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为了追上苹果 谷歌一口气发布两款新手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为了追上苹果 谷歌一口气发布两款新手机

被称为谷歌亲儿子的“Nexus”手机一直都扮演着安卓手机风向标的角色。这次谷歌一次发布了两款Nexus手机,希望从不同价位段都给安卓厂商们做出示范。

图片来源:CFP

在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的新品发布会上,谷歌罕见地发布了两款新手机。外界认为,这是应对苹果越来越凶猛的进攻。

这是自谷歌2010年首次推出Nexus手机以来,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同时发布两款新品,分别是由韩国手机制造商LG生产的Nexus 5X和中国手机厂商华为代工的Nexus 6P。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Nexus 6P是此次两款新品中的旗舰机。相比LG代工的Nexus 5X的379美元售价要高一些,华为32G内存的入门级产品定价是499美元,更高配置128G内存产品的售价是649美元。

“通过Nexus产品,我们能让安卓系统走得更远,所以我们与生态系统的伙伴合作,一起推出硬件。今年我们更进了一步。”在发布会的开始,谷歌新任CEO Sundar Pichai说。他所指的更进一步,显然是说同时联合华为以及LG推出两款Nexus新品,过去谷歌都是一年更新一款产品。

这样的做法,也许是跟进苹果自上一代产品以来的大屏手机策略。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的产品组合为苹果创造了销售奇迹,新一代的iPhone 6s以及iPhone 6s plus也延续了这样的设置。

谷歌推出的两款Nexus机器都运行最新的Android 6.0系统。谷歌重点强调了其中的一些功能。

比如用于处理传感器收集的用户数据的Sensor Hub。两款新Nexus都采用了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低耗能传感器,能够识别用户是在走路、跑步还是骑车,以及计算步数。虽然iPhone早已具备了这项功能。

新系统中也将配备“Now on Tap”功能,这相当于谷歌将老本行搜索业务植入了原本各独立封闭的App中。比如当用户在微信中谈论一个餐厅时,只需要双击home键两下,启动“Now on Tap”,就能够获取关于这家餐厅的详细信息,不需要离开微信应用。

在网页时代,谷歌提供的服务能够无处不在,因为它能够跟踪并且理解用户行为,并提供恰当的服务。而在智能终端时代,用户行为数据大多被应用开发者收集,谷歌现在通过在系统中植入这一搜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第三方开发者分享这些数据并提供服务。

两款新机都有了支付功能。谷歌希望用户更多地用移动设备来支付,也是看到越来越多的iPhone用户使用Apple Pay来支付后做出的应对措施。Apple Pay是一种电子钱包,存储了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数据,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够支付。

另外,两款手机都采用了后置的指纹识别器,这其实也代表了谷歌对于安卓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一些建议。

在指纹识别放置位置上,业界一致有争议,许多人认为背面的支付并不方便,但华为等厂商一直坚持将这一识别设备放置在手机背面,且Mate7这样的产品热卖也让这一设计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现在作为谷歌的旗舰机仍然采用这一设计,也代表了谷歌对这一设计的认同。

除此之外,两款手机都采用了USB Type-C接口。传统的安卓手机接口需要区分正反面,而苹果的数据线接口则无需做出区分,外界一直认为谷歌此举是为了对照iPhone做出的改良。

谷歌不像苹果那样善于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它们还并未掌握手机市场狂热的销售文化。这家厂商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屏幕后面的用户、开发者以及广告厂商。

所以,不像苹果善于将发布会的气氛一次次点燃,谷歌此次新品发布会气氛平淡,台下观众大多反应冷淡。

但谷歌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和苹果去正面竞争。“现在有14亿活跃的安卓设备了。”在发布会上,Sundar Pichai用略带印度口音的英语宣布了这一数据,他指出,一年之前,这一数字还是10亿。

不像苹果自己设计软件和硬件,谷歌一直是将安卓系统免费授权给三星、华为等手机制造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当苹果的软件和硬件能够较好地融合时,谷歌自己的软件和硬件设计之间常常有差距。

Nexus手机的诞生就是一项补救措施,当谷歌发布新系统时,它会挑选一两个手机制造商生产硬件,树立起他们认可的“榜样”,希望其他手机制造商跟进相关的设计。在2012年发布的Nexus 4时,谷歌就引入了一些新的功能和工具,比如无需用户操作,股票或者天气预报的图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更新,当时诸多制造商认为这会让手机大量耗电,但谷歌让旗舰机展示了新系统的可行性。

谷歌认为合作推出硬件,给其他制造商以示范,有助于他们扩展用户。对于从10亿设备到14亿设备的增长,Pichai认为正是“和广大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谷歌

5.3k
  • 谷歌据悉在关键团队中裁员至少200人
  • 谷歌据悉与新闻集团合作,开发新的人工智能内容和产品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为了追上苹果 谷歌一口气发布两款新手机

