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回望2019⑲ | 十大国际头条,浓缩这一年的惊心动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回望2019⑲ | 十大国际头条,浓缩这一年的惊心动魄

回首2019,这些国际新闻让我们印象深刻。

记者 | 肖恩 安晶 田思奇 潘金花 刘芳

编辑 | 曾宇

英国脱欧打开潘多拉魔盒,美国出现又一位被弹劾的总统;日韩“互删好友”,美伊行走在战争边缘;亚马孙在燃烧,拉美“粉红浪潮”谢幕;巴格达迪死了,但极端组织还活着——回首2019,哪些国际新闻让你印象深刻?界面天下选出10组国际头条新闻事件,带你重温这一年的惊心动魄。

图片来源:推特 / @BorisJohnson

英国迈向脱欧

文 | 潘金花

“今年是2192年。英国首相前往布鲁塞尔,要求延长脱欧期限。没人记得这项传统起源于何时,但每年它都吸引着全世界游客前来见证。”

欧盟外交官之间流传的这则笑话,用来形容2019年的脱欧僵局再合适不过。根据英国与欧盟三年前达成的协议,英国原定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不料脱欧协议与“无协议脱欧”屡遭议会下院否决,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欧盟申请推迟脱欧,脱欧期限也一路延后到了2020年1月31日。

5月,由于没能按时通过脱欧协议,英国只能继续参加欧洲议会选举,见证欧盟高层换届。6月,特雷莎·梅泪洒唐宁街,辞任执政党保守党党首。7月,新党首鲍里斯·约翰逊就任英国首相,但两个月后,“不脱欧、毋宁死”的他不仅在议会下院接连失利,内部分裂的保守党还失去了议会多数优势。

约翰逊豪赌了一把。在无休止的争吵中,英国人迎来了“这一代人最重要的选举”。“双十二”的提前大选以保守党大胜告终,议会洗牌后也终于打开了脱欧的潘多拉魔盒。一周后,约翰逊版本的脱欧协议法案在下议院轻松闯关,议会还立法禁止继续延长脱欧过渡期。

脱欧僵局或许会在明年1月底画上句号,但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磋商却可能再掀一场久拖难决的波澜,而倾向留欧的苏格兰也把再次“脱英”提上了议程。

关键词:英国脱欧 英国大选 特蕾莎·梅 鲍里斯·约翰逊

专题:英国迈向脱欧

图片来源:AP Pool

弹劾特朗普

文 | 刘芳

12月18日,美国迎来了史上第三位得到弹劾“待遇”的总统。这一天,特朗普“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调查”两项弹劾条款在众议院获投票通过。

从“通俄门”到“通乌门”,对很多人来说,特朗普对国会和司法的蔑视是二战以来最大的宪法危机,是对“三权分立”的终极挑战;但也有人认为,他受到了来自民主党的“政治迫害”。

在3月份结束的“通俄门”调查中,特别检察官穆勒代表美国司法部对34人提出起诉。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主席、副主席,私人律师和首位国家安全顾问都吃了官司。调查前后,美国司法部正副部长、FBI局长及白宫法律顾问等多人迫于压力辞职或遭罢免。

7月24日,穆勒在国会作证时强调,特朗普妨碍司法公正并非无罪,并暗示是否有罪要看国会。一天后,特朗普拨通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电话。通话后两周内,美国情报界一二把手被相继“清洗”,一位匿名情报官员投诉特朗普,开启通乌“电话门”弹劾调查。一众外交、情报和军事官员在国会作证,舆论哗然。

虽然众议院通过了投票,但在共和党占优的参议院,弹劾很可能只是走走过场,无果而终。大选年在即,对于特朗普是否应提前下台,撕裂的美国社会之中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2019年,特朗普经历了很多。不曾改变的,或许就是他的自信和对推特的情有独钟。

关键词:通俄门 通乌门 弹劾 特朗普

专题:特朗普弹劾危机

图片来源:irannewsupdate.com

美伊行走在战争边缘

文 | 安晶

自2007年小布什政府差点对伊朗开战后,美伊矛盾在今年再度激化,接近战争边缘。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一周年、全面重启制裁后,美伊之争差点在中东点燃新的战火,直到特朗普最后一刻取消定点打击。伊朗从中探到了特朗普的底线:不愿轻易开辟新战场。

