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山东城市观察 | 济南高新区:生态赋能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山东城市观察 | 济南高新区:生态赋能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全市“1+495”工作体系,聚焦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以更加精彩的2020发展2.0版助力济南“扬起省会龙头”。

文 | 王山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济南高新区正式成立,彼时,整个辖区仅有15.9平方公里,区区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济南高新区总面积已扩展到318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95.6亿元,同比增长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6亿元……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未来的济南高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委常委,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表示,济南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全市“1+495”工作体系,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的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聚焦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以更加精彩的2020发展2.0版助力济南“扬起省会龙头”。

千亿高新区,激发新动能

有着百年历史的德资企业费斯托正在高新东区建设新厂区,新厂区总投资50亿元,占地650亩,全部投产后,产能将提升9至10倍。促使费斯托在济南升级并扩大生产规模的原因,在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项目总监盖乐得·穆勒看来,除了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凤凰路老厂区的腾退搬迁也为新厂区的腾飞提供了契机。

除了费斯托,在济南高新区新旧动能功能转换的大潮中还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当前,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12家,位列全市第一;45家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市55%,147家企业被评为市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市50%,均居全市第一,拥有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116家。华熙生物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不仅如此,从人均指标看,2018年,济南高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万元/人,较2017年提高15%;从地均产出看,亩均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上升,2018年达到33.53万元/亩。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快速壮大,2018年新增浪潮集团和中国重汽2家千亿级企业,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高,量子科技、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干细胞、植物基因编辑等未来产业营业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达55.79亿元。

济南高新区何以在新旧动能转化中率先取得突破?“早在建区之初,我们就植入了新旧动能基因。”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秘密。此后,在20余年的发展史中,济南高新区在逐“高”促“新”的道路上,始终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高新技术,用滚石上山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一路前行,将新旧动能转换的作为园区腾飞的主引擎。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在济南高新区中心区,大数据产业基地、量子谷、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规划建设迅速推进,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又一座里程碑;在济南高新区东区,英国ARM公司智能物联网、米尔斯(Mills)癌症诊疗中心等一批行业尖端研发项目落地,智慧汽车、石墨烯、激光产业集群正加速汇聚,百联奥特莱斯、华熙LIVE等高端商业休闲综合体不断崛起;在创新谷片区,创东方上市公司总部基地等60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在临空经济区,博马科技高端涡轮增压系统、航加国际航空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带动了地区产业链发展……

在新旧动能转换逐步迈入深水区的2019年,济南高新区也并没有放松产业升级的脚步。2019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承担了全市30%的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55.7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23.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6%。承担市重点项目27项,占全市总量的10%;项目总投资979.3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28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9%。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的魂

2019年年初,华熙生物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故宫口红上市,迅速成为网红爆款,连春节假期口红生产线都在全线开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在演讲中表示,故宫口红绝对美,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着,供不应求。

在这款网红故宫口红的背后,是华熙生物“科技力、产品力、市场力”的真实反映。

20余年的发展,华熙生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原来是从鸡冠中提取,成本非常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郭学平等科学家成功研发以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透明质酸,成本大幅降低。华熙生物率先将这一技术产业化,从最初年产量300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350吨,20年增长1000多倍,改变了我国透明质酸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时至今日,华熙生物同时掌握透明质酸单相交联和双相交联技术,通过交联技术丰富了透明质酸的物理学、生物学特性。11月6日,华熙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济南首家,这意味着其创新研发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认可。

实际上,像华熙生物一样的创新企业在济南高新区并不鲜见。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可追溯到2009年,当年高新区拿到了国家“十一五”的一个重大专项,建设“综合性新药研发大平台”。紧接着第二年,高新区又拿到了另一个国家“十一五”的一个重大专项,建设“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能不能借这两个重大专项的机遇,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呢?“必须引入大量药企,只有这样才能从中选出好的苗子,优中选优。”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11年间,济南依托国家山东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打造济南药谷,在高新区东区布局生命科学城,逐渐聚集起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031亿元,较2018年增长181亿元。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济南高新区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先后建设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技术平台等技术支撑平台,在高效能服务器、大数据开发应用、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具备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成果,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2019年,济南高新区新增创新公共平台1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0家,总数达到912家,均为全市第一,“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2019年,济南高新区的创新驱动进一步做优做实。目前,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47家,实际入驻率达92.41%;中科院洪茂春院士团队“光能抗菌”项目已落地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苏工所山东创新院全职引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团队3个、5个科技项目获批立项。此外,济南高新区还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名录库,重点培育省级、国家级瞪羚企业、隐形冠军。目前,济南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达到113家,居全省高新区首位。

