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苹果是否在颠覆乔布斯?领英上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苹果是否在颠覆乔布斯?领英上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在苹果最新发布的产品中,配备于iPad Pro的Apple Pencil看似与乔教主摒弃手写笔的主张相悖。那么,这个举动象征着苹果对乔布斯的彻底颠覆吗?

今天,iPhone 6s首批预定开始发货,你的“肾6”在路上了吗?除了每年一迭代的iPhone,苹果今年还发布了包括iPad Pro在内的另外4款产品。

然而,配备于iPad Pro的Apple Pencil的出现着实让人们感到不解,因为这看似与2007年Steve jobs发布一代iPhone摒弃手写笔的主张相悖。新旧两场发布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举动象征着苹果对乔布斯的彻底颠覆吗?观点的两边都有着自己的理由。

正方:苹果的乔布斯时代已经远去。

理由一:乔布斯说:“谁想要使用手写笔?没有人会用手写笔。”

2007年,乔布斯以这样一段话改变了世界对触屏的认知。

“谁想要触控笔?你不仅要拿来拿去,还有可能把他弄丢了,没有人需要触控笔。”

“Who wants a stylus? You have to get ‘em, put 'em away, you lose 'em. Yuch! Nobody wants a stylus. So let’s not use a stylus.”

理由二:从“创造需求”到“跟随需求”,不避推出与竞争对手类似产品。

乔布斯时期,苹果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最经典的证明就是最初Mac OS系统与许多软件的不兼容问题。即使这对Macbook的销售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苹果仍然保持着自己“创造需求”的高冷风格。然而现在,一方面Apple Pencil的诞生是为了满足设计师以及艺术家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它的推出更是为了让iPad Pro拥有更多产品优势。iPad pro的出现展示了“一直被模仿”的苹果开始不避讳推出与竞争对手类似的产品的趋势。这是乔布斯时代不会出现的情况。

反方:苹果仍然遵循着乔布斯创立的传统

理由一:产品背景不同,二者不能直接对比

Apple pencil与乔布斯摒弃的手写笔是不同的,二者所服务的产品特点也是不同的。2007年乔布斯弃用手写笔是在发布屏幕大小只有3.5英寸的iPhone的背景下,而Apple pencil则是平板电脑的专用笔。二者不能直接对比。

理由二: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观念核心

Tim cook依然遵循了乔布斯“重新定义最优的做事方式”的原则。Apple pencil让“压力触屏”这个概念可以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网站“The Verge”的资深编辑指出:“是否颠覆企业传统的判断准则应该是基于核心观念的,而非留于表面形式。”

逝者已逝,然而,不管在他的哪个时期,总有见证者和亲历者可以给你答案。

那么,我们怎么能找到这些人呢?“国外”问谷歌,“国内”问“百度”,想找跟乔布斯当年共事的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倒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线索。

领英在全球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8亿,覆盖200多个国家,且每个用户都是以最真实的职场身份呈现在世界眼前。虽然乔布斯本人没有领英账号,但是领英强大的搜索功能仍然能让我们“曲线救国”,找到与乔布斯当年一起共事的人的蛛丝马迹。

在LinkedIn的“精确搜索”中,用户可以同时筛选多个因素,比如公司、职位以及工作年份。在本次“扒坟乔布斯”任务中,我们可以选择在苹果工作时间较长的资深员工。

感兴趣的新闻工作者们可以与乔布斯共事过的同事们,说不定就能从他们口中得知乔布斯鲜为人知的往闻和轶事。举个例子,领英匹配出的人脉David Roman先生,在1983-1997年就职于苹果公司,时任全球广告副总裁的他对于苹果内部的运营情况应该清楚过局外人,想要探秘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他或许会是最合适的知情人。

又或者是已经在苹果工作了18年的市场老大Phil Schiller。

领英同时还支持文章内容检索功能,这个功能支持访问者对会员们发布或分享在领英上的文章进行检索。更重要的是,访问者可以了解到文章发布者的个人信息,从而对文章价值进行评估,或者对文中观点进行取舍。让我们来看看,Global Backgrouds副总裁是怎么看待Apple Pencil这件事的。

他认为Apple Pencil绝对是苹果对乔布斯的延续。“设计不仅仅是它们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设计的关键在于它如何工作。”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人与人之间的手指是有差异的。而科技可以成为人的手指功能的延伸,Apple Pencil就是这样。这种通过好的设计实现的人们使用上的功能提升绝对是乔布斯式的做法。”

在领英构筑的庞大的人脉圈里,不仅有“离巢知返”的乔布斯,还有众多有影响力的大人物,比如在参加美国总统选举前率先更新自己的领英档案的传奇女性希拉里,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等等。你对哪位大人物感兴趣,都可以在领英的简历中看到他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擅长的技能、推荐信等信息,他的过去和现在。

如果你还对其他科技怪咖感兴趣,欢迎来领英“扒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史蒂夫·乔布斯

  • 怎样的失败,能让乔布斯回避至死
  • 如果没它,或许没iPhone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苹果是否在颠覆乔布斯?领英上或许能找到蛛丝马迹

在苹果最新发布的产品中,配备于iPad Pro的Apple Pencil看似与乔教主摒弃手写笔的主张相悖。那么,这个举动象征着苹果对乔布斯的彻底颠覆吗?

