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应加快推广科研经费“包干制”和补贴制|聚焦上海两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应加快推广科研经费“包干制”和补贴制|聚焦上海两会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涛认为,上海应改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制度,尽快推广“包干制”和预算补贴制。此外,上海还应建立梯队性、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引进顶尖科学家的同时,多关注具有潜力的一线科研人才。

图片来源:Pexels

在1月15日开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究发展部(科研部)部长王涛,1月16日在人大代表小组会议上发声。他认为,上海应改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制度,尽快推广“包干制”和预算补贴制度。此外,上海还应建立梯队性、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引进顶尖科学家的同时,多关注具有潜力的一线科研人才。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制度是预算管理制,也就是说,科研单位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根据科研项目提前做出项目预算清单,预算审批通过后,必须按照审批情况花费项目预算。

王涛表示,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确定性,研究人员无法准确预估未来的科研成果,有可能突然发现曾经的科研经验、思路、做法全都是错误的,需要重新来过。“甚至有时科研单位发现新的思路后,需要临时增加一些实验,但原先申请的预算经费却无法支持新的研究。”

此外,科技部对于科研单位的重点研发项目有硬性要求,即科研项目在结项时,经费必须花到原审批的80%以上,如果预算花费不达标,该研发项目就将被列为不合格项目。王涛透露,这导致一些科研团队会在项目完成后期,想方设法花费经费。他认为目前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对科学研究实验有束缚作用。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优质项目使用了“包干制”,但使用比例并不大。王涛认为,当“包干制”在其他单位成果初显时,上海应尽快推广“包干制”,让更多科研单位用上新制度,“这种灵活的调配,有利于基础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

此外,王涛认为民营企业在做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政策的研发项目时,是应该受到支持和鼓励的。他建议,上海政府可以对需要科学研发的企业,实行预算补贴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研发时先行垫付资金,研发成功后,可以向相关部门申报项目,待后者考察科研成果后,可获得一定比例的项目补贴。

在科研人才方面,王涛认为,现在上海的人才制度过于强调“你是谁?”,简单来说,上海更愿意引进已具有科研成果的专家,而不是在一线奋斗的潜在科研人才。

王涛表示,事实上,获得过科学进步奖的人,再次获得科学进步奖的概率并不大,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人更屈指可数,这些人在获奖前,很多都是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上海不光需要顶尖的科学家,工匠式的技术人员和有实操能力的人才也应该得到重视。”他说道。

王涛建议,上海应当对现有的人才引进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梯队性、多层次的人才体系,更加注重引进具有潜力的技术支持人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人默默无闻,就不引进他们,相反,我们应该建立更灵活的机制,深度挖掘具有潜力的科研人才,让他们在上海生根发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应加快推广科研经费“包干制”和补贴制|聚焦上海两会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涛认为,上海应改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制度,尽快推广“包干制”和预算补贴制。此外,上海还应建立梯队性、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引进顶尖科学家的同时,多关注具有潜力的一线科研人才。

图片来源:Pexels

在1月15日开幕的上海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应勇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上海要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研究发展部(科研部)部长王涛,1月16日在人大代表小组会议上发声。他认为,上海应改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制度,尽快推广“包干制”和预算补贴制度。此外,上海还应建立梯队性、多层次的人才队伍,引进顶尖科学家的同时,多关注具有潜力的一线科研人才。

目前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制度是预算管理制,也就是说,科研单位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要根据科研项目提前做出项目预算清单,预算审批通过后,必须按照审批情况花费项目预算。

王涛表示,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就是不确定性,研究人员无法准确预估未来的科研成果,有可能突然发现曾经的科研经验、思路、做法全都是错误的,需要重新来过。“甚至有时科研单位发现新的思路后,需要临时增加一些实验,但原先申请的预算经费却无法支持新的研究。”

此外,科技部对于科研单位的重点研发项目有硬性要求,即科研项目在结项时,经费必须花到原审批的80%以上,如果预算花费不达标,该研发项目就将被列为不合格项目。王涛透露,这导致一些科研团队会在项目完成后期,想方设法花费经费。他认为目前的项目经费预算管理制对科学研究实验有束缚作用。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做《政府工作报告》时曾提出,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不设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

目前,国内已有一些优质项目使用了“包干制”,但使用比例并不大。王涛认为,当“包干制”在其他单位成果初显时,上海应尽快推广“包干制”,让更多科研单位用上新制度,“这种灵活的调配,有利于基础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效率”。

此外,王涛认为民营企业在做符合国家科技发展政策的研发项目时,是应该受到支持和鼓励的。他建议,上海政府可以对需要科学研发的企业,实行预算补贴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研发时先行垫付资金,研发成功后,可以向相关部门申报项目,待后者考察科研成果后,可获得一定比例的项目补贴。

在科研人才方面,王涛认为,现在上海的人才制度过于强调“你是谁?”,简单来说,上海更愿意引进已具有科研成果的专家,而不是在一线奋斗的潜在科研人才。

王涛表示,事实上,获得过科学进步奖的人,再次获得科学进步奖的概率并不大,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的人更屈指可数,这些人在获奖前,很多都是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上海不光需要顶尖的科学家,工匠式的技术人员和有实操能力的人才也应该得到重视。”他说道。

王涛建议,上海应当对现有的人才引进制度进行改革,建立梯队性、多层次的人才体系,更加注重引进具有潜力的技术支持人员。“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人默默无闻,就不引进他们,相反,我们应该建立更灵活的机制,深度挖掘具有潜力的科研人才,让他们在上海生根发芽。”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