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dia】马克·里奇:嘉能可之父 毁誉参半的石油之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dia】马克·里奇:嘉能可之父 毁誉参半的石油之王

他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商人,一名富有天分、作风激进的大宗商品交易员。他建立了原油现货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斯特拉塔的创始人。

他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商人,一名富有天分、作风激进的大宗商品交易员。他建立了原油现货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斯特拉塔的创始人。他曾是美国司法部通缉17年的十大通缉犯之一,背负过325年监禁等各种罪名,却依然能在瑞士卢塞恩的湖边别墅过着奢侈的生活,同时运作他的商业帝国。他便是被业界称为“石油之王”的马克·里奇。里奇于2013年6月26日去世,终年78岁。他的人生毁誉参半,充满传奇。

原油现货交易之父

1934年的12月18日,一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贫穷犹太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马克·瑞奇(Marc Reich)。1940年5月,当希特勒的军队席卷整个比利时,瑞奇一家移民到美国的堪萨斯州,开起一间小小的人造珠宝店,并将姓氏改为里奇(Rich,英语“富有”之意;原姓Reich为德语中“帝国”之意, 但同时也是德语"富有"之意)。新姓颇有几分自我预言的意思。这样环境下成长的里奇会说五种语言——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但学校记录表明,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1950年全家移居纽约后,里奇进入纽约大学,但不久他就退了学。1954年,里奇前往顶级的全球日用品经纪—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面试。老板耶西森(Jesselson)测试应聘者是否可以不用铅笔就快速进行计数,结果里奇被毫不犹豫地雇佣了,他成为四处奔波、周薪60美元的日用品商人。

一个当年与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贸易商赫特回忆说:“里奇是公司里记忆力最好的人,是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他的每一项冒险都经过深思熟虑。”20世纪70年代初,里奇最初为当时最大的石油贸易商飞利浦兄弟公司(即后来的菲布罗公司)工作。遇到他的搭档平卡斯·格林后,二人一起开创了“战斗贸易”模式,即不择手段地从局势动荡的国家取得贸易权。

里奇的第一笔大生意是水银。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水银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为了未来的军事需要,各国政府都抢着购买和储存。里奇设法获得了世界最大两家公司的产品经销权,让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够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耶西森开始亲自带里奇入行,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地器重他。

1958年,与耶西森有生意往来的古巴巴提斯塔政府垮台,里奇被派往进行善后工作,同时尝试建立与新政府卡斯特罗政权的交易。里奇顺利解决了公司船运过去的镍矿石,曾在古巴危机时与里奇一起共事的同事说他“一直将古巴看成一个没有规则的地方,并带着从那里学到的东西回到纽约”。

从哈瓦那,经过公司驻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办事处,再回到美国,里奇每年都这样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间穿梭。有一年返回纽约总部时,他遇到了丹尼丝·乔伊·艾森伯格(Denise Joy Eisenberg)—富乐绅企业的继承人。1966年,两人结了婚。1967年,兄弟公司将里奇调往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个传统的犹太商人格林拍档。格林肮脏的衬衣和运动鞋,与里奇合体的套装和名牌领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默契配合。里奇和格林合伙发明了现货原油贸易,让兄弟公司能够绕过石油公司七姊妹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获利。

石油贸易利润巨大,然而当里奇和格林准备从公司领取每人100万美元的红利时,却遭到耶西森的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兵变”的结局。1973年11月,里奇和格林自立门户在瑞士成立了马克·里奇AG公司,奠定了未来里奇帝国的基石。里奇的父亲从玻利维亚银行筹措了200万美元贷款,另一个从兄弟公司“叛变”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资了100万美元现金,而公司的启动更多依赖于里奇建立的关系—伊朗议员阿里(Ali Rezai)承诺,帮助公司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贸易渠道。