一场让沙特和美国措手不及的沙特阿美油田遇袭事件,打掉了沙特约一半的石油日产量。虽然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对袭击负责,但美国和沙特坚信“黑手”是伊朗。这次袭击让对沙特阿美上市寄予厚望的沙特萌生了与伊朗缓和关系的想法,同时也坚定了美国遏制伊朗的决心。

面对美国及其中东盟友的围攻,伊朗一直保持强硬,坚持以美国取消制裁为一切对话前提。而这也在让伊朗付出代价。石油出口暴跌、货币贬值、失业率攀升,IMF预计伊朗经济今年将萎缩9.5%,比此前预计的6%更严重。

年底,伊朗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游行。一同出现反政府游行的还有黎巴嫩和伊拉克——两个深受伊朗影响的国家。在伊朗眼中,这一系列骚乱都是美国的战争替代手段。

在与美国硬碰硬之时,伊朗还以逐步减少履行伊核协议承诺的方式向欧洲施压,让签署协议的欧洲一方尽快兑现经济承诺。虽然一再为欧洲设立最后期限,但仍有保留协议之心的伊朗避开了更激进的违约举措,也多次延长“最后期限”。

随着美国进入大选年,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极限施压让伊朗妥协的愿望愈发迫切。美伊将继续在极限边缘斗法,而伊朗和欧洲也将继续在伊核协议崩塌的边缘拉锯。

关键词:伊朗 伊核协议 沙特油田遇袭

专题:霍尔木兹海峡战云密布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拉美“粉红浪潮”谢幕

文 | 肖恩

“热情奔放”或许是拉丁美洲的标签。但2019年,用“变乱”定位这片土地更为贴切。

10月,一张涨价3角钱的地铁票点燃了智利人心中的火,撕破了繁荣稳定的表象。新自由主义治下的智利曾被誉为拉美经济的“绿洲”,殊不知包围绿洲的却是一片民生的“沙漠”。

悬殊的贫富差距下,低工资与高生活成本让不少人负债累累,微薄的养老金和公共基础设施私有化又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政府意气风发,人民捉襟见肘——这并非智利一国面临的窘境。厄瓜多尔、秘鲁、海地、洪都拉斯都爆发了“晃动”政府的大规模抗议,政界腐败和碰触利益的经济改革刺激着人们早已紧绷敏感的神经。

左翼当政的大国中,在委内瑞拉,马杜罗与反对派“总统”瓜伊多的对峙动摇了国家根基;在玻利维亚,由于涉嫌大选舞弊,在任14年的总统莫拉莱斯在示威浪潮中被迫辞职,出走阿根廷。

世纪之初席卷拉美的“粉红浪潮”中,莫拉莱斯与查韦斯、卢拉并称左翼运动“三个火枪手”。他这次黯然下台,象征着“粉红浪潮”走向谢幕。而在“收留”他的阿根廷,在争议中当选总统的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算是为拉美左派扳回一城。

“左右”之争是拉美国家的政治现实。对拉美人民来说,不同的变乱导火索带来的是同样的失望与焦虑,无论左右,他们要的是一条能看到未来曙光的路。

关键词:智利 玻利维亚 委内瑞拉 莫拉莱斯

图片来源:NASA Earth Observatory

亚马孙在燃烧

文 | 田思奇

在新上任的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看来,自8月初以来亚马孙林火引发的全球舆论之火,表现出的不过是法国等发达国家仍然高高在上的“殖民主义心态”罢了。

国际舆论的爆发,始于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上空一片“意外”逗留的烟雾,进而牵连出盘根错节的法律、产权和原住民问题,反映出巴西和亚马孙地区的其他国家,乃至全球对雨林关注的长期缺席。

虽然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指出亚马孙雨林面积减小的速率屡创新高,但博尔索纳罗称这是“谎言”。他还说,一些指责政府“环境犯罪”的环保组织正是“始作俑者”,他们“带着摄像机去放火”是要引发外界关注,获取活动资金。

这位总统认为,把现下受保护的土地开放给商业开采没有错,进一步释放雨林的经济潜力才更要紧。但一些报告指出,大豆与牛肉是巴西最主要的农产品,拓荒者为扩大农牧业用地而砍伐雨林被视为森林消失的主因之一。

在全球舆论迅速发酵一周后,面对外资撤资和自贸协定搁置的威胁,博尔索纳罗最终让步,调用军队灭火并临时禁止烧荒,但他的立场并未改变。9月初,在南美多国开会呼吁携手保护雨林时,缺席现场的他却通过视频大谈亚马孙“主权”问题。

