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步稳江山,复出救联想,“教父”柳传志的这半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步稳江山,复出救联想,“教父”柳传志的这半生

属于柳传志的联想时代即将谢幕。

文|连线Insight  青松

编辑|水笙

75岁的柳传志,在联想集团35岁这一年,做出了退休的决定。

多家媒体消息称,今天下午,联想控股将正式宣布柳传志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继任者将是现任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

属于柳传志的联想时代即将谢幕。

过去的35年,联想集团从一个做汉字系统电脑硬件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业务遍及国际180个市场的全球性企业,联想集团、联想控股、神州数码、神州租车等联想系子公司相继上市,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是在过去的35年中,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不断孕育并推动新的商业形态出现和迭代,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敢为人先的创业者奔赴战场。活下来的极少数,构成了我们眼前的商业世界。

风云三十五载,在商业浪潮中不断做大、做强的联想,不仅仅是我国商业变迁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联想的发展史上,被奉为“联想教父”的柳传志,称得上是联想的灵魂人物。

推动联想从纯国企通过股份制改革转变成民营企业、收购IBM PC部门上演“蛇吞象”,打下全球化发展基石、切入投资领域,推动联想多元发展、多次退居二线,却又多次在联想困难之际复出力挽狂澜......柳传志每选择一次,便在联想身上加固一层堡垒。

但时至今日,柳传志早已不单是“联想的柳传志”,这个在不惑之年才开启创业之路的大器晚成者,影响了很多中国企业家,被称为“中国企业界的教父”。

1、“42度下孵小鸡”

“42度下孵小鸡”,是柳传志对联想诞生之初外部环境的比喻。初期的联想,在艰难探索中吃了不少亏。

“我创业的时候资本金是20万,不到两个月被人骗走了14万。我们处于衣食无着的险境,卖过电子表、旱冰鞋都赔了钱。”柳传志在回忆联想初创时期的时候曾这么说道。

这段故事发生在1984年底至1985年初。1985年5月,由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时任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导的“汉字系统”完成开发,第一代联想汉卡正式开始投放市场,这是联想迈过的第一道坎,汉卡和电脑代理销售,帮助联想完成了初期原始资金的积累。

图源于联想集团官方微博

没过多久,联想开始转向自有品牌的微机开发。1988年6月,北京联想、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和港商吕谭平等各投资30万港币,合资建立香港联想。

至于为什么要远赴香港,网络上流传着两个版本。新浪科技在相关报道中指出,1988年,电脑刚刚兴起且售价不菲,柳传志发现在香港进口电脑要远低于内地售价,于是其建立了香港联想,并借助各种关系,拿到美国AST电脑总代理,通过在AST电脑上装配联想汉卡,AST在中国市场脱销,联想盈利暴涨。

而21Tech则指出,当时,在国内进行电脑生产需要许可证,但考虑到之前的投入亏损情况,批复难度很大,于是柳传志玩笑称“绕道香港做了一个生产小作坊”。

1990年,首台联想微机正式投放市场,这意味着,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电脑的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但到了1994年前后,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情形、再到柳传志个人,联想自上而下都碰到了一些挑战。

这一年,中国为了加速IP电脑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将进口电脑的关税由200%降低至26%,包括联想在内的一批国有电脑品牌开始直面IBM、Compad等外来品牌的竞争。

后来在回忆起这段时期的时候,柳传志曾说,“当时国内的领头羊老大哥长城,1993年一年就被冲垮了,长城品牌之后就没有了。”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联想内部陷入了“技工贸”与“贸工技”的路线之争,围绕着当时的联想是走技术路线还是仍以贸易为主,倪光南与柳传志产生了分歧。

这段“柳倪之争”最后以柳传志胜出画上句点,但殊不知,在那段时间里,“柳倪之争”以外,柳传志正在面临着“最大的困难”。

“今天回忆起真正最大的艰难,就是我在肩跨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领导工作的时候,这两家企业没能合在一起,在领导力度上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问题。”2008年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柳传志曾经这么说道。

甚至据柳传志自述,早在1987年,他得了美尼尔症,“在任何时候都在想事,睡觉的时候也在想事,因此经常头疼,美尼尔症一发作就要死要活的。”

