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关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关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两国的竞争和分歧不可避免,而如何管控分歧, 则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智慧。此次习近平访美,将通过元首外交的形式 向美国传递持续合作的积极信号,影响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走向。

9月22日下午2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美国西雅图。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习近平将于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其后,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习近平将在26日至28日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除了夫人彭丽媛以外,陪同习近平访美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等。

在一周时间里,习近平将访问华盛顿州以及首都华盛顿和纽约两座城市,日程表上排满了30余场双边和多边活动。媒体评论称,这将是深远影响中国同美国关系、深远影响中国同世界关系的一周。

就在习近平到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华盛顿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发表演讲,系统阐述美方对习近平访美和当前美中关系的看法。她说,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过去两年来,奥巴马与习近平在多个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长时间会晤,通过电话和信件保持沟通,两国只有协同合作才能解决世界上面临的许多挑战。习近平访问白宫期间,奥巴马将继续与他展开“坦诚和全面”的讨论。

她表示,美方已深化了“各层级对华接触”,在推动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管控分歧。美方拒绝所谓“美中冲突不可避免”的懒惰论调,美中关系“不是零和游戏”。

赖斯的表态显然是对美国国内“中国威胁论”的回应。此前,美国对华战略大讨论仍在激辩中,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南海争端、经贸等问题上的分歧成为辩论的焦点。而已经开跑的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预选造势活动也将中国问题纳入候选人辩论范围之中,令中美关系发展杂音不断。

在中国8月停止南海岛礁填海吹填工作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9月17日扬言,美方应该通过派军事巡逻舰到在建的中国人工岛礁附近巡航,以挑战中国在南海的维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为此于翌日告诫美方,中方反对任何国家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名,挑战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安全。

而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美间长期存在的贸易和汇率政策,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也再次被摆上台面。美国部分观察家就近期中国股市危机提出的“金发带”问题(Goldilocks problem),更反映出美国人对中国的异常矛盾心态——中国经济好是威胁,不好也是威胁。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各领域展开激烈博弈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华焦虑在美国政界、学界普遍蔓延,更让外界对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感到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美两国博弈激化源于2010年两国关系的结构变化。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终结了美国长达110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历史。

而同样在2010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檀香山就美国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称,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7月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已经基本成型,强调美国应在这一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金灿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2011年和2012年间将“重返亚洲”战略先后更名为“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但含义相同,就是将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包括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战略的重心,都从欧洲转向亚洲,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在金灿荣看来,从结构上讲,中美关系自2010年就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政府当年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美国的战略上的挑衅并没有过多理会,从而令中美关系维持稳定。到2012年底时处于竞争又有合作的状况,没有演变成‘对抗型中美关系’。”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两国的竞争和分歧不可避免,而如何管控分歧,则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智慧。此次习近平赴美访问,将通过元首外交的形式向美国传递持续合作的积极信号,影响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走向。

在启程前,习近平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他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一语,来表达对中美关系未来挑战的看法。“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以建设性方式善加管控,防止激化或升级,防止对两国总体关系和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合作大局造成干扰。”他说。

朝着功能性合作伙伴方向发展

早在2012年初,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就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说,“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中美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去年1月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就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拓展两国利益汇合点和互利合作面,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

当时媒体评论称,“这或将定调未来十年中美关系发展”。2012年美国之行结束后,习近平于2013年6月在访问拉美期间顺访美国,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举行了既不是国事访问又不是工作访问的会晤。

在这次没有欢迎仪式,没有21响礼炮,不打领带的“庄园会晤”,习近平和奥巴马共进行了两场会晤,一次晚宴,以及一起散步,两人面对面会晤和交流时间超过8个小时。

此前外界普遍猜测,中美两国元首的第一次会晤会发生在2013年9月俄罗斯举行的G20峰会上,因此“庄园会晤”来得相当突然。但从结果上看,双方在朝鲜、两军关系、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议题上交换意见,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合作议题上取得突破,双方同意通过已设立的两国网络工作组,加强对话、协调与合作。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介绍庄园会晤成果时表示,双方“既谈合作,也不回避分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坦诚”。

时隔一年零四个月的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再次解下领带,在北京中南海进行了著名的“瀛台夜话”。两国元首在瀛台桥上凭栏远眺,即便夜色渐沉,两人聊兴不减,走到迎熏亭茶叙,谈话持续超过4个多小时。

