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用人品铸造粮食安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用人品铸造粮食安全

刘照保的花生配方药进入社会十几年来,收到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张琦

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刘照保是个名副其实的“泥腿子”农艺师。在广大农民眼里,刘照保仿佛就是他们的天,他们的地。尤其在中国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花生的省份,农民简直把高级农艺师刘照保当成了他们的财神。最典型的是刘照保配制的花生高产配方药,被广大农民神奇地称为花生高产灵丹妙药的“花生套餐”。也由于刘照保的原因,他的家乡河南省正阳县,由原来的种植花生,到不敢种植花生,再到后来的大面积种植花生。正阳县已多年稳居“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的位置, 每年花生种植面积都在150万亩至200万亩之间。刘照保的科研成果也已惠及全国花生主产区。应广大农民兄弟的强烈要求,《中访网》全媒体记者近日对这位全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进行了专访。

高级农艺师刘照保向农民传授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花生,他参加二次高考

1990年,刘照保从正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他回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当时他很现实,一边教书育人,闲暇时还能帮家里干些农活。那时的刘照保,真的像豫剧《朝阳沟》里的栓保一样,决心在农村干它一辈子。为了家里能多个劳力,毕业参加教学工作不久,经人介绍他就与邻村的一个姑娘结婚成了家。

九十年代初期,农业大县正阳县的秋季作物种植结构已经由原来的大豆、玉米、芝麻等各种作物的无序种植逐渐转向花生、玉米为主导,因为那时的农民已经敏锐地发现,在单位面积上,花生的种植无论是产量或是经济效益,都是其他农作物无法替代的。农民已经逐渐从种植花生上尝到了甜头,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刘照保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广大农村,还没有化学除草农药防治的习惯和做法,农民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耕耘着。有一年秋收,眼看一望无际的花生即将成熟,不曾想几场小雨过后,花生大面积死秧,绿油油的叶片不几天就变黑脱落。更令人悲伤的是,地下还未完全成熟的花生果开始出芽,花生根部周围土壤都鼓起了大包。许多农民站在农田里开始失声痛哭,这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辛辛苦苦又拔草又施肥的忙活了一季的农民,丰收的希望顿时化为泡影。看到家人一个个愁眉苦脸,刘照保的心也像刀割一样疼痛。他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为家乡父老排忧解难。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开始在刘照保脑海里闪过,要去上学深造,为了找到花生的病因,为了家乡父老那期待的眼神。他与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一商量,家人们都十分赞成他的举动。刘照保一边教学,一边加班复习功课,1995年他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并且以全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河南农业大学。在学校里,刘照保要比别的同学更加努力,他时刻在心里提醒着自己来农大求学的目的。因为成绩突出,刘照保还被选为班长,他用优异的成绩和顽强进取的精神影响着班里每一个人。

英国农业专家慕名向农艺师刘照保取经

人在大学里,实验在家里,妻子是助手

大学学习期间,家乡父老那一幅幅凄苦绝望的面孔,时刻都会在刘照保的脑海里闪现。他下决心潜心研究花生的生理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一有空他就请教教授专家,或是去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或是跑实验室反复检验求证。根据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营养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他摸索着完善和改进花生的增产配方。

从1997年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刘照保就开始在自己家的花生地里试验,并让妻子记下每次施药后花生的生长情况。他在大学里用电话遥控指挥着妻子的田间实验。这在当时,在中国的大学里,能学以致用,一边学理论一边搞实践的也许只有刘照保一人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双双配合下,刘照保家的十几亩花生到收获时全是青枝绿叶,且花生果粒饱满。而再看村里其他花生地块,依然是旧病爆发,放眼望去,黑乎乎一片,叶片脱落,果粒瘪瘪的,几乎减产大半,实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98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洪涝灾害,刘照保在大学里听说家乡大面积种植的花生由于雨水大,病虫害多发而被农民整块整块的遗弃扔掉了。他心急如焚,恨不能早一天毕业,飞回家乡,把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广大农村推广普及。那时的农民,提起种植花生,心情十分复杂,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由于对花生病害的畏惧和无奈,1999年大部份农民都不敢大面积种植花生了,而是改种了玉米和大豆作物。