“地球之肺”亚马孙造福了全人类,而全世界也应当共同努力避免其退化成稀树草原。利用雨林完备的生物资源发展可持续的森林生物经济,在不减少森林面积的前提下培育新市场,或许是巴西和全世界可以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亚马孙 博尔索纳罗

专题:亚马孙森林大火

图片来源:《时代》周刊

全球气候抗议

文 | 田思奇

虽然没有任何一方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但全球年轻人的口号已愈发响亮。

16岁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是“星期五为了未来”运动的发起人。支持者说,她英勇无畏地乘坐环保帆船横渡大西洋,在9月参加纽约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对各国领导人应对气候变化不力发出尖锐批评;在质疑者眼中,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这个小姑娘只是被成年人炒作的懵懂少年,除了激进的言辞“作秀”,给不出实际的减排计划,也不理解为何发展中国家不能像瑞典一样富有。

收获全球关注的通贝里在12月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就在同一周,联合国气候峰会却在马德里再次陷入僵局。

在这次史上最长的气候峰会上,欧盟和小岛屿国家试图推动更有力的减排承诺。但美国、巴西和印度等主要排放国没有给予大会想要的回应。与会者就碳市场交易细则和气候损害的补偿问题深入讨论,却鲜有推动更宏大的减排计划。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遥遥无期。

环保组织“反抗灭绝”在马德里会场前的交叉路口倾倒马粪,表达对大会讨论的看法,也象征着除非向更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否则社会走向就将如此。

层出不穷的研究报告指出地球已陷入危险境地,而印度的50度高温、威尼斯的洪水、澳大利亚的山火、美国暴雪下的极寒则更直观地警示人们,极端天气正变得更加常态化。

关键词:格蕾塔·通贝里 极端天气 气候峰会

深度:马德里气候大会:铩羽而归,加时继续

图片来源:韩国时报

韩日经贸冲突

文 | 肖恩

由于二战劳工的赔偿纠纷,韩国和日本今年吵得很凶,还“互删好友”。

作为对韩国最高法院判罚的抗议,日本7月起开始对出口韩国的商品设限,从半导体领域外延。之后,日本将韩国移出贸易便利“白名单”,韩国也公布了鼓励国产化研究的“自强计划”,并把日本对等移出出口“白名单”。

接下来,韩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状告日本,两国建交以来签署的第一份军事合作协定也险被叫停。与政府同仇敌忾的韩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浪潮,一度广受欢迎的日本商品被逐出韩国商场和超市,优衣库被迫关闭多家韩国门店,日本啤酒对韩出口也降至零。

尽管两国政府表示贸易纠纷对自己影响不大,但韩国企业普遍反映涉及芯片等产品的关键技术仍被日本“扼住咽喉”,而日本九州等地旅游业则因韩国游客持续大幅减少而遭重创。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高级玩家”,继续赌气对双方有弊无利。

年底,两国开始展现温和姿态。在韩国总理李洛渊出席日本新天皇即位大典后,韩中日领导人又在成都上演一出“三国演义”。日韩领导人时隔15个月举行正式会谈,双方互释善意,交谈40分钟有余。

然而,在成为两国对立源头的劳工索赔问题上,分歧并未弥合,围绕这一点的讨论也始终充斥紧张感。受制于历史问题,这对东亚的“欢喜冤家”要想讲和,还需要时间和契机。

关键词:二战劳工赔偿 半导体 白名单

专题:日韩经贸冲突走向何方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恐怖大王之死

文 | 安晶

巴格达迪死了,这次是真的。

自2014年在伊拉克摩苏尔清真寺外首次现身以来,“伊斯兰国”(ISIS)头目巴格达迪死亡和重伤的传闻就有不下十种。直到10月26日,遭美军突袭后,被视为本·拉登之后全球头号恐怖分子的巴格达迪在地道中自爆身亡。

从伊拉克美军布卡营里“成长”、带领ISIS席卷叙利亚和伊拉克、宣布建立“伊斯兰国”,到在叙伊边境躲藏,巴格达迪的经历与ISIS的壮大、巅峰到转型一直保持同步。

但他的死并没有伴随着ISIS的死亡。

在确认巴格达迪死亡之时,ISIS宣布了该组织的新头目。在巴格达迪自爆身亡之前,ISIS在全球分支的数量已经上升到14个,遍布中东、非洲和亚洲。联合国和五角大楼均警告ISIS依然控制着至少3亿美元的资金;仅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就有1.4万到1.8万名成员,包括近3000名外国人。

