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困顿与新生,属于华语剧的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困顿与新生,属于华语剧的未来

国剧顶着凛冬严寒,依然交出了一份小有进步的期末成绩单。

文|dsfysweixin

2019年的影视圈,曾面临一场罕见“水逆”。

目之所及,人人自顾不暇,任由闹剧轮番上演。

最有资格领衔者,当属暑期档的“魔幻风波”。

下架、撤档、改档、裸播,与大荧幕上频频遭遇的“技术问题”遥相呼应,令人措手不及。

《大宋少年志》的主演在开播当晚才收到通知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何止是主演和片方,广大观众也被迫经历了一次兵荒马乱。

原本翘首以盼的粉丝变得佛系,摆出“除非开播,否则勿cue”的姿态。

直到暑期档“四大天王”(《亲爱的,热爱的》《陈情令》《九州缥缈录》《宸汐缘》)开播。

连番轰炸下,观众逐渐适应了这混乱的追剧节奏——时而剧荒,时而投身于军训式追剧。

至于沉迷磕糖的追星女孩,更是度过了分外“充实”的假期。

相比之下,各大视频平台则显得如履薄冰,唯恐再现“枪打出头鸟”的悲剧,一切行事作风都尽可能地向“低调”靠拢。

更有甚者,连送上门的热搜都不敢伸手笑纳。

尤记得,《长安十二时辰》开播之初的荒诞场景。

“求生欲”极强的优酷与用户打起哑谜:首页空有宣传头图,最关键的剧名却悄然“隐身”。

有因必有果,但一切正如“莫言”之名。

不可说,也不敢说。

在“十面埋伏”之下,战战兢兢的视频网站不过是众生相的一员,更多证据正在彰显影视寒冬的余威:

争先逃离的资本热潮、不断流失的业界人才、扎堆诉苦的失业演员。

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另一盏健康红灯:近乎腰斩的横店开机剧组数。

假如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横店影视城大抵算得上国内影视业的温度计。

是冷是热,一探便知。

其他关键指标,诸如投资规模、备案数量、播出数量等呈现出的下跌趋势,同样不容乐观。

把这些数据摆到一起,顿时有种凉意袭来的错觉。

更具迷惑性的错觉还在后头。

临近年底,一批积压许久的古装存货被扎堆放出。

这一举动看似回温,实则是行业内部在限古令“凝视”下的回光返照。

毕竟,“各平台每月限上线一部古装剧”的硬性规定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除了这些踩线、赶趟播出的幸运儿,剩下处于待播状态的古装剧尚不知路在何方。

这番想来,“我太南了”这句流行语,正是属于影视圈的绝佳注脚。

所幸,外部处境的艰难挡不住创作者们的决心。

如你所见,国剧顶着凛冬严寒,依然交出了一份小有进步的期末成绩单。

豆瓣年度十佳国产剧

01.名为现实主义的叛逃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上流风向的变动,自然会带动下游市场的转变。

不少看清形势的业界大佬登时响应号召而来,无不摇旗呐喊:“内容产业正在调整期,现实主义才是未来趋势”。

于是乎,现实主义题材摇身一变,成了新的主旋律。

腾讯影业的2019片单

但凡试图闯入市场分一杯羹的选手,大多狠抓三个关键词:“家庭”、“职场”、“教育”。

而《都挺好》《小欢喜》这类复合型剧集,更是个中翘楚。

迄今为止,由前者打响的“现实主义第一枪”仍有回响:

苏家三渣男引发的吐槽狂潮,依然历历在目;

“原生家庭”一词成功出圈,一套以此作为锚点的精神分析理论俨然成型;

更重要的是,普罗大众对于“中国式家庭”“重男轻女”等传统社会问题的怨怼、不满总算找到了发泄出口。

光凭这一点,就够格充当后人的引路者。

如果说《都挺好》是在剖析童年、家庭矛盾对人成长的影响,那么《小欢喜》更像是对中国家庭生态的细致解剖:

以方圆、童文洁为代表的中产家庭,倡导爱与平等,家庭氛围向来轻松活泼;

以季胜利、刘静为代表的体制家庭,无处不在的权力结构压制着儿子季杨杨的成长,火药味最为浓厚;

以乔卫东、宋倩为代表的离异家庭,将夫妻间的“拉扯”延伸至家庭教育,分裂、矛盾成了家庭常态。

以“家庭”为基点,既方便对号入座,又能事先预设好批判的方向,一举两得。

不同于《都挺好》中代入视角的单一,得益于故事线的多样化,《小欢喜》提供的选择余地更多。

简单地说,不同看众能找到各自的人生投射。

一批幸运儿尽情享受着肆意青春的余温,第一时间玩起“CP连连看”的游戏。

收官之后还不忘在社交网站向主创喊话:何时安排续集《南京爱情故事》?

结尾,乔英子和方一凡相继前往南京就读

另一批怀揣伤痕、隐忍多年的观众却被狠狠戳中痛点。

他们看到患上抑郁症、险些自杀的乔英子,就相当于在照镜子,从中映射出另一个快被父母控制欲压垮的自己。

可悲的是,这种“悲欢并不相通”的“魔咒”在多年后仍无法消除,只能单方面地追求自我和解。

正如黄磊所说,“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 ,略剩一点小欢喜”。

最终映入眼帘的究竟是哪一面,全凭个人境遇决定。

倘若,我们对主流市场的探寻再往前一步,难免心生疑虑:

市面上的现实主义剧,真的够良心了吗?

就像《都挺好》空有揭露“中国式家庭”的野心,却还是向“中国式团圆”卑躬屈膝,为本不该到来的和解提供了舞台与动力。

曾经骄傲明艳、横眉冷对兄长的苏明玉(姚晨饰),最后在老父亲病榻边展露低眉顺眼的模样。

结局甚至还妄图用“母亲为幼年明玉撑腰”的幻想填补上她内心的空洞。

这般“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反差无疑让大批观众收获了本年度的首个意难平。

而《小欢喜》的态度则显得更加暧昧。

纵观整体,它像是某种嫁接产物,由真实的家庭生态与过度理想化的家庭环境拼贴而成。

还是举例说明。

宋倩在北京有多套学区房,身价不菲,身为老总的乔卫东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人生追求只剩追妻和讨女儿欢心。

季杨杨在上学第一天就开着舅舅送的法拉利大出风头,为后续的“表情包事件”埋下伏笔。

就连条件相对紧巴的方圆一家,照样坐拥价值千万的北京房产,日子过得滋润充实。

北京户口,有车有房,吃穿不愁,每天最焦虑的只有下一代的学习问题。

唯有方圆,曾在失业后短暂地体会过“阶级跌落”和“中年危机”的痛苦。

引用某网红作家的话,这妥妥的就是“Top5的精英生活”。

方圆失业后曾做过滴滴司机

不难察觉,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似乎正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一方面,“现实主义”成了投资人和从业者的“免死金牌”;

另一方面,它又化身一堵透明墙,坚定地挡在“现实世界”前,以至于追剧体验有时就像“水中观月”——你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剧情和角色的真实性。

《少年派》的超豪华宿舍

而且相比起重拾“无名之辈”话语权的大荧幕,国产剧似乎早已失去向下探照的耐心,逐渐成为没有穷人的乌托邦。

再想看到那些带着粗粝质感,又不失鲜活劲儿的角色和场景,也只能把目光投向《乡村爱情》。

或者,干脆重温《父母爱情》、《东北一家人》、《我爱我家》,老老实实做个情怀党。

“拟态环境”指通过传播媒介对信息的加工、筛选、调整后,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是传播学的知名理论之一。

它往往以客观世界为蓝本,但多少有所偏离,即所谓“拟态现实”。

那么,在这类“拟态现实剧”的滋养下,我们究竟会愈发贴近现实,还是选择不自觉地叛逃?

