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约翰逊赢得大选,英国脱欧大幕即将落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约翰逊赢得大选,英国脱欧大幕即将落下

在650个议席中,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取得大胜,获得362席,增加了47席。而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惨败,获得203席,减少了59个席位。

文|常成

责编|马蓉蓉

12月13日,首次在圣诞月举行的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俗称“英国大选”)结束,结果并未出现选举前公众所设想的焦灼:在650个议席中,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取得大胜,获得362席,增加了47席。而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惨败,获得203席,减少了59个席位。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苏格兰地区的59个席位中,有48个席位被苏格兰民族党获得。保守党是坚定的脱欧派,苏格兰民族党则公开表示要留在欧盟内,不惜以苏格兰独立相威胁。 

不同的竞选纲领 

英国选民普遍更关注候选人的政党属性,而非候选人的个人品性,大选的结果往往会表达民众对各政党竞选纲领的态度。

11月,工党领袖科尔宾提出的竞选纲领包括重新与欧盟讨论脱欧协议,并在6个月内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显然很多英国民众对这一政策并不认同。从2016年的脱欧公投距今已有3年之久,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已经让前首相特雷莎·梅下台,并使得时任下议院议长伯考用不同的声调大喊“秩序”而成为世界级“网红”。英国民众普遍希望这场脱欧闹剧尽快终结。

科尔宾提出的政策还包括提高富人税和企业税、国有化、减免大学生的学费、增加民生支出等。首先,富人的避税能力都很强,富人税能否落实是个问题;增加民生支出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开支和税收;国有化和企业税也不利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损害经济的发展。

鲍里斯·约翰逊的策略则干脆得多,他承诺一旦当选,就会在圣诞节前把脱欧协议提交议会讨论。由于保守党已经在下议院占据绝对多数,英国脱欧几成定局。当然,为了讨好选民,他的竞选纲领也包括扩大民生投入,但是他强调,如果保守党获胜他出任首相后,将会将减轻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与工党明显不同。

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苏格兰地区的大部分选民投票支持留在欧盟内部,这是苏格兰民族党的民意基础。2014年9月,苏格兰举行了独立公投,结果显示超过55%的苏格兰人愿意留在英国,但那是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鲍里斯·约翰逊已明确表示反对举行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可以预料,未来的英国下议院还会因这个问题争吵不休。

苏格兰人的独立倾向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苏格兰本是个独立的国家,历史上与英格兰发生过多次战争。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个妻子凯瑟琳曾率领英格兰军队斩杀了1万多名苏格兰士兵,这是苏格兰人心头的痛。著名电影《勇敢的心》和《猜火车》对苏格兰人的民族情绪都有所表现。 

历史上的脱欧 

为何英国执意脱欧?事实上,英国人对于欧洲大陆从来都是貌合神离。

在英国历史上发生过另一次重要的“脱欧”事件,也能说明问题。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坚持和皇后凯瑟琳离婚,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离婚需要得到罗马教皇的批准才可以生效,但是教皇拒绝了他的请求。亨利八世一气之下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成立英国国教,任命自己为英国国教的最高首脑。

这场离婚官司还有深刻的经济和法律原因。当时的教会掌握大量的土地,土地会产生经济收益。脱离罗马教廷以后,亨利八世将英格兰560家修道院全部查禁,土地收归王室所有,教会拥有的金银器也全部卖掉。在法律层面上,宗教法庭的秘密审判制被取消,实行英格兰人更熟悉和接受的陪审团制。

因为亨利八世后来把将近一半的教会土地又卖给了私人,使得英格兰中上层人士的财富得到增加,所以英格兰民众对国王的做法表示支持。英国国教虽然继承了罗马天主教的很多教规和礼仪,但是拒绝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和罗马教会划清了界限,也就和其他欧洲国家划清了界限。 

英国人的性格 

历史上,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所以在文化上相当自负,也常和其他国家发生争执。比如,英国人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现代小说的鼻祖,而欧陆国家普遍认为《堂·吉诃德》的成就更高;英国人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而托尔斯泰则认为莎士比亚不仅不是什么天才,甚至连个普通作家都算不上。他认为莎翁的戏剧做作、愚蠢、莫名其妙,阅读莎士比亚只让他感到“反感和厌倦”;英国人以简·奥斯汀为傲,而马克·吐温则宣称,“一个没有简·奥斯汀小说的图书馆就是一个好的图书馆”。

英国人看似彬彬有礼,但时时处处都在和别人保持距离。英国地理上与欧洲大陆被一条海峡隔开,加上英国独特的历史,所以很多英国人对欧洲事务并不热心,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在他们眼中,英国是英国,欧洲是欧洲。例如,二战结束以后,英国长期由工党执政,推行了福利住房、铁路国有化、医疗几乎免费的国民健康服务(NHS)等“社会主义政策”,在西方国家中显得很不寻常,但又有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国人习惯于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英国人有悠久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传统,他们普遍重视个人生活,认为合群不算什么美德。英国某媒体在2018年年底曾经做过调查,当时的英国有7000多个家庭还在使用黑白电视机,而且其中的1000多户在伦敦。因为在英国看电视要交电视税,黑白电视1年交50英镑,彩色电视要交150英镑。再者他们也喜欢黑白电视的感觉,所以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喜好。

