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8年,科比布莱恩特来到中国上海。一出机场,他就被惊呆了。水漫金山一样的人群,山呼海啸的声音,哪里都是狂热的脸。武警无助的拉扯周边的粉丝们给其让开通道。而在他登上体育馆表演时,发现在周边的大树上,墙头上,到处都站满了人。
在随后的数天里,科比无论走到哪里,都是这样的情景。这让见惯了大场面的科比深感不安,他开口称赞: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1978年生人的科比布莱恩特无疑是一位体育巨星。在NBA的各项历史排行榜中,都可以找到他的名字。在历史得分总分榜上,他甚至名列第三,直追那些“上古大神”。
他是一代人的传奇。
如今已经贵为篮球“皇帝”的勒布朗,虽然风靡全球,但在大陆却难以享受到这样的优待。如果不是乔丹已老,恐怕就算是他到上海,也不会超过这片土地上粉丝们对科比的拥戴。
在全球,只有中国的粉丝对科比如此狂热。而在美国,即使他仍可谓巨星,但无疑平淡的多。
这与这个世界有关。或者说,这与这一代人的共同生命历程有关。
二
众人皆知,勒布朗詹姆斯天赋异禀,身强体壮,具备篮球运动员一切天生的素质,早在中学阶段就已名扬全国。所有人都知道,他会成为“一代霸主”。至于乔丹,根本在篮球领域不属于凡人的范畴,人们只能膜拜,而永远无法望其项背。只有科比布莱恩特,这位在NBA选秀中,被无限藐视,以第一轮13位新秀的排名从黄蜂队辗转来到湖人的人,用他的勤奋和无休止的狠厉搏杀,最终从一介凡夫俗子摸爬滚打,上登天梯,终于成为仅次于神的人。
如今,早已迈入而立之年的96一代,大都被雨打风吹去,只有科比一人,仍然以命搏杀。即使屡经伤病,仍没有人敢藐视他的存在。虽然他无数次称赞过那些拥有天赋的运动员,比如罗斯,比如库里,他夸奖他们“你们的极限在天空”,但真正能够做到没有翅膀而贴近天空的人,有史以来,似乎只有他一个。
当外界问他是谁成就了科比布莱恩特,他回头轻蔑的说:你们见过洛杉矶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我见过。他的意思是,这世上,至少在NBA的领域里,没有人比他更勤奋,每一个动作都练过数千数万次,每天投篮这一枯燥的事都要进行几小时。这一切,都是他应得的。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科比曾先后经历了24次重大伤病,从手掌、脚踝、肩膀、手指、腕骨、膝盖到牙齿、鼻骨、眼眶……他全身上下的重要部位几乎均遭遇过重创。
在与他同龄的这一代里,骨子里崇尚的正是这种澎湃的精神。有人说,80后是最后一代理想主义者,从中可见端倪。他们不崇拜本有实力的勒布朗,不追捧本就是篮球神明的乔丹,他们追捧科比的原因就在于: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凭借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冷酷的意念,用满腔热血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样的铁血,于今何时还可见?
因此他们嘲讽勒布朗在决赛上抽筋被抬出场,而敬重科比在脚筋断裂仍然坚持罚完球再下场的泪水。
三
这一代尊崇的偶像有非常大的趋同性,几乎没有一个是规规矩矩的乖孩子。
比如马拉多纳。
这个与卡斯特罗私交甚好的一代球王,从来没有循规蹈矩的生活过。1986年,他带领阿根廷夺冠,在四分之一决赛与英国对决时,用手打进了那个关键的入球。当有人质疑那只手是谁的,他一脸不在乎的说:也许是上帝的吧,反正不是我的。
他还用他的右手打出了一个前苏联队的必进之球,当阿根廷的守门员一脸茫然,裁判视而不见的时候,他已经跑过去与队友们庆祝,他大声对他们说:不要怕,如果有上帝,那也是阿根廷人!
1994年,正当马拉多纳带领球队跨入决赛之时,他被查出吸毒。从此告别了自己的足球王者生涯。
马拉多纳用自己的双脚征服了整个世界,但是荣誉,金钱,女人,毒品,警察,开枪,丑闻,车祸等等这一切又都发生在了这个足球场上的天才身上,一代足球天骄在人生中留下了太多灰色印记。在后来于中国的访问中,他曾经对过往的自己忏悔,后悔自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但谁在乎?