而早在巴格达迪之前,有“恐怖储君”之名的本·拉登爱子哈姆扎也在美军参与的突袭中丧生。哈姆扎死后两年,美国官员才在今年首次公布他的死讯。

这位基地组织的未来接班人虽然被消灭了,但他的计划得以保留:与对手ISIS联手对抗“共同的敌人”。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反恐机构已经警告,ISIS与基地组织可能进行的合作将构成新的安全威胁。“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对恐怖组织之间的分合同样适用。

关键词:巴格达迪 伊斯兰国 基地组织

专题:巴格达迪之死

供图:刘馨恬

斯里兰卡的悲剧在重演

文 | 潘金花

“Ayubowan(祝你长寿)”是斯里兰卡最常听到的问候语,但今年4月,在这个被《孤独星球》评为2019最佳旅游目的地的印度洋岛国,有至少250人的生命在八起连环爆炸中戛然而止。

没人料到这颗“印度洋眼泪”的十年和平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打破。世界不得不接受,看似式微的极端主义并没有走远,正在化整为零。

尽管“伊斯兰国”(ISIS)今年节节败退,但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与经济停滞仍为其宣扬的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而在经济增长疲软、改革乏力的西方国家,发展困境同样压缩了包容和理性的空间,滋生着极端思想与仇恨。

悲剧接踵而至。3月,新西兰陷入至暗时刻,一名澳大利亚男子在基督城连闯两处清真寺肆意开火,夺走50余条生命的同时,还“直播”宣扬白人至上主义;7月,日本“京都动画”工作室遭人为纵火,30余人罹难,凶手只求“报复”;8月,一名美国男子出于对拉美裔的仇恨,在美墨边境城市埃尔帕索一家沃尔玛开枪扫射,至少20人丧生。

这些只是被全球媒体关注到而为人所知的惨剧。事实上,在布基纳法索、阿富汗、埃及、菲律宾、哥伦比亚、肯尼亚等地,一起起爆炸袭击都在接连上演。

在斯里兰卡尼甘布的一座遇袭教堂里,人们留下了一块伤痕累累的地砖,用以铭记遇难者,它同时也提醒着世界,铲除极端与恐怖主义之战远未结束。

关键词:基督城 斯里兰卡 京都动画 沃尔玛

专题:斯里兰卡连环爆炸

深度:新西兰的“至暗时刻”,谁制造?

图片来源:Sky News

英国死亡货车

文 | 肖恩

一辆载有39具尸体的冷藏货车,把一个习惯在黑夜中穿行的群体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警方接到报警后,在珀弗利特港口附近看到骇人一幕:卡车货柜内侧尽是带血挣扎的手印,39个人层叠在一起,早已没有了呼吸。

26岁的范氏茶眉就在那个集装箱里。大约三个小时前,正从比利时偷渡前往英国的她给母亲发了最后一条信息:“妈妈我快不行了,我没法呼吸了。我去国外的路不成了,女儿对不起你们。”

两周后,越南与英国确认,死者全部来自越南中部的贫困地区,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英国警方逮捕了三名嫌犯,一人认罪,另外通缉两人。越南方面也以涉嫌“组织他人非法前往他国或滞留他国”逮捕11人。

偷渡者各有不同的故事,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希冀用几万英镑换得重生。

他们的离开,让39个已倾尽所有的家庭陷入人财两空的悲剧。而他们再也不会知道,不少偷渡客在英国的生活与想象中大相径庭,被美甲店和大麻田里的繁重工作压的喘不过气。

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了“经济难民”对海外淘金的向往。据估算,非法滞留英国的移民数量在30万到90万之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之下,只要偷渡者与蛇头间“你情我愿”的生意不减,人口贩运的犯罪链条不断,偷渡路上铤而走险的悲剧就还会上演。

关键词:英国 越南 偷渡客 经济难民

专题:英国死亡货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回望2019⑲ | 十大国际头条,浓缩这一年的惊心动魄