人才为发展赋能

2019年11月1日一早,姜盼盼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去舜泰广场上班。来到舜泰广场,姜盼盼把孩子送到位于8号楼的卓爱婴幼园,自己就到相邻百米远的11号楼上班。

“孩子1岁5个月的时候送来的,已经在这里上了3个月了。”姜盼盼在同圆设计集团工作,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年收入在12万以上,属于济南高新区人才政策中可以享受托育补贴的女性人才。按照济南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她可以享受最高每月3000元的托育补贴。

为将济南高新区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人才高地,全方位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2016年,高新区制定的《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中,特别出台了托育专项补贴。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实际上,这只是高新区人才政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全面落实市“人才新政30条”、高新区“人才20条”等相关人才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工商税务、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等方面的精准服务;打好“党建引领、暖心服务、高效运转、智慧运行、高新情怀、长远规划”6张牌,实现人才服务“一年系统化、两年智慧化、三年标准化”整体跃升。

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的合力之下,济南高新区逐渐对高端人才形成了虹吸效应。截至目前,高新区现有从业人员达到27.4万人,各类人才19.9万余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72.6%。集聚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8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77人,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等市级人才2547人。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济南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侨梦苑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10余块国家级引才引智金字招牌,连续多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此外,济南高新区还聚焦“人才赋能”,以人才身价评估为支点撬动千亿级人力资本产业新动能,实现快速起势。

2019年5月中旬,2019中国·济南人力资本产业高端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期间,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上线,金融模式创新服务及人力资本产业元年启动。“人才有价”评估平台是一个把人的综合信用以身价的形式呈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相联动的系统,它通过为人力资本加杠杆,让“人人有身价”,实现了对人才、企业、金融的创新性赋能,以此带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升级。

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引导辖区企业,积极选择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同时,招引国际、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园区,带动现有人力资源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最终达到既为济南本土企业赋能,又打通人力资本服务产业链、支撑起千亿级产业发展布局的目标。

“如果将来每年都能发布高新区人力资本价值指数,将会对高新区建设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吴德贵认为,这些能够促进高新区人力资本投入持续加大,人力资本产出最大化,促进高新区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快速转化成生产力,释放高新区人才队伍建设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促进各项事业协调持续高质量发展。

改革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平日里工作繁忙,自助设备和网上办理又不会操作,如果周末或者晚上能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就好了。”这是部分办事群众的心声。针对此种需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自4月25日起开展双休日开门服务及预约服务,主动延长服务时间,并率先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找茬窗口”,启动政务服务“找茬”工作,开通了窗口办理夜间服务,还推行了“四证齐发”“证照联办”“全区通办”等特色服务。

品类繁多的特色服务背后,是济南高新区率先开启的大部制改革的成功实施。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以“四证齐发”审批模式为例,针对入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的特点,济南高新区将国土、规划、建设等多部门合并成立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管理局,实现业务大融合。在招商阶段,各部门提前介入,发挥多规合一的统筹作用,多方筹措土地指标,探索推行征供地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幅压缩项目供地工作时序;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后,立即启动容缺受理等机制,提前开展方案审查。相关部门有效联动,不仅使项目快速完成开工审批,更能使现场真正开工。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坚持把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生态赋能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行“大部制”。2016年5月,《济南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济南高新区承接了3250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在全国率先打破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实行包括高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全员聘任制,实行全员薪酬KPI管理,全部以岗定薪、以业绩定薪、以能力定薪。

干部选拔聘用不唯年龄、不唯工龄,和原职级也不挂钩,这样的机制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了常态。机制上有了约束,心里的弦儿自然就绷紧了,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环境和“亲”“清”政商关系有了“紧箍咒”。