尽管有丰富的海外石油市场经验,但里奇还是通过与他一起投资二十世纪福特公司的合伙人马文·戴维斯(Marvin Davis)在丹佛的一家合资石油公司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商进行交易。在伦敦和瑞士Zug的办公室里,兄弟公司的顾客名单帮助里奇迅速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过石油、谷物、金属和其它日用品生意,这无疑让兄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里奇的成功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尤其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油价暴涨,一桶6美元进价的石油可以卖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机会明显到来。

阿拉伯石油危机前,美国一共只有12家石油转售商,到1978年,全美共有500家公司从事该项贸易,其中之一就是和里奇有业务往来的WTM公司(West Texas Marketing),老板就是后来被判有罪的大卫·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约翰·特诺兰德(John Troland)。1979年,里奇同大卫和约翰首次会面。据1983年起诉时的证据表明,里奇AG公司通过WTM公司运作着整个石油业务链。

WTM公司接受法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将1800万桶原油卖给一家叫Listo的空壳石油公司。接下来里奇把高质石油贴上低质石油的标签,以市价卖给WTM,WTM再将石油亏本卖给里奇秘密的巴拿马公司,亏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马公司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中补回来。这样的交易在数量的得失之间转来转去,到石油不再被转移时,钱已经聚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了。

1980年,WTM一年内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1983年美国司法局起诉了包括里奇在内的国内不法石油商人,大卫和约翰被判处在德克萨斯的大斯布瑞监狱(Big Spring)服刑14个月。两人后来转为污点证人出面指认里奇和格林,时任联邦检察官的韦恩伯格(Weinberg)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与此同时,另一个案件露头。从1974年开始,里奇的公司通过以物换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货物从伊朗换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禁止公民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继续。而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则辩称,禁令对里奇AG无效,因为公司属于瑞士。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

1982年,美国联邦法院对里奇AG公司在美国的里奇国际分公司的18位经理人发出传票。在大陪审团调查中,联邦检察官韦恩伯格传唤了50名证人,其中包括美孚、埃克和荷兰壳牌公司的总裁。但在瑞士Zug州的里奇对一切无动于衷,依然保持着每日的运营,并拒绝接受美国陪审团的传唤。

1982年9月,联邦法庭以蔑视法庭罪指令里奇限期递送陈述文件;或者选择支付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直至文件送达法庭为止。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里奇将里奇国际卖给了克雷伦敦(Clarendon)有限公司—一家雇员、地址、董事会都与里奇国际一样、银行信用由里奇亲自担保的新注册公司。这只是为了说明里奇国际公司已不存在。

不久瑞士参与到事件中。瑞士驻美国大使安东·海格纳(Anton Hegner)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声称美国政府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尽管里奇不是瑞士公民,但Zug州的主要检举人说美国法院是在“收集经济情报”,并谴责美国是在“勒索”里奇,瑞士政府甚至还派出两名律师前往美国交涉,以表示当局对该案件的关注。然后涉足进来的是里奇最大的客户—前苏联。在1983年8月15日的前苏联《消息报》上,刊登出大字标题文章“公开的勒索”。文中写道:“对里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种公开的勒索行为,一种企图通过经济制裁来威胁和干涉欧洲国家国际事务的行为。”

起诉由此已经演变成一件大张旗鼓的国际事件。1983年9月,韦恩伯格提交了一份51项罪名的控告,指控里奇和格林犯有诈骗、邮件和电信欺骗、逃税等罪。瑞士始终不认为该引渡里奇和格林,并且里奇很快得到西班牙政府批准,成为西班牙和玻利维亚的公民。1984年10月10日,属于里奇帝国的里奇AG、里奇国际和克雷伦敦有限公司承认犯有38项逃税案、1980年和1981年涉及违法石油利润5000万美元、欺骗美国政府等多项罪名,三家实体必须支付的罚金达到1.33亿美元。

里奇和格林仍然在逃,尽管法庭对公司的诉讼已经结束,但两人依然必须面对诈骗、欺诈、逃税、通敌贸易等指控。接下来的17年是一场赌博,里奇和格林在瑞士等待时机。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但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17年中有一件事是里奇始终不能做的—踏足美国国土,直到克林顿签下特赦令那一刻。里奇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头脑,包括重返美国的这场权力“生意”。