连线Insight了解到,美尼尔症又称作梅尼埃病,主要发病症状为眩晕、耳聋、耳鸣以及耳内胀满感。但至今为止,学界和业界尚未找出真正的原因。不过,很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曾有过工作紧张、过度疲劳的经历。

由此可想,1994至1997年这几年,彼时在香港和内地双线作战的柳传志,面临的压力并非常人所能想象。

柳传志最后选择孤注一掷,放手香港业务,完全回国。“当时也没有运筹帷幄到很有远见的程度,只是判断国内的问题不解决的话,会出大篓子。”回国之后,柳传志先是将倪光南的事挑开,再是扶持杨元庆,稳住了国内局势。

随后,他回头收拾香港联想的“烂摊子”,“一个是借了钱把亏损给堵住,二是坚决撤换吕谭平,最后把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合并在一起。”《环球企业家》曾报道指出,在他放手之后,香港联想于1995、1996两年亏损2.5亿港元。

危机面前,柳传志坚决不疑,雷厉风行,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北京、香港两家联想的调整,带领联想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2、三次抉择与两次回归

35岁的联想能成为一家穿越生命周期的企业,离不开柳传志的三次抉择与两次回归。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时的联想满10岁,正是发展势头正猛的时候,只不过,彼时的联想还归中科院持有,包括柳传志在内的联想管理层,并不是真正的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联想扩张市场的步伐。

柳传志想要为联想更多的自主权,他找到了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援引腾讯科技相关报道,柳传志认为像联想这样的科技企业,创办者和经营者应该是有股权的。至于股权比例,则被柳传志和同事们定位在了35%。

最终中科院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给联想管理团队35%的分红权。“通过分红权拿到的钱,柳传志一直没动。一直到2000年,联想管理团队用这笔钱从中科院手里买过来35%的股权。”腾讯科技在报道中这么写道。

再到2009年,中科院以27.55亿元的价格将联想控股29%的股份转让给了泛海集团,联想控股以及联想集团,也彻底从国企控股变成了民企。

第二次抉择,是联想对IBM PC部门的收购。这次“蛇吞象”的戏码,在当时看来是一次极具风险性的选择。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 PC部门。当时,联想营业额仅为30亿美金,年利润仅为2亿美元;而IBM PC部门营业额则达到130亿美元,在被收购之前,其亏损2亿多美元。能不能消化掉IBM PC的2亿多负债,以及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远比自身规模大得多的IBM PC部,成了当时外界最大的质疑。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柳传志这次“赌对了”。并购之后,联想不仅得到了IBM在PC领域的全部专利技术,而且还得到了位于美国罗利与日本大和两大技术研发中心,积累起PC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对其实现全球化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完成此次并购后,ThinkPad商标同样被联想收入囊中,凭借着联想与ThinkPad双品牌战略的打法,联想在电脑市场如鱼得水。

Canalys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联想凭借着1730.7万台的出货量、以24.4%的市占率独占第一,同比增长7.2%。这也是联想自2018年第三季度之后连续五个季度蝉联PC市场份额冠军。

对IBM PC部门的收购,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柳传志的远见,通过收购完成核心技术的积累及进化,这能让联想具备长期博弈的能力。但事实上,在柳传志的心里,危机意识一直存在,如何让联想具备长期领跑的实力,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此前的一次分享会上,柳传志指出,尽管2000年联想电脑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第一的份额,但考虑到联想起家时资金积累少,难以用微薄资金攻克核心技术实现长期领跑,“联想需要走企业多元化道路”。

基于此,2001年,柳传志带领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进入投资领域,2015年,后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为什么做风险投资?因为我自己觉得我们是一家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有哪些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都了解,再加上当时联想上市后我们手里有一些钱,就拿3500万美元做了一个风投公司。”柳传志此前曾这么说道。

如今,联想控股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多元化投资集团之一。其战略投资领域除了传统的IT产业,还覆盖金融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等板块,财务投资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布局。

联想控股业务布局,图源于联想控股官网

智通财经此前曾报道指出,2019年上半年,联想控股收入为1793.11亿元,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了增长态势,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6.65亿元,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