在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旋律下,高新区全力为企业松绑减负,截至目前,高新区3466户小微企业享受了免费代理记账服务,财政发放补贴资金1249万元,截至12月中旬,全区市场主体已达79088户;全力落实减税降费,全年减收43亿元,影响区级财力18.3亿元;简易注销由原来的45天缩短到20天;不动产登记大厅接待8万人次,办理各类登记业务2.6万宗,同比增长61.7%。同时,高新区还对标国际和上海自贸区,创新开办“国际全能智慧服务站”,提供涉外法律、产品国际化咨询及本地化翻译、“一带一路”金融大数据等特色服务,营商环境更具“国际范儿”。

此外,济南高新区围绕项目发展需求,实施全要素服务。济南高新区强化资金支撑,8月31日基金大厦正式开园,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等50家基金机构已入驻,基金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强化人才支撑,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服务包”,囊括人事代理等10项业务,实施职称“无纸化”申报,拨付各级人才资金5960万元。高端人才方面,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3人、济南市“一事一议”杰出人才3人、泉城特聘专家1人。济南高新区强化土地支撑,处置1363亩批而未供土地,腾笼换业腾出土地空间1753亩,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济南高新区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深入实践生态赋能,自贸片区政策优势叠加,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发展,创新环境、人才环境、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都为其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增添了新的动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济南高新

  • 午间涨跌停分析:66只涨停股,2只跌停股,大理药业(中医药)、永悦科技(低空经济)5连板
  • 智能医疗、创新药概念活跃,贝瑞基因等多股涨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山东城市观察 | 济南高新区:生态赋能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济南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全市“1+495”工作体系,聚焦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以更加精彩的2020发展2.0版助力济南“扬起省会龙头”。

文 | 王山

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济南高新区正式成立,彼时,整个辖区仅有15.9平方公里,区区几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亿元。

经过20余年的发展,济南高新区总面积已扩展到318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795.6亿元,同比增长8.3%,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4.6亿元……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未来的济南高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市委常委,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宏志表示,济南高新区将紧紧围绕全市“1+495”工作体系,牢牢把握国家重大战略在济南交汇叠加的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聚焦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奋斗目标,以更加精彩的2020发展2.0版助力济南“扬起省会龙头”。

千亿高新区,激发新动能

有着百年历史的德资企业费斯托正在高新东区建设新厂区,新厂区总投资50亿元,占地650亩,全部投产后,产能将提升9至10倍。促使费斯托在济南升级并扩大生产规模的原因,在费斯托全球生产中心项目总监盖乐得·穆勒看来,除了看好中国市场的未来,凤凰路老厂区的腾退搬迁也为新厂区的腾飞提供了契机。

除了费斯托,在济南高新区新旧动能功能转换的大潮中还涌现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当前,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912家,位列全市第一;45家企业被评为省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市55%,147家企业被评为市专精特新企业,占全市50%,均居全市第一,拥有独角兽企业2家,准独角兽企业6家,瞪羚企业116家。华熙生物成为全市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不仅如此,从人均指标看,2018年,济南高新区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3万元/人,较2017年提高15%;从地均产出看,亩均增加值连续3年实现上升,2018年达到33.53万元/亩。本土创新型龙头企业快速壮大,2018年新增浪潮集团和中国重汽2家千亿级企业,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营业收入过千亿,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带动、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展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知识密集型产业营业收入占比提高,量子科技、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干细胞、植物基因编辑等未来产业营业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达55.79亿元。

济南高新区何以在新旧动能转化中率先取得突破?“早在建区之初,我们就植入了新旧动能基因。”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道出了其中秘密。此后,在20余年的发展史中,济南高新区在逐“高”促“新”的道路上,始终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高新技术,用滚石上山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力度一路前行,将新旧动能转换的作为园区腾飞的主引擎。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在济南高新区中心区,大数据产业基地、量子谷、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规划建设迅速推进,神威E级超算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又一座里程碑;在济南高新区东区,英国ARM公司智能物联网、米尔斯(Mills)癌症诊疗中心等一批行业尖端研发项目落地,智慧汽车、石墨烯、激光产业集群正加速汇聚,百联奥特莱斯、华熙LIVE等高端商业休闲综合体不断崛起;在创新谷片区,创东方上市公司总部基地等600多家企业纷至沓来;在临空经济区,博马科技高端涡轮增压系统、航加国际航空产业园等一批产业项目落地带动了地区产业链发展……