回首2019,这些国际新闻让我们印象深刻。

记者 | 肖恩 安晶 田思奇 潘金花 刘芳

编辑 | 曾宇

英国脱欧打开潘多拉魔盒,美国出现又一位被弹劾的总统;日韩“互删好友”,美伊行走在战争边缘;亚马孙在燃烧,拉美“粉红浪潮”谢幕;巴格达迪死了,但极端组织还活着——回首2019,哪些国际新闻让你印象深刻?界面天下选出10组国际头条新闻事件,带你重温这一年的惊心动魄。

图片来源:推特 / @BorisJohnson

英国迈向脱欧

文 | 潘金花

“今年是2192年。英国首相前往布鲁塞尔,要求延长脱欧期限。没人记得这项传统起源于何时,但每年它都吸引着全世界游客前来见证。”

欧盟外交官之间流传的这则笑话,用来形容2019年的脱欧僵局再合适不过。根据英国与欧盟三年前达成的协议,英国原定于2019年3月29日正式脱欧,不料脱欧协议与“无协议脱欧”屡遭议会下院否决,只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欧盟申请推迟脱欧,脱欧期限也一路延后到了2020年1月31日。

5月,由于没能按时通过脱欧协议,英国只能继续参加欧洲议会选举,见证欧盟高层换届。6月,特雷莎·梅泪洒唐宁街,辞任执政党保守党党首。7月,新党首鲍里斯·约翰逊就任英国首相,但两个月后,“不脱欧、毋宁死”的他不仅在议会下院接连失利,内部分裂的保守党还失去了议会多数优势。

约翰逊豪赌了一把。在无休止的争吵中,英国人迎来了“这一代人最重要的选举”。“双十二”的提前大选以保守党大胜告终,议会洗牌后也终于打开了脱欧的潘多拉魔盒。一周后,约翰逊版本的脱欧协议法案在下议院轻松闯关,议会还立法禁止继续延长脱欧过渡期。

脱欧僵局或许会在明年1月底画上句号,但英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磋商却可能再掀一场久拖难决的波澜,而倾向留欧的苏格兰也把再次“脱英”提上了议程。

关键词:英国脱欧 英国大选 特蕾莎·梅 鲍里斯·约翰逊

专题:英国迈向脱欧

图片来源:AP Pool

弹劾特朗普

文 | 刘芳

12月18日,美国迎来了史上第三位得到弹劾“待遇”的总统。这一天,特朗普“滥用职权”和“妨碍国会调查”两项弹劾条款在众议院获投票通过。

从“通俄门”到“通乌门”,对很多人来说,特朗普对国会和司法的蔑视是二战以来最大的宪法危机,是对“三权分立”的终极挑战;但也有人认为,他受到了来自民主党的“政治迫害”。

在3月份结束的“通俄门”调查中,特别检察官穆勒代表美国司法部对34人提出起诉。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主席、副主席,私人律师和首位国家安全顾问都吃了官司。调查前后,美国司法部正副部长、FBI局长及白宫法律顾问等多人迫于压力辞职或遭罢免。

7月24日,穆勒在国会作证时强调,特朗普妨碍司法公正并非无罪,并暗示是否有罪要看国会。一天后,特朗普拨通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电话。通话后两周内,美国情报界一二把手被相继“清洗”,一位匿名情报官员投诉特朗普,开启通乌“电话门”弹劾调查。一众外交、情报和军事官员在国会作证,舆论哗然。

虽然众议院通过了投票,但在共和党占优的参议院,弹劾很可能只是走走过场,无果而终。大选年在即,对于特朗普是否应提前下台,撕裂的美国社会之中也有截然不同的态度。

2019年,特朗普经历了很多。不曾改变的,或许就是他的自信和对推特的情有独钟。

关键词:通俄门 通乌门 弹劾 特朗普

专题:特朗普弹劾危机

图片来源:irannewsupdate.com

美伊行走在战争边缘

文 | 安晶

自2007年小布什政府差点对伊朗开战后,美伊矛盾在今年再度激化,接近战争边缘。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一周年、全面重启制裁后,美伊之争差点在中东点燃新的战火,直到特朗普最后一刻取消定点打击。伊朗从中探到了特朗普的底线:不愿轻易开辟新战场。

一场让沙特和美国措手不及的沙特阿美油田遇袭事件,打掉了沙特约一半的石油日产量。虽然也门胡塞武装宣布对袭击负责,但美国和沙特坚信“黑手”是伊朗。这次袭击让对沙特阿美上市寄予厚望的沙特萌生了与伊朗缓和关系的想法,同时也坚定了美国遏制伊朗的决心。