真相,不言而喻。

02.扶不起的职场剧

说来也怪,“职场剧”这块短板近年来居然有升级成“天花板”的趋势。

任凭你放低要求,都挑不出一部质量过关的作品。

时间一长,久经沙场的观众自发形成条件反射:哦,又是部披着职场外皮的恋爱剧or家庭伦理剧。

比如《幕后之王》,职场戏份确实不少,但终究没能免俗。

再加上“傻白甜逆袭职场”的情节也很扯淡,被网友提出应该改名叫《尴尬之王》。

嗯哼,这等点名“表扬”环节怎么能忘了咱们的好朋友大宝贝?

她主演的《我的真朋友》可是以豆瓣4.4的好成绩为“悬浮剧”阵营争了口气。

大宝贝的稳定发挥不但给观众留下了心理阴影,也成功为她在国产剧发展史留下的“传奇”再添一笔。

具体来说,她饰演的程真真处处散发着矛盾和傻白甜的气息,令人语塞。

既要hold贫穷人设,又是爱敷面膜的精致girl;做的是中介生意,却连自己的工资都傻傻算不清。

播了10集,掐指一算,她拢共就卖出去1套房子,让人忍不住疑惑卖房和谈恋爱到底哪个才是主业。

末了,还给朱一龙和邓伦的粉丝甩出个难题:

不追吧,辜负了哥哥的颜值和演技,继续追吧,又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眼睛。

最后,只能边看边生闷气,果断一星差评。

这种令人胸口发闷的追剧体验,在《精英律师》开播后再度上演。

本剧妙就妙在它能让专业律师看了脑壳痛、普通观众看了想吐槽,唯有解说up主美滋滋。

换句话说,简直是“为嘲而生”。

自诩耐受力颇高的我秉着“不信邪”心态看了两集,结果飞速劝退。

临走之前,打算再做一回无情的吐槽机器:

9102年的手机还不带防水功能,一泼就坏、录音居然不知道带录音笔、两大资深律师见面必斗嘴。

还有靳东那万年不变的装X精英人设,谁看谁疲劳。

别的不提,本剧竟然还敢自行发明《知识产权法》,属实big 胆。

最后,谨向奉献自我、为广大吐槽爱好者做出巨大贡献的《精英律师》表示感谢。

相比以上,剧名最不靠谱、也算不上正儿八经职场剧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反倒表露出几分认真刻画圈内生态的决心。

尤其是牛美丽脱口而出的“娃娃机艺人”理论,不仅让追星女孩若有所思,说不定也让个别同行心有戚戚。

仔细一咂摸,当初跟风吐槽郭导“小时代太浮夸”,简直冤枉他了。

时过境迁,他值得被追封一个“先驱者”名号。

因为就在我们为花呗、信用卡账单发愁之时,剧中角色的生活水平早已实现“赶英超美”。

人设动辄霸总、律师、总监,服饰穿搭一律向奢侈品看齐,日常则是充斥“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上流格调。

就连程真真这种2000+月薪的房产中介,也住得起上海精装修的独居公寓。

忍痛说完学渣,再看看学霸的表现。

岛国职场剧里的上班族,简直把“社畜”二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勤时在地铁里被挤成沙丁鱼罐头,在公司里既要应付办公室政治和同事的甩锅,又得充当上司的出气筒。

一天之中,最大的幸福也不过是在居酒屋里小饮一杯,或是点上一份炸猪排、蛋包饭、拉面套餐,享受片刻的安宁。

神经绷紧的职场氛围、996加班的苦逼、来之不易的小确幸,甚至是在崩溃边缘的沮丧和痛苦。

即使职场环境略有不同,国内观众也能在这同步率极高的日常中,感受到所谓的人间真实。

《我,准时下班》

归根到底,国产职场剧和现实主义题材剧一样,都染上了治不好的“富贵病”。

所以啊,在这批编剧洗心革面之前,咱还是对职场剧死心吧。

03.人生苦短,磕糖至上

2018年,《双世宠妃》《香蜜沉沉烬如霜》小试牛刀,收视率一枝独秀。

2019年,《亲爱的,热爱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世界欠我一个初恋》《奈何Boss要娶我》接连复刻收视奇迹,开启了新一波的“恋爱循环”。

新兴的甜宠剧市场看似火热疯狂,实则有迹可循。

试问,有什么剧可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倍速观看不影响体验、适合在碎片化时间刷剧、实现聊天和追剧无缝衔接。

还能实时配合营销造热点、吸引大批忠实粉丝甘当自来水。

不用猜了,还能有谁。

不过很快这块香饽饽就招惹来官媒的关注——一篇名为《爱情剧不能甜腻过头》的檄文翩然而至。

随意摘抄两句:

“但随着个别甜宠模式剧集受到市场青睐,业界一哄而上,扎堆制作,甚至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枉顾艺术规律,使创作出现故事雷同、脱离现实、逻辑混乱、思想肤浅、导向错误等不良倾向。”

“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既要善于呈现其中幸福和美的一面,也要勇于表现里面矛盾冲突的部分;要能让观众舒缓压力,体验触手可及的情感共鸣,更应能触发思考、引起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爱情、理解人生、感悟时代。”

不瞒你说,小十君当时就亲自感受了一回组织的诚挚关怀,沐浴在《光明日报》的犀利言辞下,受益良多。

抛开抵触滤镜,文章的批判倒是一针见血——甜剧背后正是挣脱不开的爽剧核心和不切实际的恋爱幻想。

But,who cares?

众所周知,小甜剧的精髓不就是让人秒变柠檬精的发糖环节?