谈判早从1987年就开始,里奇表达出想返回美国的愿望,声称愿意以悔过书形式替代坐牢。但韦恩伯格和继任者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一名前司法部官员说:“我们1992年曾经私下与里奇会面。但里奇甚至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时间,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妥协是三年囚禁。”

克林顿声称赦免行为与众位以色列高级官员和犹太社团领袖的介入有密切关系——里奇曾对以色列的福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捐助过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的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一点毋庸置疑,特赦令与里奇对克林顿的捐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据说里奇的前妻丹妮丝及其家人在1992年至2000年间,对民主党的捐款超过100万美元,其中32万美元捐给希拉里竞选参议员;克林顿离任前,丹妮丝赠送了一套价值7375美元的家具,她的名字被克林顿图书馆刻在捐赠者牌上。(但当里奇大摇大摆回美国时,却是带着新任妻子吉斯拉,而全力拯救他的前妻丹尼丝得到的是200万美元的分手费。)

里奇一直坚称自己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公民,1991年联邦法庭已经裁定里奇不是美国公民,所以他无须依从美国法律。但事实上,如果里奇仍然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就应该对税务负责,无论他居住在哪里都好。所以美国税务局希望知道里奇在国外的17年是否报税,以及克林顿和希拉里夫妇是否牵涉受贿,因为非公民是不允许进行政治捐赠的。

1973年,里奇和格林离开菲布罗公司,1974年自立门户,在瑞士楚格成立了嘉能可的前身——马克里奇公司。最初主要销售铁类、非铁金属、矿产和原油。时值石油价格因阿拉伯国家禁运大幅飙涨之际,里奇绕过禁令,廉价购买石油,并以高出近一倍的价格卖给亟需能源供应的美国石油公司。

记者丹尼尔·阿曼恩在2009年出版的里奇传记《石油之王》中称,“里奇愿与任何人进行交易”。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后的15年间,伊朗一直为里奇供应石油。他的客户包括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以及以色列。里奇曾谈及他与伊朗的贸易,“我们买来石油,负责运输,然后卖掉。伊朗人没办法自己做这些事,而我们能够做到。”

将快速致富、政治、犯罪合而为一

里奇从事着遍及全球的黄金走私生意、伪装成日用品贸易的石油运输、表面是金属生意的秘密导弹交换、私底下贿赂美国的腐败官员,此外,他还从事核弹销售和交换或实物对换,以及恐怖分子们的黑市交易或者其它初级产品提取生意。

有传闻说里奇多次通过伪装的金属和谷物交易安排和提供资金给美国和外国的杀手,据说他本人也是以色列的间谍代理。里奇和合伙人格林操纵着世界最大的金属贸易(例如中国的钨)市场,大部分交易通过乔治·布什的弟弟普雷斯科特(Prescott Bush)运行,甚至有报导说普雷斯科特的生意也涉及到日本黑手党。

为了钨贸易,里奇在支付“佣金”或贿赂给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同时,也大手笔地捐款给希拉里竞选纽约参议员。资金通过安提瓜岛、安道尔共和国这样的税务天堂和类似的避税黑洞点点漏入。在里奇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令期间,他也是通过属于布什家族、国防部长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同盟公司赚取到数亿美元。

大部分交易都伪装成大豆和通货贸易,在芝加哥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所完成。布什总统就职的时候,对里奇经以色列运往伊朗的武器换石油交易未进行任何处置,里奇也是通过布什达成了与伊朗数百万美元交易中的一部分—其基金是经由证券业官员布莱恩(Earl Brian)转出的(此人后来藉由与此案无关的另一起案件入狱)。

1990年代,在由美国CIA和世界银行主导的、攻击前苏联货币流通并最终导致莫斯科政府垮台的卢布事件中,里奇通过他最擅长的地区矿石开采和投机生意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另一个关键角色则是乔治·布什。 “外界听到巨大的前苏联卢布危机,一方面可以用那些表面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料来解释,另一方面也涉及西方世界最敏锐的、不愿被碰触的政治神经。”