面对美国及其中东盟友的围攻,伊朗一直保持强硬,坚持以美国取消制裁为一切对话前提。而这也在让伊朗付出代价。石油出口暴跌、货币贬值、失业率攀升,IMF预计伊朗经济今年将萎缩9.5%,比此前预计的6%更严重。

年底,伊朗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游行。一同出现反政府游行的还有黎巴嫩和伊拉克——两个深受伊朗影响的国家。在伊朗眼中,这一系列骚乱都是美国的战争替代手段。

在与美国硬碰硬之时,伊朗还以逐步减少履行伊核协议承诺的方式向欧洲施压,让签署协议的欧洲一方尽快兑现经济承诺。虽然一再为欧洲设立最后期限,但仍有保留协议之心的伊朗避开了更激进的违约举措,也多次延长“最后期限”。

随着美国进入大选年,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极限施压让伊朗妥协的愿望愈发迫切。美伊将继续在极限边缘斗法,而伊朗和欧洲也将继续在伊核协议崩塌的边缘拉锯。

关键词:伊朗 伊核协议 沙特油田遇袭

专题:霍尔木兹海峡战云密布

图片来源: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拉美“粉红浪潮”谢幕

文 | 肖恩

“热情奔放”或许是拉丁美洲的标签。但2019年,用“变乱”定位这片土地更为贴切。

10月,一张涨价3角钱的地铁票点燃了智利人心中的火,撕破了繁荣稳定的表象。新自由主义治下的智利曾被誉为拉美经济的“绿洲”,殊不知包围绿洲的却是一片民生的“沙漠”。

悬殊的贫富差距下,低工资与高生活成本让不少人负债累累,微薄的养老金和公共基础设施私有化又让他们缺乏安全感。

政府意气风发,人民捉襟见肘——这并非智利一国面临的窘境。厄瓜多尔、秘鲁、海地、洪都拉斯都爆发了“晃动”政府的大规模抗议,政界腐败和碰触利益的经济改革刺激着人们早已紧绷敏感的神经。

左翼当政的大国中,在委内瑞拉,马杜罗与反对派“总统”瓜伊多的对峙动摇了国家根基;在玻利维亚,由于涉嫌大选舞弊,在任14年的总统莫拉莱斯在示威浪潮中被迫辞职,出走阿根廷。

世纪之初席卷拉美的“粉红浪潮”中,莫拉莱斯与查韦斯、卢拉并称左翼运动“三个火枪手”。他这次黯然下台,象征着“粉红浪潮”走向谢幕。而在“收留”他的阿根廷,在争议中当选总统的阿尔韦托·费尔南德斯,算是为拉美左派扳回一城。

“左右”之争是拉美国家的政治现实。对拉美人民来说,不同的变乱导火索带来的是同样的失望与焦虑,无论左右,他们要的是一条能看到未来曙光的路。

关键词:智利 玻利维亚 委内瑞拉 莫拉莱斯

图片来源:NASA Earth Observatory

亚马孙在燃烧

文 | 田思奇

在新上任的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看来,自8月初以来亚马孙林火引发的全球舆论之火,表现出的不过是法国等发达国家仍然高高在上的“殖民主义心态”罢了。

国际舆论的爆发,始于巴西最大城市圣保罗上空一片“意外”逗留的烟雾,进而牵连出盘根错节的法律、产权和原住民问题,反映出巴西和亚马孙地区的其他国家,乃至全球对雨林关注的长期缺席。

虽然巴西国家空间研究所(INPE)指出亚马孙雨林面积减小的速率屡创新高,但博尔索纳罗称这是“谎言”。他还说,一些指责政府“环境犯罪”的环保组织正是“始作俑者”,他们“带着摄像机去放火”是要引发外界关注,获取活动资金。

这位总统认为,把现下受保护的土地开放给商业开采没有错,进一步释放雨林的经济潜力才更要紧。但一些报告指出,大豆与牛肉是巴西最主要的农产品,拓荒者为扩大农牧业用地而砍伐雨林被视为森林消失的主因之一。

在全球舆论迅速发酵一周后,面对外资撤资和自贸协定搁置的威胁,博尔索纳罗最终让步,调用军队灭火并临时禁止烧荒,但他的立场并未改变。9月初,在南美多国开会呼吁携手保护雨林时,缺席现场的他却通过视频大谈亚马孙“主权”问题。

