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思变⑥ | 威海:走向精致城市的蝶变之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思变⑥ | 威海:走向精致城市的蝶变之路

如今的山东威海以精致为核心,细化城市发展方向,高标准提升了城市内涵。

文 | 董柳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威海视察,为威海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精致,是威海向大众展示的一张简洁的新名片。地理位置赋予威海宜居的生态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今的威海以精致为核心,细化城市发展方向,高标准提升了城市内涵。

在逐渐的打磨下,精致城市的“威海样板”已然成形。以民生幸福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威海的城市蝶变之路一往无前,走的格外漂亮。

精雕细刻,城市品牌建设“特”而“美”

剖析生态、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定位,展示城市风貌,城市品牌成为衡量城市定位建设的最好标杆。在11月公布的2019年品牌城市榜单中,山东共8市上榜,威海排在山东的第2位,全国的第19位。

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在2019年跨国领导人峰会选择威海路演专场上这样介绍威海:“威海是一个很有特色,也很美的城市。聚焦精致城市建设,就抓住了威海发展的命脉和根本。”“特”而“美”,是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关键词。

威海的城市面积并不大,向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的目标努力,向精致精细精美、生态宜居的方面努力,对威海来说这是建设精致城市的首要任务。

对此,威海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全域一体化发展,对城市建设进行精雕细刻。今年以来,在道路、绿化、管网、亮化等多项精致城市工程上,威海实施高标准建设,积极解决城建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精致城市也体现在威海的细节化建设当中。以社区为切入口,威海多个区域深入开展精致社区创建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城区品质。

在今年的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威海再次上榜,并位列第四。地理优势为威海带来了优秀的生态环境,尤其在今年,威海针对乡村的生态建设着力推进,“五化”“七改”“四清”工作正在扎实推进。结合古村古韵、渔村渔家、山海情怀、特色农业等文化元素,2018年以来市、区市、乡镇三级联动,集中打造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以生态带动产业的转型发展,乡村活力不断被激发。

不仅仅做足“面子工程”,在打造精致城市建设上,威海走向了高质量、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以民生幸福为目标,威海正大力推广文化建设,文化正与市民的日常生活逐渐融合。据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今年一年间,市图书馆、市群艺馆相继投入使用,27座城市书房,884个农村小戏台、228个数字农家书屋遍布全市各地。98万册图书借阅量和3200多场次“送戏下乡”证明,文化之风已在全市盛行。

向海而兴,加速产业集群

12月16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首批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威海有4个项目入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威海已经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带动各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兵之一。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威海与其他海滨城市一样,获得了大海的馈赠。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以海洋生物制造、海洋休闲渔业、滨海旅游开发等各个领域为核心,海洋产业成为威海的王牌产业,带动了威海的经济发展。

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威海把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的任务目标。坚持“五个导向”,实施“5+2+2”海洋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推进37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和143个产业项目建设,威海不断促成项目的签约落实,以此来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年初,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海洋经济强区建设实施意见》,开发区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不仅如此,威海的各产业都在全面开花。王鲁明公开表示:“一大批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三年内要培育出1个千亿级企业、11个百亿级企业、21个50亿级企业和一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为了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现在,威海已经形成了“1+4+N”的创新格局,旨在将威海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区域协同创新高地。围绕威海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产业也因此集聚、融合。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威海也在积极拓展新兴产业。不管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壮大,还是依托山东省大健康产业战略下,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威海不断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成为新旧动能转换源源不断的动力。

沿海的位置也让威海兼具对外开放的使命。在欢迎外企入驻威海,积极开展“双招双引”的同时,综合威海市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保税等政策的扶持,威海乘“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定点山东,深耕日韩为中心,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据统计,截止今年十月,威海市新设立外资项目222个,同比增长26.14%;1—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1064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75.2亿元,增长27.6%;跨境电商零售出口11.2亿元,增长56.4%。

拥抱夜经济,威海消费逐渐立体化

早在十几年前,威海提出了“晚间休闲经济”,并按照计划认真实施。如今,山东的夜经济不断升温,已成为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威海而言,《威海市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的发布为城市带来了夜经济的再次升级。构建夜间经济“点、线、面”立体消费体系,威海的消费结构逐渐立体化,夜经济也成为了威海新经济结构建设,城市品质升级的主力之一。

