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爱买的中国人在国内最爱买什么?看完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爱买的中国人在国内最爱买什么?看完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只听到小伙伴们在日韩、欧洲买买买的消息,那么他们在国内自家门口到底都爱买些什么时尚?哪些品牌正成为他们的新宠?答案在这里。

作者 郑爽

2015年已过大半,时尚、奢侈品行业的大牌们在国内到底卖得怎么样了?只听到小伙伴们在日韩、欧洲买买买的消息,那么他们在国内自家门口到底都爱买些什么时尚?哪些品牌正成为他们的新宠?

在查看了数十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财报并做一番梳理后,相信我们都会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注:以下财务数据均由“Fashion采访手记”整理自企业财务报表。涉及多货币收入的企业,衡量其业绩变化时均采用固定汇率下的数字。

硬奢:重灾区

过去尤其依赖送礼消费模式的珠宝和腕表硬奢领域受国内持续反腐的影响深重,再加上内地经济增长放缓、财政紧缩的影响和香港旅游业及其零售环境的严峻,硬奢在中国的生意变得尤其“艰难”,相对而言,中高档价位的产品销售较为稳定。

以硬奢业务为主,旗下拥有卡地亚、梵克雅宝、伯爵、江诗丹顿等一票珠宝、腕表大牌的历峰集团、周大福、周生生、拥有丰富名表销售网络的亨得利等上市公司都在2015年上半年经历业绩的大幅下滑,香港和澳门的情况尤为惨淡,根据香港政府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香港的珠宝、钟表及名贵礼品零售同比双位数下跌。

 

周大福上半年业绩一览

时尚奢侈品(服装、箱包及鞋履):“旧人”哭来新人“笑”

在这一领域,送礼消费褪去后的个人消费还有一定的潜力。只是国内时尚消费者在这几年的变化非常迅速,也在经历分化。从业绩也不难看出,大部分过去在这里过度扩张、过度曝光的奢侈品牌在国内普遍遭遇困境,即便是2014年同时期的比较基础已经较低,Tod's、Ferragamo、 Burberry、 Prada等品牌今年上半年在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的业绩继续滑坡。Gucci尽管上半年收获增长,但这更多是其打折处理上任创意总监留下的产品所带来的。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簇拥在国外购买使得中国境内的销售承受更大的压力,平衡全球奢侈品价格的进程和效果尚未显现。雪上加霜的是,过去大牌们利润率最高和销售占比较大的香港地区正在告急,大部分奢侈品牌都在财报中表达了香港地区销售的糟糕和恶化情况,放弃香港还是拯救?如何拯救是摆在奢侈品牌眼前的一道难题。而香港流失的那部分销售会流向内地吗,也许它更多地流向了日本、韩国。

 

然而,一些过去不那么被大众所知的品牌正在成为这里时尚小伙伴们的新宠,LVMH称Fendi大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YSL、Jimmy Choo、Versace业绩也都大涨。但值得警惕的是,这里的消费者变化迅速,过去被视为低调、小众的Bottega Veneta成为当时人们的新宠,没多久后的今天它也难逃业绩下滑。对于势头正好的新兴品牌,要尤其注意切莫过度曝光并控制扩张速度。

 

以Michael Kors、Coach为代表的轻奢尽管在北美大本营遭遇业绩的大幅放缓和滑坡,但它们在国内依然保有增长,但也在趋缓。Kate Spade在砍掉副线重整后,将亚洲作为重点扩张的区域之一。只是下有快时尚(和它们也在向上延伸的’野心')、上有奢侈大牌延展越多的enry level,轻奢靠什么在国内持续高增长?这是它们要自问的。

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爱马仕,到看似变化“莫测”的时尚圈和消费者,我们可以总结的是,那些始终能保有品牌价值、能与时俱进地创新、持续投入产品、服务及体验的奢侈品牌才能在国内持续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快时尚:喜讯连连

相比,时尚低价、更新迅速的快时尚在国内持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连高端购物中心都不得不调整座次,将快时尚品牌排到一楼与奢侈大牌做邻居,以此来带动整个购物中心的人流与人气。上半年优衣库、H&M都在大中华地区取得高位的增长。

 

