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滇池作伴,公园为邻,高品质人居生活由此开启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滇池作伴,公园为邻,高品质人居生活由此开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国人对山水大境居住环境的情节从未改变。临湖而居,择水而憩,已然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居方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国人对山水大境居住环境的情节从未改变。临湖而居,择水而憩,已然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居方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昆明亦不例外,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始终也离不开一方“水”。上世纪90年代,昆明人择水而居的情愫开启了“翠湖时代”,当时整个昆明城市的布局都是围绕着翠湖展开的;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品质人居提出了新的要求,3.3亿平方米的滇池水域成了新的城市精神寄托,“滇池时代”就此开启。

环滇时代大风向下,大渔片区发展提速

随着城市整体向南的大风向,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新的开发建设者的到来,滇池的东岸、南岸等区域的开发节奏在近年来显著加快。尤其是当海埂与三个半岛片区的土地资源逐渐告紧,大渔等相关片区开始快速崛起。

大渔片区位于滇池东岸,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4.7公里,北起七星山南部山体边缘,东至大渔乡月角塘的乡域边界,西临滇池,拥有着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片区距离昆明新的市级行政中心约6公里,可近享呈贡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

依照规划,大渔片区将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多板块规划”的功能结构:一心为大渔之眼公园为核心景观,一带即围绕环湖生态绿化景观带,两轴是以渔浦路(主轴)和古滇路(次轴)为产业发展轴,多板块则包含主题文化游乐区、影视文化主题区、特色商业区、影视产业配套区、居住公服配套区等各大功能片区。

配合这一规划大方向,片区多个层面的配套设施均处在不断完善升级中。交通方面,大渔互通式立交的通车,打通了大渔片区的交通节点。而从官南大道会展片区至呈贡大渔片区的城市主干道的投入建设,将会在未来大大缩短主城与呈贡间的距离,也进一步优化片区的路面交通条件。

规划中的地铁9号线与南北快线,将大实现片区与主城各区间的快速转换;而环湖观光有轨电车则可连接主城、呈贡、晋宁三大区域。由于毗邻滇池,大渔码头的建成将从水路连通海埂与大渔两区,有效实现两地旅游等资源的互通与协同发展。水陆两线以及地上地下交通规划建设的整体推进,无疑将使大渔片区以多样性的方式与城市各区形成密切联系。

商业方面,大渔片区近年来引入了冠江集团大渔旅游文化综合体、碧桂园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等品牌项目;片区内还同时规划有滇池之滨东南亚南亚商品购物街、大渔之眼精品美食城等集公园、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整个片区未来将形成立足文化旅游业的浓厚商业氛围。

文体教育方面,根据实际需要,片区规划了20余所优质资源配套,以充分满足未来居住家庭的教育需求。其同时斥资约9亿元,计划打造一个昆明市新文体中心,构建融合城市文化、体育、休闲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文化体育综合体。

不难发现,随着各方面高品质配套设施的完善,大渔片区正逐步成为未来昆明集旅游、商业、文化、康养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一大国际生态休闲片区代表。

房企加速布局滇池畔,带动人居水准升级

与其他的城市片区相比较,大渔片区最为突出的特征无疑是其亲水的环境特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气候、生态、动植物资源等优势。

以捞鱼河湿地公园为例,这一远期规划中占地面积将达11000亩的公园,湿地率高达75%,被称为“滇海之肺”。其内部有超过80%的空间被生态植被所覆盖,800亩水杉蕴藏15倍于城区的负氧离子,290种湿地植物、161种鱼类、30000只候鸟与人类共建天然生态圈层。

捞鱼河湿地公园的中山杉、亲水环境、优良的生态和清新的空气,已成为其自身以及整个大渔片区的知名名片。近年来,这里已成为昆明度假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日均客流量达2.5万人次,是外埠游客以及本地居民的休闲娱乐必达之地。

根据规划,未来经过扩建改造后,捞鱼河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为高原入湖河口及湖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生境重建的重镇。其不仅将承担重要的旅游经济职能,也将在生态、科研、环保、物种多样性以及人地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大渔片区在生态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止于此。除了已有的捞鱼河湿地公园、七星山公园、梁王河湿地公园、关山坡公园、大渔公园、大渔之眼公园等公园空间外,整个片区规划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共计1140.29公顷,占其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高达46.06%。生态休闲新区的定位身份可谓名副其实。

如此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前面所提到的各层面配套快速完善的态势,自然吸引到了众多的开发建设者。近年来,包括北大资源、绿地、佳兆业、锦艺等在内的众多大牌房企相继入驻这一区域,掀起了一轮新的居住革命。

由于土地资源的充裕性,大渔片区目前推出的地块表现物理及规划空间充足的显著特征,容易形成占地面积大、各类配套设施齐备的项目。在此基础上,相关社区的居住舒适度突出,众多品牌项目都表现出低密宜居的属性特点。