故事逻辑可以随意模糊,但是撒糖必须高甜。

强吻、车窗吻、红酒吻、车咚吻、壁咚吻,要把《亲爱的,热爱的》的名场面剪出个3分钟的“花式吻戏集锦”,so easy。

虽说本质上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剧,《奈何Boss要娶我》却把“男友劈腿闺蜜”“绝症”“假戏真做”“失忆”一众狗血老梗玩出新花样,不得不服。

作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姐妹篇,《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仍旧坚持走“一对CP,专注发糖”的路线不动摇。

暖心、干净、清新,既是标签,也是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诀窍。

既有“小而美”的投资规模和收益,又有大批热衷磕糖的年轻观众。

对于谋求安稳过冬的制片方而言,不就像瞌睡遇上枕头,何乐而不为?

这不,随手一拉片单,大批“小甜饼”等待出炉:《暗恋·橘生淮南》《下一站是幸福》《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冰糖炖雪梨》。

可想而知,未来又将是少女心爆棚的一年。

04.何以解忧,唯有沙雕

追根溯源,自带下饭属性的沙雕剧属于小众“舶来品”。

一提起这三个字,轻车熟路的观众总会想起福田雄一这个鬼才导演,以及桥本环奈与小栗旬这两位“颜艺新星”。

要么就立刻联想到另外两部宝藏剧:《我是大哥大》和《后街女孩》。

但随着大众对“土味”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股“沙雕风”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

于是,在情景喜剧销声匿迹多年后,国产沙雕剧反倒成了逆流而上的“锦鲤”。

虽然在数量上与沙雕专业户日剧不可比拟,但好歹陆续诞生了口碑尚可的“国产三沙”,令人欣慰。

作为最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排头兵,《动物管理局》以一己之力打破了沙雕与正经不可兼得的刻板印象。

剧中多个节奏明快、趣味横生的故事,表达着对社会现象的真切关照:仇富、性骚扰、网络暴力、性别歧视、阿尔兹海默症。

最关键的是,无论是否有get主创的深意,都不妨碍你收获欢乐。

左手紧抓“CP党”,右手套牢“剧情党”,《大宋少年志》似乎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

哪怕你过去是个立场坚定的“正剧党”,也会忍不住在沙雕少年团携手闯荡江湖的过程中感到一本满足。

顺势,它还为《庆余年》同款编剧王倦的崛起添了一笔浓墨。

与《大宋少年志》循序渐进的热血剧情不同,《从前有座灵剑山》的调性显得更加散漫随性。

不仅具有自成一派的夸张风格、打破次元壁的喜剧观感,更是当之无愧的玩梗狂魔。

剧中影视彩蛋之多,埋梗密度之广,堪比网剧届的《头号玩家》。

玩梗对象依次是《星球大战》《谍影重重》《终结者》以及奥斯卡小金人

成也沙雕,败也沙雕。

一旦用力过猛,把沙雕曲解为“猎奇”,便离迷惑行为大赏不远矣。

对,我说的就是《玛丽学园》这部所谓的美妆校园喜剧。

借着“美妆battle”的花哨壳子,底下却是一锅乱炖的人物、设定、剧情,尬的我头皮发麻、拳头一硬。

说来说去,有资格打破圈层,讨得受众欢心的沙雕剧其实不外乎几个特征:

剑走偏锋的土味美学、血肉丰满的人设、跌宕起伏的悬念、时刻谨记“反套路”的剧情、欢乐诙谐的氛围。

反正越是轻松有趣,越是上头。

实际上,沙雕剧的蹿红与甜宠剧的火爆有着一脉相承的时代背景: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

只不过前者负责“消解”,后者负责“化解”。

更何况,Z世代(95后和00后)观众在口味多元化的同时更注重娱乐体验,已是不争事实。

套用《低欲望社会》作者的话来解释:年轻人的DNA已经被改变了。

比起苦大仇深的《小丑》,活泼生动、讲究和谐的社会主义小丑才是哈哈党的心头好;

与其做足仪式感,为冗长沉闷的《爱尔兰人》预留3小时空闲,倒不如选择短平快、轻松不费脑的沙雕下饭剧。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小丑乃绝活

别误会,以上这番话并非想否定沙雕剧存在的意义。

恰恰相反,我十分赞同米兰·昆德拉的观点,“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存的本质。”

反深刻、消解严肃、将娱乐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沙雕剧生来就是最好的解压神器。

05.硬核

根据一份专业报告显示,向来偏爱电影、纪录片等深度内容的大老爷们儿最近也纷纷投身电视剧阵营。

你可能会忍不住好奇,这群“硬核玩家”怎么就突然回心转意了?

这块潜力巨大的宝地得以顺利开发,如果要论功行赏,最大功臣绝对是今年猛然发力的男频ip改编剧。

换言之,2019年正是男性向内容崛起的一年。

数据出自腾讯视频

先从打头阵的《怒晴湘西》说起。

肉眼可见的经费燃烧、尺度大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特效、爽快利索的推进节奏,是撑起本剧荣登《鬼吹灯》改编矩阵Top1的底气。

但认真计较起来,“临场感”恐怕才是最大优势。

观众像是全程亲自跟随陈玉楼等人,一同深入湘西瓶山,探幽寻秘,其他探险悬疑剧都不曾提供过类似体验。

堪比大型狼人杀的烧脑剧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限贴合现实的精妙布局,再搭配轰动全国的原型事件打底。

一盘名为《破冰行动》的猛料就上桌了。

这“破冰”二字,打破的首先是笼罩在塔寨村顶的罪恶保护伞。

其次,是国剧的尺度上限。

这诡谲刺激的警匪博弈,任谁看了,都得附和一句:“大手笔,就是爽”。

最后,才是观众与“缉毒刑侦剧”之间雷打不动的“保温层”——本剧凭实力圈了一票路人粉,已是类型剧中佼佼者。

假如,非要评出2019年度最佳,我会毫不犹豫投给《长安十二时辰》。

无他,只因它圆了我多年来的“盛世大唐梦”: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往远了看,庙堂巍峨,高墙林立,胡汉商贾与文人骚客同行,三教九流汇聚一堂,何等的气象恢宏。

往近了看,这长街小巷一砖一瓦,高楼之上伶人欢歌,夜市中灯火煌煌,又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对历史考据没兴趣?那这实打实的“长安反恐24小时”,称得上酣畅过瘾。

再不济,见证下演员易烊千玺的崛起,也够回本。

老实说,这剧倒也并非完美无缺。

就像它给后来者留了个老大不小的难题:

本剧擅自把历史剧的逼格和良心程度一口气拉满,那以后还怎么糊弄观众呢?(对,我说的就是你,《大明风华》)

然而,要论年度最佳爽剧,除了《庆余年》,其他选项似乎都不足以服众。

既有穿越、金手指、逆袭、复仇等男频文常见爽点,还不忘掺杂进老少皆宜的流行元素,在戴着镣铐跳舞的基础上,本剧确实把爽剧推向了极致。

更妙的是,本剧选择以“一个侍卫的死”作为主角范闲(张若昀饰)成长的转折点,从而引出题眼: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的碰撞。

在顺利推动剧情的同时,也避免落入“为爽而爽”的怪圈。

《庆余年》的成功其实并非偶然,就像猫腻本人在当年曾为是否要继续“以爽文写情怀”而动摇。

创作团队在改编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顾虑:用一部古装剧讲人人生而平等,是不是有点中二?

