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在儿童节目讲离婚和死亡,却被百万美国观众视为圣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在儿童节目讲离婚和死亡,却被百万美国观众视为圣人

“《邻里美好的一天》会让部分美国人怀念失去的童年时光。”

文|Mtime时光网

前段时间,64岁的汤姆·汉克斯拿到了第77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这位好莱坞传奇男演员,曾6次荣获奥斯卡提名,连续2年蝉联影帝。

经典作品包括不限于《费城故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幸福终点站》《萨利机长》等,他是当今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

《阿甘正传》剧照

不过,我们今天不是来回顾他的演艺生涯,而是聚焦一部他主演的新片《邻里美好的一天》。

因为他在片中,同样饰演了一位名字响亮的人物——弗雷德·罗杰斯。

影片11月在北美上映,评价不俗,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

外媒好评如潮,《时代周刊》、BBC等老牌权威杂志及媒体评为“年度十佳影片”。

《The Hindu》称:“《邻里美好的一天》会让部分美国人怀念失去的童年时光。”

《Hindustan Times》称赞:“当人们似乎被伪装成民选官员的伪善者和等着被推翻的虚假偶像所迷惑的时候,《邻里美好的一天》反而呈现了一个真正的圣人。”

被称之为圣人,你可能觉得有点夸张。

他还有个外号,叫“除上帝外,最完美的男人”、“儿童节目之父”,这可是数百万观众赋予的。

好不好奇?感到意外?

我们今天就来揭晓他的谜底!

弗雷德·罗杰斯,美国知名儿童节目主持人,数代美国人的童年回忆。

1968年,他开创了一档名为《罗杰斯先生的邻居》(Mister Rogers'Neighbourhood)的儿童节目。从主持、编剧到作曲,几乎一手包圆。

不少人还记得,他唱着“邻居美好的一天,你会加入我吗?”敲开木门,换下西装,坐到电视机前准备开聊的画面。

这档节目,并不是主持人干巴巴的尬聊。

弗雷德·罗杰斯设计了十几个木偶,一起参与情境剧对话。

生动且有趣的完成了许多沉重内容的传递。

他在美国电视界是什么地位呢?相当于咱们的“董浩叔叔”、“鞠萍姐姐”。

他的节奏悠闲、缓慢,语气令人放心。

但他的特点,不止这些,他还非常敢说!

《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定位是儿童节目,但内容除了讲授文明、宽容、分享和自我价值之外,还涉及一些被家人忽略的棘手话题。比如,家庭宠物的死亡、同级兄弟的竞争、新生儿的到来以及就读新学校的问题和父母离婚的问题。

怎么样?没在儿童节目中,见过这些“劲爆点”吧。

弗雷德·罗杰斯就敢这么做。

而影片《邻里美好的一天》,几乎把上述内容,都一五一十的还原。

看看这神还原的开场秀。

熟悉的木偶。

缓慢的语速。

当汤姆·汉克斯安安稳稳的坐在镜头前,跟我们说,不要因为宣泄一己私欲,就去嘲笑别人时,仿佛弗雷德·罗杰斯真的来到镜头前。

片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

弗雷德·罗杰斯试图搭起一个帐篷,但反复尝试,均已失败告终。

周围的人,都像看围观动物一样看他,脸上写满了不解。

陆续有人说,“嗨,我们可以事先给你搭好帐篷,费这力气干嘛?”

但弗雷德·罗杰斯却坚持把这段尴尬的表演,剪进正片。

为什么?

因为,他要让孩子们知道:

“有时候,

即使成年人制定了计划,

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这不正是高级的智慧体现吗?

如果电视上,只是一味的展现美好、幸福、美满。等我们长大后就会发现,“原来那些都是假的,真实生活不是这样。”

我们进而会从生理上,自然抵触这类节目。

但弗雷德·罗杰斯不想这么做,所以他愿意用温柔的方式,去讲述什么是战争与死亡,什么是离婚与竞争。

“你知道吗?

死亡是很多人不愿意谈及的话题。

但死即为人,

人的任何事情都值得一提。”

在种族问题依然严重的20世纪60年代,弗雷德·罗杰斯坦言邀请黑人警官上节目,一起泡脚。

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生而平等。

有人说,现在的电视,没有好人的空间。

不少电视台播放动画片,并不在意内容是否教导孩子如何对待人性。而只是“快快快”,快来看动画片吧,看完这部,还有下一部。

弗雷德·罗杰斯想要抵抗这种无味的“快”。

他宁愿在节目中安静的玩积木、搭帐篷,也绝不放毫无营养的东西。

有一次,他在节目中,用煮蛋器来定时。告诉孩子们,1分钟到底有多长?