 这一居住层面的特性,使得整个大渔片区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有了更高的起点,区域内居民的居住体验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在片区自然环境与硬件配套之外,居住的优越性构成了区域宜居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滇池畔公园旁,新的人居时代开启

在大渔片区众多在建的项目中,与捞鱼河湿地公园仅一路之隔的北大资源·紫境府,无疑是目前片区人居住区的一大代表。其在多个层面都表现出与区域氛围高度的一致性,拥有着突出的气质属性。

位置层面来看,北大资源·紫境府距离滇池仅约600米,是环滇沿线与滇池最近的项目之一。这种亲水的特质,造就了绝无仅有的美好湖滨生活体验,未来社区居民将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原生态的环境与第一线的湖景,还能近距离享受到各种丰富多样的现代化高品质配套,还原展现新的环滇生活风尚。

同时,项目正处在捞鱼河湿地公园的生态圈层中,其可以依托湿地公园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尽享800米水杉营造的丰富负氧离子空间氛围。未来的住户相当于拥有了一处可进行休闲、放松、散心等家庭活动的近距离天然目的地,真正实现了公园就在家门口的生态生活场景。

深入到项目内部,北大资源·紫境府的容积率仅有1.04,建筑密度28%,景观绿地率高达45%,整个社区的产品呈现以舒适、低密、品质感为关键词。而新式合院的产品形态,使得室内空间的划分搭配更加灵活。就以其首推的约228-240平米的滇海独院墅作为例,拓展后使用面积可以达到442-570平米,约50平米全赠送观景露台,使得室内空间如室外一般宽敞开阔。

整个紫境府项目,延续了北大资源所擅长的康养社区打造模式,其整体规划以养生+医疗旅行+健康体验为蓝本。一方面,低容低密使得社区的景观营造拥有了更多丰富的空间,形成了一半花园一半家的美好生活氛围;另一方面,商业、社区文化空间、老年服务站等必要配套的一应俱全,满足了住户尤其是老龄群体的需求,保持突出居住属性的同时,让生活更加便利。

一大显著的外部趋势是,大渔片区整体正作为昆明未来集人居、旅游、商业、教育、康养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宜居新区进行建设推进。尤其是文旅、康养等,将成为片区未来的重点产业。北大资源·紫境府各方面表现出的突出优势,无疑契合了相关趋势与能量方向,其作为片区人居代表项目,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滇池作伴,公园为邻,高品质人居生活由此开启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国人对山水大境居住环境的情节从未改变。临湖而居,择水而憩,已然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居方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从古至今,国人对山水大境居住环境的情节从未改变。临湖而居,择水而憩,已然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理想人居方式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昆明亦不例外,这座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始终也离不开一方“水”。上世纪90年代,昆明人择水而居的情愫开启了“翠湖时代”,当时整个昆明城市的布局都是围绕着翠湖展开的;而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品质人居提出了新的要求,3.3亿平方米的滇池水域成了新的城市精神寄托,“滇池时代”就此开启。

环滇时代大风向下,大渔片区发展提速

随着城市整体向南的大风向,以及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新的开发建设者的到来,滇池的东岸、南岸等区域的开发节奏在近年来显著加快。尤其是当海埂与三个半岛片区的土地资源逐渐告紧,大渔等相关片区开始快速崛起。

大渔片区位于滇池东岸,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湖岸线长14.7公里,北起七星山南部山体边缘,东至大渔乡月角塘的乡域边界,西临滇池,拥有着大量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片区距离昆明新的市级行政中心约6公里,可近享呈贡优质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

依照规划,大渔片区将形成“一心、一带、两轴、多板块规划”的功能结构:一心为大渔之眼公园为核心景观,一带即围绕环湖生态绿化景观带,两轴是以渔浦路(主轴)和古滇路(次轴)为产业发展轴,多板块则包含主题文化游乐区、影视文化主题区、特色商业区、影视产业配套区、居住公服配套区等各大功能片区。

配合这一规划大方向,片区多个层面的配套设施均处在不断完善升级中。交通方面,大渔互通式立交的通车,打通了大渔片区的交通节点。而从官南大道会展片区至呈贡大渔片区的城市主干道的投入建设,将会在未来大大缩短主城与呈贡间的距离,也进一步优化片区的路面交通条件。

规划中的地铁9号线与南北快线,将大实现片区与主城各区间的快速转换;而环湖观光有轨电车则可连接主城、呈贡、晋宁三大区域。由于毗邻滇池,大渔码头的建成将从水路连通海埂与大渔两区,有效实现两地旅游等资源的互通与协同发展。水陆两线以及地上地下交通规划建设的整体推进,无疑将使大渔片区以多样性的方式与城市各区形成密切联系。

商业方面,大渔片区近年来引入了冠江集团大渔旅游文化综合体、碧桂园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等品牌项目;片区内还同时规划有滇池之滨东南亚南亚商品购物街、大渔之眼精品美食城等集公园、旅游、商业为一体的综合项目。整个片区未来将形成立足文化旅游业的浓厚商业氛围。

