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上海到巴黎:“上海排名”在法国(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上海到巴黎:“上海排名”在法国(上)

作为一个以极具本国特色的大学-大学校教育体系为豪的国家,法国高等院校在世界前100强的排行中只有寥寥2所学校,的确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疑问:这是欧洲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之间的差距,还是由于评判标准不公导致非英语教学院校的优势无法体现?

昊森/文

“Classement de Shanghai”——“上海排名”。这个名词最近不仅经常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被提及,还屡屡见于法国的诸多新闻媒体教育栏目中。“上海排名”即“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该排名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发布,每年固定更新。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开始此排名由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发布,其作为独立的高等教育信息机构不属于任何大学或政府部门。今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报告已于8月15日发布。

世界大学排名不计其数,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by Quacquarelli Symonds company)、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等等,都是常常被国际学术界、媒体届引用的世界大学教育水平排名。例如QS世界大学排名曾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它涵盖了世界综合榜单、学科榜以及亚洲、拉丁美洲、金砖五国三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榜单;THE排名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曾在2004至2009年与QS公司合作,随后改与路透社(Reuters)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排名规则;U.S.News是一本美国新闻杂志,以其每年发行的美国大学调查报告闻名,它于1983年首次出版“美国最佳学院”排名,是常用的美国学院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是英国一家专门负责教育及升学就业的公司(图片来源:Wikipedia)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作为法国工程师大学校中的领先院校,其在一些国际大学排名亦有着相当不错的优势:在2014-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35名,位居法国第2名。然而在2014-2015年THE排名中,综合理工学院则位居世界61名,总排名低于在QS中的位置,而它在法国国内的排名则跃升第1名。

在不同的排名规则下,一个学校的名次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以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和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为例,它们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分别居71和104位,而复旦大学在THE排名中的名次却只有193名,上海交大更是掉出了世界前200强。

 

QS世界大学排名评定准则(上)与THE世界大学排名评定准则(下)(来源:Wikipedia)

对于QS与THE两大排名来说,院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是三个影响被调查院校排名的最主要因素。教学质量分数在两个排名中分别占60%与30%,其中QS采用的是全球学者学术互评的方式,THE则采用教学品质调查的方式;其次是高等院校的研究水平,QS和THE都采用了教职员引文量作为衡量院校研究实力的指标(分别占20%与32.5%),THE还引入了年度研究收入(占5.25%)、公共研究与总研究收入比(占0.75%)等指标;第三是被调查大学的国际化程度:QS使用了国际生比例与国际教职员比例这两个衡量指标,共占总分的10%,THE的指标大致相同,占总分的5%。

QS和THE作为两种较具权威性的国际大学排名在学术界获得过许多好评,那些得以进入榜单前列的院校们也十分乐意引用这些排行班以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辅证。相反地,针对QS与THE的批评也在近几年常被提及。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排名分别出自美国与英国的机构,而这两个国家正是法语语境中的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文化圈——亦称为英语圈(Anglosphere)——的核心成员,因而也使得批评者们轻易地将世界大学分为了两大阵营,即盎格鲁-撒克逊学术圈与非英语为母语的其他国家组成的学术圈。

考虑到QS与THE都由英语圈机构发布,批评者们认为它们的评分标准存在对英语母语国家明显的偏袒,例如THE评判标准中高达32.5%的论文引用率比重——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就指出,这项指标不利于那些并非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因为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较易受到关注,自然较容易获引用。

的确,在上述两项大学排名中,同其他非英语国家一样,法国大学的表现并不理想——在2015年发布的QS与THE两项排名的前50名中,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上榜院校分别是11所与10所,而法国分别占2所与0所,上榜的两所学校分别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第24名)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第35名)。剩余的院校中,英美两国拔头筹,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

作为一个以极具本国特色的大学-大学校(University-Grande école)教育体系为豪的国家,法国高等院校在世界前100强的排行中只有寥寥2所学校,的确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疑问:这是欧洲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之间的差距,还是由于评判标准不公导致非英语教学院校的优势无法体现?这个问题需要一个与以往评判方式有所不同的新排名来帮助解答,从一个非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视角出发。正是这个时候,从2003年开始发布,于2011年在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的专业意见与建议的帮助下的“上海排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上海到巴黎:“上海排名”在法国(上)

作为一个以极具本国特色的大学-大学校教育体系为豪的国家,法国高等院校在世界前100强的排行中只有寥寥2所学校,的确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疑问:这是欧洲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之间的差距,还是由于评判标准不公导致非英语教学院校的优势无法体现?