他的一生充满传奇,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从贫民窟里拼杀出来的他与科比布莱恩特一样,在马拉多纳的眼中,从来没有不可能。
比如李娜。
这个一度被认为会停止网球生涯的人,在其退出体制的岁月中,两次夺得大满贯,全球排名最好成绩进入世界前三。它是当之无愧的亚洲最好的网球运动员。而在她过去的十数年中,遇到的却是不断的嘲讽、压制以及光怪陆离的内斗。
还有那一代成名的香港演员。
无论是成龙、梅艳芳、张国荣、舒淇、梁朝伟还是周星驰,他们哪一个人,不是在艰难中奋起,最终有此成就?而反观他们之后的下一代,已是成果凋零。
2015年,科比布莱恩特再次来到上海,此时的马拉多纳已经成为混蛋,而李娜也已退役。那一代香港演员老的老,死的死,只剩下数部作品任人怀旧。这次科比没有站起来再与小球员斗狠,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开始考虑退役。
数十年来,这个国家,多少的艰难被这一代承担。但他们注定是过渡的一代,永远不会被世间铭记。他们所拥有的只能是人生坚硬,但唯有铁血不败。即使头断血流,也必须要站着离场。
一个时代过去了。这一代的精神也不再受欢迎。不唯铁血不再激荡梦想,连“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都成奢望。如今的时代布满了“正能量”的中国梦,他们崇尚的是“嘴角好看的翘起一个弧度”。
四
在接受《GQ》杂志采访时,“90后”的孙宇晨坐在位于北京东三环月租18000元的家中,回忆往事,时常露出胜利者的微笑。他不时挺身后仰,腰间的爱马仕皮带闪闪发亮。
谈起曾经的偶像学界大佬余英时,他语带不屑:像余这样的学界权威、终身教授,一年薪水也不过八九万美元,而一个进入高盛的年轻人却可以赚到两倍多。“完全边缘化,没人搭理的感觉。”就像在演讲中高调喊出的那样“我衡量一个人的标准就是看他赚了多少钱”。
点开百度百科关于他的词条,一串数不清的标签:北京大学历史系学士,GPA排名第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硕士;锐波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中国90后创业者领军人物;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福布斯2015年中国30位30岁以下创业者;马云创办的湖畔大学首批学员中唯一90后学员……
《GQ》杂志如此描述他:
2014年底,一位旧友时隔两年多与他见面,对他的改变感到不适:“浑身流淌的不是血液,是鸡汤。他非常亢奋地跟我讲,想要挣到钱,就一定要对钱足够渴望。”一位曾采访过他的记者更将他概括为“90后创业鸡汤成功学集大成者”。
孙宇晨从小信奉至今的行事原则是:“一定要当第一。如果在一个领域当不了第一,马上换下一个。”
当演讲热在上世纪90年代刮起,为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他刚上小学就被母亲带到各种传销班听课;围棋热兴起,小学三年级只身一人到武汉学围棋;中学时,“.com时代”来临,他又投身于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
他擅长运作与经营,希望一切尽在把握,在学生时代就如此。“每选一门课,他一定要拿到老师的手机号和邮箱,“出了事至少能找到责任人”,他嘴角翘起,伸出四根手指:“我的印象中,至少有4门课原本在85分以下,问老师以后,改到了85分以上。”
《亚洲周刊》记者张洁平对孙宇晨印象最深的是“不害羞”。“我是80后,我们这代人跟别人谈论自己优点的时候,总会觉得难为情。从他身上你看不到这一点,他会一直讲自己是多么出色。”在接受采访后,孙宇晨随即将自己人人网的用户名改为“孙宇晨|亚洲周刊封面人物”。
这位号称90后代表的人,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这在过去数代人中罕有见到:
他从不掩饰对名利远超常人的强烈渴求。财富或许是次要的,但一定要获得尽可能多的关注。哪怕是朋友圈发一条信息几分钟没人回复,他也焦虑不已。“我这人真的无法忍受寂寞。我衡量一件事是否要做,热不热闹很重要,一定要有人搭理我。哪怕是骂我呢?”
《GQ》记者问他:“也许有人觉得,不需要在乎别人怎么评价、成不成功,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好,不用太紧张。这样的人生不也很好吗?”
“我一定要反驳一下。”他用手掌拍打桌子,不停摇动手指,面孔涨得通红。“怎么能自欺欺人呢?绝对不允许这样,太不严肃了。成功当然要有个大家公认的标准,你没有达到,就是不成功。自己再怎么爽,都没有用。就这么简单。”
《GQ》写道:
吵吵闹闹的咖啡馆突然闪过了几秒钟的安静。不少人扭动脖子,将目光投向我们。他的眼睛紧盯着我,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眼神。在那一刻,他看上去严肃极了,像在表达一个真理。
五
9月,在央视青年电视公开课《开讲啦》发布一条接近3分钟的节目预告中,另一位号称 “创业偶像”的90后余佳文正与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激烈辩论。他不时打断这位前辈的话,表现的十分凌厉。
此前,余佳文曾在《青年中国说》中,公开承诺“拿出一亿元给员工分红”,但在这则视频中,周鸿祎几次打断余佳文的讲话,称其根本做不到,这些话丝毫“不负责任”、“很虚伪”。余佳文声音尖细,伸出兰花指,扭动腰肢,面不改色的妩媚反驳道:“年轻人的企业是玩出来的,不必太较真嘛。”
这段视频仅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超过200万。余佳文,号称“14岁开始做生意、高二赚得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后来凭课程表APP获得阿里巴巴的数千万美元的风投。”
在外界的标榜中,他被称为“成熟霸气90后总裁”、“90后创业第一人”,在他身上,充满自信霸气和无所谓。从项目创立之初,就开始四处做节目,增加曝光度,在节目中直言“老师、校长、投资人,所有人都被我骂过一遍!”他嘲讽对手不会做广告,“要是我,大把的钱撒过去,先占领高地!”