被称为谷歌亲儿子的“Nexus”手机一直都扮演着安卓手机风向标的角色。这次谷歌一次发布了两款Nexus手机,希望从不同价位段都给安卓厂商们做出示范。

图片来源:CFP

在北京时间9月30日凌晨的新品发布会上,谷歌罕见地发布了两款新手机。外界认为,这是应对苹果越来越凶猛的进攻。

这是自谷歌2010年首次推出Nexus手机以来,第一次在发布会上同时发布两款新品,分别是由韩国手机制造商LG生产的Nexus 5X和中国手机厂商华为代工的Nexus 6P。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Nexus 6P是此次两款新品中的旗舰机。相比LG代工的Nexus 5X的379美元售价要高一些,华为32G内存的入门级产品定价是499美元,更高配置128G内存产品的售价是649美元。

“通过Nexus产品,我们能让安卓系统走得更远,所以我们与生态系统的伙伴合作,一起推出硬件。今年我们更进了一步。”在发布会的开始,谷歌新任CEO Sundar Pichai说。他所指的更进一步,显然是说同时联合华为以及LG推出两款Nexus新品,过去谷歌都是一年更新一款产品。

这样的做法,也许是跟进苹果自上一代产品以来的大屏手机策略。iPhone 6以及iPhone 6 plus的产品组合为苹果创造了销售奇迹,新一代的iPhone 6s以及iPhone 6s plus也延续了这样的设置。

谷歌推出的两款Nexus机器都运行最新的Android 6.0系统。谷歌重点强调了其中的一些功能。

比如用于处理传感器收集的用户数据的Sensor Hub。两款新Nexus都采用了德国博世(Bosch)公司生产的低耗能传感器,能够识别用户是在走路、跑步还是骑车,以及计算步数。虽然iPhone早已具备了这项功能。

新系统中也将配备“Now on Tap”功能,这相当于谷歌将老本行搜索业务植入了原本各独立封闭的App中。比如当用户在微信中谈论一个餐厅时,只需要双击home键两下,启动“Now on Tap”,就能够获取关于这家餐厅的详细信息,不需要离开微信应用。

在网页时代,谷歌提供的服务能够无处不在,因为它能够跟踪并且理解用户行为,并提供恰当的服务。而在智能终端时代,用户行为数据大多被应用开发者收集,谷歌现在通过在系统中植入这一搜索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与第三方开发者分享这些数据并提供服务。

两款新机都有了支付功能。谷歌希望用户更多地用移动设备来支付,也是看到越来越多的iPhone用户使用Apple Pay来支付后做出的应对措施。Apple Pay是一种电子钱包,存储了用户的信用卡、借记卡数据,在线上和线下都能够支付。

另外,两款手机都采用了后置的指纹识别器,这其实也代表了谷歌对于安卓手机厂商在硬件上的一些建议。

在指纹识别放置位置上,业界一致有争议,许多人认为背面的支付并不方便,但华为等厂商一直坚持将这一识别设备放置在手机背面,且Mate7这样的产品热卖也让这一设计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现在作为谷歌的旗舰机仍然采用这一设计,也代表了谷歌对这一设计的认同。

除此之外,两款手机都采用了USB Type-C接口。传统的安卓手机接口需要区分正反面,而苹果的数据线接口则无需做出区分,外界一直认为谷歌此举是为了对照iPhone做出的改良。

谷歌不像苹果那样善于直接与消费者打交道,它们还并未掌握手机市场狂热的销售文化。这家厂商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屏幕后面的用户、开发者以及广告厂商。

所以,不像苹果善于将发布会的气氛一次次点燃,谷歌此次新品发布会气氛平淡,台下观众大多反应冷淡。

但谷歌还是不可避免地要和苹果去正面竞争。“现在有14亿活跃的安卓设备了。”在发布会上,Sundar Pichai用略带印度口音的英语宣布了这一数据,他指出,一年之前,这一数字还是10亿。

不像苹果自己设计软件和硬件,谷歌一直是将安卓系统免费授权给三星、华为等手机制造商。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当苹果的软件和硬件能够较好地融合时,谷歌自己的软件和硬件设计之间常常有差距。

Nexus手机的诞生就是一项补救措施,当谷歌发布新系统时,它会挑选一两个手机制造商生产硬件,树立起他们认可的“榜样”,希望其他手机制造商跟进相关的设计。在2012年发布的Nexus 4时,谷歌就引入了一些新的功能和工具,比如无需用户操作,股票或者天气预报的图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更新,当时诸多制造商认为这会让手机大量耗电,但谷歌让旗舰机展示了新系统的可行性。

谷歌认为合作推出硬件,给其他制造商以示范,有助于他们扩展用户。对于从10亿设备到14亿设备的增长,Pichai认为正是“和广大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努力”的结果。

阅读更多有关科技的内容,请点击查看>>。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