其中优衣库的增长更是强劲,而这个过去更多被视为以基本款、面料著称的日本公司近来更是频繁发力时尚,除了与迪士尼展开长期深度的时尚合作,其与巴黎时装品牌Lemaire合作推出简约、优雅风系列以及与时尚偶像、法国超模Ines de la Fressange联名设计的复古风秋冬系列都将在不久之后全面推出。

 

好看的产品+好的面料+好的价格,不得不说这实在很符合眼下追求品质又注重性价比的国内消费者。

时尚运动品牌:走出低谷

在越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引领下,就连过去深受高库存、业绩下滑困扰的国内运动品牌都纷纷走出低谷,在上半年都收获高个位数、双位数的业绩增长。

国外劲敌也要在这里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开云集团旗下一度总是难逃颓势的Puma及所在的运动和生活方式部门今年上半年在亚太区的销售也获得高个位数8%的增长。耐克3月-5月在大中华地区销售大涨18%,2014年12月-2015年2月该数字同样为18%。在美国迅速兴起的Under Armour则接下来也要在中国直面耐克,将中国作为其最集中的目标。

 

儿童品类零售商:商场的导流利器

该品类的零售商在上半年业绩增加明显,这从国内儿童商业面积的增长也不难看出。根据中商数据,一方面源于85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父母更加注重品牌,同时也因为购物中心更加注重儿童业态的比例,从而吸引了更多儿童品牌的目标人群,现在国内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商业面积达916.1万平方米,占比15%,成为吸金热门。

像是Lego(乐高)集团,上半年在其全球所有市场都取得了双位数的增幅,尤以亚洲市场增速最快。中国企业好孩子上半年收益大幅增长39.5%。

作者郑爽:“Fashion采访手记”主创、主流媒体时尚专栏作者,腾讯财经智库成员。记录时尚、奢侈品行业多年,并继续记录着。

特别申明:本文属“Fashion采访手记”主创原创,转载请务必向“Fashion采访手记”征询转载事宜,非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历峰集团

295
  • 卡地亚客服证实用户数据遭泄露,涉及全球市场
  • 卡地亚证实部分用户数据遭泄露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爱买的中国人在国内最爱买什么?看完这些数据你就明白了

只听到小伙伴们在日韩、欧洲买买买的消息,那么他们在国内自家门口到底都爱买些什么时尚?哪些品牌正成为他们的新宠?答案在这里。

作者 郑爽

2015年已过大半,时尚、奢侈品行业的大牌们在国内到底卖得怎么样了?只听到小伙伴们在日韩、欧洲买买买的消息,那么他们在国内自家门口到底都爱买些什么时尚?哪些品牌正成为他们的新宠?

在查看了数十家上市公司上半年的财报并做一番梳理后,相信我们都会对这些问题的答案越来越清晰。

注:以下财务数据均由“Fashion采访手记”整理自企业财务报表。涉及多货币收入的企业,衡量其业绩变化时均采用固定汇率下的数字。

硬奢:重灾区

过去尤其依赖送礼消费模式的珠宝和腕表硬奢领域受国内持续反腐的影响深重,再加上内地经济增长放缓、财政紧缩的影响和香港旅游业及其零售环境的严峻,硬奢在中国的生意变得尤其“艰难”,相对而言,中高档价位的产品销售较为稳定。

以硬奢业务为主,旗下拥有卡地亚、梵克雅宝、伯爵、江诗丹顿等一票珠宝、腕表大牌的历峰集团、周大福、周生生、拥有丰富名表销售网络的亨得利等上市公司都在2015年上半年经历业绩的大幅下滑,香港和澳门的情况尤为惨淡,根据香港政府统计数字显示,上半年香港的珠宝、钟表及名贵礼品零售同比双位数下跌。

 

周大福上半年业绩一览

时尚奢侈品(服装、箱包及鞋履):“旧人”哭来新人“笑”

在这一领域,送礼消费褪去后的个人消费还有一定的潜力。只是国内时尚消费者在这几年的变化非常迅速,也在经历分化。从业绩也不难看出,大部分过去在这里过度扩张、过度曝光的奢侈品牌在国内普遍遭遇困境,即便是2014年同时期的比较基础已经较低,Tod's、Ferragamo、 Burberry、 Prada等品牌今年上半年在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的业绩继续滑坡。Gucci尽管上半年收获增长,但这更多是其打折处理上任创意总监留下的产品所带来的。

