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一些城市重部署、轻落实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一些城市重部署、轻落实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部分地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尚存困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经济参考报 翟永冠 高博 孙仁斌 吴书光

在渤海综合治理各项计划顺利实施的同时,《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某些领域的渤海保护工作推进尚存困难。专家和环保干部表示,渤海综合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沿着现在的计划按部就班抓好落实,实现渤海综合治理久久为功。

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

河北省某县滨海大道一家钢铁厂的侧面围墙边是一条长长的看不到尽头的沟渠,沟渠里的水乌黑发臭,沟渠两侧满是杂草,旁边则是空旷的沙滩地。记者跟随志愿者往前走,从沙滩地走到沟渠边并不好找,需要穿过一片芦苇荡。志愿者告诉记者,沟渠里的水可能是雨水和污水合流。

那排污口在哪里,最终流向何处?记者顺着沟渠前进并未找到,但升起无人机却从空中拍摄到了两个排污口,照片中看到排污口已经堵住。志愿者告诉记者,最近有关部门进行了渤海排污口大排查,这个排污口已经在排查中发现,经核实为废弃的排污口,已经进行了筑堵处理,但是以前是否有违规排放已难追溯。

这位志愿者常年在渤海湾一带进行调研,他告诉记者,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最后一道关闸,如果对入海排污口的管理问题不解决,海洋污染防治很难见到真正成效。

在辽宁盘锦港210-211码头,记者看到码头附近的海面上漂浮着许多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塑料桶等垃圾。港口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从海上漂到岸边的生活垃圾,每隔两三个小时,他们就要派人打捞一次,“每年雇人清理这些漂来的垃圾,就要花费数万元的费用。”

记者看到,在不少地区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内,不少游客随身携带的饮料、食品等包装袋使用后便随手丢弃在岸边,有的被海浪卷入大海,成为海洋垃圾。也有不少海边的村庄里,村民们抓住商机搞起了滨海旅游农家乐,提供民宿、洗浴、餐饮服务,这些小、散、乱的服务行业,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由于临近海边,污水虽没有直接排入大海,但对海水水质仍有潜在影响。

此外一些环保专家表示,环渤海地区近年来设立了大量化工企业、临港工业园区,虽然这些化工企业和园区都经过了环评、配备了污水污泥等处理设施,但是从环境容量角度看,大量化工企业密集分布,对海洋生态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比如河北等省份,陆续将钢厂都搬到了海边,2019年唐山启动了主城区周边13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退城搬迁、升级改造,都将集中搬迁到唐山乐亭、丰南等地沿海产业园区。专家称,如果这些钢厂将来都投产后,海水淡化能否满足钢铁厂用水,钢厂污水处理等等问题,都需要统筹考量。

“渤海就像一碗水,沿海各市一个市滴一滴墨水进去,都觉得没多大污染,最后这碗水就会浑浊不堪。”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说。

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存在困难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各地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的同时,部分地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尚存困难。

山东滨州有关单位负责人表示,当地入海排污口底数不清,渔业养殖、工业企业的各类排污口混杂,监管上存在困难。并且由于部门单位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原属于海洋渔业部门的海洋保护职责划分至生态环境局,任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横向联动衔接不到位。

同时,基层监视监测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目前滨州仅有海事局能通过自建的CCTV信号和部分码头视频信号监视码头区域的船舶溢油事故,当船舶在辖区内海域发生污染事故后,仅能通过VHF进行通信,且VHF信号尚未覆盖整个辖区,信息传递方面尚存在一定盲区,目前尚未实现对水上溢油的全天候、全方位监视。海上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关键技术设备急需补充,应急监视能力较低,队伍协同应急能力仍需提升。

一些基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原来的海洋渔业部门解体,相关功能划入环保、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人员也进行了分流。但由于近年来环保工作压力大、追责多等情况的存在,在人员分流过程中,不少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海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员不愿意到地方生态环境局工作。

“过去环保工作主要是管岸上,海里的环保主要是海洋渔业部门在监管,现在我们一个地市级生态环境局,熟悉海洋环保业务的也就两三个人,开展海洋环境监管的力量严重匮乏。”一位环渤海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说。他还反映,机构改革之后,海监、渔政等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流,海洋环保虽然规定要配备相应执法检查船只、人员,但一直没有到位,“现在的海洋环保监管,严重滞后,有的时候有任务,我们还得出去租船。”

放眼整个渤海地区,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存在短板。据生态环境部总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还有一些城市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城市站位不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相对迟缓,甚至有些地方实施方案“上下一般粗”。部分城市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在消除劣五类断面、海洋垃圾防治等方面进展缓慢。有些城市风险意识比较弱。