这三次抉择发生在联想的不同阶段,在时间上互有交叉,基本奠定了联想的发展基石,但除此之外,柳传志之所以被奉为“联想教父”,离不开其两次回归“救火”。

回顾柳传志的联想生涯,2005年和2011年,其都曾退居幕后,萌生退意。但却都在不久后回归,助联想挽回颓势。

2005年,柳传志宣布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接任者是杨元庆。但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当年联想全年亏损金额达到2.26亿美元。第二年,柳传志复出,成功扭亏为盈。

再到2011年,柳传志再次卸任董事会主席。但2015年,联想再次遭遇亏损危机,亏损金额更是高达8.4亿元。柳传志再度出山,救联想于危难之中。

3、影响深远

“联想如果失去柳传志,会受多大影响?”2008年,环球企业家曾经向柳传志抛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彼时,柳传志的回答是:“我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比如我半年、一年左右不在公司,一切都会照常运转。如果我再经过精心布置以后,以后几年不在,或者退到后面,都不会有问题。”

时隔十年之后,倘若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他的回答还是一样。“当联想控股运行地一直往上走的时候,当我觉得这个班子磨合得非常好、更加成熟的时候,我就该安然撤出,就算落地了。”2015年接受财新网采访时,柳传志这样说道。

新的接班人是现年50岁的联想控股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据财新网报道称,宁旻自1991年加入联想以来,历任柳传志助理、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管理等职位。目前其管理着联想控股的财务、资本运作、风控与审计,并负责财务投资业务,而此前联想控股上市和港股首家全流通试点,就是由宁旻主导。

宁旻,图源于联想控股官网

事实上,回过头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柳传志就在试着培养接班人,爱才、善用人,也是其一直以来留给外界的标签。

杨元庆、郭为、朱立楠、陈国栋、赵令欢,这几个人曾经被称为联想“五大少帅”,都是经由柳传志一手提拔。而这五虎将,也一度成为联想人才梯队的中流砥柱,在不同业务领域发光发热。

即便在后来多次卸任多次复出,柳传志充当的也多半是“救火队员”的角色。

柳传志在中国的商业江湖地位之高,离不开他对人才的欣赏和帮助。

孙宏斌出狱后曾经找到柳传志,表达歉意是其一,借钱是其二。在孙宏斌的记忆中,当时联想给了他第一笔钱,额度为50万,他由此创立顺驰,并在后来迎来事业第二春。

孙宏斌,图源于融创中国官方微博

但最令孙宏斌动容的并非在此。2003年,顺驰准备上市,但孙宏斌曾经入狱的经历是一大障碍,也因为此污点,他很难在顺驰获得董事席位。2003年2月19日,孙宏斌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取消原判,改判无罪。

鉴于此事缘起于当年挪用联想公款的案件,孙宏斌向柳传志报告了此事,希望得到柳传志和联想的理解。柳传志爱才,表示孙宏斌个人提出申诉,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处理,联想没有任何异议。

对此,孙宏斌后来曾感叹道:“这对我很重要。”而也正是此事之后,柳传志的大度、爱才,让“中国企业家教父”的称号开始流传开来。

在联想陷入“5G投票门”的时候,柳传志发文《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获得了马云、刘强东、雷军、李彦宏、周鸿祎、史玉柱等人支持,其江湖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柳传志留给后来者的,还有他执掌联想多年来的企业管理论。他以提出“领导力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而闻名,给后来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满意度可以打98分。”联想控股“柳总要你走心茶话”第二季活动中,柳传志这么说道。

联想这艘大船还将继续前行,而柳传志留下来的管理经验,也将深深影响联想的航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柳传志

  • 联想的“农业梦”,破灭了?
  • 联想学微软,差的不是CEO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步稳江山,复出救联想,“教父”柳传志的这半生

属于柳传志的联想时代即将谢幕。

文|连线Insight  青松

编辑|水笙

75岁的柳传志,在联想集团35岁这一年,做出了退休的决定。

多家媒体消息称,今天下午,联想控股将正式宣布柳传志卸任联想控股董事长。继任者将是现任联想控股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