另一方面,国内消费者簇拥在国外购买使得中国境内的销售承受更大的压力,平衡全球奢侈品价格的进程和效果尚未显现。雪上加霜的是,过去大牌们利润率最高和销售占比较大的香港地区正在告急,大部分奢侈品牌都在财报中表达了香港地区销售的糟糕和恶化情况,放弃香港还是拯救?如何拯救是摆在奢侈品牌眼前的一道难题。而香港流失的那部分销售会流向内地吗,也许它更多地流向了日本、韩国。

 

然而,一些过去不那么被大众所知的品牌正在成为这里时尚小伙伴们的新宠,LVMH称Fendi大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YSL、Jimmy Choo、Versace业绩也都大涨。但值得警惕的是,这里的消费者变化迅速,过去被视为低调、小众的Bottega Veneta成为当时人们的新宠,没多久后的今天它也难逃业绩下滑。对于势头正好的新兴品牌,要尤其注意切莫过度曝光并控制扩张速度。

 

以Michael Kors、Coach为代表的轻奢尽管在北美大本营遭遇业绩的大幅放缓和滑坡,但它们在国内依然保有增长,但也在趋缓。Kate Spade在砍掉副线重整后,将亚洲作为重点扩张的区域之一。只是下有快时尚(和它们也在向上延伸的’野心')、上有奢侈大牌延展越多的enry level,轻奢靠什么在国内持续高增长?这是它们要自问的。

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的爱马仕,到看似变化“莫测”的时尚圈和消费者,我们可以总结的是,那些始终能保有品牌价值、能与时俱进地创新、持续投入产品、服务及体验的奢侈品牌才能在国内持续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快时尚:喜讯连连

相比,时尚低价、更新迅速的快时尚在国内持续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就连高端购物中心都不得不调整座次,将快时尚品牌排到一楼与奢侈大牌做邻居,以此来带动整个购物中心的人流与人气。上半年优衣库、H&M都在大中华地区取得高位的增长。

 

其中优衣库的增长更是强劲,而这个过去更多被视为以基本款、面料著称的日本公司近来更是频繁发力时尚,除了与迪士尼展开长期深度的时尚合作,其与巴黎时装品牌Lemaire合作推出简约、优雅风系列以及与时尚偶像、法国超模Ines de la Fressange联名设计的复古风秋冬系列都将在不久之后全面推出。

 

好看的产品+好的面料+好的价格,不得不说这实在很符合眼下追求品质又注重性价比的国内消费者。

时尚运动品牌:走出低谷

在越加注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引领下,就连过去深受高库存、业绩下滑困扰的国内运动品牌都纷纷走出低谷,在上半年都收获高个位数、双位数的业绩增长。

国外劲敌也要在这里展开新一轮的竞争。开云集团旗下一度总是难逃颓势的Puma及所在的运动和生活方式部门今年上半年在亚太区的销售也获得高个位数8%的增长。耐克3月-5月在大中华地区销售大涨18%,2014年12月-2015年2月该数字同样为18%。在美国迅速兴起的Under Armour则接下来也要在中国直面耐克,将中国作为其最集中的目标。

 

儿童品类零售商:商场的导流利器

该品类的零售商在上半年业绩增加明显,这从国内儿童商业面积的增长也不难看出。根据中商数据,一方面源于85后、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父母更加注重品牌,同时也因为购物中心更加注重儿童业态的比例,从而吸引了更多儿童品牌的目标人群,现在国内购物中心儿童业态商业面积达916.1万平方米,占比15%,成为吸金热门。

像是Lego(乐高)集团,上半年在其全球所有市场都取得了双位数的增幅,尤以亚洲市场增速最快。中国企业好孩子上半年收益大幅增长39.5%。

作者郑爽:“Fashion采访手记”主创、主流媒体时尚专栏作者,腾讯财经智库成员。记录时尚、奢侈品行业多年,并继续记录着。

特别申明:本文属“Fashion采访手记”主创原创,转载请务必向“Fashion采访手记”征询转载事宜,非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