这样的性格在脱欧问题上也有所体现,英国留在欧盟内需要每年缴纳650多亿英镑的费用,因为欧盟内部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那些比较贫穷国家的人到英国找工作,影响了英国人的就业机会,如此种种弊病,那还是退出的好。 

欧盟本身有问题 

事实上,除了英国自身原因,欧盟本身也有问题。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的背景是美苏冷战。二战结束后,欧洲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战场。苏联对东欧国家的干涉十分粗暴,不惜动用武力。虽然美国人总体上支持欧洲的民主和资本主义制度,但有时候态度捉摸不定。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并没有支持英法和以色列。抱团取暖成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共同意愿。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威胁不复存在,东欧国家变色,纷纷加入了欧盟,欧盟的外部环境得到缓和,而这导致了欧盟的另一面——向心力不足。加之各国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仅官方语言就有24种之多,在处理难民危机、经济问题、反恐等问题上经常无法取得一致。可以说,各国内部反对欧盟的声音一直存在。

欧洲是否应该统一,和能否统一一直是个开放性话题。在文化上,欧洲很多国家有文字和法律的历史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因此罗马帝国的荣光一直以来被很多欧洲人怀念。1957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就是在罗马签署的。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欧洲的统一。

近代以后,天主教会的控制力瓦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多次发生残酷的战争,因此有人一直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1713年,法国人圣·皮埃尔最早提出了建立“欧洲联邦”的设想。哲学家卢梭、边沁、康德,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等都讨论过欧洲联合的话题。拿破仑梦想以武力统一欧洲,建立“欧洲合众国”,但归于失败。拿破仑的失败说明,欧洲的联合和统一,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此次约翰逊赢得大选,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中获得多数票,彻底在政治层面了摆脱了少数政府的掣肘,让“脱欧”的不确定性消失。这意味着,未来英国脱欧将驶入快车道,兜兜转转三年之久的英国脱欧大剧终将迎来落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约翰逊赢得大选,英国脱欧大幕即将落下

在650个议席中,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取得大胜,获得362席,增加了47席。而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惨败,获得203席,减少了59个席位。

文|常成

责编|马蓉蓉

12月13日,首次在圣诞月举行的英国议会下院选举(俗称“英国大选”)结束,结果并未出现选举前公众所设想的焦灼:在650个议席中,鲍里斯·约翰逊领导的保守党取得大胜,获得362席,增加了47席。而科尔宾领导的工党惨败,获得203席,减少了59个席位。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结果是,苏格兰地区的59个席位中,有48个席位被苏格兰民族党获得。保守党是坚定的脱欧派,苏格兰民族党则公开表示要留在欧盟内,不惜以苏格兰独立相威胁。 

不同的竞选纲领 

英国选民普遍更关注候选人的政党属性,而非候选人的个人品性,大选的结果往往会表达民众对各政党竞选纲领的态度。

11月,工党领袖科尔宾提出的竞选纲领包括重新与欧盟讨论脱欧协议,并在6个月内举行第二次脱欧公投。显然很多英国民众对这一政策并不认同。从2016年的脱欧公投距今已有3年之久,这场旷日持久的争端已经让前首相特雷莎·梅下台,并使得时任下议院议长伯考用不同的声调大喊“秩序”而成为世界级“网红”。英国民众普遍希望这场脱欧闹剧尽快终结。

科尔宾提出的政策还包括提高富人税和企业税、国有化、减免大学生的学费、增加民生支出等。首先,富人的避税能力都很强,富人税能否落实是个问题;增加民生支出不可避免地会增加开支和税收;国有化和企业税也不利于企业的创新能力,从而损害经济的发展。

鲍里斯·约翰逊的策略则干脆得多,他承诺一旦当选,就会在圣诞节前把脱欧协议提交议会讨论。由于保守党已经在下议院占据绝对多数,英国脱欧几成定局。当然,为了讨好选民,他的竞选纲领也包括扩大民生投入,但是他强调,如果保守党获胜他出任首相后,将会将减轻小企业的税收负担——这与工党明显不同。

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苏格兰地区的大部分选民投票支持留在欧盟内部,这是苏格兰民族党的民意基础。2014年9月,苏格兰举行了独立公投,结果显示超过55%的苏格兰人愿意留在英国,但那是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前。鲍里斯·约翰逊已明确表示反对举行第二次苏格兰独立公投。可以预料,未来的英国下议院还会因这个问题争吵不休。

苏格兰人的独立倾向有悠久的历史渊源。苏格兰本是个独立的国家,历史上与英格兰发生过多次战争。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的第一个妻子凯瑟琳曾率领英格兰军队斩杀了1万多名苏格兰士兵,这是苏格兰人心头的痛。著名电影《勇敢的心》和《猜火车》对苏格兰人的民族情绪都有所表现。 