当苏联一些银行倒闭的时候,一部分卢布被黑社会挪走,一部分消失无踪。而布什家族通过联邦储备系统的格林斯潘,用内幕交易、武器走私等方式成功地从前苏联转移了过万亿的卢布,并在家族世界各地的25个账号内洗这笔黑钱,其中甚至还包括英女王的私人账号。“里奇已经超越规则,他买下的是整个棒球场”在瑞士那个安全的天堂,里奇逃避了美国政府对他的一切控告。17年来,他在Zug成立了33间外国公司,始终受到瑞士官方的保护。

里奇为Zug创造了巨额税收。在瑞士的一份官方文件中,Zug的首席检察官(也是里奇一间公司的董事)声称,里奇对瑞士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Zug的市长Othmar Kamer 说:“我们不想失去里奇或其他类似他这样的人,他们对瑞士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六大税务贡献人包括里奇在内。”首席检察官的主要助理坐在里奇26家公司的董事席上,Zug的警察局长则是另外10名董事会成员之一。包括美国政府也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

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了起码获利1亿美元的生意往来;1988年和1989年,调查人发现克雷伦敦有限公司向美国造币厂出售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镍、铜和锌;不久,内政部的请求被美国政府批准,允许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尽管当局声称是由于疏忽达成了这些交易,但事实上在里奇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全球投资、金融、贸易和房地产生意中,至少有六家公司用的是他本人的名字。显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秘密从未解雇过手下,据说即使公司运作不良也会照旧支付雇员的薪资,而里奇逃亡的日子里也是安排员工们走私或偷运金条给他。由于完善了独立于其他主要品种、专门交易石油的现代交易系统,提高了石油交易系统的运行速度,并展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大的决心及更高的商业技巧,里奇被认为是原油现货交易市场的开创者。

自20世纪80年代,里奇开始涉足多元化经营。1981年,他与实业家马文·戴维斯联手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在里奇逃离美国后,戴维斯于1984年以2.5亿美元的价格将里奇的股权出售给了鲁珀特·默多克。

亦正亦邪的传说

在经营方面,里奇最主要的观点是,若有银行融资的支持,进行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交易所需的资本和资产比人们设想的少得多。这种高度杠杆化的商业模式成了托克、维多及嘉能可等现代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经营模式。

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里奇培养了一代高忠诚度、高收入的交易员,其中包括嘉能可前首席执行官(CEO)威利·斯特霍特,以及合并后的嘉能可-斯特拉塔CEO伊凡·格拉森伯格,后者曾是里奇手下的一名煤炭交易员。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里奇早已过了事业巅峰期,但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全球十位顶级贸易商的导师。如今,里奇的门徒经营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里奇“门徒”们的经营策略往往咄咄逼人,但却完全合法。他们利用东欧或第三世界国家急需资金的机会,或把钱借给资金困难的公司,换取购买其矿产品的权利。

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及80年代的伊朗人质危机期间,里奇被美国政府指控与伊朗进行非法原油交易及偷税漏税。1983年,美国政府指控里奇犯有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多万美元、与“国家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共达51项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25年监禁,同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个人逃税的最高纪录。在指控正式生效前,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逃往瑞士。一年后,他的公司服罪并被处以罚款。

尽管身为通缉罪犯,但美国政府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生意往来;1989年,美国政府批准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在资本江湖,里奇是个亦正亦邪的传说。他被美国司法部称为“美国最腐败的商业执行官”,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逃税纪录,被控罪名达51项,判处监禁325年。他也曾帮助过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捐赠几十亿美元修建以色列的学校、孤儿院、医院和博物馆。近年来,里奇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慈善事业。里奇家族企业网站信息显示,他所创立的4个基金会在过去20年间捐款超过1.5亿美元。

里奇的官方传记结尾非常简单:“马克·里奇,一位出色的滑雪者,以及艺术赞助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dia】马克·里奇:嘉能可之父 毁誉参半的石油之王