二是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存在较大的压力。目前,渤海仍然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陆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海量较大,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等部分海湾存在一部分劣四类水体,而且水质非常容易产生波动。多个已经“消劣”的断面还可能会出现反弹。

三是区域间成效不平衡,整体的攻坚目标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受到治理周期的影响,各地区在风险防控等方面成效不平衡,生态整治修复成效不明显,部分地区的水质改善有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久久为功推进渤海综合治理

受访专家学者和环保干部表示,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战略地位突出。近年来,经过大力治理,渤海水质有改善之势,不少海域的水质逐年向好,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一些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期望渤海污染治理“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做好渤海污染防治打持久战的准备。

整体而言,生态环境部将加强攻坚战进展情况调度,及时研判形势,巩固已有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统筹强化监督、驻点帮扶等工作,加强对工作滞后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区域的指导和督促。

同时,生态环境部表示,将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消劣”和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两个专项行动,管好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两道“闸口”,带动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通过技术帮扶指导,在莱州湾重点督促做好污染来源解析,切实提升治理针对性和治理效率;在辽东湾重点督促做好退养还滩、入海河流流域治理,维护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在渤海湾重点督促巩固水质改善成效,保持近岸海域水质改善趋势。

在顶层设计方面,对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着力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补齐渤海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短板,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之后的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基础。

在地方上,各地也正在加速推进综合治理攻坚。天津市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并在原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印发实施了强化作战计划;山东省自我加压,将攻坚战范围由省辖渤海海域拓展至省辖全海域;河北省唐山市先试先行,率先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辽宁省大连市最早启动渤海攻坚战。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切实强化综合治理、统筹谋划和系统监管,落实落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重点任务,切实将陆海统筹的体制优势转变为河清海晏的治理实绩,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做出贡献。”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 实现综合治理要久久为功

最新更新时间:12/19 10:4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一些城市重部署、轻落实

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部分地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尚存困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经济参考报 翟永冠 高博 孙仁斌 吴书光

在渤海综合治理各项计划顺利实施的同时,《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基层调研发现,部分地方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某些领域的渤海保护工作推进尚存困难。专家和环保干部表示,渤海综合治理是个系统工程,难以毕其功于一役,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沿着现在的计划按部就班抓好落实,实现渤海综合治理久久为功。

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

河北省某县滨海大道一家钢铁厂的侧面围墙边是一条长长的看不到尽头的沟渠,沟渠里的水乌黑发臭,沟渠两侧满是杂草,旁边则是空旷的沙滩地。记者跟随志愿者往前走,从沙滩地走到沟渠边并不好找,需要穿过一片芦苇荡。志愿者告诉记者,沟渠里的水可能是雨水和污水合流。

那排污口在哪里,最终流向何处?记者顺着沟渠前进并未找到,但升起无人机却从空中拍摄到了两个排污口,照片中看到排污口已经堵住。志愿者告诉记者,最近有关部门进行了渤海排污口大排查,这个排污口已经在排查中发现,经核实为废弃的排污口,已经进行了筑堵处理,但是以前是否有违规排放已难追溯。

这位志愿者常年在渤海湾一带进行调研,他告诉记者,入海排污口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最后一道关闸,如果对入海排污口的管理问题不解决,海洋污染防治很难见到真正成效。

在辽宁盘锦港210-211码头,记者看到码头附近的海面上漂浮着许多饮料瓶、食品包装袋、塑料桶等垃圾。港口工作人员介绍说,这是从海上漂到岸边的生活垃圾,每隔两三个小时,他们就要派人打捞一次,“每年雇人清理这些漂来的垃圾,就要花费数万元的费用。”

记者看到,在不少地区的海滨旅游度假区内,不少游客随身携带的饮料、食品等包装袋使用后便随手丢弃在岸边,有的被海浪卷入大海,成为海洋垃圾。也有不少海边的村庄里,村民们抓住商机搞起了滨海旅游农家乐,提供民宿、洗浴、餐饮服务,这些小、散、乱的服务行业,基本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由于临近海边,污水虽没有直接排入大海,但对海水水质仍有潜在影响。

此外一些环保专家表示,环渤海地区近年来设立了大量化工企业、临港工业园区,虽然这些化工企业和园区都经过了环评、配备了污水污泥等处理设施,但是从环境容量角度看,大量化工企业密集分布,对海洋生态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比如河北等省份,陆续将钢厂都搬到了海边,2019年唐山启动了主城区周边13家钢铁企业优化整合、退城搬迁、升级改造,都将集中搬迁到唐山乐亭、丰南等地沿海产业园区。专家称,如果这些钢厂将来都投产后,海水淡化能否满足钢铁厂用水,钢厂污水处理等等问题,都需要统筹考量。

