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赛季,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分析能力堪比足球专家的高段位球迷,那么,你应该想方设法多看看英国“天空体育”转播的比赛。
在本赛季英超第3轮阿森纳主场与利物浦的比赛中,天空体育专门为愿意听取战术讲解的球迷开出一路付费信号,名为“战术频道”。在这路信号里,没有特写,没有花絮,固定的远景镜头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双方在比赛中的战术运用。当然,英格兰名宿卡拉格和加里·内维尔的专业解读,更是为这种新兴的转播形式锦上添花。
可是,如果看不到这个“战术频道”呢?别急,著名足球杂志《442》的记者约翰·罗伯森将会告诉你,成为精通战术的迷你版加里·内维尔,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带着这几个问题看比赛,一切迎刃而解。
1.谁是球队中最不守规矩的球员?
通常情况下,一支球队在90分钟内会表现出四种比赛内容:进攻端、防守端、由守转攻和由攻转守。而在比赛进行中,诸如球员失去位置或跑错位置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只要你在认真观察场上形势后,顺利找出那些经常站错位置的球员,那么你对比赛的理解,也就有了显著提升。要知道,这些失位的球员,往往就是球队丢球的根源。
2.他们拿球和丢球的位置都在哪里?
在罗伯森看来,一支球队能否在比赛中占据主动,与他们得球和丢球的位置息息相关。试想一下,假如某队在前场30米区域内抢得皮球,完全可以顺势发动一次极具威胁的快速进攻。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高位逼抢在近些年如此流行的原因。
通常,你可以通过球队在比赛中的得球点,初步判断他们具体运用的战术。比如:一支球队竭力在前场反抢,他们的得球点,很可能集中在中前场,一般来说,这支球队就是推崇传控哲学的主导型球队;反之,如果另一支球队把防线安排在禁区附近,大多数抢断也发生在中后场,那么,这支球队应该是主打防守反击的被动型球队。
作为多年推崇防守反击的球队,穆里尼奥麾下的切尔西一直是这个门派的集大成者。在绝大多数比赛中,切尔西都是收缩后防,将对方吸引到本方半场。然后,在凭借人数优势截下皮球后,蓝军就会依靠兼具力量与速度的反击威胁对方球门。许多时候,对方后卫还未及时回防,阿扎尔、迭戈·科斯塔或法布雷加斯就已完成进球。
当然,强调高效的防守反击,绝非如语言描述得这般轻描淡写。要知道,若想在对方后场空虚时形成有效进攻,反击一方就必须拥有一名能在瞬间通过传球带动进攻的中场核心。放眼切尔西队内,法布雷加斯就扮演着这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3.控球,还是不控球?
至少在目前,这依然是一场永无休止的争论——控球渗透还是长传冲吊,究竟哪种战术才是足球场上最好的选择?
虽然表面上看,短传与长传只是两种不同的传球方式,但在进攻战术的选择上,他们也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念。推崇控球渗透的球队,往往会铺垫大量慢节奏的短传,然后在瞬时间通过节奏和跑位的变化杀入禁区。而相较于控制型球队“以人为本”的宗旨,长传型球队的理念则是处于另一极端的“空间至上”——所以,在关注这类球队比赛时,你会经常看到球员跑向空当、努力追逐皮球的画面。不过你要注意,战术是死的,球员是活的,一支球队驾驭两种体系也并非不可能发生的奇事。
上赛季英超开局阶段,范加尔麾下的曼联就是一支典型的传控球队,鲁尼、马塔和迪马里亚的存在,促使他们的进攻在慢条斯理中寻找杀机。然而随着赛季推进,曼联逐渐被伤病困扰,传控体系濒临崩塌。幸好,范加尔没有坐以待毙,他大胆地头球能力出众的费莱尼推上锋线,辅以善于突破传中阿什利·扬作为副将,几乎是一夜之间,曼联就完成了战术体系的完美转变,球队战绩也因此有了一定提升。
4.看电视,还是去现场?
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精尖技术,被运用到足球比赛的电视转播中。不过对钟爱分析比赛进程的球迷而言,这却并非什么好事。毕竟,随着大量特写镜头的加入,一些资深球迷已经很难通过全景画面观察球员在比赛中的位置。所以,以上所有纸上谈兵,都是你在现场看了足够数量的比赛后,才能真正参透的基本理论。总之,虽然“战术频道”足够新颖,但你若想成为一名货真价实的高段位球迷,还是多去现场看球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