他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商人,一名富有天分、作风激进的大宗商品交易员。他建立了原油现货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斯特拉塔的创始人。

他是20世纪最具争议的商人,一名富有天分、作风激进的大宗商品交易员。他建立了原油现货交易市场,是全球最大大宗商品交易商嘉能可-斯特拉塔的创始人。他曾是美国司法部通缉17年的十大通缉犯之一,背负过325年监禁等各种罪名,却依然能在瑞士卢塞恩的湖边别墅过着奢侈的生活,同时运作他的商业帝国。他便是被业界称为“石油之王”的马克·里奇。里奇于2013年6月26日去世,终年78岁。他的人生毁誉参半,充满传奇。

原油现货交易之父

1934年的12月18日,一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贫穷犹太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马克·瑞奇(Marc Reich)。1940年5月,当希特勒的军队席卷整个比利时,瑞奇一家移民到美国的堪萨斯州,开起一间小小的人造珠宝店,并将姓氏改为里奇(Rich,英语“富有”之意;原姓Reich为德语中“帝国”之意, 但同时也是德语"富有"之意)。新姓颇有几分自我预言的意思。这样环境下成长的里奇会说五种语言——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但学校记录表明,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

1950年全家移居纽约后,里奇进入纽约大学,但不久他就退了学。1954年,里奇前往顶级的全球日用品经纪—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面试。老板耶西森(Jesselson)测试应聘者是否可以不用铅笔就快速进行计数,结果里奇被毫不犹豫地雇佣了,他成为四处奔波、周薪60美元的日用品商人。

一个当年与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贸易商赫特回忆说:“里奇是公司里记忆力最好的人,是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他的每一项冒险都经过深思熟虑。”20世纪70年代初,里奇最初为当时最大的石油贸易商飞利浦兄弟公司(即后来的菲布罗公司)工作。遇到他的搭档平卡斯·格林后,二人一起开创了“战斗贸易”模式,即不择手段地从局势动荡的国家取得贸易权。

里奇的第一笔大生意是水银。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水银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为了未来的军事需要,各国政府都抢着购买和储存。里奇设法获得了世界最大两家公司的产品经销权,让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够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耶西森开始亲自带里奇入行,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地器重他。

1958年,与耶西森有生意往来的古巴巴提斯塔政府垮台,里奇被派往进行善后工作,同时尝试建立与新政府卡斯特罗政权的交易。里奇顺利解决了公司船运过去的镍矿石,曾在古巴危机时与里奇一起共事的同事说他“一直将古巴看成一个没有规则的地方,并带着从那里学到的东西回到纽约”。

从哈瓦那,经过公司驻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办事处,再回到美国,里奇每年都这样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间穿梭。有一年返回纽约总部时,他遇到了丹尼丝·乔伊·艾森伯格(Denise Joy Eisenberg)—富乐绅企业的继承人。1966年,两人结了婚。1967年,兄弟公司将里奇调往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个传统的犹太商人格林拍档。格林肮脏的衬衣和运动鞋,与里奇合体的套装和名牌领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默契配合。里奇和格林合伙发明了现货原油贸易,让兄弟公司能够绕过石油公司七姊妹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获利。

石油贸易利润巨大,然而当里奇和格林准备从公司领取每人100万美元的红利时,却遭到耶西森的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兵变”的结局。1973年11月,里奇和格林自立门户在瑞士成立了马克·里奇AG公司,奠定了未来里奇帝国的基石。里奇的父亲从玻利维亚银行筹措了200万美元贷款,另一个从兄弟公司“叛变”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资了100万美元现金,而公司的启动更多依赖于里奇建立的关系—伊朗议员阿里(Ali Rezai)承诺,帮助公司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贸易渠道。

尽管有丰富的海外石油市场经验,但里奇还是通过与他一起投资二十世纪福特公司的合伙人马文·戴维斯(Marvin Davis)在丹佛的一家合资石油公司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商进行交易。在伦敦和瑞士Zug的办公室里,兄弟公司的顾客名单帮助里奇迅速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过石油、谷物、金属和其它日用品生意,这无疑让兄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里奇的成功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尤其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油价暴涨,一桶6美元进价的石油可以卖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机会明显到来。