今天,iPhone 6s首批预定开始发货,你的“肾6”在路上了吗?除了每年一迭代的iPhone,苹果今年还发布了包括iPad Pro在内的另外4款产品。

然而,配备于iPad Pro的Apple Pencil的出现着实让人们感到不解,因为这看似与2007年Steve jobs发布一代iPhone摒弃手写笔的主张相悖。新旧两场发布会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个举动象征着苹果对乔布斯的彻底颠覆吗?观点的两边都有着自己的理由。

正方:苹果的乔布斯时代已经远去。

理由一:乔布斯说:“谁想要使用手写笔?没有人会用手写笔。”

2007年,乔布斯以这样一段话改变了世界对触屏的认知。

“谁想要触控笔?你不仅要拿来拿去,还有可能把他弄丢了,没有人需要触控笔。”

“Who wants a stylus? You have to get ‘em, put 'em away, you lose 'em. Yuch! Nobody wants a stylus. So let’s not use a stylus.”

理由二:从“创造需求”到“跟随需求”,不避推出与竞争对手类似产品。

乔布斯时期,苹果一直都坚持着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最经典的证明就是最初Mac OS系统与许多软件的不兼容问题。即使这对Macbook的销售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是苹果仍然保持着自己“创造需求”的高冷风格。然而现在,一方面Apple Pencil的诞生是为了满足设计师以及艺术家们的需求;另一方面,它的推出更是为了让iPad Pro拥有更多产品优势。iPad pro的出现展示了“一直被模仿”的苹果开始不避讳推出与竞争对手类似的产品的趋势。这是乔布斯时代不会出现的情况。

反方:苹果仍然遵循着乔布斯创立的传统

理由一:产品背景不同,二者不能直接对比

Apple pencil与乔布斯摒弃的手写笔是不同的,二者所服务的产品特点也是不同的。2007年乔布斯弃用手写笔是在发布屏幕大小只有3.5英寸的iPhone的背景下,而Apple pencil则是平板电脑的专用笔。二者不能直接对比。

理由二:改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观念核心

Tim cook依然遵循了乔布斯“重新定义最优的做事方式”的原则。Apple pencil让“压力触屏”这个概念可以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科技网站“The Verge”的资深编辑指出:“是否颠覆企业传统的判断准则应该是基于核心观念的,而非留于表面形式。”

逝者已逝,然而,不管在他的哪个时期,总有见证者和亲历者可以给你答案。

那么,我们怎么能找到这些人呢?“国外”问谷歌,“国内”问“百度”,想找跟乔布斯当年共事的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平台LinkedIn倒是可以为我们提供不少线索。

领英在全球的注册用户已超过3.8亿,覆盖200多个国家,且每个用户都是以最真实的职场身份呈现在世界眼前。虽然乔布斯本人没有领英账号,但是领英强大的搜索功能仍然能让我们“曲线救国”,找到与乔布斯当年一起共事的人的蛛丝马迹。

在LinkedIn的“精确搜索”中,用户可以同时筛选多个因素,比如公司、职位以及工作年份。在本次“扒坟乔布斯”任务中,我们可以选择在苹果工作时间较长的资深员工。

感兴趣的新闻工作者们可以与乔布斯共事过的同事们,说不定就能从他们口中得知乔布斯鲜为人知的往闻和轶事。举个例子,领英匹配出的人脉David Roman先生,在1983-1997年就职于苹果公司,时任全球广告副总裁的他对于苹果内部的运营情况应该清楚过局外人,想要探秘没有乔布斯的苹果,他或许会是最合适的知情人。

又或者是已经在苹果工作了18年的市场老大Phil Schiller。

领英同时还支持文章内容检索功能,这个功能支持访问者对会员们发布或分享在领英上的文章进行检索。更重要的是,访问者可以了解到文章发布者的个人信息,从而对文章价值进行评估,或者对文中观点进行取舍。让我们来看看,Global Backgrouds副总裁是怎么看待Apple Pencil这件事的。

他认为Apple Pencil绝对是苹果对乔布斯的延续。“设计不仅仅是它们表面上看起来的样子,设计的关键在于它如何工作。”他在自己的文章中说,“人与人之间的手指是有差异的。而科技可以成为人的手指功能的延伸,Apple Pencil就是这样。这种通过好的设计实现的人们使用上的功能提升绝对是乔布斯式的做法。”

在领英构筑的庞大的人脉圈里,不仅有“离巢知返”的乔布斯,还有众多有影响力的大人物,比如在参加美国总统选举前率先更新自己的领英档案的传奇女性希拉里,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等等。你对哪位大人物感兴趣,都可以在领英的简历中看到他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擅长的技能、推荐信等信息,他的过去和现在。

如果你还对其他科技怪咖感兴趣,欢迎来领英“扒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