但他又懂得示弱。在与“叔叔阿姨”谈判商务事宜时,余佳文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让别人看起来不成熟的好处是,你可以耍赖。叔叔阿姨不能跟我耍赖,欺负小朋友没意思。对我来说,不成熟有不成熟的好处,成熟有成熟的好处。不成熟又做不成事的人才是幼稚。”
他被称为正能量的代表,是鸡汤文的励志主角,然而在与周鸿祎辩论之后,他开始遭到正能量攻击,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炮轰”某些公司“忽悠吹牛,虚报融资金额,过度营销,缺乏信誉”,“对产品进行包括饥饿营销、病毒营销等等在内的过度营销,炒作、水军泛滥,甚至把负面作为吸引眼球的手段,至于传播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则不管不问,比如课程表的发明人(余佳文)就是突出例子”。
这一代与80后似乎大不一样,他们不再像上一代一样彷徨,承担无益的负担。他们自信、张狂,敢于自我膨胀,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衷心拥护政治者”,他们的偶像变成了“马云”、“马化腾”,或者是他们所代表的符号意义。
但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不会像任何偶像低头,除了钱或者所谓成功,根本不会在意一切,已然自我修成在世的 “神”。财神。
六
至于下一代——刚刚引起关注的“00后”,他们的偶像变成了“TFBOYS”。
这个本土少年组合仿佛在2014年底一夜之间冒出,突然进入大众视野。组合成员都未成年:王俊凯生于1999年,王源和易烊千玺则生于2000年。三位年仅十五六岁的少年,每人拥有接近千万的微博粉丝,经常“承包”微博热搜榜。每条微博下,少则数万,多则数十万的转发和评论数十分常见。
在《中国新闻周刊》的报道中,详细分解了他们的粉丝分工战略:
“前线”主要负责拍照,为了抢占最佳位置,通常晚上六七点开始的活动,中午十二点左右便去排队。在南京录2015跨年演唱会节目当天下午,众“前线”便开始站着排队,直到晚上入场。在拥挤的人群中站着拍摄到零点后,只休息了4个小时,一大早便又追随偶像飞去厦门。
后援站前去现场为偶像应援助威,或有组织、或自发地担负起为偶像助威和宣传的“使命”:制作横幅、手幅等应援物品,在演出场地外向粉丝发放,或在机场、演出现场为偶像造势。他们用实际行动,不计成本地表达对偶像的支持。
这些人“大多数为女性,手中的相机尤如‘大炮’,因此也被称为‘炮姐’。每次活动一口气拍下来至少有几百到一千张照片,花费的金钱也至少有四位数。”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发现:
7月初,重庆某地铁站内的四个广告灯箱被王源和王俊凯的4名粉丝“承包”了两周,还是在校大学生的她们声称,花费的十几万元均来自自己的实习收入、压岁钱以及奖学金。除此之外,重庆的50个公交车站牌的灯箱也被“凯源粉”承包。
在14岁的初中生蒋依(化名)看来,自己为TFBOYS做过最疯狂的事情,是购买了他们代言的家教机。尽管家里并不宽裕,父母还是为她的执拗掏了3000元。
美拍上一名TFBOYS粉丝言语攻击韩国团体EXO,进而引发了两大粉丝团之间的“互掐”。视频中的面容青涩的少年们,大飙脏话的架势并不亚于成年人的骂战,网友形象地称这场粉丝掐架为“小学生世纪骂战”。
据媒体统计,粉丝群分为两种:
大部分属于10~30岁的女性,要么接受过良好的大学本科教育,要么来自教育背景良好的家庭,主要分布在中国中东部发达地区,具有“消费欲望最高、最活跃的年龄段、性别和地域”等特征。
我们已经很难在这群偶像身上找到共性和特征,甚至不知道是怎样的品质吸引了上千万的粉丝。在中国大陆的微博上,这样的艺人数不胜数,甚至没有作品完全通过炒作赚起人气的“毯星”亦不在少数。
时代的变化,让未来变得诡异难测。不过区区二十年,理想主义的挽歌就从空滑落,信仰随风飘荡。这一代人似乎是不确定的、没有任何特征的、没有任何指向的一个构成。他们不相信一切,无论真相还是伪装,唯一可以知晓的,即是他们仍将无可奈何地在“成功学”、“鸡汤”和“中国梦”的培养下走向未来。他们可能会富有、会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拥有乏味而平坦的人生,但也可能从深渊中坠落,成为世上最脆弱的一代。
“竟无一人是男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