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LV创意总监说,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时装工业的全球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LV创意总监说,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时装工业的全球化

Nicolas Ghesquière被看作是少见的时装设计天才,而他对自己的角色认知、时装工业的变化看法都颇为值得玩味。

图片来源:网络

从Nicolas Ghesquière任职迄今推出的6个系列来看,他所塑造的现代、轻盈和多面的Louis Vuitton女性,证明他不仅足以适应这一时装屋的基调,同时也能满足全世界范围内对于时装的诉求。本次,iFASHION对话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设计师,揭秘他是如何成功地驰骋在这个样貌纷繁、 瞬息万变的时代。

仅不到两周时间内,法国设计师Nicolas Ghesquière将发布Louis Vuitton 2016春夏系列。他的时装秀已成为半年一次的巴黎时装周期间最受人期待的盛事之一,这在三年前几乎无法想象。那时,Ghesquière仍作为承继者与传奇时装屋Balenciaga紧密相联。与伟大的Cristóbal一样,Ghesquière被誉为同代人中的天才:设计师中的设计师。他运用极具挑战性的建筑感、毋庸置疑的未来主义美学和由运动服饰中获得的廓形灵感,重新定义了美的概念。他贯彻了前辈毫无妥协的完美主义、缜密的研究和神秘、精英甚至过于严肃的声誉。正因如此,Balenciaga达到了鼎盛期,而且,似与Ghesquière密不可分。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了。2012年11月,Ghesquière突然宣布离开由他一手重振的时装屋。一时间,时装圈内对他下一步的种种传闻甚嚣尘上。时隔一年, 答案揭晓:这位突破传统的大师将继任这一奢侈巨头的新女装创意总监。这是一次大胆的任命,同时,也是如今看来也最正确的决定。

这位44岁的设计师是仅有的几位当代设计师之一:能够成功地驰骋于现今“创造者”的时代—面对着设计师普遍受约束的环境、全球奢侈品集团的境况,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市场模式和数字交流方式。比如:他的Instagram账号上不仅出现了所有迷恋的事物—科幻电影、太空建筑、Pierre Paulin 牌沙发、心头之好(Charlotte Gainsbourg、Jennifer Connelly、 合作者/造型师Marie-Amélie Sauvé)以及新缪斯(Grimes、Doona Bae、Adèle Exarchopoulos)——也有他本人在西班牙晒日光浴,在日本购物和在高定工坊奋战的图像……所有这一切,在几年之前都难以想象。更使人惊讶的是,他似乎对于目前新的“流行”事物抱以完全开放的接受态度。

MW=《周末画报》 NG=Nicolas Ghesquière

MW: 让我们追溯一下起源吧,还记得自己最初与时装结缘是从哪一刻开始的吗?又是何时开始一切都明了了呢?

NG:是个很老派的故事。我很年幼的时候,总是不断画画,尤其对我母亲收藏的时装杂志里的图像很感兴趣。我常会去我成长的小城镇(拉尔谷的卢当小镇)的书店找《Vogue》来翻,那些图像刺激了我尚且年幼的视觉。这可能就是一切的起源。第二次和时装产生关联,是在一次同父母一起度假期间。当时我正处青春期最叛逆的阶段,整日和父母在一起,无聊至极,所以便一直画呀画呀。某一天,我阿姨跑进房间指责我说,“你究竟在干嘛?也不出门也不做正经事,整天只会抱怨。”于是我只得解释给她听我的设计和想法。没想到,看完我的作品,她很认真地告诉我,“你知道吗,这些时装设计还真像那么回事!”到现在,那一刻都清晰可见。

MW: 所以,你的家人一直很支持你?

NG: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其实有些怀疑,因为这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但他们相信我,而那是最重要的。他们告诉我,如果这真的是我想做的,我就必须更认真地去做,早些搬去巴黎,准备这个那个......在巴黎找到第一份实习工作的时候,我连15岁都不到,于是,他们安排我在朋友家居住。待我稍长大些,他们就让我独自生活,因为我不会做那些愚蠢的事情。好......其实我也犯过些愚蠢的小错误,但从来不曾闯下什么大祸。他们支持我的方式,就是给予我足够多的自由,信赖我的决定。

MW: 在1980年代后期搬去巴黎会是多么激动人心!突然沉浸在那样的氛围中!你当时在为Jean Paul Gaultier工作,对吗?你印象中,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呢?