农民排队争购农艺师刘照保研制的花生“套餐”配方药

给花生吃“套餐”,他改变了家乡农业种植结构

1999年7月,刘照保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了。那时候有好几个单位如驻马店市农科所、县公安局、县政法委和县农委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然而刘照保怀着学以致用,报效家乡父老的想法毅然选择了县农业局工作。他要深入田间地头,他要亲自手把手教会农民怎么样去防治让他们望而生畏的花生病害。

通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摸索研究,刘照保对花生的生长特性,管理技术已经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他常常去田间地头,为花生把脉看病,仔细观察,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他能准确掌握花生什么时候容易感染某种病害,什么时候用某一种药物防治病害最好。这时他的花生高产配方已经很成熟了,效果在使用过的农田里经过对比表现极为明显,得到了农民的广泛称赞和认可。农民们高兴极了,他们又可以开始放心大胆的大面积种植花生了。刘照保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创造了广大农民容易掌握的新型花生田间管理模式——花生种植一条龙“套餐”模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正阳花生三遍药”,这种“套餐”模式即省时又省力,事实证明高效且高产。这就是根据花生整个生长期的三个重要时期,按照前期促苗,中期控旺,后期保秧不早衰的技术要求,在高级农艺师刘照保的指导下,给农资经营人员和农民印成明白卡。第一遍“套餐”喷施是在开花期,主要作用是使花生多开花,多座果;第二遍“套餐”是在花生结荚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对花生茎叶旺长的田块进行控旺,促进茎叶的养分向根部转移,使花生果大果饱;第三遍“套餐”是在花生收获前二十天进行,主要是防治花生叶斑病,保茎叶,使花生不早衰,活秆收获,增加花生籽粒饱满度,提高花生产量。经过对比,用这种“套餐”,花生一亩地至少也能增产80公斤左右,又易于收获,农民都非常满意。目前这种“套餐”式的配方药在高级农艺师刘照保的倡导下,已经逐渐推广到全国花生主产区,无论是农资经销商或零售商都在经营销售配方药。配方药已被证明是目前中国花生高产防病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正阳县有个叫刘照保的高级农艺师,研发了能让花生不早衰又增产被农民形象称之为花生“套餐”三遍药的高效配方药。互联网时代,消息不胫而走。刘照保神奇的配方药引起世界关注,英国的农业专家也慕名赶来考察取经。以英国欧麦思农用流体公司亚洲区经理马瑞克为组长的中国农作物种植技术考察组于2014年5月底专程拜访了高级农艺师刘照保,他们来到花生农田里察看花生喷施配方药后的突出效果,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交流。马瑞克现场考察后激动地说:“中国正阳县的这个花生配方药很好,它引领着世界花生种植和管理的新潮流。正阳县这种环保、安全的花生管理模式和配方药的使用很科学,花生效率生长方案很合理,它对花生产品的品质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泥腿子”农艺师有颗善良的心

到县农业局参加工作以后,四邻八乡的农民都知道刘照保是个花生专家,他们纷纷前来找这个没有一点架子的专家为花生配药。起初他只给农民开配方药单子,不卖药。开好单子后他让农民兄弟到市场上按方抓药,但是有的农民买回来的药用了后效果不好。刘照保查找了原因,有的是药品质量问题,有的是农民不懂得药品的百分比含量,无奈他只好亲自给农民买药配药,每当从县城回乡下,他成了大包小包的送货郎。忽然有一天,有人向他建议说他这样太麻烦,农民又不懂配药,不如批发点农药在家里卖,既方便了群众,也给自己减轻了负担,两全其美。就这样,刘照保的农家便民药店开张了,业余时间他一边配药,一边指导农民怎样施药最高效。一传十,十传百,尝到甜头的农民帮自己的亲戚买,亲戚又托亲戚买。酒香不怕巷子深,时间一长,外县的农民也闻讯赶来了。

