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医疗队护士:要把上海的精细化管理不折不扣“搬”到武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医疗队护士:要把上海的精细化管理不折不扣“搬”到武汉

“这一次进病房,就好像是刚去医院报到时,第一天上班一样的心情,尽管,我已经做了11年的护士。”

许诗琨(右三)和家人、同事在出发前合影。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首批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其中有3名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护士许诗琨是名单上的一个。从接到指令到集结只有1个多小时,许诗琨在机场看了一眼孩子和家人就奔赴一线。

1月26日下午,上海医疗队全面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两层病房,分两队开始了早中晚三班的轮流值班。擅长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和灾害救援护理的许诗琨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8小时的“大夜班”。

以下是他于1月29日写下的“抗疫”日记:

1月28日早上8点,我刚刚下了大夜班。实际上,跟接班的护士交接完毕,已经到了9点。

从26日下午2点半开始,上海医疗队就正式进驻并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北2楼和北3楼的病房。我们136名医护人员被分成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分早班、中班、夜班轮流值班。

我被安排在1月28日0点到8点上大夜班,和我一起值班的还有3名医生和8名护士。我所在的这层病房一共有28位病人,基本上都是危重病人,其中有16人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为了能够快速顺利地和上一班团队交接,我们晚上11点就从金银潭医院对面的酒店出发。整个楼层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要在更衣、消毒、穿戴好防护用具后才能够进入病区。

到达武汉后,我们医疗队就参与了防护培训。在宾馆待命时,我对着手机里的视频,看了好多遍穿防护服的注意事项。光穿上防护服,就要花15-20分钟,我们两人互相帮忙穿脱防护服,确认细节,等全体成员全部穿戴完毕,基本上要半个小时。

我们在穿戴防护服时,旁边有一位受过专业培训的督导员随时检查纠正我们的细节。因为只有先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救更多的人。

除了要穿防护服外,还要穿一层隔离衣,同时要戴N95口罩、头套、两层灭菌手套和鞋套。戴上护目镜后,我发现自己的眼镜蒙了层雾气,立马就把眼镜摘了下来。

摄影:许诗琨

进入病房,哪怕是开关门都得特别注意,我们用手肘开门关门,然后就得立即用消毒液洗手。

实际上,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全副武装地穿防护服。刚穿上时,我觉得特别难受,有一种窒息感,非常闷热,听武汉这边的护士介绍,她们最开始穿上防护服也特别不习惯,但如今已经习以为常。而我在夜里抢救完病人后,那种紧张感已经让我忘记了穿上防护服的不适感,很快就适应了。

值班夜里,有2位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到四五十左右,非常危险,经过全力抢救,医生下医嘱,给他们用了一些静脉注射的增强呼吸的药物后,情况有所缓解。

我们每个人负责4位病人,其中有1名护士在外围区域做统筹工作,她负责给我们递药、送早饭、收集医嘱等。

其实在8个小时里,给病人的生活护理也就是吃喝拉撒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倒便马桶、给病人换床单,平时这些工作大多是护工协助护士一起完成,但现在这些任务都只能由我们护士来做。

29日早上我给其中一位69岁的阿姨喂早饭,她目前只能喝粥,刚喂了三口就要喘,必须要戴上呼吸机。我把鸡蛋黄碾碎了放进粥里,让她能多补充点营养。她吃几口就得戴一会呼吸机,一碗粥断断续续差不多喂了半个小时,从热粥变成凉粥,最后还是没有吃完。

这一次和病人接触,我最大的感受是,医疗人员和病患的心都是在一起的。我负责的几位病人总是跟我说:“我们能自己做的,尽量不麻烦你们,减轻你们的负担。”大家都能彼此理解,齐心协力。

