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场景模糊与交互缺陷:新版Apple Watch依然不能成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场景模糊与交互缺陷:新版Apple Watch依然不能成功

根本上说,阻碍智能手表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有两个核心问题,就是交互缺陷与场景模糊。

智能手表行业厂商云集、新品迭出,大牌如Apple Watch更是于近期推出新版产品。不过迄今为止,智能手表依旧蜷缩在极客和硬件发烧友构成的的小众市场,离大众消费市场仍然相当遥远,这使得智能手表离商业上的成功遥遥无期。新版Apple Watch能为智能手表的市场表现带来突破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它在智能手表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上依然没有进展,那就是:场景模糊与交互缺陷。

从TMT行业发展角度看,智能手表是顺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一路发展下来的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新一代产品类型,具备成为移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新的入口级硬件的潜力。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相比,智能手环功能单一、互动性弱,只能被动的监测、提醒,无法吸引用户深度参与。这样的产品在功能主导的男性用户看来,是缺乏吸引力的。至多吸引部分女性用户,如众多主打造型、饰品方向的手环就是这种想法。但其市场未来空间相当有限,因为女性饰品的消费特征是经常更换、单价适中,智能手环显然不适合。而智能手表拥有完整的硬件架构和系统、应用、交互,承担丰富的功能和密切的互动,是有可能成为入口级硬件的。但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比较,智能手表的优势似乎马上就消失了。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下垄断性的产品类型,功能全面,适用场景广泛,用户互动深入持久。而现在大部分智能手表所做的,是全面照搬智能手机的系统、功能、场景、交互方式,但小尺寸屏幕这一刚性限制导致视觉+触摸的交互方式特别困难,进而阻碍各种场景和应用的展开。因此,用户有什么理由去选择智能手表?

根本上说,阻碍智能手表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有两个核心问题,就是交互缺陷与场景模糊。而这两个问题又要从智能手表的刚性限制——小尺寸屏幕说起。由于智能手表屏幕小,智能手机上主流的视觉+触摸交互方式的易用性急剧降低,必须有新的交互方式取而代之,即深入系统层面、与各种应用全面融合的语音交互。近几年语音交互在手机上已有不少运用,但主要是以独立的APP或功能方式出现,系统层面的整合还很少见。语音交互在触摸主导的手机上确实缺少紧迫性,但在触摸难以展开的手表上,却能够彻底解放双手,获得极佳的易用性。不过,语音交互不适用需要静音的场合,因此仍需要其他交互方式作为辅助。除了触摸,手势交互或许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只是对手表来说,目前还不够成熟适用。

再从使用场景看,由于手机越做越大导致室外携带使用不便,相比之下小尺寸屏幕的智能手表有了更好的便携性。因此,智能手表的功能开发应从单纯的个人信息助理(如消息提醒、日程安排、信息搜索等)向更广阔的的室外场景展开,如地图、用车、本地消费、旅行、轻度社交通讯等,在创新交互的引领下(上文所说的语音为主、手势和触摸为辅)将信息搜索、导航、支付等环节全部打通。而对于由大屏手机、平板、PC可以完成得更好的功能,如购物、视频、社区等应用,则应该果断舍弃。

当我们带着交互缺陷和场景模糊两个问题来审视新版的Apple Watch时,发现它其实一个都没有解决。从交互上来看,苹果在触摸屏上引入了3D touch功能,虽然比前代产品确实有所提升,从二维触摸升级到三维触摸,但其解决智能手表交互缺陷的思路仍然是在触摸方式上打转,并没有新的突破,在易用性上的改善相当有限。而承担语音交互使命的Siri,目前能做到的是苹果产品内部功能的整合,本质上还是个人信息助理,起到的是“连接人与信息”的功能,而与室外场景相关的各种服务、功能仍然相距甚远。这就导致Apple Watch的使用场景依然模糊,无法担当室外场景下各种服务、功能的有效载体,只能继续屈居于手机这个产品类型之下,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信息助手。

