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千骨》迎来大结局后,其出品方慈文传媒的借壳马拉松也终于到达终点。
9月13日晚,禾欣股份(002343.SZ)发布公告,宣布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禾欣股份拟置出资产作价10.12亿元,拟置入资产的作价24.07亿元,差额部分13.95亿元由公司发行股份购买,发行价为8.56元/股,共发行1.1639亿股。置出资产将出售给禾欣股份主要发起人股东,受让方支付4000万股禾欣股份股票为对价。
本次交易完成后,禾欣股份将持有慈文传媒100%的股权,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马中骏及其一致行动人王玫、叶碧云、马中骅、王丁,公司主营业务从合成革产品变为影视剧。
慈文传媒是国内首批被授予电视剧制作经营许可证(甲种)的民营影视公司,但多年来名声不显,直到《花千骨》问世才更多被人所知。这部被称为“神剧”的电视剧虽然毁誉参半,但在资本层面却是一笔好生意。光在2014年,慈文传媒向湖南卫视和爱奇艺出售的《花千骨》首轮播放权和版权收入就高达1.68亿,而全剧投资成本仅为1.05亿。
《花千骨》大获成功让慈文传媒底气十足,借壳方案中向禾欣股份做出承诺:公司于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如适用)实现的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将分别不低于1.95亿、2.5亿、3.1亿、3.3亿元。
细看慈文传媒历年业绩就会发现,要达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2012年和2013年,慈文传媒净利润分别只有6700万和7100万,2014年依靠《花千骨》收入猛增至近1.2亿,借壳方案中关于2015-2017年的净利润承诺,如果以2014为基准年,其复合增速为37.6%,而慈文传媒过去5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仅为26.19%,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2%,这还是依靠2014年《花千骨》带动60%以上增长的情况下才实现的。
慈文传媒要想完成业绩承诺,需要今后每年至少出一部收益不亚于《花千骨》的现象级电视剧,这在经常“靠天收”的影视行业中,并不是一个容易完成的任务。
借壳方案公布后,禾欣股份股价从9.19元飙升至41.26元,涨幅高达348%,对应PE近50倍,对于一家介乎二线和三线之间的影视公司来说,这个估值并不低。7月23日禾欣股份停牌后,上证指数下跌22.4%,文化传媒指数下跌29.25%,复牌后的禾欣股份股价将面临巨大压力。
不过对于慈文传媒股东来说,借壳成功就已经收获巨额账面浮盈,即便股价下跌一半,仍有超过100%收益。慈文传媒股东中包括女星王丽坤及编剧张帆、景旭枫,王丽坤及张帆将分别持有超过22万股,景旭枫将持有约34万股。中央汇金公司因为在7月救市时的大笔买进,持有超400万股,一度位列禾欣股份第七大股东,本次增发后才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
9月15日,禾欣股份将复牌交易。同一天,慈文传媒与爱奇艺合作的《花千骨番外篇》也将上线。面对巨大的业绩压力,慈文传媒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榨取“神剧”的最大价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