惨剧。

第二点,庞大对现金流的管理太不重视,错把行业痛点当优点来利用!

汽车经销是什么样的行业?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资金密集型。汽车经销商需要提前向汽车厂商付款批量进车才能销售,这种被动的模式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支持其运营发展。

庞大集团落魄到连一千多万元的债务都换不起,资产负债率超过同行达80%,这就反映出其“饮水不思源”的致命性。

2016年底的时候,庞大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尚且还有234亿,而到了2018年底时,只有仅仅20亿。

在这种情况下,总负债还有300亿的规模,这么多消失的资产,一部分被庞大拿去自购土地建店,支付不小的运营开支用掉了,还有一部分,则是被银行给抽了贷。当然,抽贷的直接原因,还是庞大的违规操作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导致银行也找上门来踹上一脚。

广汇汽车则好了很多,过去三年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分别为216.4亿,324.7亿和253.7亿,即便同样有对宝信汽车、大连尊荣和深圳鹏峰等4S品牌的多宗并购,但广汇汽车的货币资金并没受到大的影响。

广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也没有庞大集团那么高,过去三年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这与庞大集团高达80%的资产负债率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两者一比,庞大的死因很明显,一是由于买地建店的重资产模式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经营性现金流,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其本来就处于“高危”状态,而后期的突然死亡则是由于银行抽贷导致融资渠道被掐断,流动性一下子“归零”所致。

有人说庞大是死于银行“雪上加霜”,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因为庞大违规在先,签订了所谓的“股权收益权互换协议”而不披露。殊不知这是一种高杠杆融资方法,爆仓风险极高,而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看到庞大为了筹集资金搞出如此不要命的玩法,难道还有义务奉陪到底?

庞大之死,死于对行业痛点的认知不深刻,甚至错把其当“优点”来利用。

首先,买地建店的重资产模式就已经僭越了行业红线,其次,为了支持这样的玩法还拴上了高风险的金融工具来对赌,这无疑相当于杠杆上再加杠杆。最后,上市后的一年内拿着融来的各路资金大举囤地建店,恨不得把所有的钱一年内花完,资本市场融资制度的便利成为了其眼中用来“梭哈”的筹码。

银行会在一年多内陆续抽贷242亿元,说明已经意识到庞大在现金流管理上 “赌性深重”的问题了。

最后一点,广汇与庞大,在经营和管理的角度上,似乎就已经分出了高下。一个急功近利又外强中干,一个低调务实又居安思危。

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处在“多事之秋”状态下的庞大集团,似乎总有些壤外不顾内。

你看他内部问题重重吧,却从不考虑优先解决。比如裁员、恶意欠薪、减持套现、高管离职潮等问题,在庞大身上层出不穷,但并没有看到有解决的迹象。

相反,庞大却似乎很在乎其“外部”树立的形象,不仅历年销售费用占比远高于广汇汽车,同时还断断续续囤积了1.25万亩土地,超过当下很多中小房企的土储总和,并且在上市后一年内就用募资的数十亿资金开辟了410家新网点,并把触角陆续伸向了网约车等领域,无时不刻都在有意提醒人们其“大而不倒”的品牌形象。

甚至庞大在多元化上也“飘”的不行,丝毫没有给人以“门外汉”刚涉足某一领域的谦虚感。以汽车销售产业园项目为名,到处圈地建设,重资金运营且分离了部分主业而进行地产化,总是觉着汽车销售市场不行,那么土地升值的速度将会更快,这种固化的思维甚至在银行陆续都抛以冷眼时都没调整的过来。

同样是多元化经营,广汇汽车就明显要比激进的庞大低调了很多,一方面,广汇汽车在主业上去“粗”取精,走起了小众路线,扩充超豪华、豪华品牌经销网点,并竭力拓展汽车后市场,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保证主业的韧性不丢失。比如广汇去年的二手车交易业务,做的就非常不错。