其实跟病人接触、沟通,感觉他们都是很乐观的,没有多少焦虑,大家都相信能够战胜病魔,其中有个病人躺着床上刷抖音,还拉着我一起看,但我确实没有时间。

一整晚其实都没有停下来,有时候其他护士负责的病人出现情况,我们也得一起上去帮忙,除了负责病人的吃喝拉撒睡外,我们必须要记录他们的生命体征、出入量等,报告给外围的护士,否则会影响医生开医嘱,要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

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和操作规范不折不扣“搬”到武汉,在上海怎么做的,在武汉就怎么做。

值完班后,我们要跟下一批值班的护士对病人一对一的交接。又差不多花了近半小时,才脱下防护服,每脱下一层,都要消毒。一次性的防护服只要脱下就报废了,所以整整8个小时都没有上厕所。

病房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得开窗通风,不能开空调,前一天有同事一夜下来,手冻得通红,我进病房前特意添了一件薄毛衣,没想到反而觉得有点热。等走出医院,我才敢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深呼吸。

其实,说担心和紧张总归还是有的。但我除了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外,同时还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成员,我们平时就会定期接受灾难医学救援等各类培训,也经历过历次演练,所以这次来武汉,心里还是有底的。

我想,只要是学医的,面对这次武汉肺炎疫情,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所有人都会报名支援,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

不过,这一次进病房,就好像是刚去医院报到时,第一天上班一样的心情,尽管,我已经做了11年的护士。

许诗琨(右一)和同医院另两位医护人员徐月良、徐筠在行前。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腊月二十九那天,收到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报名的通知后,我第一批报了名,那个时候我没敢告诉母亲。大年三十晚上7点15分,全家正在吃年夜饭时,我接到通知要求立即集合出发赶赴武汉,因为之前也差不多收拾了一些行李,我拿起包就出发了。在和妻子告别时,我怕流泪,没敢抬头看她。

这几天,家人也一直给我发来关心的信息,都是些很朴实的话语,“你一定要注意防护,平安归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医疗队护士:要把上海的精细化管理不折不扣“搬”到武汉

“这一次进病房,就好像是刚去医院报到时,第一天上班一样的心情,尽管,我已经做了11年的护士。”

许诗琨(右三)和家人、同事在出发前合影。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除夕夜,上海136名医务人员组成首批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其中有3名来自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医护人员,护士许诗琨是名单上的一个。从接到指令到集结只有1个多小时,许诗琨在机场看了一眼孩子和家人就奔赴一线。

1月26日下午,上海医疗队全面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两层病房,分两队开始了早中晚三班的轮流值班。擅长急危重症患者护理和灾害救援护理的许诗琨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8小时的“大夜班”。

以下是他于1月29日写下的“抗疫”日记:

1月28日早上8点,我刚刚下了大夜班。实际上,跟接班的护士交接完毕,已经到了9点。

从26日下午2点半开始,上海医疗队就正式进驻并接管武汉金银潭医院北2楼和北3楼的病房。我们136名医护人员被分成医疗团队和护理团队,分早班、中班、夜班轮流值班。

我被安排在1月28日0点到8点上大夜班,和我一起值班的还有3名医生和8名护士。我所在的这层病房一共有28位病人,基本上都是危重病人,其中有16人需要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为了能够快速顺利地和上一班团队交接,我们晚上11点就从金银潭医院对面的酒店出发。整个楼层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我们医护人员必须要在更衣、消毒、穿戴好防护用具后才能够进入病区。

到达武汉后,我们医疗队就参与了防护培训。在宾馆待命时,我对着手机里的视频,看了好多遍穿防护服的注意事项。光穿上防护服,就要花15-20分钟,我们两人互相帮忙穿脱防护服,确认细节,等全体成员全部穿戴完毕,基本上要半个小时。