这个“1分钟”实验,也在影片保留了下来。

如果你还觉得这些不过是无稽之谈。

不妨看看,美国公众对他是什么反应。

一次,弗雷德出门坐地铁,整个车厢的孩子、青少年、成年人都自发唱起了那首《与我为邻》。

我想,这是他最好的反馈。

弗雷德骨子里是个十分单纯、善良的人。

他从未觉得自己是个明星。

名字,不过是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重要的是,借此身份做了什么。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名人,坐拥名利。

你也可以像弗雷德一样,借着电视来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眼睛,努力跟他们对话,呈现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因为,弗雷德早就看到。

有太多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只会说“你长大就好了。”

但他知道,一个孩子被人欣赏,并不在于他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弗雷德有句名言,“我认为任何人都没法成长,除非他真正接受自己。”

影片借由一个记者与父亲关系修复的经历,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劳埃德是一名调查记者。

有新闻理想,善于捕捉阴暗面,从不信表像。

同时,他也是一个年幼丧母的儿子。

他痛恨父亲,在母亲奄奄一息时,还在外面鬼混。

N年后,当年迈的父亲,来找自己和解、认错时,他拒绝且逃避这一切。

这是一个没有“成长”的人,因为他并未真正接受自己。

他自然不会相信,世界上有罗杰斯这么单纯的人。

他带着假设,去挖掘罗杰斯的压力、负担。

他甚至觉得,电视上的罗杰斯先生,是演出来的假人。

但是采访越深入,他越失望。

问做一个名人累不累?罗杰斯却关心他为什么要与父亲打架。

问为何要说沉重话题?罗杰斯开始比划,什么是“朋友”的手语。

问如何处理心理负担?罗杰斯从行李中拿出了木偶,跟他对话。

看,记者不正是希望罗杰斯“快快快”。

快把你真实面目露出来吧,快把你的心声说出来吧,快把你的负担告诉我吧。

没有拿到想要的料,记者甚至一怒之下,走人。

但他没想到,所见即所在。

罗杰斯并没有装,真实的他,就是如此。

他之所以这么回答问题,只是觉得解开记者的心结更加重要。

放下心结的记者,在床前与父亲的对话,也成为了2020开年最暖心的瞬间。

西方信仰里,有个词叫“tikun olam”。

译为,修缮创造的人。

无论你做什么,身在何处。

带来欢乐、光明和希望,还有信仰、宽恕和爱。

给你的邻居和你自己。

罗杰斯,就是儿童世界的tikun olam。

他引导年幼的生命,正确认知环境、探索世界。

他保护孩子的勇气,鼓励培养自信,更懂得爱自己与他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

多年后,才能说出那句,“I Like you as you are。”

而不是继续传递,那句敷衍的——“只要你长大,就好了。”

据悉,影片已确定引进上映,档期等官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在儿童节目讲离婚和死亡,却被百万美国观众视为圣人

“《邻里美好的一天》会让部分美国人怀念失去的童年时光。”

文|Mtime时光网

前段时间,64岁的汤姆·汉克斯拿到了第77届金球奖终身成就奖。

这位好莱坞传奇男演员,曾6次荣获奥斯卡提名,连续2年蝉联影帝。

经典作品包括不限于《费城故事》《阿甘正传》《拯救大兵瑞恩》《幸福终点站》《萨利机长》等,他是当今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演员之一。

《阿甘正传》剧照

不过,我们今天不是来回顾他的演艺生涯,而是聚焦一部他主演的新片《邻里美好的一天》。

因为他在片中,同样饰演了一位名字响亮的人物——弗雷德·罗杰斯。

影片11月在北美上映,评价不俗,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

外媒好评如潮,《时代周刊》、BBC等老牌权威杂志及媒体评为“年度十佳影片”。

《The Hindu》称:“《邻里美好的一天》会让部分美国人怀念失去的童年时光。”

《Hindustan Times》称赞:“当人们似乎被伪装成民选官员的伪善者和等着被推翻的虚假偶像所迷惑的时候,《邻里美好的一天》反而呈现了一个真正的圣人。”

被称之为圣人,你可能觉得有点夸张。

他还有个外号,叫“除上帝外,最完美的男人”、“儿童节目之父”,这可是数百万观众赋予的。

好不好奇?感到意外?

我们今天就来揭晓他的谜底!

弗雷德·罗杰斯,美国知名儿童节目主持人,数代美国人的童年回忆。

1968年,他开创了一档名为《罗杰斯先生的邻居》(Mister Rogers'Neighbourhood)的儿童节目。从主持、编剧到作曲,几乎一手包圆。

不少人还记得,他唱着“邻居美好的一天,你会加入我吗?”敲开木门,换下西装,坐到电视机前准备开聊的画面。

这档节目,并不是主持人干巴巴的尬聊。

弗雷德·罗杰斯设计了十几个木偶,一起参与情境剧对话。

生动且有趣的完成了许多沉重内容的传递。

他在美国电视界是什么地位呢?相当于咱们的“董浩叔叔”、“鞠萍姐姐”。

他的节奏悠闲、缓慢,语气令人放心。

但他的特点,不止这些,他还非常敢说!