“地球之肺”亚马孙造福了全人类,而全世界也应当共同努力避免其退化成稀树草原。利用雨林完备的生物资源发展可持续的森林生物经济,在不减少森林面积的前提下培育新市场,或许是巴西和全世界可以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亚马孙 博尔索纳罗

专题:亚马孙森林大火

图片来源:《时代》周刊

全球气候抗议

文 | 田思奇

虽然没有任何一方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但全球年轻人的口号已愈发响亮。

16岁瑞典“环保少女”格蕾塔·通贝里是“星期五为了未来”运动的发起人。支持者说,她英勇无畏地乘坐环保帆船横渡大西洋,在9月参加纽约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对各国领导人应对气候变化不力发出尖锐批评;在质疑者眼中,如俄罗斯总统普京所言,这个小姑娘只是被成年人炒作的懵懂少年,除了激进的言辞“作秀”,给不出实际的减排计划,也不理解为何发展中国家不能像瑞典一样富有。

收获全球关注的通贝里在12月成为《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就在同一周,联合国气候峰会却在马德里再次陷入僵局。

在这次史上最长的气候峰会上,欧盟和小岛屿国家试图推动更有力的减排承诺。但美国、巴西和印度等主要排放国没有给予大会想要的回应。与会者就碳市场交易细则和气候损害的补偿问题深入讨论,却鲜有推动更宏大的减排计划。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遥遥无期。

环保组织“反抗灭绝”在马德里会场前的交叉路口倾倒马粪,表达对大会讨论的看法,也象征着除非向更环保的生活方式转变,否则社会走向就将如此。

层出不穷的研究报告指出地球已陷入危险境地,而印度的50度高温、威尼斯的洪水、澳大利亚的山火、美国暴雪下的极寒则更直观地警示人们,极端天气正变得更加常态化。

关键词:格蕾塔·通贝里 极端天气 气候峰会

深度:马德里气候大会:铩羽而归,加时继续

图片来源:韩国时报

韩日经贸冲突

文 | 肖恩

由于二战劳工的赔偿纠纷,韩国和日本今年吵得很凶,还“互删好友”。

作为对韩国最高法院判罚的抗议,日本7月起开始对出口韩国的商品设限,从半导体领域外延。之后,日本将韩国移出贸易便利“白名单”,韩国也公布了鼓励国产化研究的“自强计划”,并把日本对等移出出口“白名单”。

接下来,韩国向世界贸易组织(WTO)状告日本,两国建交以来签署的第一份军事合作协定也险被叫停。与政府同仇敌忾的韩国民众掀起抵制日货浪潮,一度广受欢迎的日本商品被逐出韩国商场和超市,优衣库被迫关闭多家韩国门店,日本啤酒对韩出口也降至零。

尽管两国政府表示贸易纠纷对自己影响不大,但韩国企业普遍反映涉及芯片等产品的关键技术仍被日本“扼住咽喉”,而日本九州等地旅游业则因韩国游客持续大幅减少而遭重创。作为全球价值链的“高级玩家”,继续赌气对双方有弊无利。

年底,两国开始展现温和姿态。在韩国总理李洛渊出席日本新天皇即位大典后,韩中日领导人又在成都上演一出“三国演义”。日韩领导人时隔15个月举行正式会谈,双方互释善意,交谈40分钟有余。

然而,在成为两国对立源头的劳工索赔问题上,分歧并未弥合,围绕这一点的讨论也始终充斥紧张感。受制于历史问题,这对东亚的“欢喜冤家”要想讲和,还需要时间和契机。

关键词:二战劳工赔偿 半导体 白名单

专题:日韩经贸冲突走向何方

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恐怖大王之死

文 | 安晶

巴格达迪死了,这次是真的。

自2014年在伊拉克摩苏尔清真寺外首次现身以来,“伊斯兰国”(ISIS)头目巴格达迪死亡和重伤的传闻就有不下十种。直到10月26日,遭美军突袭后,被视为本·拉登之后全球头号恐怖分子的巴格达迪在地道中自爆身亡。

