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二代征信上线后,你不能再做的那些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二代征信上线后,你不能再做的那些事

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整个金融体系就是围绕信用构建的。

图片来源:PIXBAY

作者:巴九灵

昨天,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上,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终于再度“开张”。

它的“装修通知”发布于快半个月前。

1月6日,央行征信中心宣布,该平台计划于2020年1月14日17时至2020年1月19日8时进行系统升级,届时将暂停对外服务。

明眼人知道,这意味着二代征信报告终于要上线了,也意味着,我们未来在征信方面有很多事情,不能再乱来了。

如今,但凡想贷款、买房、买车,亦或者是摇号,都免不了要用到征信报告。

以至于有人戏称,丈母娘招女婿,搞不好以后也要看征信报告。

丈母娘看没看,小巴不清楚,人们“围观”它的频次则有数据为证:

截至2019年11月,个人征信报告的日均查询量由2007年的32.3万次增至628万次,足足增长了近20倍。

其中,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共8482.6万次;线下查询共计6253.5万次,占比74%;线上查询共计2229.1万次,占比26%。

因此,当央妈在2011年宣布,要升级征信报告时,人们翘首期盼。

这脖子一伸,就伸了整整八年。

那么,这个耗费多年的二代征信报告,到底和过去有什么区别?

小巴精选出了其中最“要命”的几个变化。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吴晓波频道整理)

整理完才发现,其实,二代征信系统,与其说是增加了信息项目,倒不如说是在修复多年的bug,同时也在告诫我们:此路已不通。

Bug1:假离婚   补丁:新增共同还款

婚姻是神圣的,但结婚证不是。

在二代征信升级前,夫妻们为了买房,可以先协议“形式离婚”,领了离婚证后,一方以首套房名义买房,房子到手后再复婚。

俗称“假离婚”。

操作有点魔幻,但小巴算了下,“差价”确实诱人。

楼市调控中,大部分的规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本地一个家庭最多能购买2套房,且每套房的购买门槛大不相同。

举个例子,第一套房,首付为房价的30%,若买第二套,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80%。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最省钱的一种,就是回到源头。

改变买房的假设条件——以家庭为单位。

离!

离婚后,恢复单身的其中一方便再度有机会获得首付买房资格,一来二去,如果所在城市房价足够高,那么一场“假离婚”的好戏,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只耗费了9块工本费。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操作,是因为一代征信报告信息显示不全。

在夫妻买房、共同还款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会被分为主次两类还贷人,而次一级还贷人的负债,过去并不被记录在征信报告内。

这个不被“记录”的次级还贷人,就成了“假离婚”后的买房主力。

但二代征信升级后,新增了共同还款一栏,即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将被全部显示出来。

换言之,即便家庭破碎,债务关系上两口子还将“藕断丝连”,离了也不能分割。

据说,当年坊间不少情比金坚的“假离婚”故事最后离着离着就真离了,征信报告修复了这个bug,也算是变相维护家庭和谐了。

Bug2:“美化”征信报告   补丁:新增信用卡大额分期、实时更新、录入更多网贷信息等

买房时除了“假离婚”赚差价的,还有一批千方百计想着给征信报告“美颜”的。

征信报告,记录的是一个人“借钱和还钱”的状况。

所以,除了遵循“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做到按时还款以外,负债少也是个加分项。

如果一个人在征信报告上被记录的负债越少,就越可能被获准借更多的钱。

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房贷审批了。

一般的银行要求征信报告里体现的负债,不得高于月收入的一半,即债不过半。

因此,所谓美化,大部分时候,就要减少报告中除房贷以外的负债的金额。

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寻找那些还没对接到征信报告的金融机构借钱,比如过去的P2P网贷。

要知道,在P2P网贷数据还没大量接入征信时,有媒体报道,曾有人一口气借了64个平台的贷款,过着“以贷养贷”的生活。

之所以可以借得这么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不录入征信的借贷,好比黑户,对于审批机构来说,只要白纸黑字征信上看不见,就等于没有负债。

因此怎么着都能借得到。

同样是掩盖负债,还有第二种动作——“打时间差”。

具体方法是,先借一笔钱还款,随后下载没有欠款记录的征信报告去申请贷款。由于征信报告大都要几周甚至数月才更新一次,在审批期间即便再次借钱,也能在纸面上保持短暂的清白之身。