事实证明,这样的理想主义光辉,才称得上真正的圈粉利器。

06.真香

如今一提起“现象级”、“逆袭”这几个关键词,我脑海中最先蹦出的答案有且仅有两个:《陈情令》、《宸汐缘》。

不过今天并不打算复述它们逆风翻盘的具体经过,因为我更在意另一件事:“凭什么?”

“《陈情令》凭什么成为爆款?”

难道,这仅仅是一次CP党的狂欢or腐女圈地自萌的胜利?

在剧集口碑回升初期,这个解释或许勉强说得通。

可随着豆瓣评价人数突破60W,以上理由显然已经站不住脚。

正经地说,我个人倾向于是故事里的少年意气与“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武侠精神。

但凡揪出一个真爱粉,想必不用搜肠刮肚,都能列举一二:对原著的还原度、契合人设的选角、饱满的人物塑造、感人至深的“兄弟情”。

亦或许,是那些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穷奇道雨夜离别、义城共患难、不夜天之战、忘羡雪夜谈心。

说一千道一万,最能打动观众的永远是人物之间真挚的情感羁绊。

与同档期的《陈情令》摆在一块掂量,《宸汐缘》显然不具备撬动内娱格局的实力,它的翻红更像是两批观众在争夺话语权的结果。

此话怎讲?

在致力于维护影视圈鄙视链的观众眼中,电影咖转战电视圈就相当于“神仙下凡”,有违“天道”。

正因如此,《宸汐缘》才仿佛出场自带“debuff”,不得不面对如此多的质疑。

但对于另一批“心思单纯”的观众来说,“天大地大,磕CP最大”。

高级脸或电影咖的身份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必须演出CP感,配得上粉丝的真情实感。

至于谁胜谁负,“土味缘”这一爱称不就是最好的解答。

07.当流量已成往事

插播一则好消息。

2019年依旧是“流量效应”失灵的一年。

不信?报几个名字,我猜你多半没有印象:《筑梦情缘》、《时间都知道》、《归还世界给你》。

除了存在感稀薄,三部剧的平均分也煞是好看:4.4,略微逊色于大幂幂2018年的转型作——《宝贝儿》。

与好歹喜提几篇吐槽向10W+的《筑梦情缘》一对比,唐嫣与窦骁合作的《时间都知道》才是实惨。

开播之初热搜查无此剧也就罢了,连豆瓣评分都迟迟不见动静,等到大结局才勉勉强强亮了个5.3分。

眼看正主新剧的待遇如此磕碜,心急火燎的“糖蜜”们纷纷在豆瓣评论区里献计:今晚这段,该整个什么热搜标题好?

讲真,看到这里,我也是短暂地心酸了一下。

说起杨烁主演的《归还世界给你》,那真是颇有几分划时代意义。

此剧一出,江湖上便再无“小包总”的传说,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油王”的传奇。

补充一句,剩下三位分别是黄晓明、周一围、陈思诚,个个都是实至名归。

“挟流量以令诸侯”的蛮荒时代早已结束。

希望这些价值千万甚至上亿的教训,能够督促各大投资方在未来擦亮眼睛。

08.破茧重生

2019年的华语剧圈,存在不少值得纪念的闪耀时刻。

比如,上文提及的《陈情令》、《宸汐缘》逆风翻盘事件。

再比如,年度华语剧王的角逐在三月就已提前落下帷幕,并且毫无悬念。

换做过去,我们绝不敢相信这顶桂冠居然会由一部台剧摘得。

无论是对社会议题探讨的深度、善恶边界探寻的尺度,还是爆发出的信息密度,都在证明《我们与恶的距离》不愧为“台剧天花板”。

更难得可贵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脱胎换骨般的锐气与野心,只是当时还未曾把它视作台剧崛起的讯号。

从切入角度看,《噬罪者》与《我们与恶的距离》颇为相像,都有着敢为人先的探求精神。

叙事触角主动延伸至社会最冷僻的角落,讲述更生人(指出狱后再度回归社会的罪犯)王翔经历的一系列人情冷暖、是非曲直,基调冷峻而严肃。

要想把这部现代版的《悲惨世界》浓缩至极简,六个字足矣:“善与恶”、“罪与罚”,但个中酸楚、悲怆,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回忆与现实双线交织的《俗女养成记》,则用另一种方式替女性群体传达深埋心底的呐喊:

现代女性到底该如何摆脱社会规训?

尽管触碰的话题略显尖锐,故事的笔触却处处显露出细腻质感,相当难得。

如果说以上几部剧都是在替“新台剧”这块招牌默默积攒好感度,那么《想见你》无异于“无声惊雷”。

直到它的出现,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台偶剧也早已改头换面。

“音乐+穿越”的奇妙元素、纯爱氛围下的清冽甜味、媲美《西部世界》的烧脑剧情,都是《想见你》的独有魅力。

这层层递进的化学反应,也助推本剧口碑一路飘红,尚未完结就已勇夺亚军。

由此可见,唤醒大众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同时不忘展现或真或纯的情感表达,是这波高分剧的成功秘诀。

未来,我们还将收获哪些惊喜?

我只能说,敬请期待。

豆瓣年度十佳台剧

最后,还得搬出那句最老套的陈词。

这是最好的时代——资本退烧,“流量”出局,注水剧提前退赛,有关“减量提质”的捷报频传。

一批口碑剧大展拳脚,人人心向往之的清流盛世总算到来。

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眼见“仙侠”“穿越”“古装”它起高楼,又眼看它楼塌。

有关部门檄文一发,朱笔一钩,红线一拽,“看剧自由”的美梦照旧脆弱不堪。

正如“Winter is coming”的预言并非一日达成。

奈德·史塔克这块多米诺骨牌倒下后,维斯特洛大陆仍在列王纷争中维持着表面和平,直至收官季我们才见证了异鬼兵临城下。

现下我们所面临的,依旧只是寒冬前夜。

那些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编剧、幕后从业者、腰部演员能否熬过这个缺粮短食的冬天,还是未知数。

但愿,这场突如其来的变革最终只促成大浪淘沙,而非釜底抽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困顿与新生,属于华语剧的未来