属于柳传志的联想时代即将谢幕。

过去的35年,联想集团从一个做汉字系统电脑硬件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业务遍及国际180个市场的全球性企业,联想集团、联想控股、神州数码、神州租车等联想系子公司相继上市,在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样是在过去的35年中,中国的商业环境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产业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不断孕育并推动新的商业形态出现和迭代,催生了一批又一批敢为人先的创业者奔赴战场。活下来的极少数,构成了我们眼前的商业世界。

风云三十五载,在商业浪潮中不断做大、做强的联想,不仅仅是我国商业变迁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

联想的发展史上,被奉为“联想教父”的柳传志,称得上是联想的灵魂人物。

推动联想从纯国企通过股份制改革转变成民营企业、收购IBM PC部门上演“蛇吞象”,打下全球化发展基石、切入投资领域,推动联想多元发展、多次退居二线,却又多次在联想困难之际复出力挽狂澜......柳传志每选择一次,便在联想身上加固一层堡垒。

但时至今日,柳传志早已不单是“联想的柳传志”,这个在不惑之年才开启创业之路的大器晚成者,影响了很多中国企业家,被称为“中国企业界的教父”。

1、“42度下孵小鸡”

“42度下孵小鸡”,是柳传志对联想诞生之初外部环境的比喻。初期的联想,在艰难探索中吃了不少亏。

“我创业的时候资本金是20万,不到两个月被人骗走了14万。我们处于衣食无着的险境,卖过电子表、旱冰鞋都赔了钱。”柳传志在回忆联想初创时期的时候曾这么说道。

这段故事发生在1984年底至1985年初。1985年5月,由中科院计算所副研究员、时任联想总工程师倪光南主导的“汉字系统”完成开发,第一代联想汉卡正式开始投放市场,这是联想迈过的第一道坎,汉卡和电脑代理销售,帮助联想完成了初期原始资金的积累。

图源于联想集团官方微博

没过多久,联想开始转向自有品牌的微机开发。1988年6月,北京联想、中国技术转让公司和港商吕谭平等各投资30万港币,合资建立香港联想。

至于为什么要远赴香港,网络上流传着两个版本。新浪科技在相关报道中指出,1988年,电脑刚刚兴起且售价不菲,柳传志发现在香港进口电脑要远低于内地售价,于是其建立了香港联想,并借助各种关系,拿到美国AST电脑总代理,通过在AST电脑上装配联想汉卡,AST在中国市场脱销,联想盈利暴涨。

而21Tech则指出,当时,在国内进行电脑生产需要许可证,但考虑到之前的投入亏损情况,批复难度很大,于是柳传志玩笑称“绕道香港做了一个生产小作坊”。

1990年,首台联想微机正式投放市场,这意味着,联想由一个进口电脑产品代理商转变成为拥有自主品牌电脑的产品生产商和销售商。

但到了1994年前后,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情形、再到柳传志个人,联想自上而下都碰到了一些挑战。

这一年,中国为了加速IP电脑系统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将进口电脑的关税由200%降低至26%,包括联想在内的一批国有电脑品牌开始直面IBM、Compad等外来品牌的竞争。

后来在回忆起这段时期的时候,柳传志曾说,“当时国内的领头羊老大哥长城,1993年一年就被冲垮了,长城品牌之后就没有了。”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联想内部陷入了“技工贸”与“贸工技”的路线之争,围绕着当时的联想是走技术路线还是仍以贸易为主,倪光南与柳传志产生了分歧。

这段“柳倪之争”最后以柳传志胜出画上句点,但殊不知,在那段时间里,“柳倪之争”以外,柳传志正在面临着“最大的困难”。

“今天回忆起真正最大的艰难,就是我在肩跨香港联想和北京联想领导工作的时候,这两家企业没能合在一起,在领导力度上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问题。”2008年接受《环球企业家》采访时,柳传志曾经这么说道。

甚至据柳传志自述,早在1987年,他得了美尼尔症,“在任何时候都在想事,睡觉的时候也在想事,因此经常头疼,美尼尔症一发作就要死要活的。”

连线Insight了解到,美尼尔症又称作梅尼埃病,主要发病症状为眩晕、耳聋、耳鸣以及耳内胀满感。但至今为止,学界和业界尚未找出真正的原因。不过,很多患者在发病前都曾有过工作紧张、过度疲劳的经历。