第三个操作最具迷惑性,就是利用信用卡大额分期和循环贷款。

如果说前面是要把负债情况做到零,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尽量把负债金额做小。

所谓信用卡大额分期,就是将本来一笔巨大的借款进行分期处理,如汽车贷、装修贷、教育贷等。

而循环贷款,就是借款人在银行核定的额度金额内可循环周转使用的贷款,如腾讯的微粒贷、支付宝的借呗、美团生活费等

它们的共通点在于,实际借款金额巨大,但由于部分银行和小贷公司在同步数据时,显示的往往是单月的信用消费。

因此,明明是每个月要还的钱,看上去就像只要这个月还完即可,长期就这样被伪装成了短期,真实负债情况又被“巧妙”隐去。

到了二代征信这里,这些套路也没戏了。

大额分期、循环贷款的,有了专用的数据位置;更新慢的,银行端将率先做到实时更新;没接入征信系统的,通通收编到数据库。

也就是说,过去的征信充其量只是匆匆扫个地,现在是用上了吸尘器,谁也跑不了。

Bug3:个人行为   补丁:提高警惕、丰富知识、定期查征信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一直有机会围观每一代征信报告,与这些bug们斗智斗勇。

但大部分珍惜信用的朋友,更要注意避免自己成为bug。

80后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作为中国最先大批量使用信用卡的一代人,他们会用信用卡,却并不擅长保护自己的信用。

2015年时候,扬子晚报一篇《男子信用卡透支6毛 6年后欠费近万》刷屏网络。

当事人在大学期间透支了6毛6信用卡逾期未还,待多年后买房才发现,自己不仅要面对巨额还款,还要接受5年内被列入央行黑名单的残酷现实。

类似的事件,每年都会有不少,而当代的90后、00后们,比前辈们更难。

1月13日,美团App上线了一款授信付款服务“买单”,正式加入信用消费产品大军。

在它之前,已经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微信分付等活跃于人前。

而在这些信用产品的不远处,又有它们的表兄弟——信用贷款产品在招手,分别是蚂蚁借呗、京东金条、百度有钱花、腾讯微粒贷、美团生活费。

这一届互联网公司真的很疼年轻人,深怕孩子们没钱花。

但问题在于,有多少人分得清楚它们的区别,以及各自征信报告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此小巴的建议是,超前消费不可耻,但切记别轻易动心,要是非用不可的,也要想办法搞清楚它在征信报告里的呈现方式,以免给自己挖坑。

央妈曾多次建议个人每年查两次征信,这是必要的体检。

都说征信报告是人们的经济身份证,但它更像是一门定期要考、考题在变的考卷,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用信用获得财富的资格。

来源:吴晓波频道

原标题:二代征信上线后,你不能再做的那些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二代征信上线后,你不能再做的那些事

金融的本质就是信用,整个金融体系就是围绕信用构建的。

图片来源:PIXBAY

作者:巴九灵

昨天,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网站上,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终于再度“开张”。

它的“装修通知”发布于快半个月前。

1月6日,央行征信中心宣布,该平台计划于2020年1月14日17时至2020年1月19日8时进行系统升级,届时将暂停对外服务。

明眼人知道,这意味着二代征信报告终于要上线了,也意味着,我们未来在征信方面有很多事情,不能再乱来了。

如今,但凡想贷款、买房、买车,亦或者是摇号,都免不了要用到征信报告。

以至于有人戏称,丈母娘招女婿,搞不好以后也要看征信报告。

丈母娘看没看,小巴不清楚,人们“围观”它的频次则有数据为证:

截至2019年11月,个人征信报告的日均查询量由2007年的32.3万次增至628万次,足足增长了近20倍。

其中,个人信用报告本人查询共8482.6万次;线下查询共计6253.5万次,占比74%;线上查询共计2229.1万次,占比26%。

因此,当央妈在2011年宣布,要升级征信报告时,人们翘首期盼。

这脖子一伸,就伸了整整八年。

那么,这个耗费多年的二代征信报告,到底和过去有什么区别?

小巴精选出了其中最“要命”的几个变化。

(数据来源:人民银行,征信中心 吴晓波频道整理)

整理完才发现,其实,二代征信系统,与其说是增加了信息项目,倒不如说是在修复多年的bug,同时也在告诫我们:此路已不通。

Bug1:假离婚   补丁:新增共同还款

婚姻是神圣的,但结婚证不是。

在二代征信升级前,夫妻们为了买房,可以先协议“形式离婚”,领了离婚证后,一方以首套房名义买房,房子到手后再复婚。

俗称“假离婚”。

操作有点魔幻,但小巴算了下,“差价”确实诱人。

楼市调控中,大部分的规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本地一个家庭最多能购买2套房,且每套房的购买门槛大不相同。

举个例子,第一套房,首付为房价的30%,若买第二套,这个比例就上升到了80%。

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最省钱的一种,就是回到源头。

改变买房的假设条件——以家庭为单位。

离!