记得有一次,有个外乡的妇女为了找刘照保的农家药店,找了半天结果还被野狗给咬了一口。最后见到刘照保后,这个妇女报怨说,既然这么多人急需要配方药,为啥不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开个店呢?2003年,刘照保的农资服务部在县乡公路旁边开业了。每当要给花生预防施药阶段,前来咨询买药的人络绎不绝,几十里外的农民早上四、五点就过来排队咨询买药,农资小店每天直到深夜十点多才能关门。有时排队的农民为了买药竟然把公路交通都给堵塞了。当时,有位县农业局的干部看到这种情景,不无感慨地说,看来广大的农村最缺少的还是农业科学技术啊。高级农艺师刘照保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不愧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更是农资销售行业的传奇人物,他卖的不仅是农药,更是宝贵的技术啊!

2004年,县委县政府鼓励单位干部离职锻炼,刘照保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他第一个报了名。他认为自己来自农村,理应回到广大农民中去,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农民兄弟们排忧解难。离职后,刘照保真正成了“泥腿子”农艺师,他每天奔波田间地头,给农民讲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指导农民正确施药方法。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乡亲们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记得有一天,刘照保的农资店里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进门就向他哭诉,自己家的几亩花生快死光了,像她家这种情况,村里还有好几家。刘照保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带上农民大嫂就走,奔波了几十公里,刘照保到大嫂农田里一看,一眼就判断是除草剂药害。他询问大嫂上茬麦田除草用了什么除草剂,大嫂也一时语塞,刘照保看了用过的药袋才知道是绿磺隆。这种药一般是在淮河两岸水田里才用的,药效残留时间长,禁止在旱地使用。村里的农民纷纷围拢过来听刘照保耐心讲解,一直到他帮村民们找到了药害的解救措施。当刘照保赶回家里时,早已是深夜了。刘照保的妻子对记者说,像这样的麻烦事他不知干了多少回,讲都讲不完。

君子坦荡荡,无私天地宽

通过接触,记者发现刘照保确实是个特别低调的人,他大多时候都不爱说话。当记者问他当了这么多年农艺师,现在又与妻子经销农资,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刘照保语气非常坚定地说,尤其是给农民兄弟打交道,心底要善良,做事先做人。农民兄弟是纯朴的,如果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进了农资行业,其结果必然是走进死胡同。

刘照保第一个配出花生高产“套餐”,但他大公无私,绝不心中藏奸。在卖给农民兄弟农药的同时,他会把各种药名及施药技术写在明白卡上,并亲自指导农民正确用药。刘照保的同事和朋友有时提醒他,如此把配方写得这么清楚,就不怕人家抢你的饭碗吗?刘照保总会坦荡荡地说:“我还怕大家知道晚了哩,我是国家培养出的农艺师,就应该带头并与广大的农资人一道,想法设法为农民服务。广大的农技人员,只有人品正了,国家的粮食品质才能得到充分提高。”就这样,刘照保把他潜心钻研多年的花生配方药及技术成果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社会,他最先想到的是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从来不去考虑自己的处境。

可喜的是,刘照保的花生配方药进入社会十几年来,收到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资部门和广大农民已经充分认识到花生配方药在防治病虫害的独特效果。真可谓一个人的科技创新,居然影响了整个地区农业的种植结构,刘照保确实是一个中国农业的传奇人物。近年来,刘照保又从花生高产配方转战到小麦高产配方的科研试验推广上来,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奔小康默默地做着贡献,用自己的品行抒写着他的人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用人品铸造粮食安全