从伊拉克美军布卡营里“成长”、带领ISIS席卷叙利亚和伊拉克、宣布建立“伊斯兰国”,到在叙伊边境躲藏,巴格达迪的经历与ISIS的壮大、巅峰到转型一直保持同步。

但他的死并没有伴随着ISIS的死亡。

在确认巴格达迪死亡之时,ISIS宣布了该组织的新头目。在巴格达迪自爆身亡之前,ISIS在全球分支的数量已经上升到14个,遍布中东、非洲和亚洲。联合国和五角大楼均警告ISIS依然控制着至少3亿美元的资金;仅在叙利亚和伊拉克就有1.4万到1.8万名成员,包括近3000名外国人。

而早在巴格达迪之前,有“恐怖储君”之名的本·拉登爱子哈姆扎也在美军参与的突袭中丧生。哈姆扎死后两年,美国官员才在今年首次公布他的死讯。

这位基地组织的未来接班人虽然被消灭了,但他的计划得以保留:与对手ISIS联手对抗“共同的敌人”。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反恐机构已经警告,ISIS与基地组织可能进行的合作将构成新的安全威胁。“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对恐怖组织之间的分合同样适用。

关键词:巴格达迪 伊斯兰国 基地组织

专题:巴格达迪之死

供图:刘馨恬

斯里兰卡的悲剧在重演

文 | 潘金花

“Ayubowan(祝你长寿)”是斯里兰卡最常听到的问候语,但今年4月,在这个被《孤独星球》评为2019最佳旅游目的地的印度洋岛国,有至少250人的生命在八起连环爆炸中戛然而止。

没人料到这颗“印度洋眼泪”的十年和平会以这样的方式被打破。世界不得不接受,看似式微的极端主义并没有走远,正在化整为零。

尽管“伊斯兰国”(ISIS)今年节节败退,但中东地区的政局动荡与经济停滞仍为其宣扬的极端主义提供了土壤;而在经济增长疲软、改革乏力的西方国家,发展困境同样压缩了包容和理性的空间,滋生着极端思想与仇恨。

悲剧接踵而至。3月,新西兰陷入至暗时刻,一名澳大利亚男子在基督城连闯两处清真寺肆意开火,夺走50余条生命的同时,还“直播”宣扬白人至上主义;7月,日本“京都动画”工作室遭人为纵火,30余人罹难,凶手只求“报复”;8月,一名美国男子出于对拉美裔的仇恨,在美墨边境城市埃尔帕索一家沃尔玛开枪扫射,至少20人丧生。

这些只是被全球媒体关注到而为人所知的惨剧。事实上,在布基纳法索、阿富汗、埃及、菲律宾、哥伦比亚、肯尼亚等地,一起起爆炸袭击都在接连上演。

在斯里兰卡尼甘布的一座遇袭教堂里,人们留下了一块伤痕累累的地砖,用以铭记遇难者,它同时也提醒着世界,铲除极端与恐怖主义之战远未结束。

关键词:基督城 斯里兰卡 京都动画 沃尔玛

专题:斯里兰卡连环爆炸

深度:新西兰的“至暗时刻”,谁制造?

图片来源:Sky News

英国死亡货车

文 | 肖恩

一辆载有39具尸体的冷藏货车,把一个习惯在黑夜中穿行的群体再次暴露在聚光灯下。

10月23日凌晨,英国埃塞克斯郡警方接到报警后,在珀弗利特港口附近看到骇人一幕:卡车货柜内侧尽是带血挣扎的手印,39个人层叠在一起,早已没有了呼吸。

26岁的范氏茶眉就在那个集装箱里。大约三个小时前,正从比利时偷渡前往英国的她给母亲发了最后一条信息:“妈妈我快不行了,我没法呼吸了。我去国外的路不成了,女儿对不起你们。”

两周后,越南与英国确认,死者全部来自越南中部的贫困地区,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英国警方逮捕了三名嫌犯,一人认罪,另外通缉两人。越南方面也以涉嫌“组织他人非法前往他国或滞留他国”逮捕11人。

偷渡者各有不同的故事,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希冀用几万英镑换得重生。

他们的离开,让39个已倾尽所有的家庭陷入人财两空的悲剧。而他们再也不会知道,不少偷渡客在英国的生活与想象中大相径庭,被美甲店和大麻田里的繁重工作压的喘不过气。

然而,这些都阻挡不了“经济难民”对海外淘金的向往。据估算,非法滞留英国的移民数量在30万到90万之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之下,只要偷渡者与蛇头间“你情我愿”的生意不减,人口贩运的犯罪链条不断,偷渡路上铤而走险的悲剧就还会上演。

关键词:英国 越南 偷渡客 经济难民

专题:英国死亡货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