“习近平主席听取了奥巴马总统对美国价值观、宪法、独立宣言的解释。此外,奥巴马总统也听取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国角色、中国增长、共产党在中国重要性的阐述。”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回忆两国元首的交流场景时称,“每段讲话或陈述结束时,双方都说,非常感谢你,我很有收获。这非常有帮助,(双方)达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瀛台夜话”结束次日,中美元首在正式会谈后,对外发表了涵盖27项重要成果的清单,包括气候变化、经贸关系、信息技术、军事互信、签证互惠安排等等。其中,《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协议。

在近两年多来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中,中方均希望向美方确认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金灿荣认为,美国目前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仍比较暧昧,同时在观察中国的布局。

“对美国来讲,他们感到中国发出的信号十分复杂。一方面,中国提出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好的,愿意与美国合作。但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要绕开自己去布局,他们感到是挑战。”金灿荣说,从战略角度看,美国采取“回归亚洲”的政策,想确保其主导权,但没有起到这一作用。而中国提出的新思路,美方也不接受。中美关系目前处于定位不清的状况。

不过,中美对话机制已有98个,这在世界大国间非常罕见,即使是在美国和盟友之间也没有这么多交流机制。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两国经常吵架,最后搞到双方对话摊子越来越大”,但也正说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金灿荣认为,中美关系最终会朝着功能性合作伙伴方向发展。一是议题合作,双方就一个个具体议题展开合作。另一个是分歧控制,中美间有很多问题,而且有许多是解决不了的,但通过对话和双方共识,能够控制起来。从而双方形成“功能性合作伙伴”,为中美关系找到出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应继续扩大合作面,从而令矛盾在中美关系中的比重下降,“即使问题没解决,对总体关系的冲击也不至于太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中美关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关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两国的竞争和分歧不可避免,而如何管控分歧, 则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智慧。此次习近平访美,将通过元首外交的形式 向美国传递持续合作的积极信号,影响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走向。

9月22日下午2时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乘专机离开北京,前往美国西雅图。应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习近平将于22日至25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其后,应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邀请,习近平将在26日至28日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除了夫人彭丽媛以外,陪同习近平访美的还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国务委员杨洁篪等。

在一周时间里,习近平将访问华盛顿州以及首都华盛顿和纽约两座城市,日程表上排满了30余场双边和多边活动。媒体评论称,这将是深远影响中国同美国关系、深远影响中国同世界关系的一周。

就在习近平到访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在华盛顿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发表演讲,系统阐述美方对习近平访美和当前美中关系的看法。她说,美中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过去两年来,奥巴马与习近平在多个正式和非正式场合长时间会晤,通过电话和信件保持沟通,两国只有协同合作才能解决世界上面临的许多挑战。习近平访问白宫期间,奥巴马将继续与他展开“坦诚和全面”的讨论。

她表示,美方已深化了“各层级对华接触”,在推动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同时管控分歧。美方拒绝所谓“美中冲突不可避免”的懒惰论调,美中关系“不是零和游戏”。

赖斯的表态显然是对美国国内“中国威胁论”的回应。此前,美国对华战略大讨论仍在激辩中,中美两国在网络安全、南海争端、经贸等问题上的分歧成为辩论的焦点。而已经开跑的美国2016年总统大选预选造势活动也将中国问题纳入候选人辩论范围之中,令中美关系发展杂音不断。

在中国8月停止南海岛礁填海吹填工作后,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哈里斯9月17日扬言,美方应该通过派军事巡逻舰到在建的中国人工岛礁附近巡航,以挑战中国在南海的维权。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为此于翌日告诫美方,中方反对任何国家以维护航行自由为名,挑战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安全。

而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美间长期存在的贸易和汇率政策,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也再次被摆上台面。美国部分观察家就近期中国股市危机提出的“金发带”问题(Goldilocks problem),更反映出美国人对中国的异常矛盾心态——中国经济好是威胁,不好也是威胁。

近年来,中美两国在各领域展开激烈博弈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对华焦虑在美国政界、学界普遍蔓延,更让外界对这一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感到担忧。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美两国博弈激化源于2010年两国关系的结构变化。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制造国,终结了美国长达110年的制造业第一大国历史。

而同样在2010年10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檀香山就美国亚太地区的外交政策发表演说时称,奥巴马政府自2009年7月提出的“重返亚洲战略”已经基本成型,强调美国应在这一地区发挥“领导作用”。

金灿荣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美国政府2011年和2012年间将“重返亚洲”战略先后更名为“转向亚洲”和“亚太再平衡”,但含义相同,就是将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包括军事、外交、政治和经济战略的重心,都从欧洲转向亚洲,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