《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定位是儿童节目,但内容除了讲授文明、宽容、分享和自我价值之外,还涉及一些被家人忽略的棘手话题。比如,家庭宠物的死亡、同级兄弟的竞争、新生儿的到来以及就读新学校的问题和父母离婚的问题。

怎么样?没在儿童节目中,见过这些“劲爆点”吧。

弗雷德·罗杰斯就敢这么做。

而影片《邻里美好的一天》,几乎把上述内容,都一五一十的还原。

看看这神还原的开场秀。

熟悉的木偶。

缓慢的语速。

当汤姆·汉克斯安安稳稳的坐在镜头前,跟我们说,不要因为宣泄一己私欲,就去嘲笑别人时,仿佛弗雷德·罗杰斯真的来到镜头前。

片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

弗雷德·罗杰斯试图搭起一个帐篷,但反复尝试,均已失败告终。

周围的人,都像看围观动物一样看他,脸上写满了不解。

陆续有人说,“嗨,我们可以事先给你搭好帐篷,费这力气干嘛?”

但弗雷德·罗杰斯却坚持把这段尴尬的表演,剪进正片。

为什么?

因为,他要让孩子们知道:

“有时候,

即使成年人制定了计划,

结果也会不尽如人意。”

这不正是高级的智慧体现吗?

如果电视上,只是一味的展现美好、幸福、美满。等我们长大后就会发现,“原来那些都是假的,真实生活不是这样。”

我们进而会从生理上,自然抵触这类节目。

但弗雷德·罗杰斯不想这么做,所以他愿意用温柔的方式,去讲述什么是战争与死亡,什么是离婚与竞争。

“你知道吗?

死亡是很多人不愿意谈及的话题。

但死即为人,

人的任何事情都值得一提。”

在种族问题依然严重的20世纪60年代,弗雷德·罗杰斯坦言邀请黑人警官上节目,一起泡脚。

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什么是生而平等。

有人说,现在的电视,没有好人的空间。

不少电视台播放动画片,并不在意内容是否教导孩子如何对待人性。而只是“快快快”,快来看动画片吧,看完这部,还有下一部。

弗雷德·罗杰斯想要抵抗这种无味的“快”。

他宁愿在节目中安静的玩积木、搭帐篷,也绝不放毫无营养的东西。

有一次,他在节目中,用煮蛋器来定时。告诉孩子们,1分钟到底有多长?

这个“1分钟”实验,也在影片保留了下来。

如果你还觉得这些不过是无稽之谈。

不妨看看,美国公众对他是什么反应。

一次,弗雷德出门坐地铁,整个车厢的孩子、青少年、成年人都自发唱起了那首《与我为邻》。

我想,这是他最好的反馈。

弗雷德骨子里是个十分单纯、善良的人。

他从未觉得自己是个明星。

名字,不过是4个字母组成的单词,重要的是,借此身份做了什么。

你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名人,坐拥名利。

你也可以像弗雷德一样,借着电视来观察每一个孩子的眼睛,努力跟他们对话,呈现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因为,弗雷德早就看到。

有太多的父母,面对孩子的提问,只会说“你长大就好了。”

但他知道,一个孩子被人欣赏,并不在于他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弗雷德有句名言,“我认为任何人都没法成长,除非他真正接受自己。”

影片借由一个记者与父亲关系修复的经历,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劳埃德是一名调查记者。

有新闻理想,善于捕捉阴暗面,从不信表像。

同时,他也是一个年幼丧母的儿子。

他痛恨父亲,在母亲奄奄一息时,还在外面鬼混。

N年后,当年迈的父亲,来找自己和解、认错时,他拒绝且逃避这一切。

这是一个没有“成长”的人,因为他并未真正接受自己。

他自然不会相信,世界上有罗杰斯这么单纯的人。

他带着假设,去挖掘罗杰斯的压力、负担。

他甚至觉得,电视上的罗杰斯先生,是演出来的假人。

但是采访越深入,他越失望。

问做一个名人累不累?罗杰斯却关心他为什么要与父亲打架。

问为何要说沉重话题?罗杰斯开始比划,什么是“朋友”的手语。

问如何处理心理负担?罗杰斯从行李中拿出了木偶,跟他对话。

看,记者不正是希望罗杰斯“快快快”。

快把你真实面目露出来吧,快把你的心声说出来吧,快把你的负担告诉我吧。

没有拿到想要的料,记者甚至一怒之下,走人。

但他没想到,所见即所在。

罗杰斯并没有装,真实的他,就是如此。

他之所以这么回答问题,只是觉得解开记者的心结更加重要。

放下心结的记者,在床前与父亲的对话,也成为了2020开年最暖心的瞬间。

西方信仰里,有个词叫“tikun olam”。

译为,修缮创造的人。

无论你做什么,身在何处。

带来欢乐、光明和希望,还有信仰、宽恕和爱。

给你的邻居和你自己。

罗杰斯,就是儿童世界的tikun olam。

他引导年幼的生命,正确认知环境、探索世界。

他保护孩子的勇气,鼓励培养自信,更懂得爱自己与他人。

正因为有这样的人存在,

多年后,才能说出那句,“I Like you as you are。”

而不是继续传递,那句敷衍的——“只要你长大,就好了。”

据悉,影片已确定引进上映,档期等官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