NG:在Jean Paul工作的时候,我已17岁了。此前,我早就在Agnès b.、Corinne Cobson,以及一些其他品牌实习过。这段经历很是奇幻,因为当时我还在小镇上学—乘火车距离巴黎大约有300公里,非常远。那时的生活被切作两段,周一到周五我在小镇里认真上学,周末和假期则是在巴黎努力工作,然后则与Grace Jones这样的人物一起疯狂玩乐。生活严重两极分化,也精彩无比。这便是1980年代,工作不断挑战我的极限,但我如此热爱它,因为这是我的梦想。

MW: 那是时装业的一个奇妙年代。你觉得这些年来,行业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NG:全球化。这是件极好的事情。曾经,人们以为巴黎就是时装圈的中心:无论你来自法国还是其他国家,来巴黎才是对的选择。而现在,一切规则仿若已经爆炸、重建,你必须迅速调整,面向全世界。你需要找到统一的主题,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轻松地理解你在做什么。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变化—表述的广度与受众的多元化。另一个大的变化是数字通讯:信息传播的速度、提议出现的速度......有时,时装圈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命题,人们很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而在我成长起来的年代,时装业被认作是异界。但今天,它变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多人都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MW: 真的行得通吗?时装业向来具有排他性,要么正应景,要么落了流行,或者酷,或者完全不酷......总非黑即白,要小心把控。

NG:确实,并且有时你很难定义对和错的界线。但我坚信,时装圈的排他年代已经过去。今时今日,个体才是关键。普罗大众可以自由去混搭、去评论、去欣赏、去爱抑或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穿搭逻辑。我很欣赏激进派的设计师—比如象征着一个完全不同时代的Cristóbal Balenciaga,又或者是完全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Azzedine Alaa—但处于我现在的位置,为Louis Vuitton这般的品牌工作,如果我要做那样的设计,就显得不合时宜。当你打着自己的名号,当然可以凭着个人喜好做抉择。但在Louis Vuitton这样的公司里,包容性就极为重要。

MW: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你创作的步骤,一般都是从概念出发,还是从工艺、面料这些更实际的角度出发?

NG:我喜欢混合体,出乎意料的组合,使设计变得更个人、更丰富、更有趣。去搜集不同灵感、不同事物。从与时装相关的图像、面料小样、色彩、体量,到日常生活用具,会占据我设计过程很大一部分。但这些须是连贯的,传达着相同的信息。某天,你会发现,你所搜罗的这些东西之间渐渐产生了一个共通点。那个共通点,就是你,你对它们的理解。

MW: 你已为Louis Vuitton做了6个系列,这过程中你是否已经提炼出品牌精髓?或仍然在摸索?你的理解中,Louis Vuitton女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NG:在我新上任时,面对的一个大议题就是,Louis Vuitton女性是否应该有同一个形象、特征,而我很快否决了这个提议。这个群体应该是复数的、多样性的。当然,她们享有共性:比如认同品牌传承中极力发扬的旅行的生活方式—更准确地说,是到处行走。这个品牌很都市化,又与运动装相关联。而我,为这一切元素的交融演绎,加入了一项清晰的创新—我们不再惧怕科技,我们不再迟疑是否革新材料,我们大胆将Louis Vuitton的传统与反映当下的全新事物结合起来—无论是材质、构建方法,抑或将一件衣服转变成你闻所未闻的模样。这些,就是Louis Vuitton女性赋予我们的启发。

MW:很多人会忽略,Louis Vuitton成衣系列的历史其实并不悠久:1997年,Marc Jacobs做出首个系列。在一个像Louis Vuitton这样品牌调性早已被奠定、产品门类如此丰富的公司中,仍具有试验或颠覆的创作空间吗?