国剧顶着凛冬严寒,依然交出了一份小有进步的期末成绩单。

文|dsfysweixin

2019年的影视圈,曾面临一场罕见“水逆”。

目之所及,人人自顾不暇,任由闹剧轮番上演。

最有资格领衔者,当属暑期档的“魔幻风波”。

下架、撤档、改档、裸播,与大荧幕上频频遭遇的“技术问题”遥相呼应,令人措手不及。

《大宋少年志》的主演在开播当晚才收到通知

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何止是主演和片方,广大观众也被迫经历了一次兵荒马乱。

原本翘首以盼的粉丝变得佛系,摆出“除非开播,否则勿cue”的姿态。

直到暑期档“四大天王”(《亲爱的,热爱的》《陈情令》《九州缥缈录》《宸汐缘》)开播。

连番轰炸下,观众逐渐适应了这混乱的追剧节奏——时而剧荒,时而投身于军训式追剧。

至于沉迷磕糖的追星女孩,更是度过了分外“充实”的假期。

相比之下,各大视频平台则显得如履薄冰,唯恐再现“枪打出头鸟”的悲剧,一切行事作风都尽可能地向“低调”靠拢。

更有甚者,连送上门的热搜都不敢伸手笑纳。

尤记得,《长安十二时辰》开播之初的荒诞场景。

“求生欲”极强的优酷与用户打起哑谜:首页空有宣传头图,最关键的剧名却悄然“隐身”。

有因必有果,但一切正如“莫言”之名。

不可说,也不敢说。

在“十面埋伏”之下,战战兢兢的视频网站不过是众生相的一员,更多证据正在彰显影视寒冬的余威:

争先逃离的资本热潮、不断流失的业界人才、扎堆诉苦的失业演员。

最值得关注的,还有另一盏健康红灯:近乎腰斩的横店开机剧组数。

假如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那么横店影视城大抵算得上国内影视业的温度计。

是冷是热,一探便知。

其他关键指标,诸如投资规模、备案数量、播出数量等呈现出的下跌趋势,同样不容乐观。

把这些数据摆到一起,顿时有种凉意袭来的错觉。

更具迷惑性的错觉还在后头。

临近年底,一批积压许久的古装存货被扎堆放出。

这一举动看似回温,实则是行业内部在限古令“凝视”下的回光返照。

毕竟,“各平台每月限上线一部古装剧”的硬性规定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除了这些踩线、赶趟播出的幸运儿,剩下处于待播状态的古装剧尚不知路在何方。

这番想来,“我太南了”这句流行语,正是属于影视圈的绝佳注脚。

所幸,外部处境的艰难挡不住创作者们的决心。

如你所见,国剧顶着凛冬严寒,依然交出了一份小有进步的期末成绩单。

豆瓣年度十佳国产剧

01.名为现实主义的叛逃

正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

上流风向的变动,自然会带动下游市场的转变。

不少看清形势的业界大佬登时响应号召而来,无不摇旗呐喊:“内容产业正在调整期,现实主义才是未来趋势”。

于是乎,现实主义题材摇身一变,成了新的主旋律。

腾讯影业的2019片单

但凡试图闯入市场分一杯羹的选手,大多狠抓三个关键词:“家庭”、“职场”、“教育”。

而《都挺好》《小欢喜》这类复合型剧集,更是个中翘楚。

迄今为止,由前者打响的“现实主义第一枪”仍有回响:

苏家三渣男引发的吐槽狂潮,依然历历在目;

“原生家庭”一词成功出圈,一套以此作为锚点的精神分析理论俨然成型;

更重要的是,普罗大众对于“中国式家庭”“重男轻女”等传统社会问题的怨怼、不满总算找到了发泄出口。

光凭这一点,就够格充当后人的引路者。

如果说《都挺好》是在剖析童年、家庭矛盾对人成长的影响,那么《小欢喜》更像是对中国家庭生态的细致解剖:

以方圆、童文洁为代表的中产家庭,倡导爱与平等,家庭氛围向来轻松活泼;

以季胜利、刘静为代表的体制家庭,无处不在的权力结构压制着儿子季杨杨的成长,火药味最为浓厚;

以乔卫东、宋倩为代表的离异家庭,将夫妻间的“拉扯”延伸至家庭教育,分裂、矛盾成了家庭常态。

以“家庭”为基点,既方便对号入座,又能事先预设好批判的方向,一举两得。

不同于《都挺好》中代入视角的单一,得益于故事线的多样化,《小欢喜》提供的选择余地更多。

简单地说,不同看众能找到各自的人生投射。

一批幸运儿尽情享受着肆意青春的余温,第一时间玩起“CP连连看”的游戏。

收官之后还不忘在社交网站向主创喊话:何时安排续集《南京爱情故事》?

结尾,乔英子和方一凡相继前往南京就读

另一批怀揣伤痕、隐忍多年的观众却被狠狠戳中痛点。

他们看到患上抑郁症、险些自杀的乔英子,就相当于在照镜子,从中映射出另一个快被父母控制欲压垮的自己。

可悲的是,这种“悲欢并不相通”的“魔咒”在多年后仍无法消除,只能单方面地追求自我和解。

正如黄磊所说,“人生十之八九不如意 ,略剩一点小欢喜”。

最终映入眼帘的究竟是哪一面,全凭个人境遇决定。

倘若,我们对主流市场的探寻再往前一步,难免心生疑虑:

市面上的现实主义剧,真的够良心了吗?

就像《都挺好》空有揭露“中国式家庭”的野心,却还是向“中国式团圆”卑躬屈膝,为本不该到来的和解提供了舞台与动力。

曾经骄傲明艳、横眉冷对兄长的苏明玉(姚晨饰),最后在老父亲病榻边展露低眉顺眼的模样。

结局甚至还妄图用“母亲为幼年明玉撑腰”的幻想填补上她内心的空洞。

这般“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反差无疑让大批观众收获了本年度的首个意难平。

而《小欢喜》的态度则显得更加暧昧。

纵观整体,它像是某种嫁接产物,由真实的家庭生态与过度理想化的家庭环境拼贴而成。

还是举例说明。

宋倩在北京有多套学区房,身价不菲,身为老总的乔卫东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人生追求只剩追妻和讨女儿欢心。

季杨杨在上学第一天就开着舅舅送的法拉利大出风头,为后续的“表情包事件”埋下伏笔。

就连条件相对紧巴的方圆一家,照样坐拥价值千万的北京房产,日子过得滋润充实。

北京户口,有车有房,吃穿不愁,每天最焦虑的只有下一代的学习问题。

唯有方圆,曾在失业后短暂地体会过“阶级跌落”和“中年危机”的痛苦。

引用某网红作家的话,这妥妥的就是“Top5的精英生活”。

方圆失业后曾做过滴滴司机

不难察觉,我们的现实主义题材剧,似乎正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一方面,“现实主义”成了投资人和从业者的“免死金牌”;

另一方面,它又化身一堵透明墙,坚定地挡在“现实世界”前,以至于追剧体验有时就像“水中观月”——你很难说服自己去相信剧情和角色的真实性。

《少年派》的超豪华宿舍

而且相比起重拾“无名之辈”话语权的大荧幕,国产剧似乎早已失去向下探照的耐心,逐渐成为没有穷人的乌托邦。

再想看到那些带着粗粝质感,又不失鲜活劲儿的角色和场景,也只能把目光投向《乡村爱情》。

或者,干脆重温《父母爱情》、《东北一家人》、《我爱我家》,老老实实做个情怀党。

“拟态环境”指通过传播媒介对信息的加工、筛选、调整后,呈现给读者的世界,是传播学的知名理论之一。

它往往以客观世界为蓝本,但多少有所偏离,即所谓“拟态现实”。

那么,在这类“拟态现实剧”的滋养下,我们究竟会愈发贴近现实,还是选择不自觉地叛逃?

