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曲伟治
近日,海尔集团在创业35周年之际发布全新发展战略——生态品牌战略,宣布将向物联网生态方向全面迈进。从进军物联网生态,到上市公司更名,再到筹谋海尔电器私有化,35岁的海尔集团转型战略逐步落地。
家电行业观察家洪仕斌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海尔的一系列举措都透露出该集团正在从家电板块向智能化做一个转型。海尔电器在香港上市,已经从一个朝阳产业变成一个资本不太关注的行业。想要在资本市场做出市值,需要有新的概念,这也是“青岛海尔”更名“海尔智家”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从近年海尔系的动作来看,其资本化版图正在扩张。从去年青岛海尔登陆D股,到今年两家医药板块公司上市,再到如今海尔电器私有化,“海尔系”的资本版图将如何发展值得市场关注。
家电业务整体上市
海尔集团的转型在家电板块尤其明显。日前,海尔电器控股股东海尔智家针对海尔电器私有化的消息发布公告称,公司尚未向海尔电器提出任何私有化安排,目前正在初步探讨私有化海尔电器的方案,可能的私有化安排将通过换股的方式进行,对价股票为将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H股股票,如该交易实施完成,海尔电器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终止上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果海尔电器私有化方案正式实施,海尔集团家电业务将实现“A+H”股整体上市。对此,财联社记者致电海尔方面相关工作人员,但截至发稿尚未收到相关回复。
公开资料显示,海尔智家是海尔电器的控股股东,海尔电器的主营业务为从事海尔集团旗下品牌的洗衣机和热水器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中国分销海尔集团的电器产品;在中国发展以日日顺为品牌的大件物流服务,涵盖家电、家居、健康器材等品类。海尔智家的主营业务为从事冰箱/冷柜、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厨电、小家电、U-home智能家居产品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海尔电器和海尔智家都是海尔集团下的家电产业,两家公司在洗衣机、热水器等领域更是有业务的重叠,都有洗衣机和热水器业务,同样的业务分散在两家公司,业务的重叠交叉导致外界对海尔的判断不清晰,同时资本认同度也不清晰。而整合后的海尔智家则能真正代表海尔集团整体家电水平,同时也会带来采购成本降低、决策效率提高的益处。”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向财联社记者表示。
“海尔系”的资本版图
若海尔智家登陆H股计划成功,“海尔系”在资本市场的版图则又将发生变化。其实,自去年以来,“海尔系”在资本市场便动作频频。据了解,海尔智家由“青岛海尔”更名而来;2018年10月24日,青岛海尔正式登陆中欧国际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D股市场(中欧所D股市场)。
对此,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财联社记者,海尔在德国板块上市时依托国家政策,声称与国际资本市场对接,但从目前看,其并没有实质的融资价值,更多的是一个噱头。
今年初,海尔集团旗下公司盈康医投以18.23亿元入主上市公司星普医科(300143.SZ),持股29.05%,为第一大股东。此后,星普医科改名为盈康生命。10月25日,“青岛科创第一股”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在上交所挂牌,首日大涨96%,市值最高达96.6亿元。
财联社记者通过天眼查信息获悉,上述“海尔系”4家上市公司:海尔智家、海尔电器、海尔生物与盈康生命,背后实际控制人均为海尔集团。而海尔集团共对外投资68家公司,投资方向涉及家电、生物医疗、地产等。
“海尔集团做电器起家,后来结合当地政商资源将业务拓展到医疗、地产,其很多决策都不是纯粹的商业出发点,而是要具备当地标杆企业的示范作用。”沈萌表示,海尔近期的资本市场运作也是海尔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接班人计划的一部分,是在划分势力范畴。
家电业的资本想象力
其实,在家电行业中,以换股方式在资本市场进行整合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年6月份,美的集团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其旗下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小天鹅;早在2013年,该集团同样是通过证券转换方式对投资者持有的美的电器股份进行换股,使得美的电器摘牌并入美的集团中。
“海尔的整合和当初美的集团的整合逻辑一样,企业都在试图通过整合业务的方式让企业框架更清晰,企业内部关系理得更顺,决策效益更高。”刘步尘表示,过去外界谈起白电企业,总是单拿海尔智家或是海尔电器中的一家与格力、美的进行比较,总会得出海尔远不如另外两家公司的结论,其实只有两家企业合并的数据才能代表海尔整个家电产业的实力。一旦整合完成,资本市场上所谓的“白电三巨头”则会对应到每一家上市公司中。
除美的、海尔外,格力的混改也是家电行业备受关注的事件。不久前,格力混改尘埃落定,高瓴资本成功入主格力电器,也让外界更加看好格力的发展。
“美的的改革是通过把所有家电业务整合成为一个公司集中发力,达到将整个集团做大做强的目的;格力需要获取更大的市场,需要灵活的制度而进行改制,海尔主要是做战略转型和突破,三家家电巨头虽然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改革,最终要达到的效果也不尽相同,但背后反映出的都是家电市场面临的压力。”洪仕斌告诉财联社记者。
近年来,家电市场面临增长天花板,各个品类家电产品销量增速下滑,企业业绩也出现增长瓶颈。黑电、白电、厨电企业都在向智能化转型。日前,海信电器更名为“海信视像”,有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企业更名还是内部改革,都是家电行业面临压力的体现,家电企业需要智能化的概念和更灵活的市场规则。
“海尔电器有部分业务可以组装到海尔智家中来,部分无关紧要的传统业务可以做剥离,这样就可以做具有资本市场想象力的朝阳产业。”洪仕斌说。
来源:财联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