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中国共享单车高潮和低谷之后的哈啰出行,悄然已经成为行业NO.1,而且成为上海新经济的重要名片之一。就像团购“百团大战”之后,多数团购网站倒下,但美团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互联网市值NO.3,仅次于阿里腾讯,并引领外卖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经历了“百色大战”的共享单车,也开始走向理性,成长路径和美团类似的哈啰出行,正改变着中国的出行领域。
哈啰成为两轮出行领域领头羊
2017年,当共享单车火热的时候,路边的自行车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样样都有,有媒体笑称“颜色不够用”了。但随着共享单车盈利模式欠缺,以及经济下行资本寒冬来临,众多共享单车公司烧钱难以为继,当时的行业老大摩拜卖身美团,ofo沦陷。但共享单车作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刚性需求的产品,其价值并未消失。
在经历寒冬之后,消费者忽然发现,当其他诸多颜色的单车日渐消失的时候,有一种蓝色的共享单车却越来越多,就是被称为“小蓝车”的哈啰。
但哈啰出行不仅仅只有单车业务。哈啰出行从激烈的共享单车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和用户口碑的领导者,并进化为囊括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哈啰电动车服务平台、哈啰换电和哈啰顺风车等综合业务,成为领衔未来中国新出行的行业龙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哈啰出行旗下的哈啰单车已入驻360多个城市和340多个景区,注册用户达2.8亿。哈啰助力车也已进入全国260多个城市,用户累计骑行超过21.49亿公里。
哈啰出行不仅仅收获的是数据。哈啰的用户口碑也持续保持NO.1,近期有三家媒体调研显示,共享单车常用的品牌中,80%的是哈啰,认为单车最好骑品牌中,79%是哈啰,用户最喜欢的品牌也是哈啰。
科技与管理制胜
与当年的团购网火热时代一样,大多数共享单车企业入局之时,都依靠烧钱铺路,在管理上非常粗放,在技术上也基本是“拿来主义”。但哈啰是业内第一家提出精细化运营的公司。
哈啰联合创始人韩美在“创新增长 驱动未来——上海新经济TOP30榜单发布会”表示,“科技端支撑哈啰精细化运营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哈啰大脑”。共享单车是首次大规模运用物联网设备的场景,我们通过智能锁实现联网功能、定位功能,与大数据平台进行实时交互,收集每辆单车的生命体征、场景数据和用户骑行数据,进行算法的匹配、运力的保障。我们现在可以实现车辆管理、投放、闭环的全链路智能化决策,哈啰有两千名的研发工程师去保障这样一个系统。”
精细化运营背后是技术能力推动。哈啰出行始终秉持“科技推动出行进化”的企业使命,持续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和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投入,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推动两轮出行的智能化升级和发展。技术是哈啰出行最底层的驱动力。
哈啰出行构建了“哈啰大脑”为核心的智慧运营体系,以哈啰出行的“智能调度+智能派单”模式为例,“哈啰大脑”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技术,预判车辆骑行需求,即时向运维人员输出调度指令,包括去附近哪些站点调度闲置车辆、调度多少车辆以及最优的调度路线等,更好满足用户的骑行需求。
技术驱动的成果,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规范两轮停车为例。面对共享单车在城市无序停放的难题,哈啰出行推出行业首个应用级别的自适应蓝牙电子围栏,俗称“蓝牙道钉”,用以引导用户在规定区域内有序停车,实现单车停放智能化管理。该技术亚米级别的测试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行业内居于领先地位,已申请了近20项专利。而这项技术,也成功的为企业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用户体验,这是技术赋能下,对企业和消费者均能产生效益的典型案例。
根据韩美提供的数据,哈啰出行目前公司员工5000多人,其中约两千名技术研发人员,拥有的专利有150多项。哈啰出行的技术人员占比超过多数的科技公司。根据Choice数据,截至12月22日,已经上市的67家科创板公司中,2018年技术人员平均占比为13.6%,可见哈啰对于提升自身技术实力的重视程度。
正是凭借在技术上的不断大投入,哈啰出行才得以持续保持相对于同行的优势,也才能不断改善用户体验。
在中国很多新兴行业,一开始都是商业模式引入,资本和企业跟风而入,但最后胜出的往往是注重精细化管理和勇于在科技上进行投入的公司。比如团购网,比如顺风车业务,比如共享单车。历史似乎总是在重演。
上海新名片
但上海拒绝互联网web时代的遗憾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时代重演。互联网发展初期,上海与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绝缘,BAT,以及新浪、网易、搜狐三大门户均不在上海,曾经的盛大也只是昙花一现。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上海政府对创新的重视,推动上海的资本优势与人才优势紧密结合,相互推动,诞生了一系列开始对国内互联网龙头进行挑战的公司,如拼多多、趣头条、盒马鲜生等,上海的互联网环境开始逐渐明亮。
但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互联网走出“Copy from USA”模式后,科技对中国互联网未来发展变得越来越关键。作为国内科技重镇的上海,其优势越来越明显。而上海也吸取了第一轮互联网发展的教训,更加注重为新兴行业的公司提供更好的发展土壤。
近年来,一批新生代的新经济企业在上海诞生、成长并完成全球化布局,有别于过去传统企业做大做强后将总部设在上海的现象,一种全新的扎根申城“土生土长”的业态正在上海成型。其中尤其以“四大名片”最具代表性。其中包括了新零售代表盒马鲜生、新技术代表依图科技、新医疗代表联影医疗,以及新出行代表哈啰出行。作为一家从上海土生土长,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科技出行公司,哈啰出行也开始成为上海新经济和新出行的代表企业。
韩美表示,“哈啰出行的几位创始人长期在上海工作,这家企业植根于上海,所以我非常感谢上海这样的政策环境。也是得益于上海政策的支持,包括资本环境、人才环境,这些都是新经济企业离不开的,正是有这样良好的土壤,哈啰才能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发展。”
作为上海成长起来的公司,哈啰出行也一直在回报这座城市。目前哈啰出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运维岗位,其中有15%的人员年龄在40-50岁,共享单车的出现给这些基础工作劳动者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创造新的价值。在高科技人才方面,哈啰出行在上海总部和杭州研发中心共引入了2000余人高技术人才,这些高科技人才正在为着上海的经济转型贡献着自己的“哈啰智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