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完老电影的弹幕整个人都不好了 大家三观这么正?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完老电影的弹幕整个人都不好了 大家三观这么正?

只是看个电影啊喂...

图片来源: B站

现在有一个共识:想在某站看老电影,最好是关掉弹幕。

理由无非是:

破坏气氛。比如在《伪装者》中,大哥明楼为了“死间计划”焦头烂额,自己弟弟的性命危在旦夕,正是动情想哭时,弹幕突然刷一条“肥蟒”、“肥楼”,一秒钟破功。

影响观感。一般男一男二的剧情开始黏糊起来,弹幕“yoooooooooooooo”就会直接劈天盖地、弥漫满屏幕。

不过最受不了的,就是“三观正”和“三观不正”在弹幕上掐起来......

我们来举个例子

《英国病人》

《英国病人》讲述了战争中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的男主艾马殊是匈牙利籍的历史学者,他爱上了有夫之妇嘉芙莲,两人感情激烈突破了道德的屏障。而嘉芙莲的丈夫杰佛发现了自己妻子的不忠。

当时英国对德宣战,杰佛驾驶飞机来接艾马殊,他在知道妻子不忠后,想要大家同归于尽,于是飞机降落出了事,在去奥玛莎的途中坠入了地平线,杰佛当场死去。而同机的嘉芙莲受重伤,艾马殊抱起嘉芙莲将她送往山洞。艾马殊要拯救嘉芙莲,必须步行走出沙漠求救。

但是艾马殊走出沙漠向盟军驻地的士兵求救时,却因为他的态度和名字被当作德国人抓了起来,并送上了押往欧洲的战俘车。等他逃回山洞时,嘉芙莲已经死去。

......本来是很悲情的,但是飘过的弹幕一秒毁坏气氛。#伏地魔的你们够了

还有,你们三观这么正,笔者真是欣慰到哭了......但是这部电影不是在说出轨啊!!你们这么想导演该多伤心:我苦心积虑费尽心机不是在讲你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一套啊……

最该唾弃的不是出轨,不是对道德的突破,而是战争。爱情、道德、信任、忠诚,这些在战争面前有如风中凋敝的残叶。

不过也有人一看到喷就不耐烦的:

哈哈哈,只看到出轨的人是为什么要来看这部电影啊?只是很想知道那些道德帝,看的是电影,还是自己。

 

再举个差不多的例子

《廊桥遗梦》

弗朗西斯卡的子女翻看母亲的旧信时,发现了母亲生前不为人知的一段感情。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独自在家,摄影记者罗伯特向她打听曼迪逊桥。

两人相识后迅速陷入爱河。最终罗伯特要离开这个地方,他邀请弗朗西斯卡一起离开,但弗朗西斯卡割舍不下孩子和世俗的幸福,以责任为借口拒绝了罗伯特。

1982年3月,罗伯特死亡,她知道了他的死讯。在弥留之际她要子女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无法撇开一切与爱人在一起,求死后希望能永远在爱人身边。 

哦于是道德君又上线了:

还有扯上中国社会风气的...

但是,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在为道德正名啊。

简直是对中年人的人身攻击......年纪大了就不配拥有人生?

所有人都在谴责女主,但通过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女主弗朗西斯卡与普通的农夫并不相同,她读叶芝的情诗、她甚至一丝不挂地迎着风,她天性追求浪漫和优雅,对自己的家庭只有责任而没有爱情。

电影并不像小说,它从头至尾都不认为这种家庭责任有什么值得颂扬,而是把个人的情感与价值,都安置在道德约束之上。

发弹幕的小伙伴们对于女主严厉责难,也好像自认是“道德”的执行者呢。

不过到底有人是真心来看电影的,问出这个问题来的小伙伴:你好,恭喜你三观已下线。

 

但是我还要举一个大家三观突然集体不正的例子

《午夜巴塞罗那》

好闺蜜孩维姬和克里斯蒂娜去巴塞罗那度假,结果认识了一个艺术家胡安。

性格迥异的两人接受胡安的邀请,去奥维耶多过周末,就在热情奔放的克里斯蒂娜准备一夜春宵时,她却急性胃溃疡了,而理智现实的维姬却和胡安发生了关系。 

之后三个人回到巴塞罗那,维姬的未婚夫道格前来陪伴她,维姬的生活似乎又变成了她之前预想的那样。同时克里斯蒂娜与胡安热恋并开始同居。

但胡安的前妻玛丽娅突然出现,三人之间关系十分和谐。但时间久了以后,克里斯蒂娜又出发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三人平衡被打破,玛丽娅又陷入歇斯底里之中。

这本来也是个“三观很不正”的电影,然而大家都很配合的三观不正,刷的最多的就是“我想看百合”。这让一开始弹幕的提醒显得很没有必要......

炮火主要集中在男主身上,大部分都觉得这是个轻浮的渣男,“渣男走开”——意思就是“斯嘉丽和佩内洛普快百合吧”……

真是对大家的道德观稳定性感到疑惑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完老电影的弹幕整个人都不好了 大家三观这么正?

