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ech说
“饮食饱醉,腑脏受累”“优渥膏粱,养育病秧”“暖饱思淫欲,活该下地狱”吃不饱要犯罪,吃撑了还活受罪,太多太少都坏事儿。
“吃饱了撑的”应该成为一个中性词,它是一个精妙地描述大多数现代人生活现状的旧时代老词。
一 我们到了“吃饱了撑的”时代
“‘吃饱了撑的’深究这一词汇的字面意思和其实际意味间的关系,我们领悟到“食”,具体说“饱与饥”,对我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审美方式的深刻影响。”————郑也夫
“七月流火,无衣无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万里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被统治者榨干最后一点价值的穷苦百姓,一生经历的是无休止的劳劳碌碌,他们没有多少可以浪费的时间。从早到晚,从小到老,底层民众一门心思扑在“刨食儿”“找饭辙”“打饥困”……故而,那时的普通人活一辈子,未必有一回“吃饱了撑的”体验。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信奉实效的人们会讥笑身边那些分心旁骛、不专注营生之人的悠哉言行,嘲弄一切无用事,以此排解内心愁苦,表示嫌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在前现代社会,“肉食者”指的是当权者。“肉之美者,猩猩之唇;鱼之美者,东海之鲕”在那个光景里,达官显贵们照旧吃肉,吃的还是我们闻所未闻的极品珍馐。“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归根到底与广大劳动群众无缘,那是特权阶层的专属。
“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如此精致而繁琐的礼制,只有那些根本不急着吃饭的贵人才会实践这些反生活的要求。平头百姓对上等人的奢侈生活、斗富挥霍、高雅志趣、矫作礼仪,多会报之一句“吃饱了撑的”。
在饥荒随时袭来的时代,“吃饱了撑的”自然也会被用来批判上流社会,表达受苦人心里的怨念、嫌弃,其更像是对“肉食者”们的一项严厉的犯罪指控。
步入现代化社会前,“吃饱了撑的”常被用来讥讽、指责他人,是符合当时的社会生活实际的。但当社会常态发生升级跃迁后,许多落伍的观念、价值取向就应该被抛弃。
时代变了,现代社会就是能保障大多数人“吃饱了撑的”。“健胃消食片销量破2亿盒”“中国助消化药市场75亿”。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世界粮食产量近40亿吨,粮食浪费达13亿吨,占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肉畜总消费量2.1亿吨,其中四分之一的肉类被浪费,约等于7500万头奶牛。全球食用油总消费量突破2亿吨,全球食糖消费量超1.7亿吨……
在世界仍有8亿饥饿人口的同时,“吃饱了撑的”也已经大量国家地区的生活常态了。全球每年有280万人因肥胖致死,世界肥胖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欧洲肥胖学术研究会(ECO)预计到2045年,世界严重肥胖人口比率将达到22%。
“减肥”“瘦身”一度被认为是矫情找麻烦,但现在更真实的原因可能是——想活命。从饥荒威胁生命,到肥胖威胁生命,我们的的生活已经实现了如此惊人的反转,当大多数人都开始过渡到“吃饱了撑的”状态,那么,这句话怎么能用来彼此指责呢?
二 咱们免不了“吃饱了撑的”毛病
“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席勒
人人都能吃饱饭的时代,大多数人能吃得起肉的时代,会被千百年前的圣哲与黎民当做美梦天堂。可是,当“吃饱了撑的”时代降临时,我们没有觉得自己进入了什么人间天堂。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永远都会被“求之不得”困扰。
曾经,除了除了吃饱饭是正经需求,其它一切念想,都会被指责为非分之想。我们现代人的常规需求会被古代人当做“吃饱了撑的”臭毛病。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看是吃饱了撑的”“休假?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失眠?我看是吃饱了撑的”“抑郁症?你绝对是吃饱了撑的”…………真的吗?这一切问题都是不值一哂的吗?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属于人类物种进化的成果。每个个体人格与智力的塑造是漫长经验的累积,其幼年经历与体验相当一部分会成为终生习惯与潜意识,挺难改变的。一个儿童需要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培养动手能力、促进智力发育。在游戏中学习社交,建立友谊。在游戏中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家庭教育中的关键一环。
休假权是现代社会法定的劳动者基本权利之一。当代社会,允许劳动者休假,人们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将会促进消费,刺激经济增长。劳动力有足够的休息才能使劳动可长久持续,当“过劳死”“996,ICU” 问题成为社会舆论的风暴中心时,仍然会有人站出来讲休假权是吃饱了撑的。
但是在农耕时代,“8小时工作制”“退休制”“假期”是不存在的,一个普通自耕农,从儿童时期便参与辅助耕作,直到因伤病、衰老失去劳动力,他是在几乎无间断的高强度劳动中度过一生。“人哄地一天,地哄人一年”所以农家少闲月,不能挑时间歇歇,他们自然也会把“休假权”当成吃饱了撑的诉求。可咱们谁是古代农民?