据了解,以环翠区环翠楼中轴休闲体验街区和环翠区栖霞街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威海计划建设10处以上具有城市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动13处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以夜经济带动“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

因地制宜,威海通过开展积极丰富的活动点亮夜经济,带动市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由此来激发消费产业的新动能。为迎合大众需求,威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亲民的夜消费产品。

以“夜游、夜品、夜购、夜娱、夜学和夜赛”为主题,除了欣赏夜晚的海景,用赛事活动、灯光秀、文艺汇演等活动吸引游客,积极建设不打烊商超、美食街和图书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威海的夜经济活动充满了活力。

夜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建设。要将威海建设成“不夜城”,让夜经济发展实力与白天齐头并进,夜间的城市设施建设也要加大力度。在丰富夜间经济载体的同时,威海治理完善与夜经济相关的配套设施,在户外照明、交通疏通、市民居住环境规划等方面着力完善。

对于威海而言,幸福的夜经济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面向市民,提供轻松生活的条件,打造现代丰富的一条龙服务业态上,将其与旅游相结合,面向游客,威海逐渐涌现了一批富含城市特色的夜间旅游项目。

越来越多的威海景区和旅游产业针对夜消费开展系列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的大型文化演艺活动,已经走过六个年头的“侨乡号”夜游威海湾项目,再或者是新兴的海洋乐园景区“夜宿”、沙雕灯光秀、沙滩音乐节等,夜经济的出现充分利用了夜晚威海的文旅资源,文化和旅游的消费质量也得以提升。

高颜值、深内涵,精品旅游不断发力

《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中提到,威海将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指引,成为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示范基地。

精品旅游是威海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力点。

   3个山体森林公园、4条河流湿地,59处品质优良的沙滩,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优良等级,这些种种都是威海作为高颜值的旅游城市的最好印证,也让威海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以高颜值的自然风景为依托,威海正逐渐深化精品旅游的内涵。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之一的“医养健康产业”,在今年更是与文旅产业紧密相连。得益于宜居的生态,威海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健康基因”。

根据《威海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威海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等方案的制定实施,威海正将康养旅游发展融入全市千亿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以康养旅游为推手,带动产业聚集,威海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体系逐渐完善,并成为了全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佐证。据了解,争取到2022年,威海医养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达16%。

开发冬季旅游也是威海打造全域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与山东省冬季旅游普遍冷淡的现象截然相反,冬季依旧是威海的旅游旺季。

早在今年4月25的威海旅游精品座谈会上,王鲁明强调,冬季旅游要做足“冬季不淡“的文章。在今年,威海重点推广“观天鹅、泡温泉、赏雪景、品美食”等冬季特色旅游产品,以优美的冬季自然风景吸引大众来到威海,用丰富的冬季旅游活动建设留住游客。

“37.5°表白圣地 情暖威海”,这是威海开展冬季旅游推介会要打响的品牌。以爱的幸福温度37.5°和冬季威海IP大天鹅为依托,五大表白主题产品、6条表白旅游线路和37个表白打卡点,威海欢迎全省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感知幸福的温度。

37.5度,这是威海的纬度,也是人类在幸福状态下感知的温度,威海的冬季旅游以此为灵感,被赋予了浪漫的气息。“表白打卡胜地”的网红定位一经推广,威海的旅游形象也因此而转变。如今,威海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将文化、风景与旅游完美融合,并充满人情味的文旅之路,颠覆了传统推介形式,以全新的主题和流行的创意让游客眼前一亮。

后续威海将通过加大营销力度和产品建设,让更多的人来到威海,表达心中所想,感知幸福的温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思变⑥ | 威海:走向精致城市的蝶变之路

如今的山东威海以精致为核心,细化城市发展方向,高标准提升了城市内涵。

文 | 董柳

“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发展。“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东威海视察,为威海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精致,是威海向大众展示的一张简洁的新名片。地理位置赋予威海宜居的生态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如今的威海以精致为核心,细化城市发展方向,高标准提升了城市内涵。