真相,不言而喻。

02.扶不起的职场剧

说来也怪,“职场剧”这块短板近年来居然有升级成“天花板”的趋势。

任凭你放低要求,都挑不出一部质量过关的作品。

时间一长,久经沙场的观众自发形成条件反射:哦,又是部披着职场外皮的恋爱剧or家庭伦理剧。

比如《幕后之王》,职场戏份确实不少,但终究没能免俗。

再加上“傻白甜逆袭职场”的情节也很扯淡,被网友提出应该改名叫《尴尬之王》。

嗯哼,这等点名“表扬”环节怎么能忘了咱们的好朋友大宝贝?

她主演的《我的真朋友》可是以豆瓣4.4的好成绩为“悬浮剧”阵营争了口气。

大宝贝的稳定发挥不但给观众留下了心理阴影,也成功为她在国产剧发展史留下的“传奇”再添一笔。

具体来说,她饰演的程真真处处散发着矛盾和傻白甜的气息,令人语塞。

既要hold贫穷人设,又是爱敷面膜的精致girl;做的是中介生意,却连自己的工资都傻傻算不清。

播了10集,掐指一算,她拢共就卖出去1套房子,让人忍不住疑惑卖房和谈恋爱到底哪个才是主业。

末了,还给朱一龙和邓伦的粉丝甩出个难题:

不追吧,辜负了哥哥的颜值和演技,继续追吧,又有点对不起自己的眼睛。

最后,只能边看边生闷气,果断一星差评。

这种令人胸口发闷的追剧体验,在《精英律师》开播后再度上演。

本剧妙就妙在它能让专业律师看了脑壳痛、普通观众看了想吐槽,唯有解说up主美滋滋。

换句话说,简直是“为嘲而生”。

自诩耐受力颇高的我秉着“不信邪”心态看了两集,结果飞速劝退。

临走之前,打算再做一回无情的吐槽机器:

9102年的手机还不带防水功能,一泼就坏、录音居然不知道带录音笔、两大资深律师见面必斗嘴。

还有靳东那万年不变的装X精英人设,谁看谁疲劳。

别的不提,本剧竟然还敢自行发明《知识产权法》,属实big 胆。

最后,谨向奉献自我、为广大吐槽爱好者做出巨大贡献的《精英律师》表示感谢。

相比以上,剧名最不靠谱、也算不上正儿八经职场剧的《加油!你是最棒的》反倒表露出几分认真刻画圈内生态的决心。

尤其是牛美丽脱口而出的“娃娃机艺人”理论,不仅让追星女孩若有所思,说不定也让个别同行心有戚戚。

仔细一咂摸,当初跟风吐槽郭导“小时代太浮夸”,简直冤枉他了。

时过境迁,他值得被追封一个“先驱者”名号。

因为就在我们为花呗、信用卡账单发愁之时,剧中角色的生活水平早已实现“赶英超美”。

人设动辄霸总、律师、总监,服饰穿搭一律向奢侈品看齐,日常则是充斥“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上流格调。

就连程真真这种2000+月薪的房产中介,也住得起上海精装修的独居公寓。

忍痛说完学渣,再看看学霸的表现。

岛国职场剧里的上班族,简直把“社畜”二字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勤时在地铁里被挤成沙丁鱼罐头,在公司里既要应付办公室政治和同事的甩锅,又得充当上司的出气筒。

一天之中,最大的幸福也不过是在居酒屋里小饮一杯,或是点上一份炸猪排、蛋包饭、拉面套餐,享受片刻的安宁。

神经绷紧的职场氛围、996加班的苦逼、来之不易的小确幸,甚至是在崩溃边缘的沮丧和痛苦。

即使职场环境略有不同,国内观众也能在这同步率极高的日常中,感受到所谓的人间真实。

《我,准时下班》

归根到底,国产职场剧和现实主义题材剧一样,都染上了治不好的“富贵病”。

所以啊,在这批编剧洗心革面之前,咱还是对职场剧死心吧。

03.人生苦短,磕糖至上

2018年,《双世宠妃》《香蜜沉沉烬如霜》小试牛刀,收视率一枝独秀。

2019年,《亲爱的,热爱的》《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世界欠我一个初恋》《奈何Boss要娶我》接连复刻收视奇迹,开启了新一波的“恋爱循环”。

新兴的甜宠剧市场看似火热疯狂,实则有迹可循。

试问,有什么剧可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倍速观看不影响体验、适合在碎片化时间刷剧、实现聊天和追剧无缝衔接。

还能实时配合营销造热点、吸引大批忠实粉丝甘当自来水。

不用猜了,还能有谁。

不过很快这块香饽饽就招惹来官媒的关注——一篇名为《爱情剧不能甜腻过头》的檄文翩然而至。

随意摘抄两句:

“但随着个别甜宠模式剧集受到市场青睐,业界一哄而上,扎堆制作,甚至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枉顾艺术规律,使创作出现故事雷同、脱离现实、逻辑混乱、思想肤浅、导向错误等不良倾向。”

“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既要善于呈现其中幸福和美的一面,也要勇于表现里面矛盾冲突的部分;要能让观众舒缓压力,体验触手可及的情感共鸣,更应能触发思考、引起讨论,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爱情、理解人生、感悟时代。”

不瞒你说,小十君当时就亲自感受了一回组织的诚挚关怀,沐浴在《光明日报》的犀利言辞下,受益良多。

抛开抵触滤镜,文章的批判倒是一针见血——甜剧背后正是挣脱不开的爽剧核心和不切实际的恋爱幻想。

But,who cares?

众所周知,小甜剧的精髓不就是让人秒变柠檬精的发糖环节?

故事逻辑可以随意模糊,但是撒糖必须高甜。

强吻、车窗吻、红酒吻、车咚吻、壁咚吻,要把《亲爱的,热爱的》的名场面剪出个3分钟的“花式吻戏集锦”,so easy。

虽说本质上是“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玛丽苏剧,《奈何Boss要娶我》却把“男友劈腿闺蜜”“绝症”“假戏真做”“失忆”一众狗血老梗玩出新花样,不得不服。

作为《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的姐妹篇,《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仍旧坚持走“一对CP,专注发糖”的路线不动摇。

暖心、干净、清新,既是标签,也是在一众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诀窍。

既有“小而美”的投资规模和收益,又有大批热衷磕糖的年轻观众。

对于谋求安稳过冬的制片方而言,不就像瞌睡遇上枕头,何乐而不为?