历史上的脱欧 

为何英国执意脱欧?事实上,英国人对于欧洲大陆从来都是貌合神离。

在英国历史上发生过另一次重要的“脱欧”事件,也能说明问题。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坚持和皇后凯瑟琳离婚,在当时的环境下,他的离婚需要得到罗马教皇的批准才可以生效,但是教皇拒绝了他的请求。亨利八世一气之下脱离了罗马天主教会,成立英国国教,任命自己为英国国教的最高首脑。

这场离婚官司还有深刻的经济和法律原因。当时的教会掌握大量的土地,土地会产生经济收益。脱离罗马教廷以后,亨利八世将英格兰560家修道院全部查禁,土地收归王室所有,教会拥有的金银器也全部卖掉。在法律层面上,宗教法庭的秘密审判制被取消,实行英格兰人更熟悉和接受的陪审团制。

因为亨利八世后来把将近一半的教会土地又卖给了私人,使得英格兰中上层人士的财富得到增加,所以英格兰民众对国王的做法表示支持。英国国教虽然继承了罗马天主教的很多教规和礼仪,但是拒绝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而和罗马教会划清了界限,也就和其他欧洲国家划清了界限。 

英国人的性格 

历史上,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率先完成了工业化,后来成了赫赫有名的“日不落帝国”,所以在文化上相当自负,也常和其他国家发生争执。比如,英国人认为《鲁滨逊漂流记》是现代小说的鼻祖,而欧陆国家普遍认为《堂·吉诃德》的成就更高;英国人对莎士比亚推崇备至,而托尔斯泰则认为莎士比亚不仅不是什么天才,甚至连个普通作家都算不上。他认为莎翁的戏剧做作、愚蠢、莫名其妙,阅读莎士比亚只让他感到“反感和厌倦”;英国人以简·奥斯汀为傲,而马克·吐温则宣称,“一个没有简·奥斯汀小说的图书馆就是一个好的图书馆”。

英国人看似彬彬有礼,但时时处处都在和别人保持距离。英国地理上与欧洲大陆被一条海峡隔开,加上英国独特的历史,所以很多英国人对欧洲事务并不热心,甚至不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在他们眼中,英国是英国,欧洲是欧洲。例如,二战结束以后,英国长期由工党执政,推行了福利住房、铁路国有化、医疗几乎免费的国民健康服务(NHS)等“社会主义政策”,在西方国家中显得很不寻常,但又有别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英国人习惯于选择自己的道路,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英国人有悠久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传统,他们普遍重视个人生活,认为合群不算什么美德。英国某媒体在2018年年底曾经做过调查,当时的英国有7000多个家庭还在使用黑白电视机,而且其中的1000多户在伦敦。因为在英国看电视要交电视税,黑白电视1年交50英镑,彩色电视要交150英镑。再者他们也喜欢黑白电视的感觉,所以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喜好。

这样的性格在脱欧问题上也有所体现,英国留在欧盟内需要每年缴纳650多亿英镑的费用,因为欧盟内部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那些比较贫穷国家的人到英国找工作,影响了英国人的就业机会,如此种种弊病,那还是退出的好。 

欧盟本身有问题 

事实上,除了英国自身原因,欧盟本身也有问题。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的背景是美苏冷战。二战结束后,欧洲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的战场。苏联对东欧国家的干涉十分粗暴,不惜动用武力。虽然美国人总体上支持欧洲的民主和资本主义制度,但有时候态度捉摸不定。在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国并没有支持英法和以色列。抱团取暖成了很多欧洲国家的共同意愿。

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苏联的威胁不复存在,东欧国家变色,纷纷加入了欧盟,欧盟的外部环境得到缓和,而这导致了欧盟的另一面——向心力不足。加之各国经济水平差异较大,仅官方语言就有24种之多,在处理难民危机、经济问题、反恐等问题上经常无法取得一致。可以说,各国内部反对欧盟的声音一直存在。

欧洲是否应该统一,和能否统一一直是个开放性话题。在文化上,欧洲很多国家有文字和法律的历史是从罗马帝国开始的,因此罗马帝国的荣光一直以来被很多欧洲人怀念。1957年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就是在罗马签署的。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欧洲的统一。

近代以后,天主教会的控制力瓦解,欧洲民族国家兴起,多次发生残酷的战争,因此有人一直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1713年,法国人圣·皮埃尔最早提出了建立“欧洲联邦”的设想。哲学家卢梭、边沁、康德,文学家维克多·雨果等都讨论过欧洲联合的话题。拿破仑梦想以武力统一欧洲,建立“欧洲合众国”,但归于失败。拿破仑的失败说明,欧洲的联合和统一,从来就不是件容易的事。

此次约翰逊赢得大选,保守党在议会下院中获得多数票,彻底在政治层面了摆脱了少数政府的掣肘,让“脱欧”的不确定性消失。这意味着,未来英国脱欧将驶入快车道,兜兜转转三年之久的英国脱欧大剧终将迎来落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