在新旧动能转换逐步迈入深水区的2019年,济南高新区也并没有放松产业升级的脚步。2019年以来,济南高新区承担了全市30%的省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55.7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23.2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2.6%。承担市重点项目27项,占全市总量的10%;项目总投资979.3亿元,截至11月底完成投资288.7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0.9%。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的魂

2019年年初,华熙生物与故宫博物院合作的故宫口红上市,迅速成为网红爆款,连春节假期口红生产线都在全线开工,以满足消费者需求。2月17日,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单霁翔在演讲中表示,故宫口红绝对美,唯一的缺点就是买不着,供不应求。

在这款网红故宫口红的背后,是华熙生物“科技力、产品力、市场力”的真实反映。

20余年的发展,华熙生物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原来是从鸡冠中提取,成本非常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郭学平等科学家成功研发以微生物发酵技术生产透明质酸,成本大幅降低。华熙生物率先将这一技术产业化,从最初年产量300公斤增加到2018年的350吨,20年增长1000多倍,改变了我国透明质酸主要依靠进口的局面。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时至今日,华熙生物同时掌握透明质酸单相交联和双相交联技术,通过交联技术丰富了透明质酸的物理学、生物学特性。11月6日,华熙生物正式登陆科创板,成为济南首家,这意味着其创新研发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认可。

实际上,像华熙生物一样的创新企业在济南高新区并不鲜见。济南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可追溯到2009年,当年高新区拿到了国家“十一五”的一个重大专项,建设“综合性新药研发大平台”。紧接着第二年,高新区又拿到了另一个国家“十一五”的一个重大专项,建设“创新药物孵化基地”。

能不能借这两个重大专项的机遇,推动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发展呢?“必须引入大量药企,只有这样才能从中选出好的苗子,优中选优。”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11年间,济南依托国家山东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打造济南药谷,在高新区东区布局生命科学城,逐渐聚集起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2019年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031亿元,较2018年增长181亿元。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除了生物医药产业,济南高新区还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先后建设了国家超算济南中心、浪潮高性能计算中心、国家综合性新药研发技术大平台、量子技术研究院、山东省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公共技术平台等技术支撑平台,在高效能服务器、大数据开发应用、量子通信技术等领域,具备了一批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成果,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一流。

2019年,济南高新区新增创新公共平台11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60家,总数达到912家,均为全市第一,“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体系初步建成。

2019年,济南高新区的创新驱动进一步做优做实。目前,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入驻企业47家,实际入驻率达92.41%;中科院洪茂春院士团队“光能抗菌”项目已落地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苏工所山东创新院全职引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团队3个、5个科技项目获批立项。此外,济南高新区还建立瞪羚企业培育名录库,重点培育省级、国家级瞪羚企业、隐形冠军。目前,济南高新区瞪羚企业总数达到113家,居全省高新区首位。

人才为发展赋能

2019年11月1日一早,姜盼盼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去舜泰广场上班。来到舜泰广场,姜盼盼把孩子送到位于8号楼的卓爱婴幼园,自己就到相邻百米远的11号楼上班。

“孩子1岁5个月的时候送来的,已经在这里上了3个月了。”姜盼盼在同圆设计集团工作,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年收入在12万以上,属于济南高新区人才政策中可以享受托育补贴的女性人才。按照济南高新区的人才政策,她可以享受最高每月3000元的托育补贴。

为将济南高新区建设成为宜业宜居的人才高地,全方位做好人才服务工作,解决人才后顾之忧,2016年,高新区制定的《济南高新区聚人才稳增长20条政策措施(试行)》中,特别出台了托育专项补贴。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实际上,这只是高新区人才政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全面落实市“人才新政30条”、高新区“人才20条”等相关人才政策,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工商税务、医疗保健、子女入学、安居保障等方面的精准服务;打好“党建引领、暖心服务、高效运转、智慧运行、高新情怀、长远规划”6张牌,实现人才服务“一年系统化、两年智慧化、三年标准化”整体跃升。

在这一系列优惠政策与措施的合力之下,济南高新区逐渐对高端人才形成了虹吸效应。截至目前,高新区现有从业人员达到27.4万人,各类人才19.9万余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72.6%。集聚院士等国家级人才148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77人,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等市级人才2547人。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济南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侨梦苑华人华侨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等10余块国家级引才引智金字招牌,连续多年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此外,济南高新区还聚焦“人才赋能”,以人才身价评估为支点撬动千亿级人力资本产业新动能,实现快速起势。