阿拉伯石油危机前,美国一共只有12家石油转售商,到1978年,全美共有500家公司从事该项贸易,其中之一就是和里奇有业务往来的WTM公司(West Texas Marketing),老板就是后来被判有罪的大卫·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约翰·特诺兰德(John Troland)。1979年,里奇同大卫和约翰首次会面。据1983年起诉时的证据表明,里奇AG公司通过WTM公司运作着整个石油业务链。

WTM公司接受法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将1800万桶原油卖给一家叫Listo的空壳石油公司。接下来里奇把高质石油贴上低质石油的标签,以市价卖给WTM,WTM再将石油亏本卖给里奇秘密的巴拿马公司,亏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马公司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中补回来。这样的交易在数量的得失之间转来转去,到石油不再被转移时,钱已经聚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了。

1980年,WTM一年内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1983年美国司法局起诉了包括里奇在内的国内不法石油商人,大卫和约翰被判处在德克萨斯的大斯布瑞监狱(Big Spring)服刑14个月。两人后来转为污点证人出面指认里奇和格林,时任联邦检察官的韦恩伯格(Weinberg)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与此同时,另一个案件露头。从1974年开始,里奇的公司通过以物换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货物从伊朗换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禁止公民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继续。而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则辩称,禁令对里奇AG无效,因为公司属于瑞士。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

1982年,美国联邦法院对里奇AG公司在美国的里奇国际分公司的18位经理人发出传票。在大陪审团调查中,联邦检察官韦恩伯格传唤了50名证人,其中包括美孚、埃克和荷兰壳牌公司的总裁。但在瑞士Zug州的里奇对一切无动于衷,依然保持着每日的运营,并拒绝接受美国陪审团的传唤。

1982年9月,联邦法庭以蔑视法庭罪指令里奇限期递送陈述文件;或者选择支付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直至文件送达法庭为止。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里奇将里奇国际卖给了克雷伦敦(Clarendon)有限公司—一家雇员、地址、董事会都与里奇国际一样、银行信用由里奇亲自担保的新注册公司。这只是为了说明里奇国际公司已不存在。

不久瑞士参与到事件中。瑞士驻美国大使安东·海格纳(Anton Hegner)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声称美国政府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尽管里奇不是瑞士公民,但Zug州的主要检举人说美国法院是在“收集经济情报”,并谴责美国是在“勒索”里奇,瑞士政府甚至还派出两名律师前往美国交涉,以表示当局对该案件的关注。然后涉足进来的是里奇最大的客户—前苏联。在1983年8月15日的前苏联《消息报》上,刊登出大字标题文章“公开的勒索”。文中写道:“对里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种公开的勒索行为,一种企图通过经济制裁来威胁和干涉欧洲国家国际事务的行为。”

起诉由此已经演变成一件大张旗鼓的国际事件。1983年9月,韦恩伯格提交了一份51项罪名的控告,指控里奇和格林犯有诈骗、邮件和电信欺骗、逃税等罪。瑞士始终不认为该引渡里奇和格林,并且里奇很快得到西班牙政府批准,成为西班牙和玻利维亚的公民。1984年10月10日,属于里奇帝国的里奇AG、里奇国际和克雷伦敦有限公司承认犯有38项逃税案、1980年和1981年涉及违法石油利润5000万美元、欺骗美国政府等多项罪名,三家实体必须支付的罚金达到1.33亿美元。

里奇和格林仍然在逃,尽管法庭对公司的诉讼已经结束,但两人依然必须面对诈骗、欺诈、逃税、通敌贸易等指控。接下来的17年是一场赌博,里奇和格林在瑞士等待时机。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但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17年中有一件事是里奇始终不能做的—踏足美国国土,直到克林顿签下特赦令那一刻。里奇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头脑,包括重返美国的这场权力“生意”。