由此可想,1994至1997年这几年,彼时在香港和内地双线作战的柳传志,面临的压力并非常人所能想象。

柳传志最后选择孤注一掷,放手香港业务,完全回国。“当时也没有运筹帷幄到很有远见的程度,只是判断国内的问题不解决的话,会出大篓子。”回国之后,柳传志先是将倪光南的事挑开,再是扶持杨元庆,稳住了国内局势。

随后,他回头收拾香港联想的“烂摊子”,“一个是借了钱把亏损给堵住,二是坚决撤换吕谭平,最后把内地和香港的业务合并在一起。”《环球企业家》曾报道指出,在他放手之后,香港联想于1995、1996两年亏损2.5亿港元。

危机面前,柳传志坚决不疑,雷厉风行,用三年时间完成了北京、香港两家联想的调整,带领联想一步步走上了正轨。

2、三次抉择与两次回归

35岁的联想能成为一家穿越生命周期的企业,离不开柳传志的三次抉择与两次回归。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当时的联想满10岁,正是发展势头正猛的时候,只不过,彼时的联想还归中科院持有,包括柳传志在内的联想管理层,并不是真正的主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联想扩张市场的步伐。

柳传志想要为联想更多的自主权,他找到了当时的中科院院长周光召。援引腾讯科技相关报道,柳传志认为像联想这样的科技企业,创办者和经营者应该是有股权的。至于股权比例,则被柳传志和同事们定位在了35%。

最终中科院采取了一个折中的方式:给联想管理团队35%的分红权。“通过分红权拿到的钱,柳传志一直没动。一直到2000年,联想管理团队用这笔钱从中科院手里买过来35%的股权。”腾讯科技在报道中这么写道。

再到2009年,中科院以27.55亿元的价格将联想控股29%的股份转让给了泛海集团,联想控股以及联想集团,也彻底从国企控股变成了民企。

第二次抉择,是联想对IBM PC部门的收购。这次“蛇吞象”的戏码,在当时看来是一次极具风险性的选择。

2004年12月8日,联想以12.5亿美元收购IBM PC部门。当时,联想营业额仅为30亿美金,年利润仅为2亿美元;而IBM PC部门营业额则达到130亿美元,在被收购之前,其亏损2亿多美元。能不能消化掉IBM PC的2亿多负债,以及是否有能力管理好远比自身规模大得多的IBM PC部,成了当时外界最大的质疑。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柳传志这次“赌对了”。并购之后,联想不仅得到了IBM在PC领域的全部专利技术,而且还得到了位于美国罗利与日本大和两大技术研发中心,积累起PC领域技术优势的同时,对其实现全球化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完成此次并购后,ThinkPad商标同样被联想收入囊中,凭借着联想与ThinkPad双品牌战略的打法,联想在电脑市场如鱼得水。

Canalys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联想凭借着1730.7万台的出货量、以24.4%的市占率独占第一,同比增长7.2%。这也是联想自2018年第三季度之后连续五个季度蝉联PC市场份额冠军。

对IBM PC部门的收购,很大程度上体现出柳传志的远见,通过收购完成核心技术的积累及进化,这能让联想具备长期博弈的能力。但事实上,在柳传志的心里,危机意识一直存在,如何让联想具备长期领跑的实力,是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此前的一次分享会上,柳传志指出,尽管2000年联想电脑就已经占据了中国市场第一的份额,但考虑到联想起家时资金积累少,难以用微薄资金攻克核心技术实现长期领跑,“联想需要走企业多元化道路”。

基于此,2001年,柳传志带领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进入投资领域,2015年,后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为什么做风险投资?因为我自己觉得我们是一家科技企业,从小到大的过程有哪些艰难,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我们都了解,再加上当时联想上市后我们手里有一些钱,就拿3500万美元做了一个风投公司。”柳传志此前曾这么说道。

如今,联想控股已经是国内最大的多元化投资集团之一。其战略投资领域除了传统的IT产业,还覆盖金融服务、农业与食品、新材料等板块,财务投资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布局。