在逐渐的打磨下,精致城市的“威海样板”已然成形。以民生幸福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威海的城市蝶变之路一往无前,走的格外漂亮。

精雕细刻,城市品牌建设“特”而“美”

剖析生态、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定位,展示城市风貌,城市品牌成为衡量城市定位建设的最好标杆。在11月公布的2019年品牌城市榜单中,山东共8市上榜,威海排在山东的第2位,全国的第19位。

威海市委书记王鲁明在2019年跨国领导人峰会选择威海路演专场上这样介绍威海:“威海是一个很有特色,也很美的城市。聚焦精致城市建设,就抓住了威海发展的命脉和根本。”“特”而“美”,是建设“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关键词。

威海的城市面积并不大,向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强的目标努力,向精致精细精美、生态宜居的方面努力,对威海来说这是建设精致城市的首要任务。

对此,威海坚持规划先行、城乡统筹,全域一体化发展,对城市建设进行精雕细刻。今年以来,在道路、绿化、管网、亮化等多项精致城市工程上,威海实施高标准建设,积极解决城建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城市环境不断提升。精致城市也体现在威海的细节化建设当中。以社区为切入口,威海多个区域深入开展精致社区创建工作,通过以点带面提升城区品质。

在今年的中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威海再次上榜,并位列第四。地理优势为威海带来了优秀的生态环境,尤其在今年,威海针对乡村的生态建设着力推进,“五化”“七改”“四清”工作正在扎实推进。结合古村古韵、渔村渔家、山海情怀、特色农业等文化元素,2018年以来市、区市、乡镇三级联动,集中打造80个乡村振兴样板片区,以生态带动产业的转型发展,乡村活力不断被激发。

不仅仅做足“面子工程”,在打造精致城市建设上,威海走向了高质量、有内涵、有品质、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以民生幸福为目标,威海正大力推广文化建设,文化正与市民的日常生活逐渐融合。据威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今年一年间,市图书馆、市群艺馆相继投入使用,27座城市书房,884个农村小戏台、228个数字农家书屋遍布全市各地。98万册图书借阅量和3200多场次“送戏下乡”证明,文化之风已在全市盛行。

向海而兴,加速产业集群

12月16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了首批山东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名单,其中威海有4个项目入围。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威海已经成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带动各产业向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兵之一。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威海与其他海滨城市一样,获得了大海的馈赠。以建设海洋强市为目标,以海洋生物制造、海洋休闲渔业、滨海旅游开发等各个领域为核心,海洋产业成为威海的王牌产业,带动了威海的经济发展。

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威海把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点的任务目标。坚持“五个导向”,实施“5+2+2”海洋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推进37个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和143个产业项目建设,威海不断促成项目的签约落实,以此来壮大海洋发展新动能,建设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年初,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台《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海洋经济强区建设实施意见》,开发区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海洋经济强区。 

不仅如此,威海的各产业都在全面开花。王鲁明公开表示:“一大批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产业正在迅速崛起,三年内要培育出1个千亿级企业、11个百亿级企业、21个50亿级企业和一批瞪羚企业、隐形冠军企业。”

为了助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现在,威海已经形成了“1+4+N”的创新格局,旨在将威海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区域协同创新高地。围绕威海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重点领域,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产业也因此集聚、融合。

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威海也在积极拓展新兴产业。不管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壮大,还是依托山东省大健康产业战略下,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威海不断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也成为新旧动能转换源源不断的动力。

沿海的位置也让威海兼具对外开放的使命。在欢迎外企入驻威海,积极开展“双招双引”的同时,综合威海市的区位优势和综合保税等政策的扶持,威海乘“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定点山东,深耕日韩为中心,积极开展对外贸易。

据统计,截止今年十月,威海市新设立外资项目222个,同比增长26.14%;1—9月,全市实现进出口1064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175.2亿元,增长27.6%;跨境电商零售出口11.2亿元,增长56.4%。

拥抱夜经济,威海消费逐渐立体化

早在十几年前,威海提出了“晚间休闲经济”,并按照计划认真实施。如今,山东的夜经济不断升温,已成为消费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新方向。对于威海而言,《威海市发展夜间经济实施方案》的发布为城市带来了夜经济的再次升级。构建夜间经济“点、线、面”立体消费体系,威海的消费结构逐渐立体化,夜经济也成为了威海新经济结构建设,城市品质升级的主力之一。