第二方面,广汇汽车十分注重借助地产、电商这样的“跨界力量”来缓冲资金和周转方面的压力,但却没有像庞大一样,有了钱就在地产项目上越俎代庖,频频“秀肌肉”。而是移步换景,谨小慎微的态势非常明显。

最重要的一点是,广汇把当年庞大眼中食之无味的汽车后市场给耐心经营了起来,已经积累了超千万的基本盘客户,服务流程实现完全闭环,相当于焊死了该方向的“护城河”,杜绝了幡然醒悟的庞大挤进来分一杯羹的可能性。

竞争对手遭恒大爆买,自己却差点“面值退市”,庞大集团真的怪不得谁。于这个时代而言,庞大的破产正如千千万万“暴发户”从“首富”到“首负”的南柯一梦一样,并不值得太多同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绑上地产,昔日“车王”从价值302亿糟蹋到50亿?

庞大之死,死于对行业痛点的认知不深刻,甚至错把其当“优点”来利用。

文|经观财经眼  维维安

半死不死的“汽车4S店之王”庞大集团又复活了!

12月10日晚,庞大集团披露了重整计划,并得到法院批准。最终,原实控人庞庆华“净身出户”,而32万名普通股股东,则因为破产清偿的顺序问题而血本无归!

在此之前,庞大集团2018年的亏损已经达到了61.55亿,因无力偿还区区1700万借款而被申请债务重整。

历时7个月的博弈之后,病入膏肓的庞大及其重整投资人带着一纸承诺书,慢慢坐上了股价的“轮椅”,上升到1.35元/股的同时,暂缓渡过了“面值退市”的惊天劫……

图:ST庞大(601258)月K线图:

▲注:数据来源于东方财富网

庞大破产并非是个例,事实上,整个汽车经销行业都日薄西山。

根据有关自媒体的统计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44%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而仅有29%的经销商盈利,总量不足9000家。

但庞大能够颓废到这种地步,实在有点不匹配昔日行业“龙头”的身份。

比起泥沙俱下的庞大,直接竞争对手广汇汽车的“质地”似乎要好得多,借壳上市后的2015年到2017年之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加速上涨,累计增长134.23%至21.01亿。

但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即便攀上恒大这颗高枝,广汇汽车的业绩刚性亦难抵乘用车产销大势的下滑。2018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下滑12.03%至18.48亿,为借壳上市以来首降。最终全年的净利润录得16.27%的减少,广汇汽车交付给了新晋二股东恒大一份略显黯淡的成绩单。

广汇汽车、庞大集团的盈利难问题,是我国汽车经销行业形势严峻的突出写照。要知道,2018年中国市场汽车销量为2800万辆,同比下降3%,而更为令人不寒而栗的信号是——这是中国汽车市场二十八年来首次真正意义上出现负增长。

购置税的推出、进口关税的不确定性、成品油价的连续上调以及部分地区国六排放标准提前实施等,这些都是车市“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直接原因。

当然,根本原因无需赘述——房价对其他大宗消费支出的挤出效应愈加明显。居民个人负债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老百姓“假观望,真没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巧合的是,继去年的“龙一”广汇汽车得到了恒大真金白银的驰援之后,今年更加病入膏肓的“龙二”庞大集团,似乎也迎来了“吉祥三宝”为其纾困解难。

重整计划的执行,获得喘息的庞大集团则暂时避免了破产清算的命运。重整计划指出,根据评估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庞大集团本部账面总额为302.1亿元,按照市场价值法、清算价值法进行评估的评估价值总额分别为97.7亿元、50.2亿元。

当然,无偿受让股份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根据接盘方的承诺,庞大集团未来3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合计须达到35亿元。

35个亿净利润,如果能实现,就真的堪称“死马”医成“活马”的典型案例了。

根据庞大发布的2018年财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420.34亿元,同比下降40.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55亿元,同比下滑3003.23%。

而进入2019年,情况丝毫没有好转。庞大集团2019上半年新车销售5.01万辆,较去年同期减少71.22%。前三季度的营收下滑了56.44%,而净利润则为亏损20.71亿。