NG:我们仍在成长。Marc在他的任期中呈现了许多杰出的成果,他为我们的成衣系列确立了调性。当然,Louis Vuitton的成衣系列也许不如皮革制品或其他品类那么为大家所熟识,但这就是我加入的原因。Bernard和Delphine Arnault有着清晰视野:他们希望我创造一个强有力的链接,确保品质及价值的前提下,以成衣系列驱动整间公司。而这也是为什么,从第一季开始,我就提出要包揽女性的整个衣橱。公司必须明白,我们要全力以赴变得更时尚,但不是那种可笑的、六个月后被丢弃在垃圾箱里或藏到衣橱的时尚。对Louis Vuitton来说,延续性很重要,当然创造标志性的新设计、提出崭新的主张同样重要。我仍然在建立自己的审美系统,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棕榈泉的那场秀之后,我找到了安全区域,而我的审美体系也被大家所认可。这一切的关键—是时间,尤其Louis Vuitton拥有着如此庞大的销售体系。坦白说,此刻我真希望被更多人关注。这是我的黄金年代。

MW: 要被更多人关注,自己就要相应地更活跃更高调。身在这一位置,你所受到的公众关注度显然比此前要高很多,是否自如?

NG:在最初和Louis Vuitton探讨合作可能性的时候,他们就听闻过我低调挑剔的行事风格。就像Balenciaga向来以神秘著称,保持神秘也就成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当Louis Vuitton直言希望我更多地走到幕前,我欣然应允了,因为我早就准备好了。当然,个人生活,我仍然很低调,也不愿暴露太多。

MW: 对于那些正开启时装之路的年轻设计师,你有怎样的建议?

NG:你要充满热情,要无条件地去热爱这个事业。时装是生活的棱镜,是吸纳一切的漩涡。你置身其中感受这一切,然后,要跳脱这五光十色的世界,把所有的体验化作设计。人们以为设计师只需要躲在自己的城堡里,而无须插手其他方方面面,但其实上述这些,他们都需要关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顺从,有时你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但你总能够从这些信息中,挑出具备建设性、启发性的建议和评论,将其融入自己的风格——年轻设计师必须抱有开放的心态,尤其在当下。

摄影 Charlie Engman

撰文、形象Tim Lim

模特 Sabine Hallauer at Next Models、 Braina

发型 Ramsell Martinez at Streeters

化妆 Natasha Severino at Forward Artists

道具设计Spencer Vrooman

制片 Meghan Gallagher , Jane Oh at Connect The Dots

试镜 Lizzy Weinraub at Cast Partner

灯光PJ Spaniol

摄影助理Paul Collins

服装助理 Meko Lin, Virginia Fontaine

全部服装 Louis Vuitton FW1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LV创意总监说,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时装工业的全球化

Nicolas Ghesquière被看作是少见的时装设计天才,而他对自己的角色认知、时装工业的变化看法都颇为值得玩味。

图片来源:网络

从Nicolas Ghesquière任职迄今推出的6个系列来看,他所塑造的现代、轻盈和多面的Louis Vuitton女性,证明他不仅足以适应这一时装屋的基调,同时也能满足全世界范围内对于时装的诉求。本次,iFASHION对话这位真正意义上的当代设计师,揭秘他是如何成功地驰骋在这个样貌纷繁、 瞬息万变的时代。

仅不到两周时间内,法国设计师Nicolas Ghesquière将发布Louis Vuitton 2016春夏系列。他的时装秀已成为半年一次的巴黎时装周期间最受人期待的盛事之一,这在三年前几乎无法想象。那时,Ghesquière仍作为承继者与传奇时装屋Balenciaga紧密相联。与伟大的Cristóbal一样,Ghesquière被誉为同代人中的天才:设计师中的设计师。他运用极具挑战性的建筑感、毋庸置疑的未来主义美学和由运动服饰中获得的廓形灵感,重新定义了美的概念。他贯彻了前辈毫无妥协的完美主义、缜密的研究和神秘、精英甚至过于严肃的声誉。正因如此,Balenciaga达到了鼎盛期,而且,似与Ghesquière密不可分。

直到那件事情发生了。2012年11月,Ghesquière突然宣布离开由他一手重振的时装屋。一时间,时装圈内对他下一步的种种传闻甚嚣尘上。时隔一年, 答案揭晓:这位突破传统的大师将继任这一奢侈巨头的新女装创意总监。这是一次大胆的任命,同时,也是如今看来也最正确的决定。

这位44岁的设计师是仅有的几位当代设计师之一:能够成功地驰骋于现今“创造者”的时代—面对着设计师普遍受约束的环境、全球奢侈品集团的境况,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市场模式和数字交流方式。比如:他的Instagram账号上不仅出现了所有迷恋的事物—科幻电影、太空建筑、Pierre Paulin 牌沙发、心头之好(Charlotte Gainsbourg、Jennifer Connelly、 合作者/造型师Marie-Amélie Sauvé)以及新缪斯(Grimes、Doona Bae、Adèle Exarchopoulos)——也有他本人在西班牙晒日光浴,在日本购物和在高定工坊奋战的图像……所有这一切,在几年之前都难以想象。更使人惊讶的是,他似乎对于目前新的“流行”事物抱以完全开放的接受态度。

MW=《周末画报》 NG=Nicolas Ghesquière

MW: 让我们追溯一下起源吧,还记得自己最初与时装结缘是从哪一刻开始的吗?又是何时开始一切都明了了呢?