据了解,以环翠区环翠楼中轴休闲体验街区和环翠区栖霞街特色商业街区为核心,威海计划建设10处以上具有城市特色的夜间消费集聚区,推动13处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以夜经济带动“商旅、商文、商娱、商体”相融合。

因地制宜,威海通过开展积极丰富的活动点亮夜经济,带动市民的消费结构升级,由此来激发消费产业的新动能。为迎合大众需求,威海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亲民的夜消费产品。

以“夜游、夜品、夜购、夜娱、夜学和夜赛”为主题,除了欣赏夜晚的海景,用赛事活动、灯光秀、文艺汇演等活动吸引游客,积极建设不打烊商超、美食街和图书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威海的夜经济活动充满了活力。

夜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建设。要将威海建设成“不夜城”,让夜经济发展实力与白天齐头并进,夜间的城市设施建设也要加大力度。在丰富夜间经济载体的同时,威海治理完善与夜经济相关的配套设施,在户外照明、交通疏通、市民居住环境规划等方面着力完善。

对于威海而言,幸福的夜经济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面向市民,提供轻松生活的条件,打造现代丰富的一条龙服务业态上,将其与旅游相结合,面向游客,威海逐渐涌现了一批富含城市特色的夜间旅游项目。

越来越多的威海景区和旅游产业针对夜消费开展系列项目。不断推陈出新的大型文化演艺活动,已经走过六个年头的“侨乡号”夜游威海湾项目,再或者是新兴的海洋乐园景区“夜宿”、沙雕灯光秀、沙滩音乐节等,夜经济的出现充分利用了夜晚威海的文旅资源,文化和旅游的消费质量也得以提升。

高颜值、深内涵,精品旅游不断发力

《山东省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5年)》中提到,威海将以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指引,成为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示范基地。

精品旅游是威海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力点。

   3个山体森林公园、4条河流湿地,59处品质优良的沙滩,空气质量常年达到优良等级,这些种种都是威海作为高颜值的旅游城市的最好印证,也让威海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殊荣。

以高颜值的自然风景为依托,威海正逐渐深化精品旅游的内涵。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之一的“医养健康产业”,在今年更是与文旅产业紧密相连。得益于宜居的生态,威海为文旅产业注入了“健康基因”。

根据《威海市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威海市医养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等方案的制定实施,威海正将康养旅游发展融入全市千亿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发展。以康养旅游为推手,带动产业聚集,威海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体系逐渐完善,并成为了全市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佐证。据了解,争取到2022年,威海医养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突破800亿元,占GDP比重达16%。

开发冬季旅游也是威海打造全域旅游产业的重要一环。与山东省冬季旅游普遍冷淡的现象截然相反,冬季依旧是威海的旅游旺季。

早在今年4月25的威海旅游精品座谈会上,王鲁明强调,冬季旅游要做足“冬季不淡“的文章。在今年,威海重点推广“观天鹅、泡温泉、赏雪景、品美食”等冬季特色旅游产品,以优美的冬季自然风景吸引大众来到威海,用丰富的冬季旅游活动建设留住游客。

“37.5°表白圣地 情暖威海”,这是威海开展冬季旅游推介会要打响的品牌。以爱的幸福温度37.5°和冬季威海IP大天鹅为依托,五大表白主题产品、6条表白旅游线路和37个表白打卡点,威海欢迎全省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这里,感知幸福的温度。

37.5度,这是威海的纬度,也是人类在幸福状态下感知的温度,威海的冬季旅游以此为灵感,被赋予了浪漫的气息。“表白打卡胜地”的网红定位一经推广,威海的旅游形象也因此而转变。如今,威海已经找到了一条可以将文化、风景与旅游完美融合,并充满人情味的文旅之路,颠覆了传统推介形式,以全新的主题和流行的创意让游客眼前一亮。

后续威海将通过加大营销力度和产品建设,让更多的人来到威海,表达心中所想,感知幸福的温度。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