其实从苹果公司的能力属性来看,它也并不是带领智能手表进行突破的合适人选。我们必须清楚,苹果的核心能力在于对软硬件的整合能力,这一能力的发挥必须建立于基础技术具有一定成熟度之上。其实在iPhone推出之前,触摸技术已经酝酿并进入商用有相当长的时间,苹果的贡献是使触摸这一交互方式更易用,而不是发明触摸这一交互方式。同样地,语音交互要想在包括Apple Watch在内的苹果产品上有上佳表现,必要条件是——行业内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供苹果进行开发整合。苹果的Siri其实就是采用Nuance的技术,而这一技术显然在智能手表上并不适用。当然,苹果已经组建强大团队研发语音交互和人工智能,但离成熟商用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谁最有希望带领智能手表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呢?很有可能是两家中国公司:百度和出门问问。

在上文中已经分析,阻碍智能手表发展的两个最大问题是交互缺陷和场景模糊。这两个问题对应到两大核心技术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和系统层面的室外场景服务整合。谷歌和微软在人工智能上的积累颇为深厚,其语音交互也已进入商用领域,比如谷歌的Google now和微软的cortana,随着时间推移,其准确性、易用性应该会越来越好。

但两家公司在业务布局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缺少室外场景服务——O2O。这当然算不上谷歌和微软的缺点或者失误,但却为他们开拓智能手表市场时增添了重要障碍。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是一项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谷歌和微软不仅将其应用到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个人移动设备上,未来可能还会扩展到包括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在内的极为广阔的物联网领域。他们不太可能为了智能手表的发展而专门新起一个庞大的O2O部门,更有可行性的办法是开放面向第三方室外场景服务应用的语音交互接口。但这样一来,O2O第三方应用或许难以从系统层面与语音交互无缝融合,其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将令人担忧。

而自去年以来,百度相继将人工智能和O2O树立为公司层面的战略方向予以重点发展,可以说恰恰具备和不断夯实了智能手表突破性发展所需具备的两大核心技术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和系统层面的室外场景服务整合。其实从今年以来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的历次更新来看,也可以看出百度引导用户从触摸交互向语音交互转移的意图,并且语音交互与O2O服务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最近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的度秘,更加显现百度将语音交互与O2O融合发展的意图。而这种融合发展如果能在智能手表上实现,或许就能够带来智能手表的突破性发展。

但比较遗憾的是,从百度的业务布局和行事方式来看,他们更着重的是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具体的硬件领域和软件系统不会介入过深。所以百度既不会像苹果,去开发一个整合软硬件、各方面完成度很高的智能手表,也不会像谷歌,去开发一个适用智能手表的通用系统——Android wear。

不过确实有一家中国公司是既开发智能手表的系统(基于Android)又开发智能手表硬件本身的,就是为moto360二代提供语音交互的出门问问。出门问问早前为智能手表(主要是第一代moto360)开发第三方ROM,后又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手表。从其发展历程和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出门问问内心是很坚定地看好智能手表的入口级硬件地位的;而在智能手表的开发上,也是将语音交互放在核心地位,以语音交互统领整个系统的操作和各项O2O应用服务的展开。与百度相比,出门问问虽然没有庞大的O2O资源可以引入,但他们依靠深入系统层面的开发,来实现各种室外场景服务与智能手表、语音交互的深度整合。如此一来,其易用性将大大超过现有智能手表产品,智能手表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突破也将具有坚实的基础。

未来看点在于,在成功拿下第二代moto360的语音功能后,出门问问能否将其语音交互乃至智能手表系统迅速拓展至其他无力独自开发系统的智能手表厂商?如能成功,在智能手表成为入口级硬件的征程中,出门问问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场景模糊与交互缺陷:新版Apple Watch依然不能成功

根本上说,阻碍智能手表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有两个核心问题,就是交互缺陷与场景模糊。