这不,随手一拉片单,大批“小甜饼”等待出炉:《暗恋·橘生淮南》《下一站是幸福》《致我们甜甜的小美满》《冰糖炖雪梨》。

可想而知,未来又将是少女心爆棚的一年。

04.何以解忧,唯有沙雕

追根溯源,自带下饭属性的沙雕剧属于小众“舶来品”。

一提起这三个字,轻车熟路的观众总会想起福田雄一这个鬼才导演,以及桥本环奈与小栗旬这两位“颜艺新星”。

要么就立刻联想到另外两部宝藏剧:《我是大哥大》和《后街女孩》。

但随着大众对“土味”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这股“沙雕风”的存在感也越来越强。

于是,在情景喜剧销声匿迹多年后,国产沙雕剧反倒成了逆流而上的“锦鲤”。

虽然在数量上与沙雕专业户日剧不可比拟,但好歹陆续诞生了口碑尚可的“国产三沙”,令人欣慰。

作为最早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排头兵,《动物管理局》以一己之力打破了沙雕与正经不可兼得的刻板印象。

剧中多个节奏明快、趣味横生的故事,表达着对社会现象的真切关照:仇富、性骚扰、网络暴力、性别歧视、阿尔兹海默症。

最关键的是,无论是否有get主创的深意,都不妨碍你收获欢乐。

左手紧抓“CP党”,右手套牢“剧情党”,《大宋少年志》似乎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

哪怕你过去是个立场坚定的“正剧党”,也会忍不住在沙雕少年团携手闯荡江湖的过程中感到一本满足。

顺势,它还为《庆余年》同款编剧王倦的崛起添了一笔浓墨。

与《大宋少年志》循序渐进的热血剧情不同,《从前有座灵剑山》的调性显得更加散漫随性。

不仅具有自成一派的夸张风格、打破次元壁的喜剧观感,更是当之无愧的玩梗狂魔。

剧中影视彩蛋之多,埋梗密度之广,堪比网剧届的《头号玩家》。

玩梗对象依次是《星球大战》《谍影重重》《终结者》以及奥斯卡小金人

成也沙雕,败也沙雕。

一旦用力过猛,把沙雕曲解为“猎奇”,便离迷惑行为大赏不远矣。

对,我说的就是《玛丽学园》这部所谓的美妆校园喜剧。

借着“美妆battle”的花哨壳子,底下却是一锅乱炖的人物、设定、剧情,尬的我头皮发麻、拳头一硬。

说来说去,有资格打破圈层,讨得受众欢心的沙雕剧其实不外乎几个特征:

剑走偏锋的土味美学、血肉丰满的人设、跌宕起伏的悬念、时刻谨记“反套路”的剧情、欢乐诙谐的氛围。

反正越是轻松有趣,越是上头。

实际上,沙雕剧的蹿红与甜宠剧的火爆有着一脉相承的时代背景:快节奏的生活以及与日俱增的社会压力。

只不过前者负责“消解”,后者负责“化解”。

更何况,Z世代(95后和00后)观众在口味多元化的同时更注重娱乐体验,已是不争事实。

套用《低欲望社会》作者的话来解释:年轻人的DNA已经被改变了。

比起苦大仇深的《小丑》,活泼生动、讲究和谐的社会主义小丑才是哈哈党的心头好;

与其做足仪式感,为冗长沉闷的《爱尔兰人》预留3小时空闲,倒不如选择短平快、轻松不费脑的沙雕下饭剧。

不可否认,社会主义小丑乃绝活

别误会,以上这番话并非想否定沙雕剧存在的意义。

恰恰相反,我十分赞同米兰·昆德拉的观点,“无意义,我的朋友,这是生存的本质。”

反深刻、消解严肃、将娱乐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沙雕剧生来就是最好的解压神器。

05.硬核

根据一份专业报告显示,向来偏爱电影、纪录片等深度内容的大老爷们儿最近也纷纷投身电视剧阵营。

你可能会忍不住好奇,这群“硬核玩家”怎么就突然回心转意了?

这块潜力巨大的宝地得以顺利开发,如果要论功行赏,最大功臣绝对是今年猛然发力的男频ip改编剧。

换言之,2019年正是男性向内容崛起的一年。

数据出自腾讯视频

先从打头阵的《怒晴湘西》说起。

肉眼可见的经费燃烧、尺度大到令人毛骨悚然的特效、爽快利索的推进节奏,是撑起本剧荣登《鬼吹灯》改编矩阵Top1的底气。

但认真计较起来,“临场感”恐怕才是最大优势。

观众像是全程亲自跟随陈玉楼等人,一同深入湘西瓶山,探幽寻秘,其他探险悬疑剧都不曾提供过类似体验。

堪比大型狼人杀的烧脑剧情、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无限贴合现实的精妙布局,再搭配轰动全国的原型事件打底。

一盘名为《破冰行动》的猛料就上桌了。

这“破冰”二字,打破的首先是笼罩在塔寨村顶的罪恶保护伞。

其次,是国剧的尺度上限。

这诡谲刺激的警匪博弈,任谁看了,都得附和一句:“大手笔,就是爽”。

最后,才是观众与“缉毒刑侦剧”之间雷打不动的“保温层”——本剧凭实力圈了一票路人粉,已是类型剧中佼佼者。

假如,非要评出2019年度最佳,我会毫不犹豫投给《长安十二时辰》。

无他,只因它圆了我多年来的“盛世大唐梦”:

“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也没有比长安城更伟大的城市了。”

往远了看,庙堂巍峨,高墙林立,胡汉商贾与文人骚客同行,三教九流汇聚一堂,何等的气象恢宏。

往近了看,这长街小巷一砖一瓦,高楼之上伶人欢歌,夜市中灯火煌煌,又是何等的繁华昌盛?

对历史考据没兴趣?那这实打实的“长安反恐24小时”,称得上酣畅过瘾。

再不济,见证下演员易烊千玺的崛起,也够回本。

老实说,这剧倒也并非完美无缺。

就像它给后来者留了个老大不小的难题:

本剧擅自把历史剧的逼格和良心程度一口气拉满,那以后还怎么糊弄观众呢?(对,我说的就是你,《大明风华》)

然而,要论年度最佳爽剧,除了《庆余年》,其他选项似乎都不足以服众。

既有穿越、金手指、逆袭、复仇等男频文常见爽点,还不忘掺杂进老少皆宜的流行元素,在戴着镣铐跳舞的基础上,本剧确实把爽剧推向了极致。

更妙的是,本剧选择以“一个侍卫的死”作为主角范闲(张若昀饰)成长的转折点,从而引出题眼:现代思想与古代制度的碰撞。

在顺利推动剧情的同时,也避免落入“为爽而爽”的怪圈。

《庆余年》的成功其实并非偶然,就像猫腻本人在当年曾为是否要继续“以爽文写情怀”而动摇。

创作团队在改编过程中也有过类似的顾虑:用一部古装剧讲人人生而平等,是不是有点中二?