谈判早从1987年就开始,里奇表达出想返回美国的愿望,声称愿意以悔过书形式替代坐牢。但韦恩伯格和继任者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一名前司法部官员说:“我们1992年曾经私下与里奇会面。但里奇甚至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时间,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妥协是三年囚禁。”

克林顿声称赦免行为与众位以色列高级官员和犹太社团领袖的介入有密切关系——里奇曾对以色列的福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捐助过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的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一点毋庸置疑,特赦令与里奇对克林顿的捐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据说里奇的前妻丹妮丝及其家人在1992年至2000年间,对民主党的捐款超过100万美元,其中32万美元捐给希拉里竞选参议员;克林顿离任前,丹妮丝赠送了一套价值7375美元的家具,她的名字被克林顿图书馆刻在捐赠者牌上。(但当里奇大摇大摆回美国时,却是带着新任妻子吉斯拉,而全力拯救他的前妻丹尼丝得到的是200万美元的分手费。)

里奇一直坚称自己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公民,1991年联邦法庭已经裁定里奇不是美国公民,所以他无须依从美国法律。但事实上,如果里奇仍然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就应该对税务负责,无论他居住在哪里都好。所以美国税务局希望知道里奇在国外的17年是否报税,以及克林顿和希拉里夫妇是否牵涉受贿,因为非公民是不允许进行政治捐赠的。

1973年,里奇和格林离开菲布罗公司,1974年自立门户,在瑞士楚格成立了嘉能可的前身——马克里奇公司。最初主要销售铁类、非铁金属、矿产和原油。时值石油价格因阿拉伯国家禁运大幅飙涨之际,里奇绕过禁令,廉价购买石油,并以高出近一倍的价格卖给亟需能源供应的美国石油公司。

记者丹尼尔·阿曼恩在2009年出版的里奇传记《石油之王》中称,“里奇愿与任何人进行交易”。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后的15年间,伊朗一直为里奇供应石油。他的客户包括种族隔离时期的南非以及以色列。里奇曾谈及他与伊朗的贸易,“我们买来石油,负责运输,然后卖掉。伊朗人没办法自己做这些事,而我们能够做到。”

将快速致富、政治、犯罪合而为一

里奇从事着遍及全球的黄金走私生意、伪装成日用品贸易的石油运输、表面是金属生意的秘密导弹交换、私底下贿赂美国的腐败官员,此外,他还从事核弹销售和交换或实物对换,以及恐怖分子们的黑市交易或者其它初级产品提取生意。

有传闻说里奇多次通过伪装的金属和谷物交易安排和提供资金给美国和外国的杀手,据说他本人也是以色列的间谍代理。里奇和合伙人格林操纵着世界最大的金属贸易(例如中国的钨)市场,大部分交易通过乔治·布什的弟弟普雷斯科特(Prescott Bush)运行,甚至有报导说普雷斯科特的生意也涉及到日本黑手党。

为了钨贸易,里奇在支付“佣金”或贿赂给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同时,也大手笔地捐款给希拉里竞选纽约参议员。资金通过安提瓜岛、安道尔共和国这样的税务天堂和类似的避税黑洞点点漏入。在里奇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令期间,他也是通过属于布什家族、国防部长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同盟公司赚取到数亿美元。

大部分交易都伪装成大豆和通货贸易,在芝加哥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所完成。布什总统就职的时候,对里奇经以色列运往伊朗的武器换石油交易未进行任何处置,里奇也是通过布什达成了与伊朗数百万美元交易中的一部分—其基金是经由证券业官员布莱恩(Earl Brian)转出的(此人后来藉由与此案无关的另一起案件入狱)。

1990年代,在由美国CIA和世界银行主导的、攻击前苏联货币流通并最终导致莫斯科政府垮台的卢布事件中,里奇通过他最擅长的地区矿石开采和投机生意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另一个关键角色则是乔治·布什。 “外界听到巨大的前苏联卢布危机,一方面可以用那些表面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料来解释,另一方面也涉及西方世界最敏锐的、不愿被碰触的政治神经。”