文体教育方面,根据实际需要,片区规划了20余所优质资源配套,以充分满足未来居住家庭的教育需求。其同时斥资约9亿元,计划打造一个昆明市新文体中心,构建融合城市文化、体育、休闲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文化体育综合体。

不难发现,随着各方面高品质配套设施的完善,大渔片区正逐步成为未来昆明集旅游、商业、文化、康养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一大国际生态休闲片区代表。

房企加速布局滇池畔,带动人居水准升级

与其他的城市片区相比较,大渔片区最为突出的特征无疑是其亲水的环境特质,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气候、生态、动植物资源等优势。

以捞鱼河湿地公园为例,这一远期规划中占地面积将达11000亩的公园,湿地率高达75%,被称为“滇海之肺”。其内部有超过80%的空间被生态植被所覆盖,800亩水杉蕴藏15倍于城区的负氧离子,290种湿地植物、161种鱼类、30000只候鸟与人类共建天然生态圈层。

捞鱼河湿地公园的中山杉、亲水环境、优良的生态和清新的空气,已成为其自身以及整个大渔片区的知名名片。近年来,这里已成为昆明度假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日均客流量达2.5万人次,是外埠游客以及本地居民的休闲娱乐必达之地。

根据规划,未来经过扩建改造后,捞鱼河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为高原入湖河口及湖滨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及生境重建的重镇。其不仅将承担重要的旅游经济职能,也将在生态、科研、环保、物种多样性以及人地和谐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实际上,大渔片区在生态方面的资源优势不止于此。除了已有的捞鱼河湿地公园、七星山公园、梁王河湿地公园、关山坡公园、大渔公园、大渔之眼公园等公园空间外,整个片区规划的绿地与广场用地共计1140.29公顷,占其城市建设总用地比例高达46.06%。生态休闲新区的定位身份可谓名副其实。

如此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加之前面所提到的各层面配套快速完善的态势,自然吸引到了众多的开发建设者。近年来,包括北大资源、绿地、佳兆业、锦艺等在内的众多大牌房企相继入驻这一区域,掀起了一轮新的居住革命。

由于土地资源的充裕性,大渔片区目前推出的地块表现物理及规划空间充足的显著特征,容易形成占地面积大、各类配套设施齐备的项目。在此基础上,相关社区的居住舒适度突出,众多品牌项目都表现出低密宜居的属性特点。

 这一居住层面的特性,使得整个大渔片区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有了更高的起点,区域内居民的居住体验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在片区自然环境与硬件配套之外,居住的优越性构成了区域宜居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滇池畔公园旁,新的人居时代开启

在大渔片区众多在建的项目中,与捞鱼河湿地公园仅一路之隔的北大资源·紫境府,无疑是目前片区人居住区的一大代表。其在多个层面都表现出与区域氛围高度的一致性,拥有着突出的气质属性。

位置层面来看,北大资源·紫境府距离滇池仅约600米,是环滇沿线与滇池最近的项目之一。这种亲水的特质,造就了绝无仅有的美好湖滨生活体验,未来社区居民将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原生态的环境与第一线的湖景,还能近距离享受到各种丰富多样的现代化高品质配套,还原展现新的环滇生活风尚。

同时,项目正处在捞鱼河湿地公园的生态圈层中,其可以依托湿地公园独一无二的生态资源,尽享800米水杉营造的丰富负氧离子空间氛围。未来的住户相当于拥有了一处可进行休闲、放松、散心等家庭活动的近距离天然目的地,真正实现了公园就在家门口的生态生活场景。

深入到项目内部,北大资源·紫境府的容积率仅有1.04,建筑密度28%,景观绿地率高达45%,整个社区的产品呈现以舒适、低密、品质感为关键词。而新式合院的产品形态,使得室内空间的划分搭配更加灵活。就以其首推的约228-240平米的滇海独院墅作为例,拓展后使用面积可以达到442-570平米,约50平米全赠送观景露台,使得室内空间如室外一般宽敞开阔。

整个紫境府项目,延续了北大资源所擅长的康养社区打造模式,其整体规划以养生+医疗旅行+健康体验为蓝本。一方面,低容低密使得社区的景观营造拥有了更多丰富的空间,形成了一半花园一半家的美好生活氛围;另一方面,商业、社区文化空间、老年服务站等必要配套的一应俱全,满足了住户尤其是老龄群体的需求,保持突出居住属性的同时,让生活更加便利。

一大显著的外部趋势是,大渔片区整体正作为昆明未来集人居、旅游、商业、教育、康养等综合性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生态宜居新区进行建设推进。尤其是文旅、康养等,将成为片区未来的重点产业。北大资源·紫境府各方面表现出的突出优势,无疑契合了相关趋势与能量方向,其作为片区人居代表项目,有着巨大的潜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