在金灿荣看来,从结构上讲,中美关系自2010年就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中国政府当年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美国的战略上的挑衅并没有过多理会,从而令中美关系维持稳定。到2012年底时处于竞争又有合作的状况,没有演变成‘对抗型中美关系’。”

作为两个大国,中美两国的竞争和分歧不可避免,而如何管控分歧,则考验两国领导人的智慧。此次习近平赴美访问,将通过元首外交的形式向美国传递持续合作的积极信号,影响中美关系未来发展走向。

在启程前,习近平接受了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书面采访。他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一语,来表达对中美关系未来挑战的看法。“一个家庭还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中美两国难免会存在一些分歧。双方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对可以解决的问题,双方要相向而行,共同努力加以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以建设性方式善加管控,防止激化或升级,防止对两国总体关系和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合作大局造成干扰。”他说。

朝着功能性合作伙伴方向发展

早在2012年初,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访美时就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发表演讲时说,“进入本世纪第二个10年,中美关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去年1月胡锦涛主席同奥巴马总统就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拓展两国利益汇合点和互利合作面,推动中美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努力把两国合作伙伴关系塑造成21世纪的新型大国关系。”

当时媒体评论称,“这或将定调未来十年中美关系发展”。2012年美国之行结束后,习近平于2013年6月在访问拉美期间顺访美国,在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与奥巴马举行了既不是国事访问又不是工作访问的会晤。

在这次没有欢迎仪式,没有21响礼炮,不打领带的“庄园会晤”,习近平和奥巴马共进行了两场会晤,一次晚宴,以及一起散步,两人面对面会晤和交流时间超过8个小时。

此前外界普遍猜测,中美两国元首的第一次会晤会发生在2013年9月俄罗斯举行的G20峰会上,因此“庄园会晤”来得相当突然。但从结果上看,双方在朝鲜、两军关系、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议题上交换意见,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合作议题上取得突破,双方同意通过已设立的两国网络工作组,加强对话、协调与合作。

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介绍庄园会晤成果时表示,双方“既谈合作,也不回避分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深入坦诚”。

时隔一年零四个月的2014年11月11日,习近平与奥巴马再次解下领带,在北京中南海进行了著名的“瀛台夜话”。两国元首在瀛台桥上凭栏远眺,即便夜色渐沉,两人聊兴不减,走到迎熏亭茶叙,谈话持续超过4个多小时。

“习近平主席听取了奥巴马总统对美国价值观、宪法、独立宣言的解释。此外,奥巴马总统也听取习近平主席对于中国角色、中国增长、共产党在中国重要性的阐述。”美国驻华大使鲍卡斯回忆两国元首的交流场景时称,“每段讲话或陈述结束时,双方都说,非常感谢你,我很有收获。这非常有帮助,(双方)达到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瀛台夜话”结束次日,中美元首在正式会谈后,对外发表了涵盖27项重要成果的清单,包括气候变化、经贸关系、信息技术、军事互信、签证互惠安排等等。其中,《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被视为“里程碑式”的协议。

在近两年多来的中美两国元首会晤中,中方均希望向美方确认共同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但金灿荣认为,美国目前对“新型大国关系”的态度仍比较暧昧,同时在观察中国的布局。

“对美国来讲,他们感到中国发出的信号十分复杂。一方面,中国提出致力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好的,愿意与美国合作。但另一方面,美国认为中国要绕开自己去布局,他们感到是挑战。”金灿荣说,从战略角度看,美国采取“回归亚洲”的政策,想确保其主导权,但没有起到这一作用。而中国提出的新思路,美方也不接受。中美关系目前处于定位不清的状况。

不过,中美对话机制已有98个,这在世界大国间非常罕见,即使是在美国和盟友之间也没有这么多交流机制。这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两国经常吵架,最后搞到双方对话摊子越来越大”,但也正说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金灿荣认为,中美关系最终会朝着功能性合作伙伴方向发展。一是议题合作,双方就一个个具体议题展开合作。另一个是分歧控制,中美间有很多问题,而且有许多是解决不了的,但通过对话和双方共识,能够控制起来。从而双方形成“功能性合作伙伴”,为中美关系找到出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所长达巍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美应继续扩大合作面,从而令矛盾在中美关系中的比重下降,“即使问题没解决,对总体关系的冲击也不至于太大。”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原标题:中美关系: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