当苏联一些银行倒闭的时候,一部分卢布被黑社会挪走,一部分消失无踪。而布什家族通过联邦储备系统的格林斯潘,用内幕交易、武器走私等方式成功地从前苏联转移了过万亿的卢布,并在家族世界各地的25个账号内洗这笔黑钱,其中甚至还包括英女王的私人账号。“里奇已经超越规则,他买下的是整个棒球场”在瑞士那个安全的天堂,里奇逃避了美国政府对他的一切控告。17年来,他在Zug成立了33间外国公司,始终受到瑞士官方的保护。

里奇为Zug创造了巨额税收。在瑞士的一份官方文件中,Zug的首席检察官(也是里奇一间公司的董事)声称,里奇对瑞士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Zug的市长Othmar Kamer 说:“我们不想失去里奇或其他类似他这样的人,他们对瑞士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六大税务贡献人包括里奇在内。”首席检察官的主要助理坐在里奇26家公司的董事席上,Zug的警察局长则是另外10名董事会成员之一。包括美国政府也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

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了起码获利1亿美元的生意往来;1988年和1989年,调查人发现克雷伦敦有限公司向美国造币厂出售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镍、铜和锌;不久,内政部的请求被美国政府批准,允许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尽管当局声称是由于疏忽达成了这些交易,但事实上在里奇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全球投资、金融、贸易和房地产生意中,至少有六家公司用的是他本人的名字。显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秘密从未解雇过手下,据说即使公司运作不良也会照旧支付雇员的薪资,而里奇逃亡的日子里也是安排员工们走私或偷运金条给他。由于完善了独立于其他主要品种、专门交易石油的现代交易系统,提高了石油交易系统的运行速度,并展现出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大的决心及更高的商业技巧,里奇被认为是原油现货交易市场的开创者。

自20世纪80年代,里奇开始涉足多元化经营。1981年,他与实业家马文·戴维斯联手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在里奇逃离美国后,戴维斯于1984年以2.5亿美元的价格将里奇的股权出售给了鲁珀特·默多克。

亦正亦邪的传说

在经营方面,里奇最主要的观点是,若有银行融资的支持,进行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交易所需的资本和资产比人们设想的少得多。这种高度杠杆化的商业模式成了托克、维多及嘉能可等现代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经营模式。

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里奇培养了一代高忠诚度、高收入的交易员,其中包括嘉能可前首席执行官(CEO)威利·斯特霍特,以及合并后的嘉能可-斯特拉塔CEO伊凡·格拉森伯格,后者曾是里奇手下的一名煤炭交易员。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里奇早已过了事业巅峰期,但长期以来,他一直是全球十位顶级贸易商的导师。如今,里奇的门徒经营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里奇“门徒”们的经营策略往往咄咄逼人,但却完全合法。他们利用东欧或第三世界国家急需资金的机会,或把钱借给资金困难的公司,换取购买其矿产品的权利。

在20世纪70年代晚期及80年代的伊朗人质危机期间,里奇被美国政府指控与伊朗进行非法原油交易及偷税漏税。1983年,美国政府指控里奇犯有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多万美元、与“国家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共达51项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25年监禁,同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个人逃税的最高纪录。在指控正式生效前,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逃往瑞士。一年后,他的公司服罪并被处以罚款。

尽管身为通缉罪犯,但美国政府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生意往来;1989年,美国政府批准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在资本江湖,里奇是个亦正亦邪的传说。他被美国司法部称为“美国最腐败的商业执行官”,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逃税纪录,被控罪名达51项,判处监禁325年。他也曾帮助过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捐赠几十亿美元修建以色列的学校、孤儿院、医院和博物馆。近年来,里奇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于慈善事业。里奇家族企业网站信息显示,他所创立的4个基金会在过去20年间捐款超过1.5亿美元。

里奇的官方传记结尾非常简单:“马克·里奇,一位出色的滑雪者,以及艺术赞助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