刘照保的花生配方药进入社会十几年来,收到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

《中访网》全媒体记者  张琦

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的刘照保是个名副其实的“泥腿子”农艺师。在广大农民眼里,刘照保仿佛就是他们的天,他们的地。尤其在中国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花生的省份,农民简直把高级农艺师刘照保当成了他们的财神。最典型的是刘照保配制的花生高产配方药,被广大农民神奇地称为花生高产灵丹妙药的“花生套餐”。也由于刘照保的原因,他的家乡河南省正阳县,由原来的种植花生,到不敢种植花生,再到后来的大面积种植花生。正阳县已多年稳居“全国花生种植第一大县”的位置, 每年花生种植面积都在150万亩至200万亩之间。刘照保的科研成果也已惠及全国花生主产区。应广大农民兄弟的强烈要求,《中访网》全媒体记者近日对这位全国花生配方药第一人刘照保进行了专访。

高级农艺师刘照保向农民传授花生病虫害防治技术

为了花生,他参加二次高考

1990年,刘照保从正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毕业后,由于家庭负担太重,他回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当时他很现实,一边教书育人,闲暇时还能帮家里干些农活。那时的刘照保,真的像豫剧《朝阳沟》里的栓保一样,决心在农村干它一辈子。为了家里能多个劳力,毕业参加教学工作不久,经人介绍他就与邻村的一个姑娘结婚成了家。

九十年代初期,农业大县正阳县的秋季作物种植结构已经由原来的大豆、玉米、芝麻等各种作物的无序种植逐渐转向花生、玉米为主导,因为那时的农民已经敏锐地发现,在单位面积上,花生的种植无论是产量或是经济效益,都是其他农作物无法替代的。农民已经逐渐从种植花生上尝到了甜头,种植面积连年扩大。刘照保清楚地记得,那时的广大农村,还没有化学除草农药防治的习惯和做法,农民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耕耘着。有一年秋收,眼看一望无际的花生即将成熟,不曾想几场小雨过后,花生大面积死秧,绿油油的叶片不几天就变黑脱落。更令人悲伤的是,地下还未完全成熟的花生果开始出芽,花生根部周围土壤都鼓起了大包。许多农民站在农田里开始失声痛哭,这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辛辛苦苦又拔草又施肥的忙活了一季的农民,丰收的希望顿时化为泡影。看到家人一个个愁眉苦脸,刘照保的心也像刀割一样疼痛。他恨自己才疏学浅,不能为家乡父老排忧解难。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开始在刘照保脑海里闪过,要去上学深造,为了找到花生的病因,为了家乡父老那期待的眼神。他与自己的父母和妻子一商量,家人们都十分赞成他的举动。刘照保一边教学,一边加班复习功课,1995年他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并且以全地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河南农业大学。在学校里,刘照保要比别的同学更加努力,他时刻在心里提醒着自己来农大求学的目的。因为成绩突出,刘照保还被选为班长,他用优异的成绩和顽强进取的精神影响着班里每一个人。

英国农业专家慕名向农艺师刘照保取经

人在大学里,实验在家里,妻子是助手

大学学习期间,家乡父老那一幅幅凄苦绝望的面孔,时刻都会在刘照保的脑海里闪现。他下决心潜心研究花生的生理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一有空他就请教教授专家,或是去学校图书馆查找资料,或是跑实验室反复检验求证。根据花生不同生长时期所需营养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他摸索着完善和改进花生的增产配方。

从1997年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刘照保就开始在自己家的花生地里试验,并让妻子记下每次施药后花生的生长情况。他在大学里用电话遥控指挥着妻子的田间实验。这在当时,在中国的大学里,能学以致用,一边学理论一边搞实践的也许只有刘照保一人吧。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夫妻双双配合下,刘照保家的十几亩花生到收获时全是青枝绿叶,且花生果粒饱满。而再看村里其他花生地块,依然是旧病爆发,放眼望去,黑乎乎一片,叶片脱落,果粒瘪瘪的,几乎减产大半,实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1998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洪涝灾害,刘照保在大学里听说家乡大面积种植的花生由于雨水大,病虫害多发而被农民整块整块的遗弃扔掉了。他心急如焚,恨不能早一天毕业,飞回家乡,把自己所学的科学知识在广大农村推广普及。那时的农民,提起种植花生,心情十分复杂,可以说是又爱又恨。由于对花生病害的畏惧和无奈,1999年大部份农民都不敢大面积种植花生了,而是改种了玉米和大豆作物。