照这么看来,庞大今年的年报可能会非常不乐观。要知道去年前三季度亏2.388亿的庞大集团,年报的亏损是61.72个亿。今年的庞大,加上年末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基本上巨亏接近或超出去年,几乎是板上钉钉。

想要“逆袭”实现3年35个亿的利润,靠庞大目前的经营能力肯定是完不成的,只能寄希望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当然还得要乘用车市场回暖这样的先决条件来助阵。

第一个前提依然云里雾里,好在第二个条件已经曙光初现。根据乘联会最新数据,1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约为193.68万辆,环比增长5.1%,暂时止住了连续下滑。

刚刚从资本市场拿到“免死金牌”的庞大,也许看见了自己未来的一线生机。但想要像三年前那样,携汽贸行业“地王”的匹夫之勇与广汇汽车这样的精兵强将短兵相接,恐怕已经不再现实。

庞大和广汇,曾经几乎平起平坐,现在却落得接近200亿市值的差距,一个已经攀上恒大这样的高枝几乎高枕无忧,还有一个还在浑浑噩噩应对着债权人的围堵,连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好学生”与“坏小子”,到底是怎么拉开差距的?

首先我觉得,庞大的“类地产”发展模式,有些剑走偏锋,甚至有些违背宏观经济的常识性错误。

“囤地扩张,规模致胜”的发展路径,是建立在经济上行,汽车市场整体景气度提升,行业销量增速能够抵消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和相关借贷成本的情况下才有意义。

或许在十年前,市场政策吹暖风,GDP数据对车市也很买账时,这一招能吃遍天,因为很多房地产公司都是这么走来的,举债扩张,杠杆套白狼。

但十年后的今天,孱弱的车市成为了经济下行的第一个放大器。政策刺激放缓,再加上汽车保有量的问题,汽车消费增量锐减十分迅速。

而汽车经销模式由于话语权最差,往往是在产业链中“最后”分配利润的,业绩对汽车销量波动的弹性最大,防御性最差。如果逆势进行不计成本的扩张,新增的汽车销售利润很快就会被巨大的购地和建店成本支出摊薄掉。

你可以看到,在新车销量难以继续为经销商带来收益增量的情况下,广汇汽车选择向售后市场、二手车交易市场转变,保持营收微增长。而庞大集团却只能通过卖店瘦身获得周转资金来续命。钝刀子割肉的情况下,效果非常不济。

在美国等汽车产业的发达市场,售后、金融、二手车等才是提升利润率的关键。据说美国汽车经销商的毛利率中有60%是来自维修服务和金融保险等业务,而这也是未来存量博弈局面下,中国汽车经销商转型的重点方向。

当庞大集团意识到这一点,开始盘活僵化的资产,转型轻资产运营时,已经“船大难掉头”了。前期重金购来的地皮和动产卖也卖不掉,相当于把车企,地产的流动性风险一股脑儿装了自身的架构之内。

“类地产”模式在某些时刻固然可行,但也要看菜吃饭。如果误判经济形势甚至行业大盘,踩错入场点而不懂“止损”,那就会发生“高位加仓,一把亏光”的惨剧。

第二点,庞大对现金流的管理太不重视,错把行业痛点当优点来利用!

汽车经销是什么样的行业?稍微懂行的都知道,资金密集型。汽车经销商需要提前向汽车厂商付款批量进车才能销售,这种被动的模式就意味着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才能支持其运营发展。

庞大集团落魄到连一千多万元的债务都换不起,资产负债率超过同行达80%,这就反映出其“饮水不思源”的致命性。

2016年底的时候,庞大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尚且还有234亿,而到了2018年底时,只有仅仅20亿。

在这种情况下,总负债还有300亿的规模,这么多消失的资产,一部分被庞大拿去自购土地建店,支付不小的运营开支用掉了,还有一部分,则是被银行给抽了贷。当然,抽贷的直接原因,还是庞大的违规操作受到监管部门处罚,导致银行也找上门来踹上一脚。