“渤海就像一碗水,沿海各市一个市滴一滴墨水进去,都觉得没多大污染,最后这碗水就会浑浊不堪。”辽宁社会科学院低碳发展研究所所长毕德利说。

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存在困难

记者在基层采访发现,在各地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的同时,部分地方推进渤海综合治理工作尚存困难。

山东滨州有关单位负责人表示,当地入海排污口底数不清,渔业养殖、工业企业的各类排污口混杂,监管上存在困难。并且由于部门单位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将原属于海洋渔业部门的海洋保护职责划分至生态环境局,任务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部门横向联动衔接不到位。

同时,基层监视监测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相对薄弱。目前滨州仅有海事局能通过自建的CCTV信号和部分码头视频信号监视码头区域的船舶溢油事故,当船舶在辖区内海域发生污染事故后,仅能通过VHF进行通信,且VHF信号尚未覆盖整个辖区,信息传递方面尚存在一定盲区,目前尚未实现对水上溢油的全天候、全方位监视。海上应急处置保障能力亟待提高,关键技术设备急需补充,应急监视能力较低,队伍协同应急能力仍需提升。

一些基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等因素影响,原来的海洋渔业部门解体,相关功能划入环保、农业、自然资源等部门,人员也进行了分流。但由于近年来环保工作压力大、追责多等情况的存在,在人员分流过程中,不少海洋渔业部门负责海洋环保工作的专业人员不愿意到地方生态环境局工作。

“过去环保工作主要是管岸上,海里的环保主要是海洋渔业部门在监管,现在我们一个地市级生态环境局,熟悉海洋环保业务的也就两三个人,开展海洋环境监管的力量严重匮乏。”一位环渤海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说。他还反映,机构改革之后,海监、渔政等部门都进行了相应的分流,海洋环保虽然规定要配备相应执法检查船只、人员,但一直没有到位,“现在的海洋环保监管,严重滞后,有的时候有任务,我们还得出去租船。”

放眼整个渤海地区,综合治理工作仍然存在短板。据生态环境部总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还有一些城市重视程度不够。个别城市站位不高,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相对迟缓,甚至有些地方实施方案“上下一般粗”。部分城市一定程度上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在消除劣五类断面、海洋垃圾防治等方面进展缓慢。有些城市风险意识比较弱。

二是海洋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存在较大的压力。目前,渤海仍然处于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陆源和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海量较大,辽东湾、莱州湾、渤海湾等部分海湾存在一部分劣四类水体,而且水质非常容易产生波动。多个已经“消劣”的断面还可能会出现反弹。

三是区域间成效不平衡,整体的攻坚目标实现具有不确定性。受到治理周期的影响,各地区在风险防控等方面成效不平衡,生态整治修复成效不明显,部分地区的水质改善有一定成效,但是距离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久久为功推进渤海综合治理

受访专家学者和环保干部表示,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自然生态独特、战略地位突出。近年来,经过大力治理,渤海水质有改善之势,不少海域的水质逐年向好,但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高不下,一些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不能期望渤海污染治理“一口吃成个胖子”,要做好渤海污染防治打持久战的准备。

整体而言,生态环境部将加强攻坚战进展情况调度,及时研判形势,巩固已有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结合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统筹强化监督、驻点帮扶等工作,加强对工作滞后或重点任务进展缓慢区域的指导和督促。

同时,生态环境部表示,将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消劣”和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两个专项行动,管好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两道“闸口”,带动陆海统筹的近岸海域污染防治。通过技术帮扶指导,在莱州湾重点督促做好污染来源解析,切实提升治理针对性和治理效率;在辽东湾重点督促做好退养还滩、入海河流流域治理,维护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在渤海湾重点督促巩固水质改善成效,保持近岸海域水质改善趋势。

在顶层设计方面,对新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要着力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补齐渤海生态环境保护能力短板,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收官之后的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打好基础。

在地方上,各地也正在加速推进综合治理攻坚。天津市将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作为“一把手工程”,由市委书记担任总指挥,并在原实施方案的基础上印发实施了强化作战计划;山东省自我加压,将攻坚战范围由省辖渤海海域拓展至省辖全海域;河北省唐山市先试先行,率先开展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辽宁省大连市最早启动渤海攻坚战。

“下一步,我们将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切实强化综合治理、统筹谋划和系统监管,落实落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重点任务,切实将陆海统筹的体制优势转变为河清海晏的治理实绩,为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做出贡献。”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副司长霍传林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原标题:环渤海部分海域仍有污染物大量入海 实现综合治理要久久为功

最新更新时间:12/19 10:42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