农民排队争购农艺师刘照保研制的花生“套餐”配方药

给花生吃“套餐”,他改变了家乡农业种植结构

1999年7月,刘照保以优异的成绩从河南农业大学毕业了。那时候有好几个单位如驻马店市农科所、县公安局、县政法委和县农委都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然而刘照保怀着学以致用,报效家乡父老的想法毅然选择了县农业局工作。他要深入田间地头,他要亲自手把手教会农民怎么样去防治让他们望而生畏的花生病害。

通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摸索研究,刘照保对花生的生长特性,管理技术已经有了一个系统而清晰的把握。他常常去田间地头,为花生把脉看病,仔细观察,一蹲就是几个小时。他能准确掌握花生什么时候容易感染某种病害,什么时候用某一种药物防治病害最好。这时他的花生高产配方已经很成熟了,效果在使用过的农田里经过对比表现极为明显,得到了农民的广泛称赞和认可。农民们高兴极了,他们又可以开始放心大胆的大面积种植花生了。刘照保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创造了广大农民容易掌握的新型花生田间管理模式——花生种植一条龙“套餐”模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正阳花生三遍药”,这种“套餐”模式即省时又省力,事实证明高效且高产。这就是根据花生整个生长期的三个重要时期,按照前期促苗,中期控旺,后期保秧不早衰的技术要求,在高级农艺师刘照保的指导下,给农资经营人员和农民印成明白卡。第一遍“套餐”喷施是在开花期,主要作用是使花生多开花,多座果;第二遍“套餐”是在花生结荚期,这个时期主要是对花生茎叶旺长的田块进行控旺,促进茎叶的养分向根部转移,使花生果大果饱;第三遍“套餐”是在花生收获前二十天进行,主要是防治花生叶斑病,保茎叶,使花生不早衰,活秆收获,增加花生籽粒饱满度,提高花生产量。经过对比,用这种“套餐”,花生一亩地至少也能增产80公斤左右,又易于收获,农民都非常满意。目前这种“套餐”式的配方药在高级农艺师刘照保的倡导下,已经逐渐推广到全国花生主产区,无论是农资经销商或零售商都在经营销售配方药。配方药已被证明是目前中国花生高产防病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正阳县有个叫刘照保的高级农艺师,研发了能让花生不早衰又增产被农民形象称之为花生“套餐”三遍药的高效配方药。互联网时代,消息不胫而走。刘照保神奇的配方药引起世界关注,英国的农业专家也慕名赶来考察取经。以英国欧麦思农用流体公司亚洲区经理马瑞克为组长的中国农作物种植技术考察组于2014年5月底专程拜访了高级农艺师刘照保,他们来到花生农田里察看花生喷施配方药后的突出效果,进行了现场观摩和交流。马瑞克现场考察后激动地说:“中国正阳县的这个花生配方药很好,它引领着世界花生种植和管理的新潮流。正阳县这种环保、安全的花生管理模式和配方药的使用很科学,花生效率生长方案很合理,它对花生产品的品质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泥腿子”农艺师有颗善良的心

到县农业局参加工作以后,四邻八乡的农民都知道刘照保是个花生专家,他们纷纷前来找这个没有一点架子的专家为花生配药。起初他只给农民开配方药单子,不卖药。开好单子后他让农民兄弟到市场上按方抓药,但是有的农民买回来的药用了后效果不好。刘照保查找了原因,有的是药品质量问题,有的是农民不懂得药品的百分比含量,无奈他只好亲自给农民买药配药,每当从县城回乡下,他成了大包小包的送货郎。忽然有一天,有人向他建议说他这样太麻烦,农民又不懂配药,不如批发点农药在家里卖,既方便了群众,也给自己减轻了负担,两全其美。就这样,刘照保的农家便民药店开张了,业余时间他一边配药,一边指导农民怎样施药最高效。一传十,十传百,尝到甜头的农民帮自己的亲戚买,亲戚又托亲戚买。酒香不怕巷子深,时间一长,外县的农民也闻讯赶来了。