NG:是个很老派的故事。我很年幼的时候,总是不断画画,尤其对我母亲收藏的时装杂志里的图像很感兴趣。我常会去我成长的小城镇(拉尔谷的卢当小镇)的书店找《Vogue》来翻,那些图像刺激了我尚且年幼的视觉。这可能就是一切的起源。第二次和时装产生关联,是在一次同父母一起度假期间。当时我正处青春期最叛逆的阶段,整日和父母在一起,无聊至极,所以便一直画呀画呀。某一天,我阿姨跑进房间指责我说,“你究竟在干嘛?也不出门也不做正经事,整天只会抱怨。”于是我只得解释给她听我的设计和想法。没想到,看完我的作品,她很认真地告诉我,“你知道吗,这些时装设计还真像那么回事!”到现在,那一刻都清晰可见。

MW: 所以,你的家人一直很支持你?

NG: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其实有些怀疑,因为这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但他们相信我,而那是最重要的。他们告诉我,如果这真的是我想做的,我就必须更认真地去做,早些搬去巴黎,准备这个那个......在巴黎找到第一份实习工作的时候,我连15岁都不到,于是,他们安排我在朋友家居住。待我稍长大些,他们就让我独自生活,因为我不会做那些愚蠢的事情。好......其实我也犯过些愚蠢的小错误,但从来不曾闯下什么大祸。他们支持我的方式,就是给予我足够多的自由,信赖我的决定。

MW: 在1980年代后期搬去巴黎会是多么激动人心!突然沉浸在那样的氛围中!你当时在为Jean Paul Gaultier工作,对吗?你印象中,那是怎样的一个年代呢?

NG:在Jean Paul工作的时候,我已17岁了。此前,我早就在Agnès b.、Corinne Cobson,以及一些其他品牌实习过。这段经历很是奇幻,因为当时我还在小镇上学—乘火车距离巴黎大约有300公里,非常远。那时的生活被切作两段,周一到周五我在小镇里认真上学,周末和假期则是在巴黎努力工作,然后则与Grace Jones这样的人物一起疯狂玩乐。生活严重两极分化,也精彩无比。这便是1980年代,工作不断挑战我的极限,但我如此热爱它,因为这是我的梦想。

MW: 那是时装业的一个奇妙年代。你觉得这些年来,行业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NG:全球化。这是件极好的事情。曾经,人们以为巴黎就是时装圈的中心:无论你来自法国还是其他国家,来巴黎才是对的选择。而现在,一切规则仿若已经爆炸、重建,你必须迅速调整,面向全世界。你需要找到统一的主题,让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轻松地理解你在做什么。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变化—表述的广度与受众的多元化。另一个大的变化是数字通讯:信息传播的速度、提议出现的速度......有时,时装圈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命题,人们很容易被搞得晕头转向。而在我成长起来的年代,时装业被认作是异界。但今天,它变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多人都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MW: 真的行得通吗?时装业向来具有排他性,要么正应景,要么落了流行,或者酷,或者完全不酷......总非黑即白,要小心把控。

NG:确实,并且有时你很难定义对和错的界线。但我坚信,时装圈的排他年代已经过去。今时今日,个体才是关键。普罗大众可以自由去混搭、去评论、去欣赏、去爱抑或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穿搭逻辑。我很欣赏激进派的设计师—比如象征着一个完全不同时代的Cristóbal Balenciaga,又或者是完全活在自己小世界里的Azzedine Alaa—但处于我现在的位置,为Louis Vuitton这般的品牌工作,如果我要做那样的设计,就显得不合时宜。当你打着自己的名号,当然可以凭着个人喜好做抉择。但在Louis Vuitton这样的公司里,包容性就极为重要。

MW: 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下你创作的步骤,一般都是从概念出发,还是从工艺、面料这些更实际的角度出发?