我们在穿戴防护服时,旁边有一位受过专业培训的督导员随时检查纠正我们的细节。因为只有先确保自己的安全,才能救更多的人。

除了要穿防护服外,还要穿一层隔离衣,同时要戴N95口罩、头套、两层灭菌手套和鞋套。戴上护目镜后,我发现自己的眼镜蒙了层雾气,立马就把眼镜摘了下来。

摄影:许诗琨

进入病房,哪怕是开关门都得特别注意,我们用手肘开门关门,然后就得立即用消毒液洗手。

实际上,这也是我第一次这么全副武装地穿防护服。刚穿上时,我觉得特别难受,有一种窒息感,非常闷热,听武汉这边的护士介绍,她们最开始穿上防护服也特别不习惯,但如今已经习以为常。而我在夜里抢救完病人后,那种紧张感已经让我忘记了穿上防护服的不适感,很快就适应了。

值班夜里,有2位病人的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到四五十左右,非常危险,经过全力抢救,医生下医嘱,给他们用了一些静脉注射的增强呼吸的药物后,情况有所缓解。

我们每个人负责4位病人,其中有1名护士在外围区域做统筹工作,她负责给我们递药、送早饭、收集医嘱等。

其实在8个小时里,给病人的生活护理也就是吃喝拉撒占了大部分的时间,倒便马桶、给病人换床单,平时这些工作大多是护工协助护士一起完成,但现在这些任务都只能由我们护士来做。

29日早上我给其中一位69岁的阿姨喂早饭,她目前只能喝粥,刚喂了三口就要喘,必须要戴上呼吸机。我把鸡蛋黄碾碎了放进粥里,让她能多补充点营养。她吃几口就得戴一会呼吸机,一碗粥断断续续差不多喂了半个小时,从热粥变成凉粥,最后还是没有吃完。

这一次和病人接触,我最大的感受是,医疗人员和病患的心都是在一起的。我负责的几位病人总是跟我说:“我们能自己做的,尽量不麻烦你们,减轻你们的负担。”大家都能彼此理解,齐心协力。

其实跟病人接触、沟通,感觉他们都是很乐观的,没有多少焦虑,大家都相信能够战胜病魔,其中有个病人躺着床上刷抖音,还拉着我一起看,但我确实没有时间。

一整晚其实都没有停下来,有时候其他护士负责的病人出现情况,我们也得一起上去帮忙,除了负责病人的吃喝拉撒睡外,我们必须要记录他们的生命体征、出入量等,报告给外围的护士,否则会影响医生开医嘱,要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任务。

这些都是一环扣一环的,我们要把精细化管理和操作规范不折不扣“搬”到武汉,在上海怎么做的,在武汉就怎么做。

值完班后,我们要跟下一批值班的护士对病人一对一的交接。又差不多花了近半小时,才脱下防护服,每脱下一层,都要消毒。一次性的防护服只要脱下就报废了,所以整整8个小时都没有上厕所。

病房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得开窗通风,不能开空调,前一天有同事一夜下来,手冻得通红,我进病房前特意添了一件薄毛衣,没想到反而觉得有点热。等走出医院,我才敢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深呼吸。

其实,说担心和紧张总归还是有的。但我除了是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外,同时还是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成员,我们平时就会定期接受灾难医学救援等各类培训,也经历过历次演练,所以这次来武汉,心里还是有底的。

我想,只要是学医的,面对这次武汉肺炎疫情,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所有人都会报名支援,我觉得这是一种使命。

不过,这一次进病房,就好像是刚去医院报到时,第一天上班一样的心情,尽管,我已经做了11年的护士。

许诗琨(右一)和同医院另两位医护人员徐月良、徐筠在行前。图片来源: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腊月二十九那天,收到医院支援武汉医疗队报名的通知后,我第一批报了名,那个时候我没敢告诉母亲。大年三十晚上7点15分,全家正在吃年夜饭时,我接到通知要求立即集合出发赶赴武汉,因为之前也差不多收拾了一些行李,我拿起包就出发了。在和妻子告别时,我怕流泪,没敢抬头看她。

这几天,家人也一直给我发来关心的信息,都是些很朴实的话语,“你一定要注意防护,平安归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