记得有一次,有个外乡的妇女为了找刘照保的农家药店,找了半天结果还被野狗给咬了一口。最后见到刘照保后,这个妇女报怨说,既然这么多人急需要配方药,为啥不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开个店呢?2003年,刘照保的农资服务部在县乡公路旁边开业了。每当要给花生预防施药阶段,前来咨询买药的人络绎不绝,几十里外的农民早上四、五点就过来排队咨询买药,农资小店每天直到深夜十点多才能关门。有时排队的农民为了买药竟然把公路交通都给堵塞了。当时,有位县农业局的干部看到这种情景,不无感慨地说,看来广大的农村最缺少的还是农业科学技术啊。高级农艺师刘照保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不愧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更是农资销售行业的传奇人物,他卖的不仅是农药,更是宝贵的技术啊!

2004年,县委县政府鼓励单位干部离职锻炼,刘照保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他第一个报了名。他认为自己来自农村,理应回到广大农民中去,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农民兄弟们排忧解难。离职后,刘照保真正成了“泥腿子”农艺师,他每天奔波田间地头,给农民讲各种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指导农民正确施药方法。无论何时何地,他对乡亲们的需求总是有求必应。记得有一天,刘照保的农资店里来了一位中年妇女,进门就向他哭诉,自己家的几亩花生快死光了,像她家这种情况,村里还有好几家。刘照保二话不说,骑上摩托车带上农民大嫂就走,奔波了几十公里,刘照保到大嫂农田里一看,一眼就判断是除草剂药害。他询问大嫂上茬麦田除草用了什么除草剂,大嫂也一时语塞,刘照保看了用过的药袋才知道是绿磺隆。这种药一般是在淮河两岸水田里才用的,药效残留时间长,禁止在旱地使用。村里的农民纷纷围拢过来听刘照保耐心讲解,一直到他帮村民们找到了药害的解救措施。当刘照保赶回家里时,早已是深夜了。刘照保的妻子对记者说,像这样的麻烦事他不知干了多少回,讲都讲不完。

君子坦荡荡,无私天地宽

通过接触,记者发现刘照保确实是个特别低调的人,他大多时候都不爱说话。当记者问他当了这么多年农艺师,现在又与妻子经销农资,最大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刘照保语气非常坚定地说,尤其是给农民兄弟打交道,心底要善良,做事先做人。农民兄弟是纯朴的,如果一个心术不正的人进了农资行业,其结果必然是走进死胡同。

刘照保第一个配出花生高产“套餐”,但他大公无私,绝不心中藏奸。在卖给农民兄弟农药的同时,他会把各种药名及施药技术写在明白卡上,并亲自指导农民正确用药。刘照保的同事和朋友有时提醒他,如此把配方写得这么清楚,就不怕人家抢你的饭碗吗?刘照保总会坦荡荡地说:“我还怕大家知道晚了哩,我是国家培养出的农艺师,就应该带头并与广大的农资人一道,想法设法为农民服务。广大的农技人员,只有人品正了,国家的粮食品质才能得到充分提高。”就这样,刘照保把他潜心钻研多年的花生配方药及技术成果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社会,他最先想到的是农民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从来不去考虑自己的处境。

可喜的是,刘照保的花生配方药进入社会十几年来,收到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资部门和广大农民已经充分认识到花生配方药在防治病虫害的独特效果。真可谓一个人的科技创新,居然影响了整个地区农业的种植结构,刘照保确实是一个中国农业的传奇人物。近年来,刘照保又从花生高产配方转战到小麦高产配方的科研试验推广上来,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奔小康默默地做着贡献,用自己的品行抒写着他的人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