2019年5月中旬,2019中国·济南人力资本产业高端论坛在济南举行。论坛期间,全国首个人才有价评估平台上线,金融模式创新服务及人力资本产业元年启动。“人才有价”评估平台是一个把人的综合信用以身价的形式呈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相联动的系统,它通过为人力资本加杠杆,让“人人有身价”,实现了对人才、企业、金融的创新性赋能,以此带动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升级。

下一步,济南高新区将引导辖区企业,积极选择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同时,招引国际、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入驻园区,带动现有人力资源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最终达到既为济南本土企业赋能,又打通人力资本服务产业链、支撑起千亿级产业发展布局的目标。

“如果将来每年都能发布高新区人力资本价值指数,将会对高新区建设与发展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吴德贵认为,这些能够促进高新区人力资本投入持续加大,人力资本产出最大化,促进高新区科技成果的大量涌现和快速转化成生产力,释放高新区人才队伍建设活力、激发干事创业激情,促进各项事业协调持续高质量发展。

改革让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平日里工作繁忙,自助设备和网上办理又不会操作,如果周末或者晚上能去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就好了。”这是部分办事群众的心声。针对此种需求,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自4月25日起开展双休日开门服务及预约服务,主动延长服务时间,并率先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找茬窗口”,启动政务服务“找茬”工作,开通了窗口办理夜间服务,还推行了“四证齐发”“证照联办”“全区通办”等特色服务。

品类繁多的特色服务背后,是济南高新区率先开启的大部制改革的成功实施。

图片来源:济南高新区提供

以“四证齐发”审批模式为例,针对入区项目多、经济发展快的特点,济南高新区将国土、规划、建设等多部门合并成立自然资源与规划建设管理局,实现业务大融合。在招商阶段,各部门提前介入,发挥多规合一的统筹作用,多方筹措土地指标,探索推行征供地一体化工作机制,大幅压缩项目供地工作时序;项目达成投资意向后,立即启动容缺受理等机制,提前开展方案审查。相关部门有效联动,不仅使项目快速完成开工审批,更能使现场真正开工。

近年来,济南高新区坚持把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以生态赋能发展理念为引领,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历史机遇,全面推行“大部制”。2016年5月,《济南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正式发布,济南高新区承接了3250项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在全国率先打破编制内外身份界限,实行包括高新区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全员聘任制,实行全员薪酬KPI管理,全部以岗定薪、以业绩定薪、以能力定薪。

干部选拔聘用不唯年龄、不唯工龄,和原职级也不挂钩,这样的机制让干部能上能下成了常态。机制上有了约束,心里的弦儿自然就绷紧了,打造“办事不求人”的政务环境和“亲”“清”政商关系有了“紧箍咒”。

在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的主旋律下,高新区全力为企业松绑减负,截至目前,高新区3466户小微企业享受了免费代理记账服务,财政发放补贴资金1249万元,截至12月中旬,全区市场主体已达79088户;全力落实减税降费,全年减收43亿元,影响区级财力18.3亿元;简易注销由原来的45天缩短到20天;不动产登记大厅接待8万人次,办理各类登记业务2.6万宗,同比增长61.7%。同时,高新区还对标国际和上海自贸区,创新开办“国际全能智慧服务站”,提供涉外法律、产品国际化咨询及本地化翻译、“一带一路”金融大数据等特色服务,营商环境更具“国际范儿”。

此外,济南高新区围绕项目发展需求,实施全要素服务。济南高新区强化资金支撑,8月31日基金大厦正式开园,山东省新动能基金管理公司等50家基金机构已入驻,基金管理规模近3000亿元。强化人才支撑,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服务包”,囊括人事代理等10项业务,实施职称“无纸化”申报,拨付各级人才资金5960万元。高端人才方面,成功入选国家万人计划3人、济南市“一事一议”杰出人才3人、泉城特聘专家1人。济南高新区强化土地支撑,处置1363亩批而未供土地,腾笼换业腾出土地空间1753亩,全力为项目建设提供空间保障。

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济南高新区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期、关键期、黄金期,深入实践生态赋能,自贸片区政策优势叠加,新旧动能转换升级发展,创新环境、人才环境、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都为其争创“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增添了新的动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