事实证明,这样的理想主义光辉,才称得上真正的圈粉利器。

06.真香

如今一提起“现象级”、“逆袭”这几个关键词,我脑海中最先蹦出的答案有且仅有两个:《陈情令》、《宸汐缘》。

不过今天并不打算复述它们逆风翻盘的具体经过,因为我更在意另一件事:“凭什么?”

“《陈情令》凭什么成为爆款?”

难道,这仅仅是一次CP党的狂欢or腐女圈地自萌的胜利?

在剧集口碑回升初期,这个解释或许勉强说得通。

可随着豆瓣评价人数突破60W,以上理由显然已经站不住脚。

正经地说,我个人倾向于是故事里的少年意气与“无人不冤,有情皆孽”的武侠精神。

但凡揪出一个真爱粉,想必不用搜肠刮肚,都能列举一二:对原著的还原度、契合人设的选角、饱满的人物塑造、感人至深的“兄弟情”。

亦或许,是那些值得铭记的高光时刻:穷奇道雨夜离别、义城共患难、不夜天之战、忘羡雪夜谈心。

说一千道一万,最能打动观众的永远是人物之间真挚的情感羁绊。

与同档期的《陈情令》摆在一块掂量,《宸汐缘》显然不具备撬动内娱格局的实力,它的翻红更像是两批观众在争夺话语权的结果。

此话怎讲?

在致力于维护影视圈鄙视链的观众眼中,电影咖转战电视圈就相当于“神仙下凡”,有违“天道”。

正因如此,《宸汐缘》才仿佛出场自带“debuff”,不得不面对如此多的质疑。

但对于另一批“心思单纯”的观众来说,“天大地大,磕CP最大”。

高级脸或电影咖的身份并不重要,最关键的是必须演出CP感,配得上粉丝的真情实感。

至于谁胜谁负,“土味缘”这一爱称不就是最好的解答。

07.当流量已成往事

插播一则好消息。

2019年依旧是“流量效应”失灵的一年。

不信?报几个名字,我猜你多半没有印象:《筑梦情缘》、《时间都知道》、《归还世界给你》。

除了存在感稀薄,三部剧的平均分也煞是好看:4.4,略微逊色于大幂幂2018年的转型作——《宝贝儿》。

与好歹喜提几篇吐槽向10W+的《筑梦情缘》一对比,唐嫣与窦骁合作的《时间都知道》才是实惨。

开播之初热搜查无此剧也就罢了,连豆瓣评分都迟迟不见动静,等到大结局才勉勉强强亮了个5.3分。

眼看正主新剧的待遇如此磕碜,心急火燎的“糖蜜”们纷纷在豆瓣评论区里献计:今晚这段,该整个什么热搜标题好?

讲真,看到这里,我也是短暂地心酸了一下。

说起杨烁主演的《归还世界给你》,那真是颇有几分划时代意义。

此剧一出,江湖上便再无“小包总”的传说,取而代之的是“新四大油王”的传奇。

补充一句,剩下三位分别是黄晓明、周一围、陈思诚,个个都是实至名归。

“挟流量以令诸侯”的蛮荒时代早已结束。

希望这些价值千万甚至上亿的教训,能够督促各大投资方在未来擦亮眼睛。

08.破茧重生

2019年的华语剧圈,存在不少值得纪念的闪耀时刻。

比如,上文提及的《陈情令》、《宸汐缘》逆风翻盘事件。

再比如,年度华语剧王的角逐在三月就已提前落下帷幕,并且毫无悬念。

换做过去,我们绝不敢相信这顶桂冠居然会由一部台剧摘得。

无论是对社会议题探讨的深度、善恶边界探寻的尺度,还是爆发出的信息密度,都在证明《我们与恶的距离》不愧为“台剧天花板”。

更难得可贵的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脱胎换骨般的锐气与野心,只是当时还未曾把它视作台剧崛起的讯号。

从切入角度看,《噬罪者》与《我们与恶的距离》颇为相像,都有着敢为人先的探求精神。

叙事触角主动延伸至社会最冷僻的角落,讲述更生人(指出狱后再度回归社会的罪犯)王翔经历的一系列人情冷暖、是非曲直,基调冷峻而严肃。

要想把这部现代版的《悲惨世界》浓缩至极简,六个字足矣:“善与恶”、“罪与罚”,但个中酸楚、悲怆,却不足为外人道也。

回忆与现实双线交织的《俗女养成记》,则用另一种方式替女性群体传达深埋心底的呐喊:

现代女性到底该如何摆脱社会规训?

尽管触碰的话题略显尖锐,故事的笔触却处处显露出细腻质感,相当难得。

如果说以上几部剧都是在替“新台剧”这块招牌默默积攒好感度,那么《想见你》无异于“无声惊雷”。

直到它的出现,人们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台偶剧也早已改头换面。

“音乐+穿越”的奇妙元素、纯爱氛围下的清冽甜味、媲美《西部世界》的烧脑剧情,都是《想见你》的独有魅力。

这层层递进的化学反应,也助推本剧口碑一路飘红,尚未完结就已勇夺亚军。

由此可见,唤醒大众对社会问题的思索,同时不忘展现或真或纯的情感表达,是这波高分剧的成功秘诀。

未来,我们还将收获哪些惊喜?

我只能说,敬请期待。

豆瓣年度十佳台剧

最后,还得搬出那句最老套的陈词。

这是最好的时代——资本退烧,“流量”出局,注水剧提前退赛,有关“减量提质”的捷报频传。

一批口碑剧大展拳脚,人人心向往之的清流盛世总算到来。

这是最坏的时代——我们眼见“仙侠”“穿越”“古装”它起高楼,又眼看它楼塌。

有关部门檄文一发,朱笔一钩,红线一拽,“看剧自由”的美梦照旧脆弱不堪。

正如“Winter is coming”的预言并非一日达成。

奈德·史塔克这块多米诺骨牌倒下后,维斯特洛大陆仍在列王纷争中维持着表面和平,直至收官季我们才见证了异鬼兵临城下。

现下我们所面临的,依旧只是寒冬前夜。

那些在冷风中瑟瑟发抖的编剧、幕后从业者、腰部演员能否熬过这个缺粮短食的冬天,还是未知数。

但愿,这场突如其来的变革最终只促成大浪淘沙,而非釜底抽薪。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