离婚后,恢复单身的其中一方便再度有机会获得首付买房资格,一来二去,如果所在城市房价足够高,那么一场“假离婚”的好戏,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只耗费了9块工本费。

之所以能够实现这样的操作,是因为一代征信报告信息显示不全。

在夫妻买房、共同还款的情况下,他们一般会被分为主次两类还贷人,而次一级还贷人的负债,过去并不被记录在征信报告内。

这个不被“记录”的次级还贷人,就成了“假离婚”后的买房主力。

但二代征信升级后,新增了共同还款一栏,即一笔贷款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借款人共同承担连带偿还责任的借款将被全部显示出来。

换言之,即便家庭破碎,债务关系上两口子还将“藕断丝连”,离了也不能分割。

据说,当年坊间不少情比金坚的“假离婚”故事最后离着离着就真离了,征信报告修复了这个bug,也算是变相维护家庭和谐了。

Bug2:“美化”征信报告   补丁:新增信用卡大额分期、实时更新、录入更多网贷信息等

买房时除了“假离婚”赚差价的,还有一批千方百计想着给征信报告“美颜”的。

征信报告,记录的是一个人“借钱和还钱”的状况。

所以,除了遵循“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原则,做到按时还款以外,负债少也是个加分项。

如果一个人在征信报告上被记录的负债越少,就越可能被获准借更多的钱。

应用最广泛的领域,就是房贷审批了。

一般的银行要求征信报告里体现的负债,不得高于月收入的一半,即债不过半。

因此,所谓美化,大部分时候,就要减少报告中除房贷以外的负债的金额。

最简单的动作,就是寻找那些还没对接到征信报告的金融机构借钱,比如过去的P2P网贷。

要知道,在P2P网贷数据还没大量接入征信时,有媒体报道,曾有人一口气借了64个平台的贷款,过着“以贷养贷”的生活。

之所以可以借得这么肆无忌惮,就是因为不录入征信的借贷,好比黑户,对于审批机构来说,只要白纸黑字征信上看不见,就等于没有负债。

因此怎么着都能借得到。

同样是掩盖负债,还有第二种动作——“打时间差”。

具体方法是,先借一笔钱还款,随后下载没有欠款记录的征信报告去申请贷款。由于征信报告大都要几周甚至数月才更新一次,在审批期间即便再次借钱,也能在纸面上保持短暂的清白之身。

第三个操作最具迷惑性,就是利用信用卡大额分期和循环贷款。

如果说前面是要把负债情况做到零,那么这个方法,就是尽量把负债金额做小。

所谓信用卡大额分期,就是将本来一笔巨大的借款进行分期处理,如汽车贷、装修贷、教育贷等。

而循环贷款,就是借款人在银行核定的额度金额内可循环周转使用的贷款,如腾讯的微粒贷、支付宝的借呗、美团生活费等

它们的共通点在于,实际借款金额巨大,但由于部分银行和小贷公司在同步数据时,显示的往往是单月的信用消费。

因此,明明是每个月要还的钱,看上去就像只要这个月还完即可,长期就这样被伪装成了短期,真实负债情况又被“巧妙”隐去。

到了二代征信这里,这些套路也没戏了。

大额分期、循环贷款的,有了专用的数据位置;更新慢的,银行端将率先做到实时更新;没接入征信系统的,通通收编到数据库。

也就是说,过去的征信充其量只是匆匆扫个地,现在是用上了吸尘器,谁也跑不了。

Bug3:个人行为   补丁:提高警惕、丰富知识、定期查征信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将一直有机会围观每一代征信报告,与这些bug们斗智斗勇。

但大部分珍惜信用的朋友,更要注意避免自己成为bug。

80后对这一点深有体会。

作为中国最先大批量使用信用卡的一代人,他们会用信用卡,却并不擅长保护自己的信用。

2015年时候,扬子晚报一篇《男子信用卡透支6毛 6年后欠费近万》刷屏网络。

当事人在大学期间透支了6毛6信用卡逾期未还,待多年后买房才发现,自己不仅要面对巨额还款,还要接受5年内被列入央行黑名单的残酷现实。

类似的事件,每年都会有不少,而当代的90后、00后们,比前辈们更难。

1月13日,美团App上线了一款授信付款服务“买单”,正式加入信用消费产品大军。

在它之前,已经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微信分付等活跃于人前。

而在这些信用产品的不远处,又有它们的表兄弟——信用贷款产品在招手,分别是蚂蚁借呗、京东金条、百度有钱花、腾讯微粒贷、美团生活费。

这一届互联网公司真的很疼年轻人,深怕孩子们没钱花。

但问题在于,有多少人分得清楚它们的区别,以及各自征信报告里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对此小巴的建议是,超前消费不可耻,但切记别轻易动心,要是非用不可的,也要想办法搞清楚它在征信报告里的呈现方式,以免给自己挖坑。

央妈曾多次建议个人每年查两次征信,这是必要的体检。

都说征信报告是人们的经济身份证,但它更像是一门定期要考、考题在变的考卷,只有顺利通过考试,才能获得用信用获得财富的资格。

来源:吴晓波频道

原标题:二代征信上线后,你不能再做的那些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