中国有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失眠的确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失眠的直接影响是第二天的工作效率降低,其长期风险则包括神经衰弱、生物钟紊乱、损害认知功能、免疫系统衰弱、记忆力降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等。
农耕时代的繁重体力劳动对头脑清醒的要求不高,信息时代对精密性、及时和准确的要求极高,因而对劳动者的注意力资源和清醒时间都有要求。而与古代农民不同的地方是,现代社会的失眠者还面临着生产、生活中的致命威胁,工厂、工地、车间里的工人们一时走神就可能受伤,疲劳驾驶的司机也是高度危险的马路杀手,休息不足、清醒不足的确威胁着我们。
抑郁症正影响着全球4%~5%的人,它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因,至今有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得不到治疗。2016年,全球估计约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且抑郁症人数持续上升趋势。抑郁症患者自杀数达100万,世界每年自杀人数在50万~150万间起伏,这远远超过当代的战争死亡人数。
万家灯火,夺辉星月;茕茕如我,自闭隔绝。对心理疾病、精神类疾病的轻视与羞辱,正是源自旧文化的缺陷、人对陌生危险的疏离倾向、认知变革的阵痛。心理疾病的污名化、患者的病耻感正在剥夺越来越多的生命,我们战胜抑郁的第一步应该是把“心理疾病是真的生病了”当做常识。
三 承认它,面对它
“如我这种猪狗一般的东西,是万万不可用自尊、名誉这些狗屁东西来为难自己”——莫言《会唱歌的墙》
这段话的言外之意再明白不过了:我们谁都不是猪狗,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乎尊严。
世界进步,万象更新,铁犁牛耕、饥寒终生、铁马金戈、王朝帝国都败落消灭,生产方式、物质生活翻天覆地了。按道理讲,人们头脑中的思想观念也应该随之颠覆。但是,帝国可以一夜毁灭,铁路能够十年万里,人头脑中的迂腐成见、旧世界遗留的糟粕观念当真又臭又硬,若无天长日久的岁月淘洗,“人在当代,脑在古代”的情况不会消失。
这里不得不提到,“文化滞后”现象,特指非物质文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准则)落后于新物质状态的失调时期。我们就处在如此飞速变化的时期,所以会犯“旧眼光看新世界”错误。
别再用“吃饱了撑的”去嘲讽他人啦!免得骂别人顺带骂了自己。因为你我明明白白的生活在一个“吃饱了撑的”时代,“你说我吃饱了撑的,您难道不是吗?”许多当代人顺从陈腐观念,倾向刻薄语言的背后,是缺乏面对现代困难的知识与勇气。
越是不承认这些困难存在,越是忽视这些困难蕴含的威胁,就越容易无意识地跌进到现代弊病的陷阱中。沉浸到迷信中的人相信“只要我咒骂灾难,灾难就不会降临到我头上”,何其荒谬!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构成成分的丰富性是快速增加的。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异,不再是高低贵贱差异,而是人人诉求不同的差距。
曾经,“吃饱饭”可以成为90%人口的共同渴望,而现在,任何号召、理想、观念、主张都不可能获得如此广泛的支持。世界上有8000多种职业(仍在扩展)、近200国家、2000多个民族、5600多种语言……以上数据对一个古代人是几乎无意义的,但我们当代人一天就要和数十上百个职业的人打交道,一生至少有过两种语言学习任务,时时接触种种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
你认为是“吃饱了撑的”小事情,或许别人眼中大于天。甘于受落后观念支配,任意否定他人在意的事物,会加深矛盾与误解,最终损害自己。伯特兰·亚瑟·威廉·罗素在给后世人类的忠告言道:“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中,我们必须学会容忍彼此……假如我们想学会共存,而不是共亡,我们必须学会宽容与忍让”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或许不尽完善,但它极大拓宽了我们观察理解人类行为动机的视角,也为“吃饱了撑的”行为提供了辩护。
“需求层次”理论的颠覆性意义在于,它肯定了人们“吃饱了撑的”行为,判定其意味着人的进步、上升,而不是人的堕落。吃不饱饭时,咱都不迷茫,填饱肚子是明确而坚定的目标。吃饱了,才有迷茫的一代、二代……n代人,人们在迷茫地探索,并将在探索中突破。饥荒时,粮食短缺是唯一的问题。
人们大都吃饱了,却没有高唱赞歌,而是发出了千千万万的抱怨、呐喊,做出了诸多无稽、无用、甚至无意义的行为,这正是我们进步的证据。
时代是“吃饱了撑的”时代,我们是“吃饱了撑的”人,坦然的面对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