昊森/文

“Classement de Shanghai”——“上海排名”。这个名词最近不仅经常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被提及,还屡屡见于法国的诸多新闻媒体教育栏目中。“上海排名”即“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ARWU)。该排名于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第一次发布,每年固定更新。值得注意的是,自2009年开始此排名由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发布,其作为独立的高等教育信息机构不属于任何大学或政府部门。今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报告已于8月15日发布。

世界大学排名不计其数,QS(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by Quacquarelli Symonds company)、THE(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和U.S.News(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等等,都是常常被国际学术界、媒体届引用的世界大学教育水平排名。例如QS世界大学排名曾获评为世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它涵盖了世界综合榜单、学科榜以及亚洲、拉丁美洲、金砖五国三个持不同准则的地区性榜单;THE排名是《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曾在2004至2009年与QS公司合作,随后改与路透社(Reuters)合作,建立了自己的排名规则;U.S.News是一本美国新闻杂志,以其每年发行的美国大学调查报告闻名,它于1983年首次出版“美国最佳学院”排名,是常用的美国学院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是英国一家专门负责教育及升学就业的公司(图片来源:Wikipedia)

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作为法国工程师大学校中的领先院校,其在一些国际大学排名亦有着相当不错的优势:在2014-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35名,位居法国第2名。然而在2014-2015年THE排名中,综合理工学院则位居世界61名,总排名低于在QS中的位置,而它在法国国内的排名则跃升第1名。

在不同的排名规则下,一个学校的名次可以有相当大的变化。以复旦大学(Fudan University)和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为例,它们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分别居71和104位,而复旦大学在THE排名中的名次却只有193名,上海交大更是掉出了世界前200强。

 

QS世界大学排名评定准则(上)与THE世界大学排名评定准则(下)(来源:Wikipedia)

对于QS与THE两大排名来说,院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是三个影响被调查院校排名的最主要因素。教学质量分数在两个排名中分别占60%与30%,其中QS采用的是全球学者学术互评的方式,THE则采用教学品质调查的方式;其次是高等院校的研究水平,QS和THE都采用了教职员引文量作为衡量院校研究实力的指标(分别占20%与32.5%),THE还引入了年度研究收入(占5.25%)、公共研究与总研究收入比(占0.75%)等指标;第三是被调查大学的国际化程度:QS使用了国际生比例与国际教职员比例这两个衡量指标,共占总分的10%,THE的指标大致相同,占总分的5%。

QS和THE作为两种较具权威性的国际大学排名在学术界获得过许多好评,那些得以进入榜单前列的院校们也十分乐意引用这些排行班以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辅证。相反地,针对QS与THE的批评也在近几年常被提及。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份排名分别出自美国与英国的机构,而这两个国家正是法语语境中的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文化圈——亦称为英语圈(Anglosphere)——的核心成员,因而也使得批评者们轻易地将世界大学分为了两大阵营,即盎格鲁-撒克逊学术圈与非英语为母语的其他国家组成的学术圈。

考虑到QS与THE都由英语圈机构发布,批评者们认为它们的评分标准存在对英语母语国家明显的偏袒,例如THE评判标准中高达32.5%的论文引用率比重——欧洲大学协会(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就指出,这项指标不利于那些并非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大学,因为英语作为国际语言较易受到关注,自然较容易获引用。

的确,在上述两项大学排名中,同其他非英语国家一样,法国大学的表现并不理想——在2015年发布的QS与THE两项排名的前50名中,非英语母语国家的上榜院校分别是11所与10所,而法国分别占2所与0所,上榜的两所学校分别是巴黎高等师范学校(École normale supérieure,第24名)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第35名)。剩余的院校中,英美两国拔头筹,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香港等地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大学。

作为一个以极具本国特色的大学-大学校(University-Grande école)教育体系为豪的国家,法国高等院校在世界前100强的排行中只有寥寥2所学校,的确会引起社会各界的疑问:这是欧洲的高等教育体系与盎格鲁-撒克逊体系之间的差距,还是由于评判标准不公导致非英语教学院校的优势无法体现?这个问题需要一个与以往评判方式有所不同的新排名来帮助解答,从一个非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视角出发。正是这个时候,从2003年开始发布,于2011年在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的专业意见与建议的帮助下的“上海排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未完待续)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