只是看个电影啊喂...

图片来源: B站

现在有一个共识:想在某站看老电影,最好是关掉弹幕。

理由无非是:

破坏气氛。比如在《伪装者》中,大哥明楼为了“死间计划”焦头烂额,自己弟弟的性命危在旦夕,正是动情想哭时,弹幕突然刷一条“肥蟒”、“肥楼”,一秒钟破功。

影响观感。一般男一男二的剧情开始黏糊起来,弹幕“yoooooooooooooo”就会直接劈天盖地、弥漫满屏幕。

不过最受不了的,就是“三观正”和“三观不正”在弹幕上掐起来......

我们来举个例子

《英国病人》

《英国病人》讲述了战争中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其中的男主艾马殊是匈牙利籍的历史学者,他爱上了有夫之妇嘉芙莲,两人感情激烈突破了道德的屏障。而嘉芙莲的丈夫杰佛发现了自己妻子的不忠。

当时英国对德宣战,杰佛驾驶飞机来接艾马殊,他在知道妻子不忠后,想要大家同归于尽,于是飞机降落出了事,在去奥玛莎的途中坠入了地平线,杰佛当场死去。而同机的嘉芙莲受重伤,艾马殊抱起嘉芙莲将她送往山洞。艾马殊要拯救嘉芙莲,必须步行走出沙漠求救。

但是艾马殊走出沙漠向盟军驻地的士兵求救时,却因为他的态度和名字被当作德国人抓了起来,并送上了押往欧洲的战俘车。等他逃回山洞时,嘉芙莲已经死去。

......本来是很悲情的,但是飘过的弹幕一秒毁坏气氛。#伏地魔的你们够了

还有,你们三观这么正,笔者真是欣慰到哭了......但是这部电影不是在说出轨啊!!你们这么想导演该多伤心:我苦心积虑费尽心机不是在讲你们平时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一套啊……

最该唾弃的不是出轨,不是对道德的突破,而是战争。爱情、道德、信任、忠诚,这些在战争面前有如风中凋敝的残叶。

不过也有人一看到喷就不耐烦的:

哈哈哈,只看到出轨的人是为什么要来看这部电影啊?只是很想知道那些道德帝,看的是电影,还是自己。

 

再举个差不多的例子

《廊桥遗梦》

弗朗西斯卡的子女翻看母亲的旧信时,发现了母亲生前不为人知的一段感情。1965年的一天,弗朗西斯卡独自在家,摄影记者罗伯特向她打听曼迪逊桥。

两人相识后迅速陷入爱河。最终罗伯特要离开这个地方,他邀请弗朗西斯卡一起离开,但弗朗西斯卡割舍不下孩子和世俗的幸福,以责任为借口拒绝了罗伯特。

1982年3月,罗伯特死亡,她知道了他的死讯。在弥留之际她要子女们将自己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生前她把所有的时光都留给了家庭,无法撇开一切与爱人在一起,求死后希望能永远在爱人身边。 

哦于是道德君又上线了:

还有扯上中国社会风气的...

但是,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在为道德正名啊。

简直是对中年人的人身攻击......年纪大了就不配拥有人生?

所有人都在谴责女主,但通过电影中的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女主弗朗西斯卡与普通的农夫并不相同,她读叶芝的情诗、她甚至一丝不挂地迎着风,她天性追求浪漫和优雅,对自己的家庭只有责任而没有爱情。

电影并不像小说,它从头至尾都不认为这种家庭责任有什么值得颂扬,而是把个人的情感与价值,都安置在道德约束之上。

发弹幕的小伙伴们对于女主严厉责难,也好像自认是“道德”的执行者呢。

不过到底有人是真心来看电影的,问出这个问题来的小伙伴:你好,恭喜你三观已下线。

 

但是我还要举一个大家三观突然集体不正的例子

《午夜巴塞罗那》

好闺蜜孩维姬和克里斯蒂娜去巴塞罗那度假,结果认识了一个艺术家胡安。

性格迥异的两人接受胡安的邀请,去奥维耶多过周末,就在热情奔放的克里斯蒂娜准备一夜春宵时,她却急性胃溃疡了,而理智现实的维姬却和胡安发生了关系。 

之后三个人回到巴塞罗那,维姬的未婚夫道格前来陪伴她,维姬的生活似乎又变成了她之前预想的那样。同时克里斯蒂娜与胡安热恋并开始同居。

但胡安的前妻玛丽娅突然出现,三人之间关系十分和谐。但时间久了以后,克里斯蒂娜又出发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三人平衡被打破,玛丽娅又陷入歇斯底里之中。

这本来也是个“三观很不正”的电影,然而大家都很配合的三观不正,刷的最多的就是“我想看百合”。这让一开始弹幕的提醒显得很没有必要......

炮火主要集中在男主身上,大部分都觉得这是个轻浮的渣男,“渣男走开”——意思就是“斯嘉丽和佩内洛普快百合吧”……

真是对大家的道德观稳定性感到疑惑啊……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