NG:我喜欢混合体,出乎意料的组合,使设计变得更个人、更丰富、更有趣。去搜集不同灵感、不同事物。从与时装相关的图像、面料小样、色彩、体量,到日常生活用具,会占据我设计过程很大一部分。但这些须是连贯的,传达着相同的信息。某天,你会发现,你所搜罗的这些东西之间渐渐产生了一个共通点。那个共通点,就是你,你对它们的理解。

MW: 你已为Louis Vuitton做了6个系列,这过程中你是否已经提炼出品牌精髓?或仍然在摸索?你的理解中,Louis Vuitton女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NG:在我新上任时,面对的一个大议题就是,Louis Vuitton女性是否应该有同一个形象、特征,而我很快否决了这个提议。这个群体应该是复数的、多样性的。当然,她们享有共性:比如认同品牌传承中极力发扬的旅行的生活方式—更准确地说,是到处行走。这个品牌很都市化,又与运动装相关联。而我,为这一切元素的交融演绎,加入了一项清晰的创新—我们不再惧怕科技,我们不再迟疑是否革新材料,我们大胆将Louis Vuitton的传统与反映当下的全新事物结合起来—无论是材质、构建方法,抑或将一件衣服转变成你闻所未闻的模样。这些,就是Louis Vuitton女性赋予我们的启发。

MW:很多人会忽略,Louis Vuitton成衣系列的历史其实并不悠久:1997年,Marc Jacobs做出首个系列。在一个像Louis Vuitton这样品牌调性早已被奠定、产品门类如此丰富的公司中,仍具有试验或颠覆的创作空间吗?

NG:我们仍在成长。Marc在他的任期中呈现了许多杰出的成果,他为我们的成衣系列确立了调性。当然,Louis Vuitton的成衣系列也许不如皮革制品或其他品类那么为大家所熟识,但这就是我加入的原因。Bernard和Delphine Arnault有着清晰视野:他们希望我创造一个强有力的链接,确保品质及价值的前提下,以成衣系列驱动整间公司。而这也是为什么,从第一季开始,我就提出要包揽女性的整个衣橱。公司必须明白,我们要全力以赴变得更时尚,但不是那种可笑的、六个月后被丢弃在垃圾箱里或藏到衣橱的时尚。对Louis Vuitton来说,延续性很重要,当然创造标志性的新设计、提出崭新的主张同样重要。我仍然在建立自己的审美系统,在寻找自己的位置,但棕榈泉的那场秀之后,我找到了安全区域,而我的审美体系也被大家所认可。这一切的关键—是时间,尤其Louis Vuitton拥有着如此庞大的销售体系。坦白说,此刻我真希望被更多人关注。这是我的黄金年代。

MW: 要被更多人关注,自己就要相应地更活跃更高调。身在这一位置,你所受到的公众关注度显然比此前要高很多,是否自如?

NG:在最初和Louis Vuitton探讨合作可能性的时候,他们就听闻过我低调挑剔的行事风格。就像Balenciaga向来以神秘著称,保持神秘也就成为了我工作的一部分。所以当Louis Vuitton直言希望我更多地走到幕前,我欣然应允了,因为我早就准备好了。当然,个人生活,我仍然很低调,也不愿暴露太多。

MW: 对于那些正开启时装之路的年轻设计师,你有怎样的建议?

NG:你要充满热情,要无条件地去热爱这个事业。时装是生活的棱镜,是吸纳一切的漩涡。你置身其中感受这一切,然后,要跳脱这五光十色的世界,把所有的体验化作设计。人们以为设计师只需要躲在自己的城堡里,而无须插手其他方方面面,但其实上述这些,他们都需要关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必须顺从,有时你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但你总能够从这些信息中,挑出具备建设性、启发性的建议和评论,将其融入自己的风格——年轻设计师必须抱有开放的心态,尤其在当下。

摄影 Charlie Engman

撰文、形象Tim Lim

模特 Sabine Hallauer at Next Models、 Braina

发型 Ramsell Martinez at Streeters

化妆 Natasha Severino at Forward Artists

道具设计Spencer Vrooman

制片 Meghan Gallagher , Jane Oh at Connect The Dots

试镜 Lizzy Weinraub at Cast Partner

灯光PJ Spaniol

摄影助理Paul Collins

服装助理 Meko Lin, Virginia Fontaine

全部服装 Louis Vuitton FW15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