智能手表行业厂商云集、新品迭出,大牌如Apple Watch更是于近期推出新版产品。不过迄今为止,智能手表依旧蜷缩在极客和硬件发烧友构成的的小众市场,离大众消费市场仍然相当遥远,这使得智能手表离商业上的成功遥遥无期。新版Apple Watch能为智能手表的市场表现带来突破吗?答案是不能,因为它在智能手表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上依然没有进展,那就是:场景模糊与交互缺陷。

从TMT行业发展角度看,智能手表是顺着掌上电脑、智能手机一路发展下来的个人移动智能终端的新一代产品类型,具备成为移动互联网乃至物联网时代新的入口级硬件的潜力。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环相比,智能手环功能单一、互动性弱,只能被动的监测、提醒,无法吸引用户深度参与。这样的产品在功能主导的男性用户看来,是缺乏吸引力的。至多吸引部分女性用户,如众多主打造型、饰品方向的手环就是这种想法。但其市场未来空间相当有限,因为女性饰品的消费特征是经常更换、单价适中,智能手环显然不适合。而智能手表拥有完整的硬件架构和系统、应用、交互,承担丰富的功能和密切的互动,是有可能成为入口级硬件的。但将智能手表与智能手机比较,智能手表的优势似乎马上就消失了。智能手机已成为当下垄断性的产品类型,功能全面,适用场景广泛,用户互动深入持久。而现在大部分智能手表所做的,是全面照搬智能手机的系统、功能、场景、交互方式,但小尺寸屏幕这一刚性限制导致视觉+触摸的交互方式特别困难,进而阻碍各种场景和应用的展开。因此,用户有什么理由去选择智能手表?

根本上说,阻碍智能手表进入大众消费市场有两个核心问题,就是交互缺陷与场景模糊。而这两个问题又要从智能手表的刚性限制——小尺寸屏幕说起。由于智能手表屏幕小,智能手机上主流的视觉+触摸交互方式的易用性急剧降低,必须有新的交互方式取而代之,即深入系统层面、与各种应用全面融合的语音交互。近几年语音交互在手机上已有不少运用,但主要是以独立的APP或功能方式出现,系统层面的整合还很少见。语音交互在触摸主导的手机上确实缺少紧迫性,但在触摸难以展开的手表上,却能够彻底解放双手,获得极佳的易用性。不过,语音交互不适用需要静音的场合,因此仍需要其他交互方式作为辅助。除了触摸,手势交互或许也是一个重要方向,只是对手表来说,目前还不够成熟适用。

再从使用场景看,由于手机越做越大导致室外携带使用不便,相比之下小尺寸屏幕的智能手表有了更好的便携性。因此,智能手表的功能开发应从单纯的个人信息助理(如消息提醒、日程安排、信息搜索等)向更广阔的的室外场景展开,如地图、用车、本地消费、旅行、轻度社交通讯等,在创新交互的引领下(上文所说的语音为主、手势和触摸为辅)将信息搜索、导航、支付等环节全部打通。而对于由大屏手机、平板、PC可以完成得更好的功能,如购物、视频、社区等应用,则应该果断舍弃。

当我们带着交互缺陷和场景模糊两个问题来审视新版的Apple Watch时,发现它其实一个都没有解决。从交互上来看,苹果在触摸屏上引入了3D touch功能,虽然比前代产品确实有所提升,从二维触摸升级到三维触摸,但其解决智能手表交互缺陷的思路仍然是在触摸方式上打转,并没有新的突破,在易用性上的改善相当有限。而承担语音交互使命的Siri,目前能做到的是苹果产品内部功能的整合,本质上还是个人信息助理,起到的是“连接人与信息”的功能,而与室外场景相关的各种服务、功能仍然相距甚远。这就导致Apple Watch的使用场景依然模糊,无法担当室外场景下各种服务、功能的有效载体,只能继续屈居于手机这个产品类型之下,做一个可有可无的信息助手。