广汇汽车则好了很多,过去三年的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分别为216.4亿,324.7亿和253.7亿,即便同样有对宝信汽车、大连尊荣和深圳鹏峰等4S品牌的多宗并购,但广汇汽车的货币资金并没受到大的影响。

广汇汽车的资产负债率也没有庞大集团那么高,过去三年始终保持在70%左右。这与庞大集团高达80%的资产负债率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两者一比,庞大的死因很明显,一是由于买地建店的重资产模式在前期耗费了大量的经营性现金流,资产结构不合理导致其本来就处于“高危”状态,而后期的突然死亡则是由于银行抽贷导致融资渠道被掐断,流动性一下子“归零”所致。

有人说庞大是死于银行“雪上加霜”,这个说法并不合理。因为庞大违规在先,签订了所谓的“股权收益权互换协议”而不披露。殊不知这是一种高杠杆融资方法,爆仓风险极高,而金融机构的风控部门看到庞大为了筹集资金搞出如此不要命的玩法,难道还有义务奉陪到底?

庞大之死,死于对行业痛点的认知不深刻,甚至错把其当“优点”来利用。

首先,买地建店的重资产模式就已经僭越了行业红线,其次,为了支持这样的玩法还拴上了高风险的金融工具来对赌,这无疑相当于杠杆上再加杠杆。最后,上市后的一年内拿着融来的各路资金大举囤地建店,恨不得把所有的钱一年内花完,资本市场融资制度的便利成为了其眼中用来“梭哈”的筹码。

银行会在一年多内陆续抽贷242亿元,说明已经意识到庞大在现金流管理上 “赌性深重”的问题了。

最后一点,广汇与庞大,在经营和管理的角度上,似乎就已经分出了高下。一个急功近利又外强中干,一个低调务实又居安思危。

我们可以看到,市场处在“多事之秋”状态下的庞大集团,似乎总有些壤外不顾内。

你看他内部问题重重吧,却从不考虑优先解决。比如裁员、恶意欠薪、减持套现、高管离职潮等问题,在庞大身上层出不穷,但并没有看到有解决的迹象。

相反,庞大却似乎很在乎其“外部”树立的形象,不仅历年销售费用占比远高于广汇汽车,同时还断断续续囤积了1.25万亩土地,超过当下很多中小房企的土储总和,并且在上市后一年内就用募资的数十亿资金开辟了410家新网点,并把触角陆续伸向了网约车等领域,无时不刻都在有意提醒人们其“大而不倒”的品牌形象。

甚至庞大在多元化上也“飘”的不行,丝毫没有给人以“门外汉”刚涉足某一领域的谦虚感。以汽车销售产业园项目为名,到处圈地建设,重资金运营且分离了部分主业而进行地产化,总是觉着汽车销售市场不行,那么土地升值的速度将会更快,这种固化的思维甚至在银行陆续都抛以冷眼时都没调整的过来。

同样是多元化经营,广汇汽车就明显要比激进的庞大低调了很多,一方面,广汇汽车在主业上去“粗”取精,走起了小众路线,扩充超豪华、豪华品牌经销网点,并竭力拓展汽车后市场,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保证主业的韧性不丢失。比如广汇去年的二手车交易业务,做的就非常不错。

第二方面,广汇汽车十分注重借助地产、电商这样的“跨界力量”来缓冲资金和周转方面的压力,但却没有像庞大一样,有了钱就在地产项目上越俎代庖,频频“秀肌肉”。而是移步换景,谨小慎微的态势非常明显。

最重要的一点是,广汇把当年庞大眼中食之无味的汽车后市场给耐心经营了起来,已经积累了超千万的基本盘客户,服务流程实现完全闭环,相当于焊死了该方向的“护城河”,杜绝了幡然醒悟的庞大挤进来分一杯羹的可能性。

竞争对手遭恒大爆买,自己却差点“面值退市”,庞大集团真的怪不得谁。于这个时代而言,庞大的破产正如千千万万“暴发户”从“首富”到“首负”的南柯一梦一样,并不值得太多同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