联想控股业务布局,图源于联想控股官网

智通财经此前曾报道指出,2019年上半年,联想控股收入为1793.11亿元,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了增长态势,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6.65亿元,保持着稳定的盈利能力。

这三次抉择发生在联想的不同阶段,在时间上互有交叉,基本奠定了联想的发展基石,但除此之外,柳传志之所以被奉为“联想教父”,离不开其两次回归“救火”。

回顾柳传志的联想生涯,2005年和2011年,其都曾退居幕后,萌生退意。但却都在不久后回归,助联想挽回颓势。

2005年,柳传志宣布辞去联想集团董事长职务,接任者是杨元庆。但经过2008年金融危机的洗礼,当年联想全年亏损金额达到2.26亿美元。第二年,柳传志复出,成功扭亏为盈。

再到2011年,柳传志再次卸任董事会主席。但2015年,联想再次遭遇亏损危机,亏损金额更是高达8.4亿元。柳传志再度出山,救联想于危难之中。

3、影响深远

“联想如果失去柳传志,会受多大影响?”2008年,环球企业家曾经向柳传志抛出过这样一个问题。

彼时,柳传志的回答是:“我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比如我半年、一年左右不在公司,一切都会照常运转。如果我再经过精心布置以后,以后几年不在,或者退到后面,都不会有问题。”

时隔十年之后,倘若再提出这样的问题,想必他的回答还是一样。“当联想控股运行地一直往上走的时候,当我觉得这个班子磨合得非常好、更加成熟的时候,我就该安然撤出,就算落地了。”2015年接受财新网采访时,柳传志这样说道。

新的接班人是现年50岁的联想控股首席财务官、执行董事宁旻。据财新网报道称,宁旻自1991年加入联想以来,历任柳传志助理、助理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副总裁、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管理等职位。目前其管理着联想控股的财务、资本运作、风控与审计,并负责财务投资业务,而此前联想控股上市和港股首家全流通试点,就是由宁旻主导。

宁旻,图源于联想控股官网

事实上,回过头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末,柳传志就在试着培养接班人,爱才、善用人,也是其一直以来留给外界的标签。

杨元庆、郭为、朱立楠、陈国栋、赵令欢,这几个人曾经被称为联想“五大少帅”,都是经由柳传志一手提拔。而这五虎将,也一度成为联想人才梯队的中流砥柱,在不同业务领域发光发热。

即便在后来多次卸任多次复出,柳传志充当的也多半是“救火队员”的角色。

柳传志在中国的商业江湖地位之高,离不开他对人才的欣赏和帮助。

孙宏斌出狱后曾经找到柳传志,表达歉意是其一,借钱是其二。在孙宏斌的记忆中,当时联想给了他第一笔钱,额度为50万,他由此创立顺驰,并在后来迎来事业第二春。

孙宏斌,图源于融创中国官方微博

但最令孙宏斌动容的并非在此。2003年,顺驰准备上市,但孙宏斌曾经入狱的经历是一大障碍,也因为此污点,他很难在顺驰获得董事席位。2003年2月19日,孙宏斌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取消原判,改判无罪。

鉴于此事缘起于当年挪用联想公款的案件,孙宏斌向柳传志报告了此事,希望得到柳传志和联想的理解。柳传志爱才,表示孙宏斌个人提出申诉,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处理,联想没有任何异议。

对此,孙宏斌后来曾感叹道:“这对我很重要。”而也正是此事之后,柳传志的大度、爱才,让“中国企业家教父”的称号开始流传开来。

在联想陷入“5G投票门”的时候,柳传志发文《行动起来,誓死打赢联想荣誉保卫战》,获得了马云、刘强东、雷军、李彦宏、周鸿祎、史玉柱等人支持,其江湖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柳传志留给后来者的,还有他执掌联想多年来的企业管理论。他以提出“领导力三要素”——“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而闻名,给后来的企业家或者创业者,提供了诸多可供参考的经验。

“迄今为止,我的人生满意度可以打98分。”联想控股“柳总要你走心茶话”第二季活动中,柳传志这么说道。

联想这艘大船还将继续前行,而柳传志留下来的管理经验,也将深深影响联想的航向。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