其实从苹果公司的能力属性来看,它也并不是带领智能手表进行突破的合适人选。我们必须清楚,苹果的核心能力在于对软硬件的整合能力,这一能力的发挥必须建立于基础技术具有一定成熟度之上。其实在iPhone推出之前,触摸技术已经酝酿并进入商用有相当长的时间,苹果的贡献是使触摸这一交互方式更易用,而不是发明触摸这一交互方式。同样地,语音交互要想在包括Apple Watch在内的苹果产品上有上佳表现,必要条件是——行业内有较为成熟的技术供苹果进行开发整合。苹果的Siri其实就是采用Nuance的技术,而这一技术显然在智能手表上并不适用。当然,苹果已经组建强大团队研发语音交互和人工智能,但离成熟商用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谁最有希望带领智能手表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呢?很有可能是两家中国公司:百度和出门问问。

在上文中已经分析,阻碍智能手表发展的两个最大问题是交互缺陷和场景模糊。这两个问题对应到两大核心技术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和系统层面的室外场景服务整合。谷歌和微软在人工智能上的积累颇为深厚,其语音交互也已进入商用领域,比如谷歌的Google now和微软的cortana,随着时间推移,其准确性、易用性应该会越来越好。

但两家公司在业务布局上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缺少室外场景服务——O2O。这当然算不上谷歌和微软的缺点或者失误,但却为他们开拓智能手表市场时增添了重要障碍。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是一项适用范围非常广泛的技术,谷歌和微软不仅将其应用到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个人移动设备上,未来可能还会扩展到包括智能家居、无人驾驶汽车在内的极为广阔的物联网领域。他们不太可能为了智能手表的发展而专门新起一个庞大的O2O部门,更有可行性的办法是开放面向第三方室外场景服务应用的语音交互接口。但这样一来,O2O第三方应用或许难以从系统层面与语音交互无缝融合,其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将令人担忧。

而自去年以来,百度相继将人工智能和O2O树立为公司层面的战略方向予以重点发展,可以说恰恰具备和不断夯实了智能手表突破性发展所需具备的两大核心技术能力——基于人工智能的语音交互和系统层面的室外场景服务整合。其实从今年以来手机百度和百度地图的历次更新来看,也可以看出百度引导用户从触摸交互向语音交互转移的意图,并且语音交互与O2O服务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尤其是在最近召开的百度世界大会上公布的度秘,更加显现百度将语音交互与O2O融合发展的意图。而这种融合发展如果能在智能手表上实现,或许就能够带来智能手表的突破性发展。

但比较遗憾的是,从百度的业务布局和行事方式来看,他们更着重的是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底层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具体的硬件领域和软件系统不会介入过深。所以百度既不会像苹果,去开发一个整合软硬件、各方面完成度很高的智能手表,也不会像谷歌,去开发一个适用智能手表的通用系统——Android wear。

不过确实有一家中国公司是既开发智能手表的系统(基于Android)又开发智能手表硬件本身的,就是为moto360二代提供语音交互的出门问问。出门问问早前为智能手表(主要是第一代moto360)开发第三方ROM,后又推出自有品牌的智能手表。从其发展历程和公开信息可以看出,出门问问内心是很坚定地看好智能手表的入口级硬件地位的;而在智能手表的开发上,也是将语音交互放在核心地位,以语音交互统领整个系统的操作和各项O2O应用服务的展开。与百度相比,出门问问虽然没有庞大的O2O资源可以引入,但他们依靠深入系统层面的开发,来实现各种室外场景服务与智能手表、语音交互的深度整合。如此一来,其易用性将大大超过现有智能手表产品,智能手表向大众消费市场的突破也将具有坚实的基础。

未来看点在于,在成功拿下第二代moto360的语音功能后,出门问问能否将其语音交互乃至智能手表系统迅速拓展至其他无力独自开发系统的智能手表厂商?如能成功,在智能手表成为入口级硬件的征程中,出门问问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